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7848U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7848U
CN203517848U CN201320613956.XU CN201320613956U CN203517848U CN 203517848 U CN203517848 U CN 203517848U CN 201320613956 U CN201320613956 U CN 201320613956U CN 203517848 U CN203517848 U CN 203517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flue
boiler
gas
blow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139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兴
李明
张超群
李保亮
林淑胜
刘鹏飞
张文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Lo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Lo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Lo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Lo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139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7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7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78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包括:烟道入口段装置、炉烟风机和烟气回收管;烟道入口段装置的一端与烟气烟道接通,另一端与炉烟风机的入口端连接;烟气回收管的一端与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送风机的入口管道接通;当烟气通过烟气烟道时,经烟道入口段装置进入炉烟风机、并经烟气回收管进入送风机;送风机将混合烟气的混合气体输进锅炉。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可将尾部排放的烟气经再循环系统送入二次风系统,并进入炉膛参与燃烧,有利于降低下炉膛整体氧量和温度,并能缓解高温NOx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越来越关注火电厂NOx(即氮氧化物)的排放问题,环保部门先后多次修订排放标准,最新标准特别规定:现有锅炉机组自2014年7月1日起氮氧化物排放必须在100mg/Nm3以内,W火焰锅炉排放低于200mg/Nm3。针对火电厂锅炉污染物排放,特别是W火焰锅炉装机容量占比小,但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的情况,对现有锅炉进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改造显得尤为迫切。
W型火焰锅炉,即W火焰锅炉,主要燃烧劣质煤和无烟煤等不易着火和燃尽的煤种,为了增强锅炉着火和稳燃能力,W火焰锅炉通常具有较高的过量空气系数以维持下炉膛的燃烧空气动力场,敷设大量卫燃带以保持较高的下炉膛温度。除近期投产外的其他所有W火焰锅炉燃烧所需风量均从下炉膛供给,下炉膛因敷设卫燃带的缘故,具有较高的炉温(通常达1500℃以上),外加充足的氧量导致W火焰锅炉的NOx生成量是其他类型锅炉的数倍,尤其是高温型NOx
截止当前,我国己经投运和在建的W型火焰锅炉有98台,几乎包含了世界上全部的W型火焰锅炉炉型,其氮氧化物排放量普遍偏高,均在1000mg/Nm3以上,难以满足我国新的排放标准,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目前针对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较高的问题,国内许多锅炉厂家及高校等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其主要思路是进行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和在上炉膛增设燃尽风进行空气分级燃烧。已经实施的多个改造案例表明,单纯将下炉膛部分风量引出做为燃尽风使用容易破坏下炉膛的燃烧组织,降低锅炉效率;将燃烧器改造和增设燃尽风综合考虑,对一些下炉膛燃烧组织不佳的锅炉可以实行,而对一些原燃烧器设计性能优良的锅炉,不仅改造成本较高而且改造的燃烧器往往不能达到原燃烧器性能,造成改造失败。因此,目前急需解决锅炉,特别是W型火焰锅炉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能够对烟气进行再循环处理。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烟道入口段装置、炉烟风机和烟气回收管;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的一端与烟气烟道接通,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烟气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烟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送风机的入口管道接通;其中,当锅炉燃烧后排放的烟气通过所述烟气烟道时,烟气经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进入所述炉烟风机、并经所述烟气回收管进入所述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将混合烟气的混合气体输进所述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回收管包括:1根烟气母管和2根烟气支管;所述2根烟气支管的一端都与所述送风机的入口管道接通,所述2根烟气支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烟气母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烟气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2根烟气支管内都设置调节门和关断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烟道入口段装置包括:2根取烟管道和烟道混合段装置;所述烟道混合段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2根取烟管道的一端都与所述烟气烟道接通,所述2根取烟管道的另一端都与所述烟道混合段装置接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2根取烟管道内都设置入口关断门和入口调节门装置。
一种锅炉的烟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如上所述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
