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3477U -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3477U
CN203553477U CN201320760965.1U CN201320760965U CN203553477U CN 203553477 U CN203553477 U CN 203553477U CN 201320760965 U CN201320760965 U CN 201320760965U CN 203553477 U CN203553477 U CN 203553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ion opening
face
bulge loop
li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609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俊
叶献孟
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609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53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3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34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该密封结构用于在对配连接件之间形成密封,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环形密封件,密封件经由其内周表面安装到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能经由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开口端沿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连接件相配合,密封件能被夹紧在两连接件之间,在第一连接件上还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连接开口端突起的用于支撑密封件底面的周向凸环,周向凸环的朝向连接开口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封结构的构造简单,便于直接插接式配合,而且在提高防水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所需的插入力。

Description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尤其用于防水的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以实现电路的互联,例如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工业中。电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连接端子。为了满足电连接器的电气和机械等方面的要求,连接端子通常以密封的方式设置于壳体中。对于一些非封闭使用环境而言,除了电连接器自身的壳体与端子之间的密封之外,还需着重考虑相互连接配对的公、母电连接器(或者说插头、插座)之间的密封,尤其是防水密封。
CN202178453U公开了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其中通过旋紧螺母来推动卡套进而使得压环压向环形密封圈,对环形密封圈施加轴向压力,从而实现防水密封。
这种密封结构复杂,无法实现直接插接式配合,使得连接器连接组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密封结构,其不仅能够实现直接插接式配合,而且具有提高的防水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所需的插入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用于在对配连接件之间形成密封,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环形密封件,该环形密封件具有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环形密封件经由其内周表面安装到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能够经由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开口端沿着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环形密封件能够被夹紧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在第一连接件上还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连接开口端突起的周向凸环,周向凸环用于支承环形密封件的远离连接开口端的底面,其中,周向凸环的朝向连接开口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的径向外侧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连接开口端连续倾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从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逐渐朝向连接开口端倾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内侧部分为平面,而在其径向外侧部分为锥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为锥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为弧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在环形密封件的底面上的对应位置居中地位于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开口端和由该连接开口端起轴向延伸的容腔,用于接收第一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壳体主体、连接开口端和设置在壳体主体内的端子通道,在壳体主体上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连接开口端突起的周向凸环,其中,周向凸环的朝向连接开口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的径向外侧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连接开口端连续倾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从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逐渐朝向连接开口端倾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内侧部分为平面,而在其径向外侧部分为锥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为锥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为弧形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周向凸环的前端面在环形密封件的底面上的对应位置居中地位于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环形密封件,该环形密封件经由其内周表面安装到壳体主体上,环形密封件的远离连接开口端的底面支承在周向凸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端子,其中壳体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端子位于端子通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可以设置在插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直接插接式配合的情况下,以构造简单的密封结构,在提高防水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所需的插入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沿着图3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示出了其中的密封结构;
图4是图3中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对图3所示的密封结构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
图6是图5中的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详细示出了对密封结构的改进之处;
图7示意性示出了带有改进后密封结构的连接器壳体与对配连接器壳体相连接之前的状态;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带有改进后密封结构的连接器壳体与对配连接器壳体连接到一起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而非用于对其作出任何限制。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为方便以下叙述,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具体的连接器壳体(换言之,通过用于连接器壳体的密封结构)予以详细说明。
图1-2示意性示出了一种连接器壳体1,其包括连接开口端11和壳体主体10,在壳体主体10上设有锁扣部件19,用于在对配连接件(例如,图7-8中示出的连接器壳体3)经连接开口端11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中后与对配连接件上的相应对配部件形成锁合配接,以将对配连接件锁住。锁扣部件具体可采用各种能相互锁止的结构,这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连接器壳体1还可包括设置在壳体主体10上的环形密封件2。
图3以剖视图进一步示出了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参照图3,壳体主体10中设有端子通道18,并且环形密封件2以其内周表面21安装到壳体主体10上。对配连接件(例如,图7-8中示出的连接器壳体3)能够经由连接器壳体1的连接开口端11沿着环形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22插入(图4中从左向右插入,滑过环形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22)并锁合在连接器壳体1中,此时环形密封件2被夹紧在连接器壳体1和对配连接件之间。这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是,环形密封件2的内周表面21和外周表面22一般具有波浪形构造。
从图3中可以看出,壳体主体10上还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连接开口端11突起的周向凸环12,该周向凸环12支承环形密封件2的远离连接开口端11的底面23。在对配连接件经连接开口端11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中时,在环形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22上产生轴向力,将环形密封件2挤向周向凸环12。这里,优选的是,周向凸环12的前端面13在环形密封件2的底面23上的对应位置居中地位于环形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22与内周表面21之间。
图4以局部放大图的形式具体示出了环形密封件2与周向凸环12之间的构造。如图4所示,周向凸环12的朝向连接开口端11的前端面13(用以支承环形密封件2的底面23)为平面。这种完全平面式构造在使用时与对配连接件互配过程中无法有效地限位住环形密封圈,导致对配接插件插入后环形密封圈发生卷边变形。同时,所需的插入力量偏大,这在连接端子线数较多时尤为明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对上述密封结构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图6是图5中的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详细示出了对密封结构的改进之处。
