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0671U -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0671U
CN203510671U CN201320590474.7U CN201320590474U CN203510671U CN 203510671 U CN203510671 U CN 203510671U CN 201320590474 U CN201320590474 U CN 201320590474U CN 203510671 U CN203510671 U CN 20351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roplet
melting
unit
polycarbon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04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旭东
叶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A CHIANCESS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A CHIANCESS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A CHIANCESS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A CHIANCESS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904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0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06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29C47/92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包括加料单元、塑化单元、加热单元、分配单元、和挤出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将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共挤出,使防雾滴剂均匀分布在聚碳酸酯板表面,具有在线一次共挤成形、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且生产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防雾滴层不会脱落、防雾滴效果好、持久性长、耐摩擦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碳酸酯板,具体涉及一种耐用、耐摩擦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碳酸酯板在工业、农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包括温室大棚及建筑采光顶在内的诸多领域,俱倾向于采用防雾滴型的聚碳酸酯板。
传统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是用辊涂工艺在聚碳酸酯板的外表面辊涂上一层专用的液态亲水涂层,通过板材生产线的烘箱时,采用紫外线固化的方式附着在板材外表面。这种亲水涂层能增加板材表面张力,减小水与板材的接触角,抑制水蒸气冷凝成细小密布的微小水珠形成雾状影响内部的采光,有了防雾滴涂层,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附着物表面张力的削弱,可以快速汇集成大的水珠,沿着板材表面安装时的倾斜角导入板材边缘的水槽,从而不会产生雾状或者水滴滴落的情形,不会影响材料优良的透光性,因此该板材特别适用于农用温室及其它不允许出现滴露现象的采光屋顶。
但是,现有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在使用过程中,效果不明显,且使用的持久性不够,由于防雾滴涂层的材料是亲水性的由液态固化而来,传统的所谓水性和醇性的防雾滴涂层最终都能溶解于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蒸气不断形成大的水珠沿着板材流入水槽,防雾滴涂层逐渐溶解殆尽,在户外使用只能达到3-6个月的防雾滴效果。而且通过辊涂的防雾滴涂层在运输、安装及维护清洁过程,尤其是撕去表面的PE保护膜的时候,极易损失脱落。
此外,现有的防雾滴辊涂技术对产品实际使用性能影响严重,容易造成防雾滴涂层脱落损耗之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理想,也不持久,难以制作出理想产品。聚碳酸酯板材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而防雾滴涂层的使用仅仅只能维持数月之短,因此,本领域尚需提供一种新型的设备来制备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其防雾滴层能够持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备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加工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包括:加料单元、塑化单元、加热单元、分配单元、和挤出单元,其中,
所述加料单元包括第一加料罐和第二加料罐,分别用于加入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
所述塑化单元包括第一机筒和第二机筒,所述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一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所述防雾滴剂进入所述第二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第二机筒内均装有螺杆,分别将熔融的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且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表面上;
所述挤出单元内部包含模具,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和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模具挤出,得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将熔融的物料分配为层状,熔融的防雾滴剂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两个表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配置有静态混合器,将熔融的物料混合均匀,消除熔融的物料在通道壁上的粘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熔体计量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分配器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聚碳酸酯的流量;以及任选的第二熔体计量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机筒和所述分配器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防雾滴剂的流量。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第一熔体计量泵之间,用于过滤去除未塑化的聚碳酸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含过滤网和液压自动换网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过滤单元、第一熔体计量泵的温度是相同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过滤单元、第一熔体计量泵的温度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温度相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定型台,设置在所述挤出单元之后,所述定型台设置有冷却元件,用于将挤出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定型;
回火炉,所述回火炉,用于消除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内应力;