一种锅炉,包括:如上所述的锅炉的烟风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锅炉为W型火焰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可将尾部排放的烟气经再循环系统送入二次风系统,并进入炉膛参与燃烧,有利于降低下炉膛整体氧量和温度,并能缓解高温NOx的产生,减少炉膛结渣现象,是降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署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其中,0-锅炉,1-送风系统,2-排烟系统,3-烟气再循环装置;11-送风机入口管道,12-送风机,13-大风箱;21-尾部烟道,22-除尘器,23-引风机,24-烟气烟道,25-烟囱;31-烟气再循环系统入口段装置,32-炉烟风机,33-烟气母管,34-烟气支管;311-烟气取烟口,312-烟道入口关断门,313-烟道入口调节门,314-烟气混合段,341-支管调节门,342-支管关断门,343-烟气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如图1A所示,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烟道入口段装置31、炉烟风机32和烟气回收管。炉烟风机是将尾部排放烟气抽回锅炉送风机入口的风机设备。
烟道入口段装置31的一端与烟气烟道24接通,烟道入口段装置31的另一端与炉烟风机32的入口端连接,烟气回收管的一端与炉烟风机32的出口端连接,烟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送风机的入口管道11接通。
当锅炉燃烧后排放的烟气通过烟气烟道24时,烟气经烟道入口段装置31进入炉烟风机、并经烟气回收管进入送风机12。送风机12将混合烟气的混合气体输进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烟道入口段装置31的一端与烟气烟道24接通处可以是烟气烟道上的任意位置,例如在引风机23之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B所示,烟气回收管包括:1根烟气母管33和2根烟气支管34。
2根烟气支管34的一端都与送风机的入口管道11接通,2根烟气支管3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烟气母管33的一端连接,烟气母管33的另一端与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在2根烟气支管34内都设置调节门和关断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烟道入口段装置包括:2根取烟管道311和烟道混合段装置314。
烟道混合段装置314通过管道与炉烟风机32的入口端连接。2根取烟管道311的一端都与烟气烟道24接通,2根取烟管道311的另一端都与烟道混合段装置314接通。在2根取烟管道311内都设置入口关断门和入口调节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具有烟道入口段装置、炉烟风机、烟气母管、烟气支管等。烟道入口段装置包括取烟管道、入口关断门、烟道混合段装置、入口调节门等,将取烟口布置在引风机出口侧,沿烟气行程先依次布置关断门、调节门和混合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炉烟风机和烟气母管沿除尘器一侧的空闲地架空布置,不与其他设备干涉,根据《DLT5121-200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冷炉烟风机通往混合室的低温烟道的烟气流速选择10~15m/s,根据烟气流速及设计烟气量确定烟气母管大小并进行炉烟风机选型。
烟气母管在送风机侧一分为二,分成两路烟气支管,两路支管均布置有调节门和关断门,在调节门后关断门前选择一较长直管段安装风量测量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从引风机23后的原烟气烟道24中抽取部分烟气进入烟气再循环系统入口段31,在炉烟风机32提升压头的作用下,烟气流经烟气母管33后进入两路烟气支管34,被送入锅炉0侧送风机入口管道11。
从锅炉0来的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烟气经尾部烟道21排放后,低温的烟气进入除尘器22后进行烟气除尘,将烟气中99%的飞灰收集,洁净烟气进入引风机23,由引风机23将烟气从排烟系统2中抽出后进入原烟气烟道24,再通过烟囱25排放到大气中。
在原烟气烟道24中设置烟气取烟口,洁净低温的烟气通过烟道入口关断门312和烟道入口调节门313后进入烟气混合段装置314,混合后的烟气进入炉烟风机32。
在炉烟风机32的压头提升作用下,炉烟进入烟气母管33后被输送到锅炉侧,在锅炉侧烟气母管33一分为二变成两路烟气支管34,烟气分别流经两路烟气支管34的支管调节门341和支管关断门342后,通过烟气送入口343进入送风机入口11,尾部再循环的烟气和空气混合后一起进入送风机12,经过送风系统1的输送,烟气空气的混合物进入大风箱13,在大风箱内通过各种燃烧设备进入锅炉0内,在炉内参与燃烧,能够大幅降低锅炉氮氧化物的生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锅炉的烟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1、排烟系统2和烟气再循环装置3。一种锅炉包括:如上的锅炉的烟风系统。锅炉可以为W型火焰锅炉等多种类型。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可将尾部排放的烟气经再循环系统送入二次风系统,之后进入炉膛参与燃烧,有利于降低下炉膛整体氧量和温度,缓解高温NOx的产生,减少炉膛结渣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道入口段装置、炉烟风机和烟气回收管;
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的一端与烟气烟道接通,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烟气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烟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送风机的入口管道接通;
其中,当锅炉燃烧后排放的烟气通过所述烟气烟道时,烟气经所述烟道入口段装置进入所述炉烟风机、并经所述烟气回收管进入所述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将混合烟气的混合气体输进所述锅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回收管包括:1根烟气母管和2根烟气支管;
所述2根烟气支管的一端都与所述送风机的入口管道接通,所述2根烟气支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烟气母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烟气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出口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根烟气支管内都设置调节门和关断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烟道入口段装置包括:2根取烟管道和烟道混合段装置;
