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5122U -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5122U
CN203525122U CN201320578406.9U CN201320578406U CN203525122U CN 203525122 U CN203525122 U CN 203525122U CN 201320578406 U CN201320578406 U CN 201320578406U CN 203525122 U CN203525122 U CN 203525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ker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hole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84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784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5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5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51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人体体内或体表及大面积创面治疗用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一体式外接吸盘和可生物半透膜,一体式外接吸盘包括吸盘、吸盘连接膜、引流外管和冲洗管,在吸盘底部开设有吸引孔,在吸盘内部设置有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吸盘放置在开设有通孔的生物半透膜上;吸盘连接膜覆盖在吸盘上且伸出吸盘部分的吸盘连接膜与生物半透膜黏贴;引流通道与引流外管相通,引流外管与引流容器、负压源连接;冲洗通道与冲洗管相通,冲洗管尾端还设置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彻底解决了引流外管及冲洗管易堵塞的问题,提高了负压引流效果及冲洗效果,能更好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Description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体体内或体表及大面积创面治疗用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简称VSD),是指用多孔创面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最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产,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创面污染,促进创面愈合。
目前普遍使用的吸盘式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吸盘、引流外管和将多孔创面敷料及吸盘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在引流外管内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前端伸入到引流管前端,其尾端从引流外管侧壁上伸出,在冲洗管尾端还设置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
上述结构形式的吸盘式负压引流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将冲洗管前端设置在引流外管内部,冲洗管不仅占用了引流外管管内的有效使用空间,而且冲洗管管口和引流外管内部是相通的,这使得在负压作用下吸取的脓液、组织液等物质容易堵塞引流外管以及冲洗管管口,使得负压引流及冲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致使位于密闭空间内的坏死组织及细菌不能够及时被吸取清除,创面可能二次感染,这直接影响了创面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外管和冲洗管不易堵塞、负压引流效果好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一体式外接吸盘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所述一体式外接吸盘包括吸盘、吸盘连接膜、引流外管和冲洗管,在吸盘底部开设有吸引孔,在吸盘内部设置有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相互独立设置,且引流通道及冲洗通道的前端分别与吸引孔相通,吸盘放置在生物半透膜上,与吸引孔相对的生物半透膜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吸盘底部的直径;吸盘连接膜密封覆盖在吸盘上表面上、且与吸盘上表面连接为一体,吸盘连接膜的直径大于吸盘及通孔的直径,伸出吸盘部分的吸盘连接膜可与生物半透膜相黏贴,将吸盘及通孔完全密封在多孔创面敷料上;所述引流通道与引流外管相连通,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连接,引流容器通过导管与负压源连接;所述冲洗通道与冲洗管相连通,冲洗管尾端还设置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在导管内设置有能让气体通过、液体却不能通过的高分子材料,以防止液体物质进入负压源。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流外管外侧管壁与冲洗管外侧管壁粘连为一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引流外管外侧管壁与冲洗管外侧管壁分离。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在吸盘底部设置有将液体引流至吸引孔的第一引流槽。
在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在吸引孔内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液体的第二引流槽。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引流槽为沿径向设置的至少三组径向引流槽组,相邻径向引流槽组沿圆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在吸盘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条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周向引流槽,径向引流槽组分别与周向引流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中,在吸盘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六组径向引流槽组,每组径向引流槽组分别与二条相互间隔设置的周向引流槽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在吸盘内设置有单独的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负压引流及冲洗工作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在负压作用下吸取的脓液、组织液等物质只从引流通道及引流外管流出,彻底解决了冲洗管管口易堵塞的问题,冲洗管及引流外管分开设置,引流外管内的有效使用空间满足使用需要,引流外管不易堵塞;另外,第一、第二引流槽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及冲洗效果,能更好的促进创面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体式外接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体式外接吸盘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用于体表创面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用于体内创面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2、一体式外接吸盘3