第一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定型台和所述回火炉之间,包括数对牵引辊,将冷却定型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牵引至所述回火炉。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覆膜单元,用于在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两表面覆盖保护膜;
冷却架,设置在所述覆膜单元之后,用于将覆膜后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
切割单元,用于将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在另一优选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冷却架和所述切割单元之间,包括数对辊,将冷却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牵引至所述切割单元。
在另一优选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封边单元,对切割后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切断面进行封闭。
在另一优选例中,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设置4~10个温度区域,各温度区域的温度独立地为200℃-350℃,且临近所述加料单元的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他温度区域的温度。
在另一优选例中,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设置7个温度区域,其中,
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80℃-350℃;
第2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60℃-300℃;
第3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50℃-290℃;
第4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第5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20℃-260℃;
第6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第7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加料单元还包括第三加料罐,用于加入抗UV聚碳酸酯;
所述塑化单元还包括第三机筒,所述抗UV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三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三机筒内装有螺杆,将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三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与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相对的表面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器将熔融的物料分配为层状,熔融的防雾滴剂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上表面;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下表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模具的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所述模具的边缘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和共挤方法,具有在线一次共挤成形、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且生产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防雾滴层不会脱落、防雾滴效果好、持久性长、耐摩擦效果佳。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制备的板材的显微照片。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备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心圆表示聚碳酸酯,实心圆表述防雾滴剂。
图4是传统辊涂生产工艺制备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心圆表示聚碳酸酯,实心圆表述防雾滴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意外开发出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能通过在线共挤将防雾滴剂与聚碳酸酯板在热熔状态下完美的合二为一,牢固结合之后能够达到与板材相同的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以下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加工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加料单元、塑化单元、加热单元(图未示)、分配单元7、和挤出单元10,其中,所述加料单元包括第一加料罐1和第二加料罐2,分别用于加入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所述塑化单元包括第一机筒4和第二机筒9,所述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一机筒4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所述防雾滴剂进入所述第二机筒9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一机筒4和所述第二机筒9内均装有螺杆,分别将熔融的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7;所述分配单元7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10,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10,且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表面上;所述挤出单元10内部包含模具,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和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模具挤出,得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料单元可以是安装在第一机筒4和第二机筒9的进料口上用于上料的加料罐(或称加料斗),通常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内部光滑,并经过抛光加工。在物料走向上,加料斗可以设置1-4个温度区域。较佳地,加料斗可以设置2个温度区域,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0-30℃;第2个温度区域(临近机筒)的温度为100-14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加料罐的温度为100-140℃。
