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9070U - 一种防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9070U
CN203529070U CN201320538201.8U CN201320538201U CN203529070U CN 203529070 U CN203529070 U CN 203529070U CN 201320538201 U CN201320538201 U CN 201320538201U CN 203529070 U CN203529070 U CN 203529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se proof
insulating barrier
high molecular
molecular polym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82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超
王竹
孙利佳
赵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382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9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9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90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装置,其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包括:螺盖(3),固定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外壳(1),套设在螺盖(3)的外侧,能够相对于螺盖(3)纵向移动;防伪组件(2),设置在外壳(1)与螺盖(3)之间,能够实现预设防伪标识的显示;当相对于螺盖(3)纵向按压外壳(1)时,防伪组件(2)能够实现防伪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的破坏过程是开瓶的过程,此过程不需繁琐的对瓶盖进行破坏,在对瓶装物的真假进行验证后,在自然开瓶的过程中防伪结构自然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在瓶体上以起到防伪效果的防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高档名牌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带来的巨大商机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大量仿制名优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更严重的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尤其以高档名酒和高档药品为最。因此,如何有效的区别瓶装物的真伪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ZL02214915.5中,其采用将瓶嘴割断的方式,使得使用者只能打开一次,该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止酒瓶的再次使用,但是如若酒瓶中的酒尚有剩余,则不能将酒重新密封,从而造成了酒的浪费。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既能够不破坏瓶体又能够实现防伪目的的用于瓶体上的防伪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瓶装物防伪效果,又能简单、方便地拆卸的防伪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伪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伪装置,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包括:螺盖,固定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外壳,套设在螺盖的外侧,能够相对于螺盖纵向移动;防伪组件,设置在外壳与螺盖之间,能够实现预设防伪标识 的显示;当相对于螺盖纵向按压外壳时,防伪组件能够实现防伪显示。 
与现有防伪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防伪技术先进。采用了摩擦发电机技术,利用按压瓶盖产生的电能驱动LCD屏显示特定图案,不易模仿。 
2、成本低。LCD屏和整流桥为批量定制部件,每个模块均为塑性成形结构,并且省略了导线的焊接等繁琐工作,大大降低了成本。 
3、外形美观无破坏。防伪结构破坏过程是开瓶的过程,此过程不需繁琐的对瓶盖进行破坏,在对瓶装物的真假进行验证后,在自然开瓶的过程中防伪结构自然锁死。 
4、适用性广。可以用于任何尺寸形状的瓶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螺盖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的显示屏托架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的上托盖的仰视图; 
图7为图1中的下托盖的仰视图; 
图8为图1中的弹片的仰视图; 
图9为图1中的发电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以酒瓶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伪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包括外壳1、防伪组件2和螺盖3,其中,螺盖3固定设置在酒瓶瓶口或酒瓶内盖(图中未示)的外侧,外壳1套设在螺盖3的外侧,并能够相对于螺盖3纵向移动,防伪组件2设置在外壳1与螺盖3之间。 
当相对于螺盖3纵向按压外壳1时,防伪组件2可实现防伪显示,如显示防伪logo、防伪码、产品名称或产品相关信息等;而当横向旋转外壳1时,外壳1与螺盖3能够一起转动,以使螺盖3与酒瓶瓶口或酒瓶内盖分离,进而能够开启酒瓶,此时,防伪组件2内部的电连接被破坏,使防伪组件2失去防伪功能,以防止在酒瓶开启后防伪组件2仍可被重复使用,达到了进一步防伪的效果。 
下面参见附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外壳1、防伪组件2和螺盖3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螺盖3套设在酒瓶瓶口或酒瓶内盖的外侧,具体为,螺盖3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酒瓶瓶口外侧形成有外螺纹,通过螺盖3内侧形成的内螺纹与酒瓶瓶口外侧形成的外螺纹的配合使螺盖3设置在酒瓶上,亦或,螺盖3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酒瓶内盖的内、外两侧分别形成有内螺纹和外螺纹,通过螺盖3内侧形成的内螺纹与酒瓶内盖外侧形成的外螺纹的配合使螺盖3设置在酒瓶内盖上,并且通过酒瓶内盖内侧形成的内螺纹将螺盖3与酒瓶内盖形成的整体设置在酒瓶上。 
进一步,如图3所示,螺盖3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根纵向凸条31,纵向凸条31可与下文中描述的外壳1内侧壁上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以在横 向上定位外壳1和螺盖3,使螺盖3能够随外壳一起转动,而且螺盖3的外侧壁上部还可形成有横向凸条32,横向凸条32用于填充外壳1与螺盖3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外壳1左右摇动,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外壳1套设在螺盖3的外侧,外壳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条纵向凹槽11,以与螺盖3的外侧壁上的纵向凸条31相配合。此外,外壳1的顶面上还形成有观察窗口12,从观察窗口12处可以看到下文中描述的防伪组件2中的显示屏211,由此实现防伪显示功能。 
进一步,如图1至图2、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防伪组件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显示单元21、整流单元22、弹性单元23和摩擦发电单元24。 
进一步,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21包括显示屏211和显示屏托架212。具体来说,显示屏托架212为圆形结构,其顶面上形成有容置显示屏211的正六边形凹槽(该凹槽结构可根据选取的显示屏的形状而定),且正六边形凹槽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线通孔213,显示屏211的导线引脚设置在第一导线通孔213中。此外,显示屏托架21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定位凸起214,旋转定位凸起214优选在显示屏托架212上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定位凸起214可与外壳1中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以在外壳1中定位显示单元21,并同时还能够使显示单元21与外壳1一起横向转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211为正六边形结构,可从外壳1顶部的观察窗口12处露出,以便从观察窗口12处看到显示屏211上显示的防伪标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显示屏211的形状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改变,例如:圆形等,并且从观察窗口12处可观察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211可以是目前已有的LCD屏、电子纸显示屏或者其他低功耗的显示屏等,显示屏211可显示预先设置好的防伪标识,例如,防伪logo、防伪码、产品名称或产品相关信息等。 