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1,所述一体式外接吸盘3包括吸盘5、吸盘连接膜4、引流外管6和冲洗管10,在吸盘5的底部开设有吸引孔52,在吸盘5的内部设置有引流通道53和冲洗通道54,引流通道53和冲洗通道54相互独立设置,且引流通道53及冲洗通道54的前端分别与吸引孔52相通,吸盘5放置在生物半透膜1上,与吸引孔52相对的生物半透膜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吸盘5底部的直径;吸盘连接膜4覆盖在吸盘5的上表面上、且与吸盘5的上表面连接为一体,吸盘连接膜4的直径大于吸盘5及通孔的直径,伸出吸盘部分的吸盘连接膜4与生物半透膜1相黏贴,将吸盘5及通孔完全密封在多孔创面敷料1上;本实施例中,吸盘连接膜4为圆形生物半透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吸盘连接膜4裁剪成所需的形状,此外,为方便本装置的存放与运输,保持吸盘连接膜4的洁净、无尘,常常在吸盘连接膜4的上表面贴覆上层保护膜,在伸出吸盘部分的吸盘连接膜4的下表面贴覆下层保护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贴覆于吸盘连接膜4上的上、下层保护膜撕开去除;所述引流通道53与引流外管6相连通,引流外管6的尾端与引流容器7连接,引流容器7通过导管8与负压源9连接,在导管8内还设置有能让气体通过、液体却不能通过的高分子材料,以防止液体物质进入负压源9;所述冲洗通道54与冲洗管10相连通,冲洗管10的尾端还设置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10的密封盖11;引流外管6的外侧管壁与冲洗管10的外侧管壁粘连为一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引流外管6的外侧管壁与冲洗管10的外侧管壁分离。本实施例中,在吸引孔52内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液体的第二引流槽55,在吸盘5的底部还设置有将液体引流至吸引孔52的第一引流槽,所述的第一引流槽的结构为:在吸盘5的底部设置有六组沿径向方向设置的径向引流槽组51,六组径向引流槽组51在圆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在吸盘5的底部还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周向引流槽511,每组径向引流槽组51分别与二条相互间隔设置的周向引流槽511相互连通;径向引流槽51与第二引流槽55相互连通。
对位于体表的创面进行负压引流治疗,参见图6所示,使用时,先将多孔创面敷料2覆盖在创面上,然后将生物半透膜1覆盖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将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在人体表面上,使创面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中;在生物半透膜1的适当位置剪开一个通孔,通孔的直径要略大于吸盘5底部的直径,将吸盘5放置在生物半透膜1上,吸盘5底部与剪开的通孔相对应,且剪开的通孔周边的生物半透膜1不会挡住吸盘5的底部,然后撕除吸盘连接膜4上的下层保护膜,使吸盘连接膜4与生物半透膜1黏贴,将吸盘5密封连接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然后撕除吸盘连接膜4上的上层保护膜;最后将引流外管6与引流容器7和负压源9连接。打开负压,负压源9为一体式外接吸盘3提供负压,将一体式外接吸盘3中吸取的脓液、组织液等物质汇总至引流容器7中;当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创面进行冲洗,冲洗时,关闭负压源9,负压装置不工作,打开封盖在冲洗管10尾端的密封盖11,将生理盐水通过冲洗管10注入到多孔创面敷料2中,生理盐水向多孔创面敷料2的内部扩散,将生理盐水及氧气输送到创面上,同时清除创面上的污物与杂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冲洗完毕后,封盖上密封盖11,打开负压源9,又可开始正常的负压引流工作。
对位于体内的创面进行负压引流治疗,参见图7所示,先将多孔创面敷料2填充到体内的创面中,使多孔创面敷料2贴覆在创面上,多孔创面敷料2的形状可以根据体内创面的形状进行裁剪,然后将生物半透膜1覆盖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使创面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中,在生物半透膜1的适当位置剪开一个通孔,将吸盘5放置在生物半透膜1上,吸盘5底部与剪开的通孔相对应,并使吸盘连接膜4密封在生物半透膜1上,最后将引流外管6与引流容器7和负压源9连接。负压引流工作和冲洗工作的使用方式和对位于体表的创面进行负压引流治疗一样,不再赘述。
当创面面积较大时,可将多个多孔创面敷料2并列放置在创面上、或将多个多孔创面敷料2填充到体内的创面中,然后用生物半透膜1将多个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使创面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中,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生物半透膜1上剪开多个通孔,通孔的位置视需要而定,将与通孔相对应个数的一体式外接吸盘3放置在通孔上,各个吸盘5的底部分别位于相对应的通孔上,并使各吸盘连接膜4密封在生物半透膜1上,各个引流外管6的尾端通过多通接头与引流容器7和负压源9连接,工作时,将各一体式外接吸盘3中吸取的脓液、组织液等物质通过各个引流外管6汇总至引流容器7中。负压引流工作和冲洗工作的使用方式和对位于体表的创面进行负压引流治疗一样,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在吸盘5内设置有单独的引流通道53和冲洗通道54,负压引流和冲洗工作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在负压作用下吸取的脓液、组织液等物质只从引流通道53及引流外管6流出,不会流入冲洗管道54内,从而彻底解决了冲洗管10管口易堵塞的问题,冲洗管10及引流外管6分开设置,使引流外管6管内的有效使用空间满足使用需要,引流外管6不易堵塞;另外,第一、第二引流槽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及冲洗效果,能更好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Claims (8)

1.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一体式外接吸盘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外接吸盘包括吸盘、吸盘连接膜、引流外管和冲洗管,在吸盘底部开设有吸引孔,在吸盘内部设置有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相互独立设置,且引流通道及冲洗通道的前端分别与吸引孔相通,吸盘放置在生物半透膜上,与吸引孔相对的生物半透膜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吸盘底部的直径;吸盘连接膜密封覆盖在吸盘上表面上、且与吸盘上表面连接为一体,吸盘连接膜的直径大于吸盘及通孔的直径,伸出吸盘部分的吸盘连接膜可与生物半透膜相黏贴,将吸盘及通孔完全密封在多孔创面敷料上;所述引流通道与引流外管相连通,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连接,引流容器通过导管与负压源连接;所述冲洗通道与冲洗管相连通,冲洗管尾端还设置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管内设置有能让气体通过、液体却不能通过的高分子材料,以防止液体物质进入负压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外管外侧管壁与冲洗管外侧管壁粘连为一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引流外管外侧管壁与冲洗管外侧管壁分离。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盘底部设置有将液体引流至吸引孔的第一引流槽。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引孔内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液体的第二引流槽。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流槽为沿径向设置的至少三组径向引流槽组,相邻径向引流槽组沿圆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盘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条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周向引流槽,径向引流槽组分别与周向引流槽相互连通。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盘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六组径向引流槽组,每组径向引流槽组分别与二条相互间隔设置的周向引流槽相互连通。
