CN203561919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1919U
CN203561919U CN201320584566.4U CN201320584566U CN203561919U CN 203561919 U CN203561919 U CN 203561919U CN 201320584566 U CN201320584566 U CN 201320584566U CN 203561919 U CN203561919 U CN 203561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piece
compon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support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45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佳
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845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1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1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19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是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防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以平板电脑为例,市场上大多数的平板电脑产品功能,形态趋于相同。平板电脑偏重于娱乐,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为了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用户在使用时,有时会将用一个支架来支撑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以多种角度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有时会握持电子设备使用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电子设备的外表面较为光滑,因此在放置在平面时,若无支架支撑,那么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和平面的摩擦力较小,容易滑倒。另外用户也不容易握持,容易掉落。 
因此,电子设备存在防滑性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电子设备存在防滑性差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是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防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优选的,所述防滑件的结构为: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体,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侧部,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一凹槽; 
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容置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支撑体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以及棱面; 
在所述支撑体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时,所述内表面与所述棱面嵌合在所述第一凹槽,仅有所述外表面外露。 
优选的,所述内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优选的,所述外表面设置的防滑件的结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表面上设置的防滑件为凸起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中还设置有第二凹槽,在所述支撑体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时,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内表面的凸起状防滑件嵌合。 
优选的,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用来容置手写笔。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的重心到所述第一侧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重心到所述第二侧部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使用模式和第二使用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二侧部支撑;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一侧部支撑。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三使用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支撑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并贴合在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支撑。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为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的端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面;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二侧部是与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第一部件的厚度在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而通过在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防滑件,增加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的摩擦力,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滑功能,使得电子设备在任何的使用模式下都可以达到防滑的效果,以便于用户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侧部的外表面设置防滑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面具有防滑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人体工程学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面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防滑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面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防滑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第二部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第二部件之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9A-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面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后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第二凹槽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支撑体的外表面具有防滑件的示意图; 
图14A-图14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三种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电子设备存在防滑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解决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面;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二侧部是与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第一部件的厚度在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而通过在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防滑件,增加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的摩擦力,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滑功能,使得电子设备在任何的使用模式下都可以达到防滑的效果,以便于用户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 
在具体的结构中,请参看图1,该电子设备包括了第一部件10。 
第一部件10,包括一显示单元101,显示单元101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面11。 
另外,第一部件10还包括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 
具体的,第二侧部14是与第一侧部13相对的侧部。 
更为具体的,第一部件10的厚度在第一侧部13到第二侧部14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具体请参看图2。也就是说,为了电子设备能够竖立放置的平面上,本实施例将第一部件10的重心下移,第一部件10由下到上厚度逐渐减小,形成楔形。此时,第一部件10的重心到第一侧部13的距离小于第一部件10的重心到第二侧部14的距离。 
对应的,为了使得第二侧部14的厚度减小,将第一部件10内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如主板,CPU,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声卡、显卡等占用空间较大的器件都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13的位置,这样,就会形成第一部件10的厚度由第一侧部13逐渐减小到第二侧部14。 