进一步,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整流单元22设置在显示单元21的下部,包括上托盖221、下托盖222和整流桥223。其中,上 托盖221为圆形结构,其底部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整流桥223的凹槽,且在该凹槽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导线通孔224,第二导线通孔224与显示单元21上的第一导线通孔213相对应,且整流桥223的一对输出导线引脚设置在第二导线通孔224中,由此即可实现整流桥223与显示屏211的连接。而下托盖222也为圆形结构,其顶部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整流桥223的凹槽(图中未示),且在该凹槽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三导线通孔225,整流桥223的另一对输入导线引脚设置在第三导线通孔225中。此外,下托盖222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一柱状凸起2221,第一柱状凸起2221能够抵靠在下文中描述的弹性单元上,以增强挤压弹性单元的效果。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整流桥223为方形结构(上托盖221与下托盖222上的容置整流桥223的凹槽可根据整流桥223的形状确定),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整流桥223上具有两对导线引脚,其中,输入导线引脚设置在第三导线通孔225中,以与下文中描述的摩擦发电机242相连,而输出导线引脚设置在第二导线通孔224中,以与显示屏211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整流桥223可以是目前已有的整流桥,主要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单元23设置在整流单元22的下部,包括弹片231,弹片231为圆形结构,具有弹性,受到挤压后可以发生形变。弹片23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柱状凸起2311,第二柱状凸起2311可与下文中描述的摩擦发电机242相接触,且第二柱状凸起2311的直径优选为发电机支架241的内直径的3/4,以使得第二柱状凸起2311能够与摩擦发电机242良好接触,并实现对摩擦发电机242的挤压。此外,弹片231的下表面的边缘还形成有凸缘2312,凸缘2312的高度可与第二柱状凸起2311的高度相近似,以保证弹片231与摩擦发电机接触的稳定性以及为弹片231提供变形空间。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发电单元24设置在弹性单元23的下部,包括发电机支架241和摩擦发电机242。其中,摩擦发电机242包括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分开设置,而当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相 互接触时可通过摩擦进行发电。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发电机支架241为圆形结构,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分别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上下两侧,且发电机支架241上设置有导线缺口243,导线缺口243与整流单元22中的第三导线通孔225相对应,与摩擦发电机242相连的导线引脚设置在导线缺口243中,由此即可实现摩擦发电机242与整流桥223的连接。 
综上,下面结合附图1至9对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首先,外壳1套设在螺盖3的外侧,具体是通过螺盖3上的纵向凸条31与外壳1上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以及螺盖3上的横向凸条32抵靠在外壳1的内侧壁上实现的。 
外壳1与螺盖3之间设置的防伪组件2由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屏211、显示屏托架212、上托盖221、整流桥223、下托盖222、弹片231、第一发电部2421、发电机支架241和第二发电部2422组成,其中,显示屏211能够从外壳1顶部的观察窗口12看到,而发电机支架241则与螺盖3的顶面相接触。 
显示屏托架212通过旋转定位凸起214与外壳1上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以实现定位,并同时还能够与外壳1一起转动。显示屏211、整流桥223和摩擦发电机242可通过导线通孔(第一导线通孔213、第二导线通孔224、第三导线通孔225)、导线缺口243相连,具体可通过向各导线通孔、导线缺口中滴加导电胶实现。其中,根据设计的需要各导线通孔和导线缺口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其次,螺盖3固定套设在酒瓶瓶口或酒瓶内盖上,具体为通过螺盖3上的内螺纹与酒瓶瓶口上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或通过螺盖3上的内螺纹与酒瓶内盖上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 
最后,当纵向按压外壳1时,外壳1可带动显示屏211、显示屏托架212、上托盖221、整流桥223、下托盖222和弹片231一起向下移动,弹片231发生形变,而由于发电机支架241的下部抵靠在螺盖3的顶面上,故发电机支架241相对静止。由此,弹片231下表面上的第二柱状凸起2311逐渐向 下挤压第一发电部2421,使得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相互接触摩擦,进而产生电能。 
摩擦发电机242上产生的电能可通过各导线通孔、导线缺口中的导电胶进一步传递给整流桥223、显示屏211,显示屏211获得电能后可显示预设的防伪标识,进而实现防伪功能。 
为了便于在酒瓶开启之前能够对酒进行多次防伪验证,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每次按压后可在弹片23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多次验证酒的真伪。 
进一步,当开启酒瓶时,需横向转动外壳1,由于显示屏托架212上设有与外壳1上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的旋转定位凸起214、螺盖3上设有与外壳1上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的纵向凸条31,故螺盖3、显示屏托架212和显示屏211能够随外壳1一起转动,而由于上托盖221和整流桥223并不随外壳1一起转动,因此在转动外壳1的过程中,会使显示屏211与整流桥223之间的电连接断开(具体为通过第一导线通孔213和第二导线通孔224的电连接),从而使防伪组件2失去防伪功能,而进一步旋转外壳1便可将螺盖3从酒瓶瓶口或酒瓶内盖上卸下,以便开启酒瓶。由于酒瓶开启后防伪组件2不能再使用,故达到了进一步防伪的效果。 
下面参考图10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0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包括第一电极层24211,第二发电部2422包括第二电极层2422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其中,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为摩擦发电机242的输出电极,与外电路相连。 
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两个摩擦界面,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摩擦界面摩擦发电的原理:当纵向按压外壳1时,外壳1可最终带动弹片231朝向摩擦发电机242移动,并挤压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而 与第一发电部2421相对的第二发电部2422静止,因而第一发电部2421中的第一电极层24211将会摩擦第二发电部2422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导致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表面因为摩擦而产生静电荷,从而导致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出现电势差。由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电势差的存在,自由电子将通过外电路由电势低的一侧流向电势高的一侧,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当该摩擦发电机242的各层恢复到原来状态时,这时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的内电势消失,此时已平衡的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将再次产生反向的电势差,则自由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反向电流。通过反复摩擦和恢复,就可以在外电路中形成周期性的交流电信号,从而实现发电的目的。 
