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9970U -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 Google Patents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9970U
CN203519970U CN201320517050.8U CN201320517050U CN203519970U CN 203519970 U CN203519970 U CN 203519970U CN 201320517050 U CN201320517050 U CN 201320517050U CN 203519970 U CN203519970 U CN 203519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fluorescence
fluorescent
transparent base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70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张涛
陈明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70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9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9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99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荧光光学膜片由扩散膜、棱镜膜和增亮膜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和荧光光学膜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提及的荧光光学膜不仅能够达到背光源的光线扩散、增光的效果,还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波长范围以拓宽出射光线的色谱范围。以此荧光多功能膜作为光学膜的显示背光模组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显示背光模组的功能,还能有效地弥补和改善了背光光源的光谱成分,从而大幅度地提升显示色域,使之达到NTSC标准90%以上。

Description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显示模组领域,具体涉及量子点光学涂层组合物、及应用该光学涂层组合物制备的荧光光学膜片和采用此膜片的背光光学膜片组,此模片组可以被用来大幅度拓宽现有液晶显示的色域广度。具体涉及包括荧光扩散膜、荧光棱镜膜和荧光扩散棱镜膜在内的荧光光学膜片,以及包括上述荧光光学膜片的显示背光光学模片组。荧光扩散膜是指同时具有荧光特性和光学扩散层效果的复合性能光学膜片;荧光棱镜膜是指同时具有荧光特性和光学棱镜层效果的复合性能光学膜片;荧光扩散棱镜膜是指同时具有荧光特性、光学扩散层和光学棱镜层的复合性能光学膜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两大部分组成。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借助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 
目前广泛使用于背光模组内的光源主要有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两种。虽然冷阴极灯管发出的光线具有良好的色彩饱和度,在色彩方面的表现通常较一般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较佳。但是冷阴极灯管中含有汞,不仅成本高且对环境危害大,从环保的角度看,LED逐渐替代冷阴极灯管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LED省电、节能、寿命长,体积小且出光方向性好,可以大幅度减小传统背光源中导光板的厚度,甚至可以不用导光板。目前LED背光模组中的光源采用白光LED,可以通过蓝色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也可以通过蓝色芯片加上绿荧光粉及红荧光粉得到,其中蓝色芯片参与混光后,由于发光位置与荧光粉不同,会产生黄圈及蓝色光晕现象,以及角度色差,而且由于荧光粉本身的光谱缺陷,所以背光源的色域只能达到70%NTSC水准(即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下,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代表了显示器能够显示颜色丰富程度的能力)。 
现有显示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导光板和光学模组,光学模组主要由扩散膜、棱镜膜和增亮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背光光源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如图9、10所示。 
应用侧入式背光光源的显示背光模组必须使用导光板,而应用直下式背光光源的显示背光模组可以使用导光板,也可以不使用导光板,如图9、10、1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的荧光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由扩散膜、棱镜膜和增亮膜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和荧光光学膜片组合构成。荧光光学膜片,通过在基材或现有光学膜上涂覆光学涂层得到。该荧光光学膜片可以对通过的光线的物理空间分布进行调节,达到扩散、增光的效果,同时改变入射光源的光谱性质,提高出射光的色域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荧光扩散膜由透明基材和荧光扩散层构成;所述荧光扩散层在透明基材上下任一表面,或同时在透明基材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的荧光扩散层,其特征在于:由红、绿色荧光量子点材料、光扩散剂、成膜材料和成膜助剂构成。 
上述的透明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荧光扩散层,为包括红、绿色荧光量子点材料、光扩散剂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5-180μm,优选为10-30μm。和传统的荧光材料相比,此量子点材料具有激发波长范围宽,发射峰窄且呈高斯对称、无拖尾、斯托克斯位移大、光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当受到紫外或是蓝光光源的激发时,量子点便会发出特有波长的激发荧光,量子点发射的荧光光谱由量子点的化学组成和其粒径大小决定。根据本发明研制的光学涂层组合物,在荧光光学膜上形成密布着无数个只有几纳米大小的量子点材料,这些量子点材料在蓝光LED的激发下,能够发出红色或绿色荧光。这种纳米晶光学膜不仅实现了背光光源扩散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光源的光谱组成。采用这种荧光膜的显示器件基本可以达到90%NTSC以上的显示色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荧光扩散膜由扩散膜和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构成;荧光层在扩散膜上下任一表面,或同时在扩散膜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无扩散效果的 荧光层,其特征在于:由红、绿色荧光量子点材料、成膜材料和成膜助剂构成。 
上述荧光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荧光棱镜膜由棱镜层、透明基材和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构成;棱镜层在透明基材的一个表面,荧光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表面,透明基材在上述两层之间。所述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其特征在于:由红、绿色荧光量子点材料、成膜材料和成膜助剂构成。 
上述棱镜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酸丙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荧光扩散棱镜膜由棱镜层、透明基材和荧光扩散层构成;棱镜层在透明基材的一个表面,荧光扩散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表面,透明基材在上述两层之间。所述的荧光扩散层,其特征在于:由红、绿色荧光量子点材料、光扩散剂、成膜材料和成膜助剂构成。 