进一步的,第一侧部13的端面为曲面。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用户握持该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滑件a,设置在第一侧部13的外表面上。即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13的曲面上。 
而防滑件a的具体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13的部分外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13的全部外表面上,图1中的防滑件a就是第一侧部13上全部设置有防滑件a的示意图。 
此时的防滑件a的材质可以是柔性材质,例如橡胶、硅胶等。也可以是具有细密纹理的材质,例如尼龙。还可以是坚硬性材质,例如固体塑料等。也可以是这几种材质的组合。 
更进一步的,下面介绍第一部件10的第一面11。 
第一面11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件a。 
具体的情况请参看图3,图3中的第一面11的下边缘110是分隔第一面11和第一侧部13的分界线,而第一面11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请参看图3。 
当然,图3中举例的“第一面11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仅是实施例中的一种,在实际情况中,“第一面11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可以任意设定,只要其存在于第一面11并靠近第一侧部13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面11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件a。此处的防滑件a也可以是上述描述的材质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另外,此处的防滑件a需要设计成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此处的“人体工程学”请参看图4,由于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手型弯曲呈“弓”形,手掌的掌心会贴合第一侧部13的部分区域,大拇指和第一面11接触,而四指和第二面12接触。 
因此,在第一面11上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的防滑件a,可以根据大拇指的形状设计成凹凸结构,以便符合“人体工程学”,具体请参看图5。另外,第一侧部13的防滑件a也可以设计成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凸结构。 
更进一步的,下面介绍第一部件10的第二面12。 
具体的,第一部件10还具有第二面12。第二面12可以为电子设备的背板。 
更为具体的,第二面12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件a。 
具体的情况请参看图6,图6中的第二面12的下边缘120是第二面12和第一侧部13的分界线。 
而第二面12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可以是图6中的黑色区域,也可以是其他区域,其部分表面可以任意设定,只要存在于第二面12且靠近第一侧部13即可。 
进一步的,第二面12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件a。 
此处的防滑件a也可以是上述描述的材质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另外, 此处的防滑件a需要设计成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而“人体工程学”可以参看图4,在此不再赘述。 
而对于第二面12来说,由于用户手指中的四指和第二面12接触,因此,第二面12的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设置的防滑件a需要根据这四指的形状设计成凹凸结构,以便符合“人体工程学”。 
以上,是关于第一部件10上设置的防滑件a的情况。 
下面介绍第二部件。 
下面请参看图7,电子设备除了具有第一部件10之外,还包括第二部件。 
进一步的,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201和支撑体202。 
更进一步的,具体请参看图8,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3,支撑体202通过连接件201与第一部件10连接。 
具体的,此处的连接件201穿设于第一侧部13中。 
而在穿设的过程中,第一侧部13包括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在第一端部131上设有第一子连接部,在第二端部132上设有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件201经由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与第一部件10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分别套设在连接件201上,使得连接件201能够在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运动。 
而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可以为通孔或腔体。 
连接件201具体为转轴。 
此时,支撑体202可以通过连接件201,相对于第一部件10转动。 
较优的,连接件201可以为一阻尼转轴,使得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转动到一相对位置时被固定保持,例如,当支撑体202与第一部件10之间的夹角转动到60°时,通过连接件201(即阻尼转轴),支撑体202能够与第一部件10保持处于该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0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这些输入 输出部件40可以为按键、指示灯、扬声器、摄像头和接口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输入输出部件40可以且不仅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当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时,连接件201的两端分别从第一子连接部穿出,使得连接件201一端的端面外露,此时,如图9A所示的第一端部131的侧视图,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连接件201的端面2011上,当然,在端面的对端的端面上,也就是第二端部132的连接件201的端面2012上,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 
第二种,当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腔体时,连接件201的两端分别容置在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中,此时,如图9B所示的第一端部131的侧视图,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第一部件10上,且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和连接件201具有相同的中心,例如,输入输出部件40为圆形按键时,该圆形按键与连接件201以类似同心圆的形状设置,当然,如果输入输出部件40为正方形,该正方形案件与连接件201仍以同心的形状设置。 
可选的,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3的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或者第一端部131及第二端部132上。 
下面请参看图10,第一部件10还具有第二面12,第二面12具有第一凹槽121。 
而当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凹槽121容置支撑体202,第一凹槽121的槽底与支撑体202贴合(具体请参看图11)。 
进一步的,支撑体202具有内表面2021、外表面2022、以及棱面。 
在支撑体202嵌合于第一凹槽121中时,内表面2021与棱面嵌合在第一凹槽121,仅有外表面2022外露。 
对于内表面2021和/或外表面2022来说。 
内表面2021和/或外表面2022上设置有防滑件a。 
这两处设置的防滑件a也可以是上述描述的材质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而进一步的,对于内表面2021来说,内表面2021上设置的防滑件a为凸起状。具体请参看图12,例如圆粒型的小凸点、圆柱状的小凸点或这两种的组合等等,图12中以圆粒型的小凸点举例。 
而第一凹槽121中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22,在支撑体202嵌合于第一凹槽121中时,第二凹槽122和内表面2021的凸起状防滑件a嵌合。 
此处的第二凹槽122是呈凹陷状,例如圆粒型的小凹点或者圆柱状的小凹点等等。当内表面2021容置在第一凹槽121中时,第二凹槽122可以和内表面2021上的凸起状防滑件a嵌合。 
另外,内表面2021除了具有上面的设计之外,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凹槽,用来容置手写笔。另外,此处设计的第三凹槽也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而对于外表面2022来说。 
外表面2022设置的防滑件a的材质也可以是上述描述的材质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另外,由于支撑体202嵌合在第一凹槽121中时,外表面2022替代了第二面12靠近第一侧部13的部分表面,因此,此时的外表面2022设置的防滑件a的结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请参看图13。 
下面描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 
该电子设备有且不限有以下三种使用模式。 
第一种,平板模式(即第三使用模式)。如图14A所示,在该使用模式下,支撑体202嵌入卡合在第一凹槽121内,与第二面12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此时,用户可以如使用普通平板电脑一般,用手握持,或者是放置在一平面上。在将电子设备放置在一平面上时,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一起支撑第一部件10。 
第二种,站立模式(即第一使用模式)。如图14B所示,当用户想要将电子设备由平板模式切换到站立模式时,用户只需将支撑体202由第一凹槽121中 旋出,通过连接件201的转动,带动支撑体202旋转到与第一部件10呈如60°夹角的第一相对位置,并通过连接件201的阻尼作用,第一部件10与支撑体202保持处于该位置,此时,电子设备处于站立模式,由支撑体202和第一侧部13支撑第一部件10。进一步,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撑体202和第一部件10之间的夹角,提高用户体验。在站立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或者浏览网页等等。 
