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1435U -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1435U
CN203521435U CN201320619269.9U CN201320619269U CN203521435U CN 203521435 U CN203521435 U CN 203521435U CN 201320619269 U CN201320619269 U CN 201320619269U CN 203521435 U CN203521435 U CN 203521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line
hole
electrode
conductive
lin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192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付成
王振华
黄东海
谢建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Han s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192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1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1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14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导电通孔、主汇流栅线电极、细汇流栅线电极。所述导电通孔内设通孔电极。主汇流栅线电极与所述通孔电极电连接。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外延伸。细汇流栅线电极为环形,且以导电通孔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上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环形的细汇流栅线与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如此可以增加短路电流,有利于提高电流的收集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其具有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

Description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由其构成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光伏发电作为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利用的发电模式在新能源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有预测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光伏发电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20%-50%。
金属穿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Metal Wrap Through Silicon Solar Cell),简称MWT太阳能电池,是为解决传统太阳能电池受光面被遮挡面积过大、组件互联失配等问题的一种太阳能电池。MWT太阳能电池是通过通孔电极将位于太阳能电池正面的电极引至太阳能电池的背光面,在受光面通过面积较小的正面电极实现过孔电极之间的耦合,减小了栅线电极对受光面的遮挡。目前,太阳电池前表面发射极收集到的电流比较低下,从而MWT太阳电池及组件的输出效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电流收集效率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由其构成的电池。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包括:
导电通孔,所述导电通孔内设通孔电极;
主汇流栅线电极,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与所述通孔电极电连接,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外延伸;
细汇流栅线电极,细汇流栅线电极为环形,且以导电通孔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线宽从靠近导电通孔处向远处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的栅线电极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导电通孔处向四周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通孔的数目在9-1000之间,所述导电通孔的孔径在200-1000μ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数目在6-20之间,所述汇流细栅线电极的数目在30-10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最大宽度小于导电通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面积和细汇流栅线电极的面积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总受光面积的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的间距在1mm-5m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细汇流栅线电极、导电通孔三者间呈类蜘蛛网结构。
另外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如前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
上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环形的细汇流栅线与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如此可以增加短路电流,有利于提高电流的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导电通孔130、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细汇流栅线电极170。
整个结构设有多个导电通孔130,导电通孔130内设通孔电极。导电通孔130的个数在9-1000之间,导电通孔130的孔径在200-1000μm之间。导电通孔130的个数根据MWT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尺寸,开孔的孔径进行设定。
主汇流栅线电极150与导电通孔130电连接。主汇流栅线电极150以导电通孔130为中心向外延伸,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线宽从靠近导电通孔130处向远处逐渐变小。渐变的主汇流栅线电极150可以有效的缓解电流的堆积,降低热效应。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个数在6-20之间,汇流细栅线电极的个数在30-100之间。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最大宽度小于导电通孔130的孔径。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最大宽度小于导电通孔130的孔径,可以有效减少遮光面积增加电流收集效率。
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为环形,且以导电通孔130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即,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以导电通孔130为中心向四周呈圆环辐射。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与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相交。细汇流栅线电极170的栅线电极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导电通孔130处向四周逐渐变小,可以有效的增加短路电流,提高电流收集效率。细汇流栅线电极170的间距在1mm-5mm之间。
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面积和细汇流栅线电极170的面积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总受光面积的7%。当达到此数值时,可以兼顾遮光面积与电流收集效率以及太阳电池填充因子,达到最大的功率输出。主汇流栅线电极150和细汇流栅线电极170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掩膜蒸镀、电镀等形式实现。
上述的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宽度由靠近导电通孔130处向四周逐渐变小。
上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环形的细汇流栅线与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如此可以增加短路电流,有利于提高电流的收集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具体实施例为具有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的电池。
