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2774U -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2774U
CN203522774U CN201320633743.3U CN201320633743U CN203522774U CN 203522774 U CN203522774 U CN 203522774U CN 201320633743 U CN201320633743 U CN 201320633743U CN 203522774 U CN203522774 U CN 203522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fid label
optical fiber
intelligent
card r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3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崔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utian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utian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utian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utian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33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2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2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27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后台网管、带有3G/4G/WIFI/智能终端、单端口读卡器、端口RFID标签存放条、智能光跳纤。优点:通过对光纤物理端口加装相应的无源RFID标签来标示其端口属性,并在其需要跳接时插上在光跳纤两边的接头上也附加上成对的无源RFID标签的跳纤。单端口读卡器一次性读取和采集端口RFID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跳纤头上的RFID标签信息,把这双无源的RFID标签信息绑定,达到智能管理目的。

Description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的系统,属于配线设备智能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针对光纤配线设备上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技术,大多是通过安放于光纤配线设备固定位置、特定形状的有源电子标签采集装置对固定在光跳纤头上的单个RFID或eid标签的特定信息进行采集,大多是采用多端口采集装置对光纤物理端口上的电子标签进行轮询读取采集信息并加以判断,从而对室内外配线设备的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并去执行包含工单任务等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实际使用中光纤配线设备里面的安放于固定位置的有源电子标签采集设备经常处于无源状态,尤其是室外的光纤配线设备,较难实时并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的作用,存在系统资源的闲置和技术手段的过剩与浪费。加上这样实施的成本较高、部分设备存在功耗稍大、需要较多的定制解决方案、使用条件约束较多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已有在线业务场景下的不中断业务的智能化改造,存在改造难度较大,实施困难甚至不能实施的情况。在对光纤配线设备上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确实需要一种以较低成本、更为便利于改造实施、更为节约能源、更为通用和普适、更少使用条件约束的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来作为其他技术手段的有益助手和实际替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的系统,其目的旨在通过对光配线设备里面光纤物理端口加装相应的无源RFID标签来标示其端口属性,并在其需要跳接时插上在光跳纤两边的接头上也附加上成对的无源RFID标签的跳纤。这样通过单端口读卡器一次性读取和采集端口RFID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跳纤头上的RFID标签信息,把这双无源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绑定并处理,从而达到智能管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后台网管、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单端口读卡器、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存放条、附加有RFID标签的智能光跳纤,其中后台网管的信号输出/输入端与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蓝牙与单端口读卡器的第一信号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单端口读卡器的第二信号输出/输入端与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无源RFID标签条、附加有RFID标签的智能光跳纤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 
所述单端口读卡器包含有识别器与天线板两部分,其中天线板被制备成印制电路板,天线板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光配线架/光交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内的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同时接收采集对应的光跳纤接头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再将接收到绑定后的信息传送给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后台网管,单端口读卡器对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以及对应的光跳纤接头上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进行一对一绑定读取,而且对其他端口相互之间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简化了业务任务信息操作流程,采用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与单端口读卡器结合进行现场采集、巡检数据。
2)使用和实施灵活便利,适用对象多,既适用于托盘式光纤物理端口,也适用于适配器面板式的光纤物理端口等,对所有的各类光纤物理端口都可以实施,是一种通用和普适的智能管理系统。 