第三种,输入模式(即第二使用模式)。如图14C所示,当用户想要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档的编辑或者文字录入,为了加快输入效率,用户可以采用双手在电子设别的虚拟键盘上打字,此时,用户可以将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3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上,将第二侧部14放置在靠近用户的位置上,由支撑体202和第二侧部14支撑第一部件10,进一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方便用户输入。当然,当电子设备处于该模式时,用户不一定是在输入,也有可能是通过双手敲击键盘在进行游戏,比如弹钢琴等,只要用户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电子设备,均可以让电子设备处于该输入模式。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面;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二侧部是与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第一部件的厚度在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而通过在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设置防滑件,增加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的摩擦力,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滑功能,使得电子设备在任何的使用模式下都可以达到防滑的效果,以便于用户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是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防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的防滑件的结构为: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所述第二面靠近第一侧部的部分表面设置的防滑件的结构为: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体,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侧部,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一凹槽; 
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容置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支撑体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以及棱面; 
在所述支撑体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时,所述内表面与所述棱面嵌合在所述第一凹槽,仅有所述外表面外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防滑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设置的防滑件的结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凸结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设置的防滑件为凸起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中还设置有第二凹槽,在所述支撑体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时,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内表面的凸起状防滑件嵌合。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用来容置手写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重心到所述第一侧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重心到所述第二侧部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使用模式和第二使用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二侧部支撑;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一侧部支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三使用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支撑体能够相对于所述 第一部件转动,并贴合在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支撑。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为曲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的端面上。 
CN201320584566.4U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1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4566.4U CN203561919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4566.4U CN203561919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1919U true CN203561919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11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456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1919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19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974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王孝峰 一种可拆分式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电脑
CN106096430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御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电子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974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王孝峰 一种可拆分式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电脑
CN106096430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御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电子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588733B (zh) * 2015-04-28 2017-06-21 御智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電子書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96430B (zh) * 2015-04-28 2019-07-09 御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电子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6900B2 (en) Flexible hinge and removable attachment
US9075566B2 (en) Flexible hinge spine
US10678300B2 (en) Multi-fold computing device
US20160299537A1 (en) Flexible Hinge and Removable Attachment
US11561575B2 (en) Display device
GB2520388A (en) Keyboar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363066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721415A (zh) 电子设备支架及安装有该支架的多功能游戏手柄
CN20356191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15660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4803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1213506A1 (zh) 输入设备和电子设备输入系统
CN203630664U (zh)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N10367713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630660U (zh) 一种保护壳及一种电子装置
CN10345509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
CN20352023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363197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32997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990201U (zh) 折叠式扩充键盘
CN203634806U (zh) 电子设备支架及安装有该支架的多功能游戏手柄
CN20398227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52024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610258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键盘
CN207424809U (zh) 可穿戴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