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9490U -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9490U
CN203539490U CN201320658230.8U CN201320658230U CN203539490U CN 203539490 U CN203539490 U CN 203539490U CN 201320658230 U CN201320658230 U CN 201320658230U CN 203539490 U CN203539490 U CN 203539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lloidal silica
contact
silk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582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治平
许时昂
洪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urotro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582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9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9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94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电极头和与电极头连接的电极身,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硅胶体和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的触点电极,触点电极连接有触点电极丝;电极头的一端为电极头尾部,电极头的另一端为电极头头部,电极头头部设有电极头弯曲部;所述电极身包括第二硅胶体和设置在第二硅胶体外表面的回路电极,回路电极连接有回路电极丝;电极头与电极身的连接部分设有电极分叉部。本实用新型方便与植入工具连接,植入耳蜗时视觉效果好,且更加方便安全植入到人体耳蜗。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由耳蜗内的植入体、言语处理器、麦克风及传送装置所组成。声音由麦克风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再传送至言语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并由传送器传送到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送至相应的电极触点,从而刺激耳蜗内听神经产生兴奋并将声音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在整个人工耳蜗系统中,人工耳蜗电极是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分直电极和弯电极两大类,直电极不能做到近蜗轴刺激,弯电极植入不方便,在植入前如果不把电极张直是没法植入耳蜗内,所以国内外大都采用在电极阵联时预埋支撑内芯,通过一根直的支撑内芯把弯电极张直,手术时边插入边抽出支撑内芯,电极插入和支撑钢芯抽出要同步,电极插入过快容易损伤耳蜗或折弯支撑钢芯,电极插入过慢、支撑芯抽出过快容易使电极头勾回卡在耳蜗内无法再植入耳蜗内,由于支撑芯抽出后无法再插回电极内,电极无法再插入耳蜗,只能更换一套植入体去植入,导致手术中断,手术时间长,对耳蜗损伤加重;同时术中视觉效果也不好,看不清插入的具体状况,容易划破电极硅胶体及电极丝绝缘层,使电极短路;由于有支撑芯,电极阵列粗,很难做成纤细状,影响植入深度。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的触点有三种,一种是球形,另一种是环形,还有一种是片形。球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小,功耗大,刺激不充分。环形触点电极阵列是整圈刺激,暴露面积虽然大,但是它可能引起听觉神经以外的神经产生兴奋,影响刺激目的。片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介与球形触点电极阵与环形触点电极阵联之间,且不是整圈刺激。现有技术采用片形触点阵联,粘附在硅胶表面,表面积小,阻抗值高,容易脱落,电极丝焊接结构可靠性不高,焊点区电极丝没有缓冲,容易产生断路,使植入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与植入工具连接,植入耳蜗时视觉效果好,且更加方便植入到人体耳蜗的人工耳蜗弯电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电极头和与电极头连接的电极身,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硅胶体和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的触点电极,触点电极连接有触点电极丝;电极头的一端为电极头尾部,电极头的另一端为电极头头部,电极头头部设有电极头弯曲部;所述电极身包括第二硅胶体和设置在第二硅胶体外表面的回路电极,回路电极连接有回路电极丝;电极头与电极身的连接部分设有电极分叉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身的端部设有电极身弯曲部,电极身弯曲部与电极分叉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路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回路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触点电极丝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分叉部呈扁平状。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头头部的端部为呈圆锥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电极的数量为16~24个;触点电极丝的数量为16~24个;触点电极与触点电极丝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回路电极呈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电极丝的一端为自由端,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设有迂回部,连接端与触点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电极丝设有螺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电极的横截面为半环形形状,触点电极开有腔体,为双层结构,第一硅胶体的硅胶固定在腔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布置在触点电极上或插接在腔体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由于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硅胶体和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的触点电极,触点电极连接有触点电极丝;电极头的一端为电极头尾部,电极头的另一端为电极头头部,电极头头部设有电极头弯曲部;所述电极身包括第二硅胶体和设置在第二硅胶体外表面的回路电极,回路电极连接有回路电极丝;电极头与电极身的连接部分设有电极分叉部,所以方便与植入工具连接,更加方便植入到人体耳蜗;通过电极分叉部,植入耳蜗时给手术医生的视觉效果更加好。由于所述电极身的端部设有电极身弯曲部,电极身弯曲部与电极分叉部连接,所以植入耳蜗时给手术医生的视觉效果更加好。由于所述回路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回路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触点电极丝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所以回路电极丝与触点电极丝布置方便。由于所述电极分叉部呈扁平状,所以方便插接植入工具。由于所述电极头头部的端部为呈圆锥形形状,所以方便电极头导入耳蜗,其导向作用,电极植入时,阻力更加小。由于所述回路电极呈管状,所以方便安装在第二硅胶体外表面上。由于所述触点电极丝的一端为自由端,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设有迂回部,连接端与触点电极连接,所以抗拉性能好。由于所述触点电极丝设有螺旋结构,所以抗拉性能大大提高。由于所述触点电极的横截面为半环形形状,触点电极开有腔体,为双层结构,所以固定触点电极更加牢固。