3)使用和实施时的场景具有适应性强、适用面广、安全性高的特点,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也无论是有业务在用,还是没有业务在用,并且对操作人员和实施环境的约束较低,可以安全、快速地部署实施。 
4)通过预先固定针对每个对应子框单元中的光纤物理端口固定芯数(如72、96、144芯等),采用与其光纤物理端口号相对应的特定的有序的RFID标签信息来标示,区分两类标签数据是极为便利,降低了技术实施的复杂性。每个子框单元内的光纤物理端口号和相对应的特定的有序的RFID标签信息都是统一的,这样也便于生产和施工的过程控制,也便于有关对比、校验等管理环节的开展和实施。 
5)创造性地使用了通信电缆中常用的色谱组合(色谱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或利用其它颜色来加以区分标示光纤物理端口的RFID标签组,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以区分端口RFID标签组成。使相对复杂的、不可见的标示光纤物理端口的RFID标签分组变得简单醒目,并利于直接区分。如以72芯子框单元为例,其1-12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01-012的RFID标签,颜色为蓝色;13-24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13-024的RFID标签,颜色为橙色;25-36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25-036的RFID标签,颜色为绿色;37-48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37-048的RFID标签,颜色为棕色;049-060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49-060的RFID标签,颜色为灰;61-72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61-072的RFID标签,颜色为白色(96芯、114芯及其他芯数子框单元,可以6或12个端口为一组,以此类推)。 
6)组网简单,使用便利。整个系统各主要子节点间都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和联系,后台网管与平板电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是通过3G/4G/WIFI、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与单端口读卡器间是通过蓝牙,这样对设备本身的物理位置没有严格的要求。而且3G/4G/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具有连接可靠、保密性高、数据吞吐量大的特点。 
7)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相比于专用的终端设备具有通用性强、易得性高、运用扩展性好、价格比高的优势。通过对基于运行安卓、APPLE IOS等操作系统之上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对于系统的升级、功能的增加、性能的优化可以较为便利地通过运用应用程序的升级、变更来充分实现。 
8)占用资源少,传统方式采用专有的终端与后台网管通信,加上安放于光纤配线设备固定位置、特定形状的有源电子标签采集装置对固定在光跳纤头上的单个RFID或eid标签的特定信息进行采集,其定制化的有源电子标签采集装置,定制化程度高,适用面有一定的限制,价格也相对较高。本系统使用常用易得的通用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也采用了使用起来更为灵活便利的单端口读卡器,既减少的每一个端口增加的硬件数量,同时也给操作带来了方便性,并且增加了端口数据的可校验性。可适用于FC、SC、LC、ST、MT-RJ等多种型号光纤接头。 
9)可使整个系统的价格也相对较低,系统应用的性价比突出。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完成了可追溯、可校验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主要的智能管理功能。 
10)这套系统主要采用了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的系统,并采用了单端口读卡器进行标签数据的采集,相较于有源的多端口采集装置对光纤物理端口上的电子标签进行轮询读取采集信息,具有更低的功耗,也更符合光纤配线设备无源的根本属性,更为节能环保,具有绿色工作生活的理念。 
11)光跳纤接头上的无源RFID标签信息,则是写入成对的RFID标签信息,以便后续实现配对端口查询、端口脱纤的再恢复等拓展功能。这会给使用者带来极为便利实用的工作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3是普通光纤跳纤接头。 
附图4是附着RFID标签的光纤跳线纤接头。 
附图5是72芯一体化托盘加载电子标签色谱板示意图。 
附图6是144芯面板示意图。 
附图7是96芯托盘示意图。 
图中的1是普通光纤跳纤接头、2是封装RFID标签的封套、3是色谱板、4是对应光纤物理端口的电子标签、A表示蓝色、B表示橙色、C表示绿色、D表示棕色、E表示灰色、F表示白色、G表示黑色、H表示红色、I表示黄色。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后台网管、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单端口读卡器、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存放条、附加有RFID标签的智能光跳纤,其中后台网管的信号输出/输入端通过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后台网管是系统的管理中心,通过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联系管控单端口读卡器;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蓝牙与单端口读卡器的第一信号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单端口读卡器接收采集的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内的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无源RFID标签信息,同时接收采集对应的光跳纤接头的无源RFID标签信息。进行信息绑定后,通过其蓝牙通道发送给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解析、比对和处理,并同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与后台网管进行交互和反馈。 
所述的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接收来自后台网管的包含工单任务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 
所述单端口读卡器包含有识别器与天线板两部分,其中天线板被制备成印制电路板,天线板是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光配线架/光交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内的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同时接收采集对应的光跳纤接头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再将接收到绑定后的信息传送给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后台网管,单端口读卡器对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以及对应的光跳纤接头上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进行一对一绑定读取,而且对其他端口相互之间互不影响。 