由于聚碳酸酯挤出时需要的温度比较高,接近300℃,所以采用分阶段升温的办法,以减小突然升温引起机械部件损坏的可能性。根据最终产品的规格和要求的产量来设定温度。本实用新型中,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可以设置4-10个温度区域,各温度区域的温度独立地为200℃-350℃,较佳地临近所述加料单元的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他温度区域的温度,聚碳酸酯经过高温区(第1个温度区域)能够存储比较多的能量,将有利于聚碳酸酯的塑化并提高产量。在另一优选例中,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设置7个温度区域,其中,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80℃-350℃;第2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60℃-300℃;第3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50℃-290℃;第4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第5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20℃-260℃;第6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第7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时,可以先将各区域的温度都设定为相同的低值,如170℃-180℃,经过1-1.5h的保温,各种其他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再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二次设定温度,进行第二次升温,同样在各区域达到所需温度后再进行1-1.5h的保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机筒的温度为240-300℃,较佳地,为260-28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7将熔融的物料分配为层状,熔融的防雾滴剂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两个表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7配置有静态混合器,将熔融的物料混合均匀,消除熔融的物料在通道壁上的粘附。静态混合器可以使熔融的物料在很短的流程中就混合均匀,至少在静态混合器出口部分熔融的物料是均匀的,并且几乎与局部的温度以及螺杆转速无关。同时由于在模具的输入端产生等温流动,因此可以较低的压力挤出板材,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还包括第一熔体计量泵6,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4和所述分配器7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聚碳酸酯的流量;以及任选的第二熔体计量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机筒和所述分配器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防雾滴剂的流量。熔体计量泵的使用,可以根据产量等设定泵的转数,均匀输送所需量的熔融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还包括过滤单元5,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4和所述第一熔体计量泵6之间,用于过滤去除未塑化的聚碳酸酯。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单元5包含过滤网和液压自动换网装置。采用过滤网对熔融的物料进行过滤,可以阻止未塑化的固态粒子以及尺寸只有几微米的“黑点”粒子进入模具,影响板材的质量;为了保证挤出生产的连续性,还需要采用液压自动换网装置。较佳地,过滤网采用成卷的网,并有金属外围框架,以提高网边缘的强度,在过滤网切换时,金属外围框架可以使网保持平直,放置卷曲和折叠。
较佳地,所述分配单元7、过滤单元5、第一熔体计量泵6的温度是相同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7、过滤单元5、第一熔体计量泵6的温度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温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模具,形状也就是将要挤出成形的板材形状,可以为实心板材,也可以为中空板材。模具温度设定在物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内,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模具的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所述模具的边缘的温度。中间设定温度比较低,向边缘区域逐渐升高,有利于提高模具边缘物料的流动速度,使沿模具横截面物料流速趋于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还包括:
定型台11,设置在所述挤出单元10之后,所述定型台11设置有冷却元件,用于将挤出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定型;
回火炉13,所述回火炉13用于消除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内应力;
第一牵引部12,设置在所述定型台11和所述回火炉13之间,包括数对外表面洁净的牵引辊,对冷却定型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牵引并送至所述回火炉13。
定型台11冷却元件的温度是可控制的,冷却元件接触高温流动的物料外廓使之定型,但只是冷却了板材的外表面,要依靠热传导逐步冷却内部的肋条,这就导致肋条和上下板面之间存在内应力。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设置回火炉13,具有足够长度,对刚刚冷却定型的产品进行连续的重新加热并逐步冷却,使板材的内应力被松弛,至不再有内应力。回火炉可以分成2~4区。在回火炉内第一个区域的温度设置在140-160℃左右,而最后一个区域的温度设置在120-140℃,中间区域的温度介于第一个区域的温度和最后一个区域的温度之间。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覆膜单元14,用于在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两表面覆盖保护膜,可以防止板材被刮伤,优选的薄膜是不涂粘合剂的薄膜,易剥离;
冷却架15,设置在所述覆膜单元14之后,用于将覆膜后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
切割单元17,用于将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在另一优选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牵引部16,设置在所述冷却架15和所述切割单元17之间,包括数对牵引辊,对冷却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牵引并送至所述切割单元。第二牵引部的牵引辊的数量可少于所述第一牵引部的牵引辊的数量。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牵引部的牵引速度高于所述第一牵引部的牵引速度的2%-4%。在另一优选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封边单元,对切割后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切断面进行封闭,防止空气中断引起产品缺陷甚至产生废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所述加料单元还包括第三加料罐3,用于加入抗UV聚碳酸酯;所述塑化单元还包括第三机筒8,所述抗UV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三机筒8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三机筒8内装有螺杆,将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7;所述分配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三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与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相对的表面上。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配单元将熔融的物料分配为层状,熔融的防雾滴剂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上表面;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层的下表面。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加料罐的温度为100-150℃,所述第三机筒的温度为250-300℃。
