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3848U - 电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3848U
CN203503848U CN201320688080.5U CN201320688080U CN203503848U CN 203503848 U CN203503848 U CN 203503848U CN 201320688080 U CN201320688080 U CN 201320688080U CN 203503848 U CN203503848 U CN 203503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e
pedestal
base
butt join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80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HANG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HANG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HANG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HANGZ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880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03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3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38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底座和对接座体,所述连接底座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上方处设有具有插接部的对接座,且插接部上定位有第一端子组,而第一端子组上设有定位于基座上的基部,并于基部一侧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弹性部,再由弹性部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插接部上的弯弧状接触部,对接座上方处所设的外盖与基座之间形成有可供至少一个弹性组件定位并弹性撑抵于外盖上的浮动空间,且外盖上设有对应于插接部处的镂空部。此种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多段弯折结构设计,可使第一端子组弹性撑抵于对接座上时具有较佳的弹性而不会产生结构破坏,并提供第二端子组足够的正向接触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整体结构稳定的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电子连接器被使用在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电子装置之间的桥接及确保讯号可准确的传递,而电子连接器由于应用对象、频率、功率与应用环境等不同,就具有各种形式和结构的类型,并可应用于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或工业设备、电信及通讯、汽车、运输、家用电器、医疗等产品,也是电子装置当中电路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部件。
再者,传统的电子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或其它类型的连接器)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和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公端连接器的插头对接于母端连接器的插座内,使讯号或电源可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但因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可供端子组定位的座体构造不同,所以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设计时,便需要考虑到座体结构如何设计和制造成本是否较为低廉,也需要配合端子组与其它零组件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设计,才可使连接器制造质量、生产成本和结构稳定性得以有效控制。
此外,随着现今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普及度提升,使得上网途径从计算机扩大到行动装置,并使行动装置应用服务快速发展,例如社群、实时通讯、阅读和游戏等,其中平板计算机也可搭配扩充底座使用,使平板计算机可通过扩充底座有如笔记本电脑模式进行键盘输入、多点触控、电源供应、端口和卡片阅读机等功能,更具有扩充性与实用性的效果,而一般扩充底座侧边处大都会设置有转轴,并在转轴的ㄩ形状凹槽内部设有连接器和复数卡榫,当平板计算机欲与扩充底座连接时,可将平板计算机侧边处嵌入于转轴的凹槽内,并使平板计算机的连接器与扩充底座的连接器对接,且各卡榫分别扣持于平板计算机上对应的卡榫孔位内,即可通过扩充底座的转轴使平板计算机可以作预定角度翻转,以方便使用者调整观看的角度或进行触控操作,也可藉由扳动于转轴上的卡榫开关快速将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底座形成分离。
然而,当平板计算机的连接器与扩充底座转轴内的连接器对接时,其公座与母座的端子组便会相互抵持接触,便可藉由端子组将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底座内部的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使讯号或电源可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但因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大都为固定结构,使端子组分别紧密结合于公座或母座内的复数端子槽,当扩充底座的转轴承受平板计算机较大撞击时,便会造成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结构上的损伤或破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也可能使转轴内的卡榫产生变形,导致平板计算机形成卡制而无法拔出的情况发生;此外,当扩充底座的转轴承受平板计算机多次的翻转动作时,也会因公座与母座上并无足够的空间可供端子组作适当的弹性变形,极易使端子组之间产生电性接触不良现象,甚至是端子组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而影响到整体讯号传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电子连接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整体结构更为稳定的电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底座和对接座体,所述连接底座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上方处设有具有插接部的对接座,且插接部上定位有第一端子组,而第一端子组上设有定位于基座上的基部,并于基部一侧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弹性部,再由弹性部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插接部上