对照附图2,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工作人员在室内外场所通过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登陆到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3G/4G/WIFI网络接收来自网管下发的包含工单任务等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
2)在所管辖的室内外配线设备区域,查收包含工单任务等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通过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里的应用程序里面输入相对应被管理的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的标识信息,此标识信息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相关文字和编号等,但不局限于以上表现形式。应用程序自动搜索、接受并调出后台网管系统对应的该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的任务和管理数据信息及展示页面;
3)打开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蓝牙功能模块信号,搜索并连接到单端口读卡器所匹配的蓝牙信号;
4)连接成功后,查看包含工单任务等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并通过在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里面输入相对应需要被管理和被操作的子框单元/托盘/分光器的标识信息,此标识信息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相关文字和编号等,但不局限于以上表现形式。程序自动搜索、接收并调出后台网管系统对应的该子框单元/托盘/分光器的管理数据、任务信息及操作页面;
5)选中并执行包含工单任务等在内的管理数据和控制信息,单端口读卡器接收采集的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内的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同时接收采集对应的光跳纤接头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进行信息绑定后,通过其蓝牙通道发送给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解析、比对和处理,并同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与后台网管进行交互和反馈,这样对应标示的光纤物理端口的RFID标签信息及对应标示的光跳纤接头RFID标签信息传送至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内应用程序数据库,同时处理完成的反馈信息会自动同步至后台网管;
6)对于光配线设备进行资源巡检及校验时,通过在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里面输入相对应需要被巡检和被校验的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再输入相对应需要被巡检和被操作的子框单元/托盘/分光器的标识信息,此类标识信息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相关文字和编号等,但不局限于以上表现形式。程序自动搜索并调出后台网管系统对应的该子框单元/托盘/分光器的业务数据、任务信息及操作页面。
用单端口读卡器接收采集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分纤箱/其他光配线设备内的子框单元/托盘/分光器等上的光纤物理端口上的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信息,同时接收采集已存在对应关系的光跳纤接头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进行信息绑定后,通过其蓝牙通道发送给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解析、比对和处理,并同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与后台网管进行交互和反馈,这样对应标示的光纤物理端口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及对应标示的光跳纤端口信息,都传送至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内应用程序数据库,同时处理完成的反馈信息会自动同步至后台网管。 
所述的应用程序是基于android 或者Apple IOS系统之上开发的相关应用程序。 
对照附图4,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的系统中的附着RFID标签的光纤跳线纤接头是由图3普通光纤跳纤接头和现有封装RFID标签的封套共同构成。封装RFID标签,该标签里可以进行读写信息。图4是用来被单口读卡器进行采集读取里面RFID标签的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对光配线设备里面标示光纤物理端口的无源RFID标签,可以先按照光配线设备中的子框单元进行划分,针对每个对应子框单元中的光纤物理端口固定芯数(如72、96、144芯等),采用与其光纤物理端口号相对应的特定的有序的RFID标签信息来标示,如某个72芯子框单元的1到72端口分别对应RFID标签信息为001到072(96芯、114芯及其他芯数子框单元以此类推)。每个子框单元内的光纤物理端口号和相对应的特定的有序的RFID标签信息都是统一的,这样也便于生产和实施的过程控制。再加上相应子框单元和光配线设备的编号、地址等区别信息,这样也就保证了相应的每个光纤物理端口的标示唯一性。此外在易于标示和识别上,也可以用通信电缆中常用的色谱组合来加以的区分(色谱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或利用其它颜色来加以区分。如以72芯子框单元为例,其1-12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01-012的RFID标签,颜色为蓝色;13-24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13-024的RFID标签,颜色为橙色;25-36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25-036的RFID标签,颜色为绿色;37-48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37-048的RFID标签,颜色为棕色;049-060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49-060的RFID标签,颜色为灰;61-72端口的端口RFID标签可以做成色谱识别的RFID标签存放条,分别顺序放置标签信息为061-072的RFID标签,颜色为白色(96芯、114芯及其他芯数子框单元,可以6或12个端口为一组,以此类推)。这样会非常便于生产和实施环节的控制和校验(可见后面的附图)。 