现在参照图5和图6,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3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局部B之处。为了使描述更加简洁,对于相同的部件和/后构造将不再详述,下面具体描述不同之处,也就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从图6中可以看出,周向凸环12的朝向连接开口端11的前端面13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如图6所示,周向凸环12的前端面13在其径向内侧部分为平面132,而在其径向外侧部分为锥形面131。这种靠近环形密封件2的外侧(外周面)的进一步凸起设计能够有效地在连接器互配过程中对环形密封件起到限位作用,在互配初始阶段就能有效地提前向前挤压环形密封件,使得挤压区域应力增大,有效提高防水密封效果。同时,由于环形密封件有效地提前挤压,使得所需的插入力得以降低。具体来说,所需的插入力能够降低20%以上。
这里需强调的是,图6中示出的周向凸环前端面的构造只是示例性的。可以理解的是,前端面13可以构造成其径向外侧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连接开口端11连续倾斜;或者构造成从其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逐渐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倾斜。前端面13可以为锥形面或者弧形面。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带有改进后的密封结构的连接器壳体1(或者称为第一连接件1)与对配连接器壳体3(或者称为第二连接件3)相连接之前和之后的状态。
如图7所示,对配连接器壳体3包括连接开口端31和由连接开口端31起轴向延伸的容腔32,用于接收连接器壳体1。
在如图8所示的装配状态下,由于周向凸环12的朝向连接开口端11的前端面13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连接开口端11的方向上突起更多,因而能够有效地对环形密封件2起到限位作用,在互配初始阶段就能有效地提前向前挤压环形密封件,使得环形密封圈在区域B中不会发生卷边变形,而且使得挤压区域应力增大,提高了防水密封效果。同时,由于环形密封件有效地提前挤压,使得所需的插入力得以降低。
在连接器壳体1和2中装配好线缆和接线端子,则能相应构成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尽管以上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叙述,通过连接器壳体1所使用的密封结构为例予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于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对插件之间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改变,所有这些变型都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密封结构,用于在对配连接件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环形密封件,该环形密封件具有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所述环形密封件经由其内周表面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第二连接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开口端沿着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配合,所述环形密封件能够被夹紧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突起的周向凸环,所述周向凸环用于支承所述环形密封件的远离所述连接开口端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的径向外侧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连续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从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逐渐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在其径向内侧部分为平面,而在其径向外侧部分为锥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为锥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为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在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底面上的对应位置居中地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开口端和由该连接开口端起轴向延伸的容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连接件。
9.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主体、连接开口端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内的端子通道,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形成有在插拔方向上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突起的周向凸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的前端面在其径向外侧部分比其他部分在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的方向上突起更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的径向外侧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连续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从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逐渐朝向所述连接开口端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在其径向内侧部分为平面,而在其径向外侧部分为锥形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为锥形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为弧形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经由其内周表面安装到所述壳体主体上,所述环形密封件的远离所述连接开口端的底面支承在所述周向凸环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凸环的所述前端面在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底面上的对应位置居中地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
17.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根据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端子通道中。
18.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插头上。
CN201320760965.1U 2013-11-26 2013-11-26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53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0965.1U CN203553477U (zh) 2013-11-26 2013-11-26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0965.1U CN203553477U (zh) 2013-11-26 2013-11-26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3477U true CN203553477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71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6096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53477U (zh) 2013-11-26 2013-11-26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5347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159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8767572A (zh) * 2018-09-05 2018-11-06 苏州正北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连接器的三重防水密封结构
CN111164839A (zh) * 2017-09-26 2020-05-15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锁定件的插接连接器
CN113555722A (zh) * 2020-04-09 2021-10-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159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7317159B (zh) * 2016-04-27 2019-07-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11164839A (zh) * 2017-09-26 2020-05-15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锁定件的插接连接器
CN108767572A (zh) * 2018-09-05 2018-11-06 苏州正北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连接器的三重防水密封结构
CN113555722A (zh) * 2020-04-09 2021-10-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7664U (zh) 电连接器
CN203553477U (zh) 密封结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MX2011001284A (es) Conector electrico impermeable, de conexion rapida, para exteriores.
WO2015163125A1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4577477A (zh) 防水密封电连接器组件
CN10171472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密封圈
EP1137111A3 (en) A watertight connector and sealing member
CN201117962Y (zh) 防错插快速插拔式电连接器
JP2013229168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3441374B (zh) 一种水下插拔电连接器
CN102509942A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组件
CN203617470U (zh) 防水电连接器
CN201413916Y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85053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JP2018503224A (ja) 密封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05518938A (zh) 压装元件、电气/电子构件
CN102522665B (zh) 具有绝缘外壳的屏蔽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1413919Y (zh) 一种差分接触偶及差分连接器
CN204424592U (zh) 一种连接器的公端或母端结构
CN209487881U (zh) 一种气电混装连接器
CN104633111A (zh) 双重防护密封胶圈及使用该密封胶圈的电连接器
JP201114630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5159618U (zh) 一种户外照明用防水母插
CN206712168U (zh) 一种直插式圆形连接器
CN202327424U (zh) 气管接头与对接接头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