上述扩散棱镜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酸丙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 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背光光学模片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背光光学模片组,所述的光学模片组由荧光扩散膜、荧光棱镜膜和荧光扩散棱镜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该显示背光模组中的背光光源直接使用蓝光LED,部分蓝光通过荧光光学膜片之后,被光学涂层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改变了光谱波长,例如可以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或绿光,从而提高显示色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显示背光光学模片组,所述光学模片组由荧光扩散膜、荧光棱镜膜和荧光扩散棱镜膜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光学膜片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荧光光学膜片,不仅具有现有光学膜的扩散、增光等功能,而且其包含的能够调节入射光源光谱分布的荧光扩散层或荧光层,能够改变入射光源的波长分布,提高出射光源的色域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显示背光模组以荧光光学膜片替代了传统的光学膜,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显示背光模组的功能,还能有效地弥补和改善了背光光源的光谱成分,提高显示色域。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背光模组中的背光光源可以直接采用蓝光芯片,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蓝光芯片与荧光粉进行混光而产生的黄圈和蓝色光晕现象,以及角度色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荧光扩散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实施例4中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5中荧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6中荧光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7中荧光扩散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图11是现有显示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7是实施例8显示背光模组中光学模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数字注释如下: 
①量子点荧光材料;②光扩散剂;③荧光扩散层;④透明基材;⑤棱镜层;⑥棱镜;⑦荧光层;⑧光扩散层;⑨扩散膜;⑩扩散棱镜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一种荧光扩散膜,由透明基材及其上表面的荧光扩散层组成。 
所述荧光扩散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光扩散剂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扩散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扩散层中的光扩散剂能够使通过它的光线扩散,达到均光效果;而其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透明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 
实施例2:如图2,一种荧光扩散膜,由透明基材及其上下两个表面的荧光扩散层组成。 
所述荧光扩散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光扩散剂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扩散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扩散层中的光扩散剂能够使通过它的光线扩散,达到均光效果;而其中的量子 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透明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 
实施例3:如图3,一种荧光扩散棱镜膜,由棱镜层、透明基材和另一面的荧光扩散层组成。 
所述荧光扩散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光扩散剂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扩散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扩散棱镜膜中的棱镜层具有增光功能,荧光扩散层中的光扩散剂能够使通过它的光线扩散,达到均光效果;而其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棱镜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 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酸丙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4:如图4,图5,一种荧光扩散膜,由扩散膜及其任一表面的荧光层组成。扩散膜可以是由透明基材及其表面的光扩散层组成,所述的荧光扩散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表面或光扩散层表面。 
所述的荧光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 
荧光扩散膜中的扩散膜本身具有扩散功能,荧光层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透明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 
实施例5:如图6,一种荧光扩散膜,由扩散膜及其上下表面的荧光层组成。 
所述的荧光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扩散膜中的扩散膜本身具有扩散功能,荧光层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透明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 
实施例6:如图7,一种荧光棱镜膜,由棱镜膜及棱镜层另一面的荧光层组成。 
所述的荧光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棱镜膜中的棱镜层具有增光功能,而荧光层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棱镜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酸丙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 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7:如图8,一种荧光扩散棱镜膜,由扩散棱镜膜、棱镜层另一面的荧光层组成。 
所述的荧光层为包括荧光材料和树脂的涂层,厚度为10-180μm,优选为10-30μm。所述荧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这些量子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第II-VI或第III-V族类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对应的核壳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述物质CdSe,CdTe,CdS,ZnSe,ZnS,GaP,GaN,GaAs,InP,InZnP,InN,InAs,InSb,PbS and PbSe等为核的量子点;或是以上述材料为核,以下述物质CdSe,CdS,ZnSe,ZnS,CdO,ZnO,SiO2等为壳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nm。该荧光层可通过涂覆、印刷等工艺固着在透明基材上面。 
荧光扩散棱镜膜中的扩散棱镜膜本身具有扩散、增光的功能,而荧光层中的量子点等荧光材料可以转换通过的光线的波长,例如可以将通过的蓝光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色域范围。 
扩散棱镜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树脂(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砜(PSU)、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双环庚烯-乙烯共聚物(CO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4-甲基戊烯的聚合物(TPX)、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端硅烷基聚醚聚合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或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MBS)、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酸丙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8:一种显示背光光学模片组,包括背光光源、沿着光源出光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光板和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可以由荧光棱镜膜和1层以上的荧光扩散膜组合而成,如图12、13所示;可以直接由荧光扩散棱镜膜组成,如图14所示;可以由1层以上的荧光扩散膜组合而成,如图15、16所示;可以由荧光扩散棱镜膜和1层以上的荧光扩散膜组合而成,如图17所示。光学模组也可以由荧光扩散膜、荧光棱镜膜和荧光扩散棱镜膜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的扩散膜、棱镜膜和扩散棱镜膜进行组合而成。 
背光光源包括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可用LED白光、LED蓝光。光线通过荧光光 学膜时,其光谱性质将被改变,例如其中的蓝光被部分转换为绿光和/或红光,从而提高显示色域。 