对应的光跳纤接头上的无源RFID标签信息,则是写入成对的RFID标签信息,以便后续实现配对端口查询、端口脱纤的再恢复等拓展功能。 
当通过单端口读卡器一次性读取和采集光配线设备上的光纤物理端口无源RFID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跳纤接头上的无源RFID标签信息,把这双无源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绑定,并通过相应的手持终端(如手机或平板)进行数据的解析和处理,再与后台网管进行相应的数据比对和判断,从而达到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的目的。以单端口读卡器一次对任意一个端口的采集无源双RFID标签信息的方式,替代高度定制化的固定位置安放的有源多端口轮询采集装置。单端口读卡器能对光纤物理端口RFID标签和光跳纤接头上的RFID标签进行绑定读取,增加了端口数据的可校验性和采集数据方式的灵活便利性。这样就把光纤物理端口和光跳纤间的对应关系传递到后台网管保存和呈现,以实现对比判断、过程校验、引导操作的智能管理。 

Claims (2)

1.一种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后台网管、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单端口读卡器、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存放条、附加有RFID标签的智能光跳纤,其中后台网管的信号输出/输入端与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蓝牙与单端口读卡器的第一信号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单端口读卡器的第二信号输出/输入端与带有色谱识别的端口RFID标签存放条、附加有RFID标签的智能光跳纤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进行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带有3G/4G/WIFI/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CN201320633743.3U 2013-10-15 2013-10-15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2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3743.3U CN203522774U (zh) 2013-10-15 2013-10-15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3743.3U CN203522774U (zh) 2013-10-15 2013-10-15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2774U true CN203522774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8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37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2774U (zh) 2013-10-15 2013-10-15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2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736A (zh) * 2016-12-08 2018-04-03 广东华纬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电子配线架及其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736A (zh) * 2016-12-08 2018-04-03 广东华纬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电子配线架及其管理系统
CN107872736B (zh) * 2016-12-08 2021-06-18 广东华纬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电子配线架及其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551B (zh)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CN102932062B (zh) 智能光纤连接分配系统及适配器端口状态信息标识方法
CN110782047A (zh) 一种智能标签系统
CN102684784A (zh) 跳纤连接检测方法和跳纤连接检测装置
CN104463512A (zh) Odn设备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18250B (zh) 一种光纤网络节点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368778B (zh) 基于无线传输的光配线设备无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
CN202150874U (zh) 一种电力设备巡检系统
CN107153858A (zh)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光缆标签系统
CN109861860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建立虚实链路映射关系的方法及系统
CN202183107U (zh) 一种光纤物理端口的智能管理装置
CN105610612A (zh) 智能数字配线架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09976853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组件化人机交互系统的软件架构
CN102891716A (zh) 一种接触式光纤物理端口的智能管理装置
CN109557898A (zh) 一种用于各型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通用系统综合验证设备
CN203522774U (zh) 利用无源双rfid标签对光纤物理端口智能管理系统
CN10528183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CN205103450U (zh) 智能光纤配线架
CN209248321U (zh) 工厂管理系统
CN206948532U (zh) 光纤配线装置及光纤配线系统
CN115953264B (zh) 基于三维建模的屏柜模型集成设计系统与故障判断方法
CN203340094U (zh) 基于无线传输的光配线设备无源智能管理系统
CN11020972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数据接口
CN107276672A (zh) 基于rfid芯片、脚环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光纤网络管理系统
CN108629048A (zh) 一种路由参数传递优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