另外,为了提高摩擦发电机242的发电能力,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可以进一步设置微纳结构。因此,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的相对表面能够更好地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处感应出较多的电荷。 
其中,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选自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维薄膜、聚甲基薄膜,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酯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氨酯柔性海绵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薄膜、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是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是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硒、铁、锰、钼、钨或钒;合金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铜合 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 
如图1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包括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第二发电部2422包括第二电极层24221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为摩擦发电机242的输出电极,与外电路相连。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两个摩擦界面,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摩擦界面摩擦发电的原理:当纵向按压外壳1时,外壳1可最终带动弹片231朝向摩擦发电机242移动,并挤压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而与第一发电部2421相对的第二发电部2422静止,因而第一发电部2421中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将会摩擦第二发电部2422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导致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表面因为摩擦而产生静电荷,从而导致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出现电势差。由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电势差的存在,自由电子将通过外电路由电势低的一侧流向电势高的一侧,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当该摩擦发电机242的各层恢复到原来状态时,这时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的内电势消失,此时已平衡的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将再次产生反向的电势差,则自由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反向电流。通过反复摩擦和恢复,就可以在外电路中形成周期性的交流电信号,从而实现发电的目的。另外,为了提高摩擦发电机242的发电能力,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可以进一步设置微纳结构。因此,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的相对表面能够更好地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处感应出较多的电荷。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分别为选自 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维薄膜、聚甲基薄膜,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酯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氨酯柔性海绵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薄膜、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是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是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硒、铁、锰、钼、钨或钒;合金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两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材质都相同,会导致摩擦起电的电荷量很小。优选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材质不同。 
如图1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摩擦发电机242在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之间增加了一个居间薄膜层,即摩擦发电机24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4211、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居间薄膜层2423、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以及第二电极层24221。其中,居间薄膜层2423为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之间,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为摩擦发电机242的输出电极,与外电路相连。 
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24212,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两个摩擦界面,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摩擦界面摩擦发电的原理:当纵向按压外壳1时,外壳1可最终带动弹片231朝向摩擦发电机242移动,并挤压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而与第一发电部2421相对的第二发电部2422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静止,因而第一发电部2421中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与居间薄膜层2423相互摩擦产生静电荷,和/或,第二发电部2422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与居间薄膜层2423相互摩擦产生静电荷,从而导致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出现电势差。由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电势差的存在,自由电子将通过外电路由电势低的一侧流向电势高的一侧,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当该摩擦发电机242的各层恢复到原来状态时,这时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的内电势消失,此时已平衡的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将再次产生反向的电势差,则自由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反向电流。通过反复摩擦和恢复,就可以在外电路中形成周期性的交流电信号,从而实现发电的目的。另外,为了提高摩擦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在居间薄膜层2423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纳结构,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纳结构。