上述的荧光扩散膜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4或实施例5所述。荧光棱镜膜如实施例6所述。荧光扩散棱镜膜如实施例3和实施例7所述。 
采用工作电压为67v,350mA的蓝色LED做为背光激发光源,蓝背光峰值波长为450nm,屏幕大小为32英寸,用DMS-3000平面显示光学特性测试系统,测试蓝LED背光-荧光转换膜背光系统的色域和其他光学参数。最终显示系统色域平均数值可达到95%-110%NTSC,显示系统能效可提高5%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透明基材和荧光扩散层构成;所述荧光扩散层在透明基材上下任一表面,或同时在透明基材的上下两个表面。 
2.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扩散膜和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构成;荧光层在扩散膜上下任一表面,或同时在扩散膜的上下两个表面。 
3.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棱镜层、透明基材和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构成;棱镜层在透明基材的一个表面,荧光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表面,透明基材在棱镜层和荧光层两层之间。 
4.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棱镜层、透明基材和荧光扩散层构成;棱镜层在透明基材的一个表面,荧光扩散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表面,透明基材在棱镜层和荧光扩散层两层之间。 
5.一种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由无扩散效果的荧光层、光扩散层、透明基材和棱镜层顺序复合构成。 
6.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荧光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荧光扩散层厚度为5-180μm。 
7.一种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膜片组由扩散膜、棱镜膜和增亮膜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光学膜片组合构成。 
CN201320517050.8U 2013-08-22 2013-08-22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9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7050.8U CN203519970U (zh) 2013-08-22 2013-08-22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7050.8U CN203519970U (zh) 2013-08-22 2013-08-22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9970U true CN203519970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70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9970U (zh) 2013-08-22 2013-08-22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997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8945A1 (en) * 2015-04-29 2016-11-02 Ningbo Jiangbei Excit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luorescent films having a particular color location and color gamut
CN107121841A (zh) * 2017-05-04 2017-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转换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8153047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深圳市聚弘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点光源激发量子点发光的背光源技术
CN108828839A (zh) * 2018-04-09 2018-11-16 深圳市欧弗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源结构
US10247983B2 (en) 2017-05-04 2019-04-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94077B2 (en) 2015-04-09 2019-08-2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4077B2 (en) 2015-04-09 2019-08-2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EP3088945A1 (en) * 2015-04-29 2016-11-02 Ningbo Jiangbei Excit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luorescent films having a particular color location and color gamut
CN107121841A (zh) * 2017-05-04 2017-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转换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10247983B2 (en) 2017-05-04 2019-04-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153047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深圳市聚弘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点光源激发量子点发光的背光源技术
CN108828839A (zh) * 2018-04-09 2018-11-16 深圳市欧弗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9970U (zh) 荧光光学膜片及荧光光学背光膜片组
US9546320B2 (en) Quantum dot film applied to backlight module
CN104459845B (zh) 一种量子点光扩散膜
TWI570360B (zh) Lighting device
KR101775260B1 (ko) 색도 좌표와 색 영역 조절이 가능한 형광 필름
US20090194774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wavelength converting structure and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EP3620834A1 (en)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use in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413348A (zh) 直下式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擴散結構
CN204389849U (zh) 一种量子点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799291U (zh) 一种高色域发光模组
CN105259601A (zh) 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
KR20150040608A (ko) 양자점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5081692A1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65921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058411A (zh) 一种双向拉伸制备量子点复合膜的方法
US20160349431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64912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80101064A1 (en) Backlight modules and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s
CN209858903U (zh) 一种复合光学膜、背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6970488A (zh) 一种光学膜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20090262526A1 (e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KR20180007870A (ko) 편광판 일체형 색변환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852342A (zh) 一种led光源及背光模组
TW594256B (en) Light structure for panel display
CN20377122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