本实用新型中,物料是指用于生产聚碳酸酯板的原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抗UV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本实用新型对物料没有特别的限制,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那些即可,在使用前,对聚碳酸酯、抗UV聚碳酸酯及防雾滴原料进行干燥除去水分。其中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常规方法制备或采用市售的产品,如采用德国BAYER、SABIC、日本帝人、三菱或者韩国陶氏等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原料。抗UV聚碳酸酯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碳酸酯,可以常规方法制备或采用市售的产品,如采用德国BAYER、SABIC、日本帝人等公司生产的抗UV聚碳酸酯。防雾滴剂(或称为防滴雾剂或防雾剂)是能减少或消除板材表面因湿气引起的冷凝、起雾的助剂,可以采用德国朗盛、BAYER、SABIC的产品。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用于生产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在生产过程中,聚碳酸酯加入到第一加料罐进入所述第一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防雾滴剂加入到第二加料罐入所述第二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在螺杆的作用下,将熔融的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在分配单元内末端,熔融的防雾滴剂和聚碳酸酯均为层状,且熔融的防雾滴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的上表面或上下两个表面上,经过分配后,熔融的物料进入挤出单元,经模具挤出为防雾滴聚碳酸酯板。所述防雾滴剂和聚碳酸酯的重量比为0.5-1.5:20,较佳地重量比为0.8-1.2:20。在一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先将本实用新型加工系统各区域的温度都设定170℃,待温度升温至170℃保温1-1.5h,各种其他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再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二次设定温度,如表1所示,进行第二次升温,同样在各区域达到所需温度后再进行1-1.5h的保温;
表1聚碳酸酯板共挤生产温度设定值
Figure BDA0000385279070000091
然后将聚碳酸酯(水含量≤0.5wt%)和防雾滴剂分别装入第一加料罐和第二加料罐,并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其熔融;在各螺杆的作用下,将熔融的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传送至分配单元,过滤单元去除未塑化的物料,并用计量泵监控熔融物料的流量;在分配单元内对熔融的防雾滴剂和聚碳酸酯进行分配,使得在分配单元末端,熔融的防雾滴剂和聚碳酸酯均为层状,且熔融的防雾滴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的上表面上;经过分配后,熔融的物料进入挤出单元,经模具挤出为防雾滴聚碳酸酯板;挤出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入定型台,经冷却元件冷却其外部轮廓使之定型;经一次牵引部后,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入回火炉,回火炉分为3个区域,第一个区域的温度设置在150℃左右,最后一个区域的温度设置在130℃,中间区域的温度为140℃;经回火炉消除内部应力后,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入覆膜单元,在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两表面覆盖保护膜;覆膜后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在冷却架进行冷却;对冷却后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切割,获得成品。采用显微镜观察成品防雾滴聚碳酸酯板,随机选取点测量防雾滴层的厚度,如图2所示,分别为55.0微米、55.0微米、55.8微米,表明防雾滴层厚度均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可以将防雾滴层做到较高的厚度。进一步地,可加入抗UV聚碳酸酯到第三加料罐干燥(温度为130℃),在第三机筒(温度为260-290℃)内加热熔融后在螺杆传动下送入分配单元,在分配单元末端,熔融的防雾滴剂、抗UV聚碳酸酯和聚碳酸酯均为层状,且熔融的防雾滴剂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的上表面,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均匀分布在熔融的聚碳酸酯的下表面,最终得到两表面各覆有防雾滴层和抗紫外线层的聚碳酸酯板。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在防雾滴剂和聚碳酸酯处于热熔状态时,通过模具内部的分配器把两种原料均匀布于两个面上,在通过挤出模具的时候,两种原料实现了在热熔状态下的合二为一,这种融合是固态下的热熔,两种材料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层,如图3所示,两种原料通过挤出模具的时候,结合处的材料间产生了新的分子结合力,形成了永久的固态融合,不会脱落,能够达到与板材相同使用年限(10年或更长)。而传统的辊涂方法,防雾滴剂仅涂覆在板材表面,如图4所示,存在明显分层,且容易出现不均匀或漏涂的情况,干燥后的防雾滴层也容易脱落。此外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控制,防雾滴层厚度大幅提高到50微米甚至更高(现有辊涂技术只能做到5-7微米),因此即便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略有刮擦,也不影响防雾滴层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被任何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防雾滴涂层可以在板材的使用期10年之内,始终长久有效,永不溶解;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可以有效控制防雾滴涂层的厚度,根据不用使用环境的要求提供最佳性价比的产品;
(3)固态防雾滴涂层不会因撕去PE保护膜时的静电吸附造成脱离,也不会因为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小的刮擦而影响实际使用效果;
(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系统通过共挤的生产工艺,防雾滴层厚度均匀,不会存在辊涂所有的功能盲区,可以实现整片大尺寸板材每一个细小的局部都效果优良。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加料单元、塑化单元、加热单元、分配单元、和挤出单元,其中, 
所述加料单元包括第一加料罐和第二加料罐,分别用于加入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 
所述塑化单元包括第一机筒和第二机筒,所述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一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所述防雾滴剂进入所述第二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第二机筒内均装有螺杆,分别将熔融的聚碳酸酯和防雾滴剂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挤出单元,且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表面上; 