因此,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的相对表面能够更好地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处感应出较多的电荷。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薄膜层分别为选自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维薄膜、聚甲基薄膜,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酯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氨酯柔性海绵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薄膜、 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薄膜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三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材质都相同,会导致摩擦起电的电荷量很小。优选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薄膜层的材质不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优选相同,能减少材料种类,使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是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是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硒、铁、锰、钼、钨或钒;合金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 
如图1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发电机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摩擦发电机242在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之间增加了一个居间电极层,即摩擦发电机24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4211、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居间电极层2424、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以及第二电极层24221。其中,居间电极层2424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之间,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串联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电压和电流的一个输出电极,居间电极层2424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电压和电流的另一个输出电极。 
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或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作为摩擦发电机242的两个摩擦界面,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摩擦界面摩擦发电的原理:当纵向按压外壳1时,外壳1可最终带动弹片231朝向摩擦发电机242移动,并挤压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而与第一发电部2421相对的第二发电部2422和/或居间电极层2424静止,因而第一发电部 2421中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与居间电极层2424相互摩擦产生静电荷,和/或,第二发电部2422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与居间电极层2424相互摩擦产生静电荷,从而导致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产生电势差。由于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电势差的存在,自由电子将通过外电路由电势低的一侧流向电势高的一侧,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当该摩擦发电机242的各层恢复到原来状态时,这时形成在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的内电势消失,此时已平衡的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之间将再次产生反向的电势差,则自由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反向电流。通过反复摩擦和恢复,就可以在外电路中形成周期性的交流电信号,从而实现发电的目的。 
另外,为了提高摩擦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在居间电极层2424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纳结构,和/或居间电极层2424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纳结构。因此,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或居间电极层2424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的相对表面能够更好地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与居间电极层2424处感应出较多的电荷。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分别为选自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维薄膜、聚甲基薄膜,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酯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氨酯柔性海绵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薄膜、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材质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相同,能减少材料种类,使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是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是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硒、铁、锰、钼、钨或钒;合金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 
其中,居间电极层所用材料是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是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硒、铁、锰、钼、钨或钒;合金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 
另外,应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都描述为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上部,第二发电部2422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下部,如图1所示,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是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即,第一发电部2421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下部,第二发电部2422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上部。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防伪装置,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盖(3),固定套设在瓶体瓶口或瓶体内盖的外侧;
外壳(1),套设在螺盖(3)的外侧,能够相对于螺盖(3)纵向移动;
防伪组件(2),设置在外壳(1)与螺盖(3)之间,能够实现预设防伪标识的显示;
当相对于螺盖(3)纵向按压外壳(1)时,防伪组件(2)能够实现防伪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伪组件(2)设置在外壳(1)内部,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
显示单元(21),能够从外壳(1)中露出,以显示预设的防伪标识;
整流单元(22),与显示单元(21)和摩擦发电单元(24)电性连接,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显示单元(21)使用;