所述烟道混合段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炉烟风机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2根取烟管道的一端都与所述烟气烟道接通,所述2根取烟管道的另一端都与所述烟道混合段装置接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根取烟管道内都设置入口关断门和入口调节门装置。
6.一种锅炉的烟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
7.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的烟风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为W型火焰锅炉。
CN201320613956.XU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7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13956.XU CN203517848U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13956.XU CN203517848U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7848U true CN203517848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1395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7848U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784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0962A (zh) * 2016-06-29 2016-11-09 无锡锡能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锅炉烟囱结构
CN107543151A (zh) * 2017-09-12 2018-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燃尽的烟气再循环系统的w火焰锅炉
CN107606605A (zh) * 2017-09-12 2018-01-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再循环烟气的w火焰锅炉
CN111457359A (zh) * 2020-03-16 2020-07-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三层二次风协调下倾布置的w火焰锅炉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0962A (zh) * 2016-06-29 2016-11-09 无锡锡能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锅炉烟囱结构
CN107543151A (zh) * 2017-09-12 2018-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燃尽的烟气再循环系统的w火焰锅炉
CN107606605A (zh) * 2017-09-12 2018-01-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再循环烟气的w火焰锅炉
CN107606605B (zh) * 2017-09-12 2019-0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再循环烟气的w火焰锅炉
CN107543151B (zh) * 2017-09-12 2019-06-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燃尽的烟气再循环系统的w火焰锅炉
CN111457359A (zh) * 2020-03-16 2020-07-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三层二次风协调下倾布置的w火焰锅炉
CN111457359B (zh) * 2020-03-16 2021-0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三层二次风协调下倾布置的w火焰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368B (zh) 一种工业煤粉锅炉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方法和系统
CN107606606B (zh) 一种采用烟气再循环的中心给粉“ω”形工业煤粉锅炉
CN101761920A (zh) 一种利用煤粉热解气再燃的低NOx燃烧方法及装置
CN203517848U (zh)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再循环装置、烟气系统及锅炉
CN107543151B (zh)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燃尽的烟气再循环系统的w火焰锅炉
CN101949542A (zh) 三层二次风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CN106524138A (zh) 一种用于降低混煤燃烧NOx排放的沉降炉装置和方法
CN104406161A (zh) 燃煤锅炉烟气回流补充燃烧装置
CN208475369U (zh) 燃煤锅炉制粉系统
CN203595119U (zh)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产物中氮氧化物的装置
CN204534555U (zh) 一种用于减少氮氧化物生成的烟气再循环装置
CN203273872U (zh) 一种前置煤气化层燃装置
CN205014343U (zh) W火焰锅炉
CN104154532A (zh) 中心风环浓缩型旋流燃烧器
CN208186363U (zh) 一种烟气回流式的热解焚烧系统
CN103968409B (zh) 一种高温低氧燃烧装置
CN203036634U (zh) 一种分级燃烧的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CN102072499A (zh) 烟气低温脱氮干燥煤泥联合循环系统
CN205859997U (zh) 一种乏气送粉系统
CN103672863B (zh) 中储仓式热风送粉锅炉的低氮燃烧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6786701U (zh) 低氮旋风炉煤粉燃烧装置
CN1312430C (zh) 一种生物质与煤粉复合燃烧及生物质再燃脱硝的燃烧装置
CN109931597A (zh) 一种燃料分级气化及低nox燃烧锅炉
CN208952072U (zh) 一种适用于w火焰锅炉的烟气再循环装置
CN206669720U (zh) 一种用于降低混煤燃烧NOx排放的沉降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