的弯弧状接触部,对接座上方处所设的外盖与基座之间形成有可供至少一个弹性组件定位并弹性撑抵于外盖上的浮动空间,且外盖上设有对应于插接部处的镂空部;对接座体包括有向下推顶于连接底座的外盖上而使插接部向上穿出于镂空部处的本体,并于本体底部设有可供插接部伸入的至少一个穿置通道,其穿置通道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的基部,且基部一侧处向下弯折延伸设有变形部,再由变形部处水平延伸出抵持接触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上形成电性连接的导电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顶部设有可供第一端子组的基部定位的复数端子槽,其端子槽两侧处设有容置孔,并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两侧处设有通孔,且外盖两侧处向下延伸设有限位柱,而弹性组件一侧处定位于基座的容置孔内,且各弹性组件的另一侧处穿出于对接座上对应的通孔,再套接于外盖的限位柱上呈一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两外侧边处设有相对向外凸出的导轨,并于导轨后侧下方处形成有纵向的阻挡部,而对接座的底部两侧内壁面处设有可供基座的导轨嵌入于其内纵向位移的轨槽,且位于轨槽后侧下方处形成有可供阻挡部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嵌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对接座上位于插接部两侧处设有具有扣合部的定位柱,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两侧处设有可供定位柱穿出的透孔,而对接座体的本体两侧处所具有的固定部底部向上凹设有可供定位柱穿入的穿孔,且固定部上分别定位有卡持于定位柱的扣合部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的卡制体。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座体的固定部上方处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制体上设有卡入于定位槽内的ㄇ形状第一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横向弯折延伸设有卡持于定位柱的扣合部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的抵持部,且两抵持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定位槽内侧处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对接座两侧处设有滑移部,并于滑移部上皆设有限位槽道及位于限位槽道周缘处的止挡壁,而外盖底部两侧处设有导轨部,并于导轨部皆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个位于限位槽道内作纵向位移的扣接弹片,且扣接弹片下方处形成有抵持于止挡壁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位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凸块,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上形成有可供定位凸块穿出的复数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位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设有舌板,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上形成有可供舌板穿出的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第一端子组的弹性部相邻于基部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一弯折部末端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二弯折部,再朝第一弯折部向上反折出有第三弯折部,而第三弯折部所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部上方处反折形成有弯弧状的抵持面,并由抵持面向下延伸出结合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的扣持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第一壳体,并于基座上设有凸扣,而第一壳体上设有可供基座的凸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并于第一壳体前后两侧上方处设有可供对接座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挡块,且位于第一壳体左右两侧处设有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座体位于本体的穿置通道两侧壁面处纵向设有剖槽及位于剖槽前方一距离位置的导引槽道,并于剖槽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的基部,且第二端子组的变形部侧边处形成有位于导引槽道内的抵持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座体的本体上设有复数凸扣,并于本体外部结合定位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上设有可供本体的凸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座体的本体两侧处设有凸出的卡扣凸块,并于第二壳体两侧顶缘处向内剖设有可供本体的卡扣凸块扣持于其内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端子组的弹性部与第二端子组的变形部多段弯折结构设计,可增加第一端子组对接时的弹性位移行程,并保持适当的弹性预力,使第一端子组弹性撑抵于对接座上时具有较佳的弹性,也可提供第二端子组足够的正向接触力而不会产生结构破坏,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底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底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型新对接座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座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连接底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连接底座,10—浮动空间,11—基座,111—端子槽,112—容置孔,113—导轨,1131—阻挡部,114—凸扣,12—对接座,121—插接部,1211—定位凸块,1212—舌板,122—定位柱,1221—扣合部,123—通孔,124—滑移部,1241—限位槽道,1242—止挡壁,125—轨槽,1251—嵌置槽,13—第一端子组,131—基部,1311—凸刺,132—弹性部,1321—第一弯折部,1322—第二弯折部,1323—第三弯折部,133—接触部,1331—抵持面,1332—扣持端,134—焊接部,14—外盖,141—镂空部,1411—孔洞,1412—穿孔,142—透孔,143—导轨部,1431—扣接弹片,1432—卡扣,144—限位柱,15—弹性组件,16—第一壳体,161—扣槽,162—挡块,163—定位部,2—对接座体,21—本体,211—穿置通道,2111—剖槽,2112—导引槽道,212—固定部,2121—穿孔,2122—定位槽,2123—靠合面,213—卡扣凸块,214—凸扣,22—第二端子组,221—基部,2211—凸刺,222—变形部,2221—第一转折部,2222—第二转折部,2223—第三转折部,2224—抵持凸块,223—导电部,2231—接触面,23—卡制体,231—第一连接部,232—抵持部,233—第二连接部,24—第二壳体,241—扣槽,24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底座1和对接座体2,连接底座1包括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的顶部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凹陷状复数端子槽111,且位于端子槽111两侧处设有容置孔112,而基座11上位于容置孔112外侧边处设有相对向外凸出的横向导轨113,并于导轨113后侧下方处形成有纵向的阻挡部1131,且基座11后方处设有一凸扣114。