CN201320578406.9U 2013-09-18 2013-09-18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25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406.9U CN203525122U (zh) 2013-09-18 2013-09-18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8406.9U CN203525122U (zh) 2013-09-18 2013-09-18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5122U true CN203525122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840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25122U (zh) 2013-09-18 2013-09-18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5122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5259A (zh) * 2013-09-18 2014-01-08 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104225768A (zh) * 2014-06-16 2014-12-24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
CN104958804A (zh) * 2015-06-04 2015-10-07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排毒装置
CN105107032A (zh) * 2015-08-28 2015-12-02 湖南德丰融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反馈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WO2016161720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缓冲池和快拆管的均匀给药负压吸盘
CN108310475A (zh) * 2018-01-08 2018-07-24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吸盘式负压引流装置
CN108744072A (zh) * 2018-03-13 2018-11-06 陈宝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临床中积液处理装置
CN110545745A (zh) * 2017-03-14 2019-12-06 威博外科公司 用于衰减机器人外科系统中的振动的技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5259A (zh) * 2013-09-18 2014-01-08 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103495259B (zh) * 2013-09-18 2015-12-23 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104225768A (zh) * 2014-06-16 2014-12-24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负压封闭引流护创装置
WO2016161720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缓冲池和快拆管的均匀给药负压吸盘
CN104958804A (zh) * 2015-06-04 2015-10-07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排毒装置
CN105107032A (zh) * 2015-08-28 2015-12-02 湖南德丰融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反馈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CN110545745A (zh) * 2017-03-14 2019-12-06 威博外科公司 用于衰减机器人外科系统中的振动的技术
CN108310475A (zh) * 2018-01-08 2018-07-24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吸盘式负压引流装置
CN108744072A (zh) * 2018-03-13 2018-11-06 陈宝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临床中积液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5122U (zh)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103495259B (zh) 双孔式吸盘负压引流装置
CN103405846B (zh)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CN203436673U (zh)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CN211326142U (zh) 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系统
CN102755217A (zh)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CN205163388U (zh)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敷料装置
CN201959090U (zh) 敷料装置
CN102614575B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105944220A (zh) 可冲洗负压引流装置
CN201668852U (zh) 可冲洗负压伤口引流装置
CN202184856U (zh) 一种可冲洗的创伤负压引流敷料
CN202122764U (zh) 医用负压引流吸盘
CN104841033A (zh) 设有分流道的均匀给药负压吸盘
CN105250077B (zh) 一种心脏搭桥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敷料装置
CN105250076B (zh) 一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CN104815361A (zh) 设有缓冲池和快拆管的均匀给药负压吸盘
CN202505959U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103285495A (zh) 一种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202179772U (zh) 具有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装置
CN215741284U (zh) 一种创面处理装置
CN204655626U (zh) 设有缓冲池的均匀给药负压吸盘
CN205163387U (zh) 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CN205924730U (zh) 多功能超声波肢体清创治疗机
CN213158149U (zh) 一种应用于慢性窦道的新型负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2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