由于所述连接端布置在触点电极上或插接在腔体中,所以接触面积大,接触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耳蜗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视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电极丝与触点电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电极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电极头和与电极头连接的电极身,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硅胶体3和布置在第一硅胶体3内的触点电极4,触点电极4连接有触点电极丝11;电极头的一端为电极头尾部6,电极头的另一端为电极头头部1,电极头头部1设有电极头弯曲部2;所述电极身包括第二硅胶体12和设置在第二硅胶体12外表面的回路电极9,回路电极9连接有回路电极丝10;电极头与电极身的连接部分设有电极分叉部5,电极分叉部5布置在靠近电极头尾部6带动位置;电极身的端部设有电极身弯曲部7,电极身弯曲部7与电极分叉部5连接;回路电极丝10的一端布置在第二硅胶体12内,回路电极丝10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12;触点电极丝11布置在第二硅胶体12内,触点电极丝11的一端布置在第一硅胶体3内,触点电极丝11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12;电极分叉部5呈扁平状,方便插接植入工具;电极头头部1的端部为呈圆锥形形状,方便电极头导入耳蜗,其导向作用,电极植入时,阻力更加小;触点电极4的数量为16~24个;触点电极丝11的数量为16~24个;触点电极4与触点电极丝11匹配;回路电极9呈管状;触点电极丝11的一端为自由端14,触点电极丝1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15,连接端15设有迂回部16,连接端15与触点电极4连接,迂回部16具有抗拉性能好;触点电极丝11设有螺旋结构8,抗拉性能大大提高;触点电极4的横截面为半环形形状,触点电极4开有腔体13,为双层结构,第一硅胶体3的硅胶固定在腔体13中,固定触点电极4更加牢固;连接端15布置在触点电极4上或插接在腔体13中。
本实用新型人工耳蜗弯电极,将该弯电极植入到人体耳蜗内,电极头头部1用于插入耳蜗,第一硅胶体3与第二硅胶体12起到载体和绝缘的作用,电极头尾部6方便植入工具推电极头,电极分叉部5更加方便与植入工具连接,电极身弯曲部7更加方便弯电极植入,回路电极丝10与触点电极丝11分别与刺激器连接,触点电极4与人体耳蜗接触,回路电极9与触点电极4在人体中通过人体的体液形成回路,方便植入工具植入该人工耳蜗弯电极。

Claims (10)

1.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电极头和与电极头连接的电极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硅胶体和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的触点电极,触点电极连接有触点电极丝;电极头的一端为电极头尾部,电极头的另一端为电极头头部,电极头头部设有电极头弯曲部;所述电极身包括第二硅胶体和设置在第二硅胶体外表面的回路电极,回路电极连接有回路电极丝;电极头与电极身的连接部分设有电极分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身的端部设有电极身弯曲部,电极身弯曲部与电极分叉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回路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触点电极丝布置在第二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一端布置在第一硅胶体内,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露出第二硅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分叉部呈扁平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头部的端部为呈圆锥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呈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电极丝的一端为自由端,触点电极丝的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设有迂回部,连接端与触点电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电极丝设有螺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电极的横截面为半环形形状,触点电极开有腔体,为双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布置在触点电极上或插接在腔体中。
CN201320658230.8U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9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8230.8U CN203539490U (zh)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8230.8U CN203539490U (zh)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9490U true CN203539490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5823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9490U (zh)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94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6375A (zh) * 2013-10-23 2014-01-29 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6375A (zh) * 2013-10-23 2014-01-29 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N103536375B (zh) * 2013-10-23 2016-01-13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6375B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N202184851U (zh) 一种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
CN102274098B (zh) 一种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CN203539490U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N108837301B (zh) 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47695B (zh) 一种动物实验听神经刺激电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3970669U (zh)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
CN104644330B (zh) 人工耳蜗电极
CN105561470A (zh) 一种听性脑干刺激电极
CN101889910B (zh) 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KR100492515B1 (ko) 인공 와우용 전극 구조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887350B (zh) 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CN201768051U (zh)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CN108379733A (zh) 基于6-sps型并联机构的耳蜗电极植入机器人
CN103536374B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器
CN108211112A (zh) 一种耳蜗预弯电极的五自由度4-ups/rps自动植入装置
CN203989472U (zh) 一种动物实验听神经刺激电极
CN204411102U (zh) 一种全环听神经刺激电极
CN204618565U (zh) 一种头戴式激光耳蜗治疗仪
CN104688432A (zh) 一种具有力反馈的预弯电极阵列自动植入装置
CN208525653U (zh)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正、负极连接体结构
CN204734581U (zh) 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CN103932842A (zh) 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CN202515871U (zh)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推进器
CN105125321A (zh) 一种具有力反馈的预弯电极阵列自动植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EJIANG NUROTRON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1 West No. 1500 Building 1 room 325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UROTRO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1 West No. 1500 Building 1 room 325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rotron Nerv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