图1、图2中,电池的基底110呈正方形,在基底110上均匀分布9个导电通孔130。以每个导电通孔130为中心,主汇流栅线电极150向四周辐射,由每个导电通孔130向四周辐射出八根主汇流栅线,形成“米”型结构。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的宽度由靠近导电通孔130到远离导电通孔130呈逐渐变小。9个导电通孔130与主汇流栅线电极150形成的“米”型结构呈3*3阵列分布。在“米”型结构基础上,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与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相交。细汇流栅线电极170呈圆环状,以每个“米”型结构中心的导电通孔130为中心向外辐射,每个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导电通孔130处向四周逐渐变小。即,由靠近导电通孔130的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与远离导电通孔130的细汇流栅线电极170之间的半径差呈逐渐递减。主汇流栅线电极150、细汇流栅线电极170、导电通孔130三者间形成类蜘蛛网结构。类蜘蛛网的结构,渐变的主汇流栅线电极150可以有效的缓解电流的堆积,降低热效应。细汇流栅线电极170的栅线电极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导电通孔130处向四周逐渐变小,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流收集效率,增加短路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主汇流栅线电极的条数、细汇流栅线电极的个数、导电通孔的个数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个数,导电通孔可以是一个、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可以依据实际具体施工要求而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如前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通孔,所述导电通孔内设通孔电极;
主汇流栅线电极,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与所述通孔电极电连接,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向外延伸;
细汇流栅线电极,为环形,且以导电通孔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与主汇流栅线电极电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线宽从靠近导电通孔处向远处逐渐变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的栅线电极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导电通孔处向四周逐渐变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通孔的数目在9-1000之间,所述导电通孔的孔径在200-1000μ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数目在6-20之间,所述汇流细栅线电极的数目在30-10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最大宽度小于导电通孔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的面积和细汇流栅线电极的面积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总受光面积的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汇流栅线电极的间距在1mm-5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导电通孔为中心,所述主汇流栅线电极、细汇流栅线电极、导电通孔三者间呈类蜘蛛网结构。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
CN201320619269.9U 2013-09-30 2013-09-30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1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19269.9U CN203521435U (zh) 2013-09-30 2013-09-30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19269.9U CN203521435U (zh) 2013-09-30 2013-09-30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1435U true CN203521435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80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192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1435U (zh) 2013-09-30 2013-09-30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14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478A (zh) * 2014-04-28 2014-08-1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蜘蛛网状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328730A (zh) * 2016-11-07 2017-01-11 刘锋 一种高效受光的太阳能电池
CN106816485A (zh) * 2017-01-19 2017-06-09 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方法及电池
CN113066875A (zh) * 2019-12-16 2021-07-02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478A (zh) * 2014-04-28 2014-08-1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蜘蛛网状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3985478B (zh) * 2014-04-28 2016-07-0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蜘蛛网状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328730A (zh) * 2016-11-07 2017-01-11 刘锋 一种高效受光的太阳能电池
CN106816485A (zh) * 2017-01-19 2017-06-09 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方法及电池
CN113066875A (zh) * 2019-12-16 2021-07-02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3327U (zh) 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
CN203521435U (zh) Mwt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前表面电极栅线结构及电池
MY177455A (en) Shingled solar cell module employing centrally converged grid line electrode
CN103000708A (zh) 一种环形正面电极
CN202796971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结构
CN204809230U (zh) 一种mwt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
CN201918393U (zh) 增加正电极细栅线的太阳能电池片
CN102130193B (zh) 拓扑学原理设计的硅太阳能电池正电极
CN202977431U (zh) 一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CN202712196U (zh) 一种n型背接触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CN2032507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面正电极
CN106981528B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和电池
CN210866198U (zh) Perc双面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09344083U (zh) 一种发散多级结构的mwt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
CN10431929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
CN209471976U (zh) 一种非等间距的mwt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
CN203398122U (zh) 一种晶体硅电池的栅线结构
CN202183381U (zh) 低遮光面积高电流收集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电池片
CN206628475U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结构和电池
CN206628489U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和电池
CN104802508A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网版
CN203406294U (zh) 具有不均匀正面栅线分布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CN202564378U (zh) 太阳能电池的双渐变网版结构
CN204792813U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10397230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