所述挤出单元内部包含模具,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和熔融的防雾滴剂经模具挤出,得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熔体计量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分配器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聚碳酸酯的流量;以及任选的第二熔体计量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机筒和所述分配器之间,用于监控熔融的防雾滴剂的流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筒和所述第一熔体计量泵之间,用于过滤去除未塑化的聚碳酸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过滤单元、第一熔体计量泵的温度是相同的。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定型台,设置在所述挤出单元之后,所述定型台设置有冷却元件,用于将挤出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定型; 
回火炉,所述回火炉,用于消除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内应力; 
第一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定型台和所述回火炉之间,包括数对牵引辊,将冷却定型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牵引至所述回火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覆膜单元,用于在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两表面覆盖保护膜; 
冷却架,设置在所述覆膜单元之后,用于将覆膜后的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进行冷却; 
切割单元,用于将所述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设置4~10个温度区域,各温度区域的温度独立地为200℃-350℃,且临近所述加料单元的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他温度区域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加料单元至所述分配单元方向上,所述第一机筒上设置7个温度区域,其中, 
第1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80℃-350℃; 
第2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60℃-300℃; 
第3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50℃-290℃; 
第4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第5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20℃-260℃; 
第6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第7个温度区域的温度为240℃-280℃。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单元还包括第三加料罐,用于加入抗UV聚碳酸酯; 
所述塑化单元还包括第三机筒,所述抗UV聚碳酸酯进入所述第三机筒并经加热单元加热熔融,且所述第三机筒内装有螺杆,将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传送至所述分配单元; 
所述分配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经所述第三通道进 入所述挤出单元,所述熔融的抗UV聚碳酸酯与所述熔融的防雾滴剂分布在所述熔融的聚碳酸酯的相对的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所述模具的边缘的温度。 
CN201320590474.7U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0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0474.7U CN203510671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0474.7U CN203510671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0671U true CN203510671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6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04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0671U (zh) 2013-09-22 2013-09-22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0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455A (zh) * 2013-09-22 2013-12-25 海宁仟承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在线共挤方法和加工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5455A (zh) * 2013-09-22 2013-12-25 海宁仟承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在线共挤方法和加工系统
CN103465455B (zh) * 2013-09-22 2015-12-23 海宁仟承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在线共挤方法和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2405B (zh) 在线涂布制备聚酯薄膜的方法
CN102768374B (zh) 光学级的涂覆pet膜制备方法
CN102825885B (zh) 光学级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1223A (zh) 一种双向拉伸在线涂覆光学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554B (zh) 温度感应变色聚乙烯醇缩丁醛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9746B (zh) 铝塑板的生产工艺
CN103722747B (zh) 一种提高可塑性的金属覆膜pvc型材的制备方法
CN102230298A (zh) 淋膜纸及其制作方法
CN105525837A (zh) 一种中空两腔或多腔纳米复合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1423A (zh) 一种纸包装袋的复合加工工艺
CN104139592A (zh) 一种无底涂剂的bopp预涂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823A (zh) 一种防腐抗菌粉末涂料及其制备装置
CN103753935A (zh) 一种金属复合板工艺
CN103029283B (zh) 阳光板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203510671U (zh)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加工系统
CN102520465A (zh) 一种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670694B (zh) 洁具用五层共挤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5455B (zh) 一种防雾滴聚碳酸酯板的在线共挤方法和加工系统
CN107310172A (zh) 一种pvdf氟碳高耐候复合膜生产工艺
CN104972720A (zh) 层状结构合成纸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21938A (zh) 一种易撕裂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722862B (zh) 一种覆金属膜的pvc型材的制备方法
CN102689446B (zh) 表面硬化耐力板的制造系统
CN104228257A (zh) 一种单面或双面光学硬化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5886B (zh) 一种涂膜玻璃的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