弹性单元(23),纵向按压外壳(1)时能够带动弹性单元(23)挤压摩擦发电单元(24);
摩擦发电单元(24),通过挤压能够产生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单元(21)包括显示屏(211)和显示屏托架(212),显示屏(211)设置在显示屏托架(212)的顶面上,与整流单元(22)电性连接,能够显示防伪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单元(22)包括上托盖(221)、下托盖(222)和整流桥(223),整流桥(223)位于上托盖(221)和下托盖(222)之间,整流桥(223)的输入端与摩擦发电单元(24)相连,输出端与显示单元(21)相连,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下托盖(222)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一柱状凸起(2221),第一柱状凸起(2221)与弹性单元(23)相接触,以挤压弹性单元(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单元(23)包括弹片(231),弹片(23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柱状凸起(2311),第二柱状凸起(2311)与摩擦发电单元(24)相接触,当相对于螺盖(3)纵向按压外壳(1)时,弹片(231)能够在外壳(1)的带动下挤压摩擦发电单元(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片(231)具有弹性,弹片(231)的下表面的边缘形成有凸缘(2312),凸缘(2312)的高度与第二柱状凸起(2311)的高度相同,以便为弹片(231)提供变形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发电单元(24)包括发电机支架(241)和摩擦发电机(242),摩擦发电机(242)包括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分别设置在发电机支架(241)的上下两侧,当第一发电部(2421)和第二发电部(2422)相互接触时能够通过摩擦进行发电,摩擦发电机(242)与整流单元(2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伪组件(2)中的显示单元(21)、整流单元(22)和摩擦发电单元(24)上对应设置有导线通孔(213、224、225)、导线缺口(243),导线通孔(213、224、225)、导线缺口(243)中设置有导电胶,显示单元(21)、整流单元(22)和摩擦发电单元(24)通过导线通孔(213、224、225)、导线缺口(243)中的导电胶电性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盖(3)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根纵向凸条(31),外壳(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条纵向凹槽(11),纵向凸条(31)与纵向凹槽(11)相配合,使外壳(1)能够带动螺盖(3)一起横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伪组件(2)中的显示单元(21)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定位凸起(214),旋转定位凸起(214)与外壳(1)中的纵向凹槽(11)相配合,使外壳(1)能够带动显示单元(21)一起横向转动,进而破坏显示单元(21)与整流单元(22)之间的电性连接,使防伪装置失去防伪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包括第一电极层(24211);第二发电部(24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层(2422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为摩擦发电机(242)的输出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发电机(242)中的第一发电部(242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第二发电部(24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层(2422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为摩擦发电机(242)的输出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发电机(242)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之间的居间薄膜层(2423);居间薄膜层(2423)为聚合物薄膜层,居间薄膜层(2423)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和/或居间薄膜层(242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发电机(242)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之间的居间电极层(2424);居间电极层(2424)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1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和/或居间电极层(2424)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24222)相对设置形成摩擦界面;第一电极层(24211)和第二电极层(24221)串联为摩擦发电机(242)的一个输出端,居间电极层(2424)为摩擦发电机(242)的另一个输出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摩擦界面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纳结构。
CN201320538201.8U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防伪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29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8201.8U CN203529070U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防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8201.8U CN203529070U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防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9070U true CN203529070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820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29070U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防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9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6958A (en) * 2017-09-28 2019-04-03 Saralon Gmbh Anti-counterfeit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6958A (en) * 2017-09-28 2019-04-03 Saralon Gmbh Anti-counterfeit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9405U (zh) 自发电触摸显示装置
CN104417888A (zh) 一种防伪装置
CN203529070U (zh) 一种防伪装置
CN103885255A (zh) 自供电液晶显示器
CN205564247U (zh) 一种电力设备领域的新能源式多功能园林指示牌
CN201753142U (zh) 酒瓶及酒瓶防伪装置
CN104555052B (zh) 防伪瓶盖及包括其的容器
CN203186788U (zh) 一种用于酒瓶的防伪装置
CN203882556U (zh) 自供电显示标签
CN104058167A (zh) 一种用于酒瓶的防伪装置
CN203984822U (zh) 油田伺服控制柜
CN206292726U (zh) 一种便携式人机互动有声读物电子书籍阅读器
CN103513457A (zh) 柔性液晶显示器及包含其的手提包、瓶盖和智能卡片
CN104058168A (zh) 一种用于酒瓶的防伪装置
CN203186787U (zh) 一种用于酒瓶的防伪装置
CN203376931U (zh) 摩擦发电显示装置
CN203186786U (zh) 一种用于酒瓶的防伪装置
CN104808414B (zh) 电子标签及应用其的防伪标签
CN203612356U (zh) 一种防伪装置
CN103778865A (zh) 防伪装置及包含该防伪装置的设备
CN206363721U (zh) 一种可旋转式高清节能广告机
CN204256334U (zh) 电子标签及应用其的防伪标签
CN209729389U (zh) 一种可旋转的落地广告牌
CN202948674U (zh) 防伪装置及包含该防伪装置的设备
CN203085087U (zh) 电子会议桌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