再者,基座11上方处设有对接座12,并于对接座12中央处设有插接部121,插接部121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且可供第一端子组13定位的复数定位凸块1211,且位于插接部121两侧处设有具有凸出扣合部1221的定位柱122,再于定位柱122与插接部121之间设有通孔123,而对接座12两侧相邻于定位柱122处设有滑移部124,并于滑移部124上皆设有纵向限位槽道1241及位于限位槽道1241周缘处的止挡壁1242;对接座12的底部两侧内壁面处设有可供基座11的导轨113嵌入于其内纵向位移的轨槽125,且位于轨槽125后侧下方处形成有可供阻挡部1131向前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嵌置槽1251。
然而,该第一端子组13所具有的基部131两侧边处设有定位于基座11的端子槽111内的凸刺1311,并于基部131一侧后方处皆向上弯折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弹性部132,其弹性部132上相邻于基部131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一弯折部1321,且第一弯折部1321末端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二弯折部1322,再朝第一弯折部1321向上反折出有第三弯折部1323,而第一端子组13的弹性部132为由第三弯折部1323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插接部121上的接触部133,且各基部131与接触部133较佳实施例为分别利用插件组装及镶嵌射出方式定位于基座11的端子槽111与对接座12的插接部121上,但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共同利用插件组装或镶嵌射出方式结合成为一体,并于接触部133上方处反折形成有弯弧状的抵持面1331,再由抵持面1331处向下延伸出结合定位于定位凸块1211上的扣持端1332,且第一端子组13的基部131相对于弹性部132的另一侧前方处设有可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或插孔(Through Hole)的方式焊固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焊接部134。
此外,连接底座1的对接座12上方处设有外盖14,并于外盖14与基座11之间形成有可供对接座12纵向浮动位移及至少一个弹性组件15定位的浮动空间10,且各弹性组件15一侧处分别定位于基座11的容置孔112内,而弹性组件15的另一侧处则穿出于对接座12上对应的通孔123;外盖14中央处设有对应于插接部121处的镂空部141,其镂空部141上形成有可供插接部121的定位凸块1211穿出的复数孔洞1411,并于镂空部141两侧处设有可供定位柱122穿出的透孔142,而外盖14的底部两侧处设有导轨部143,并于导轨部143皆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个位于滑移部124的限位槽道1241内作纵向位移的扣接弹片1431,其扣接弹片1431下方处形成有抵持于止挡壁1242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卡扣1432,且位于扣接弹片1431内侧处一距离位置向下延伸设有可供弹性组件15的另一侧处套接定位的限位柱144;连接底座1的基座11外部结合定位有一第一壳体16,并于第一壳体16后方中央处设有可供基座11的凸扣114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扣槽161,且第一壳体16前后两侧上方处设有可供对接座12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挡块162,再于第一壳体16左右两侧下方处分别向外弯折延伸设有可利用螺丝锁固的方式定位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定位部163。
该对接座体2包括有本体21,并于本体21底部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穿置通道211,其穿置通道211两侧壁面处皆纵向设有剖槽2111及位于剖槽2111前方一距离位置的导引槽道2112,且两剖槽2111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22所具有的基部221上对应的凸刺2211,而本体21底部设有复数穿置通道211,以上所述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仅设有一个穿置通道211,并于穿置通道211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22,该第二端子组22的基部221一侧处向下弯折延伸设有一变形部222,变形部222上相邻于基部221处向下反折延伸有第一转折部2221,且第一转折部2221末端处向下反折延伸有第二转折部2222,再向下反折出第三转折部2223,并于第三转折部2223前方侧边处形成有位于导引槽道2112内作纵向位移的抵持凸块2224,且第三转折部2223处向后水平延伸出具有平整状接触面2231的导电部223,第二端子组22的基部221较佳实施例为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或插孔(Through Hole)焊接方式焊固于另一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但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利用铆接压合、夹持定位等方式形成电性连接。
再者,上述本体21位于穿置通道211两侧处分别设有宽度较窄的固定部212及位于固定部212外侧处凸出的卡扣凸块213,并于固定部212底部皆向上凹设有穿孔2121,其固定部212上分别定位有卡制体23,且各固定部212上方相邻于本体21处设有ㄈ形状的定位槽2122,再于定位槽2122前后两侧处相对向内渐缩形成有连通至穿孔2121内的靠合面2123,本体21前后两侧中央处设有复数凸扣214。
然而,对接座体2的卡制体23上设有卡入于固定部212的定位槽2122内的ㄇ形状第一连接部231,并由第一连接部231两端处皆横向弯折延伸设有相对抵持于靠合面2123上的抵持部232,且两抵持部232末端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定位槽2122内侧处的第二连接部233;对接座体2的本体21外部结合定位有第二壳体24,并于第二壳体24前后两侧中央处设有可供本体21的凸扣214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扣槽241,且第二壳体24左右两侧顶缘处向内剖设有可供本体21的卡扣凸块213扣持于其内呈一定位的凹槽242。
如图6-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为可应用于平板计算机、准系统、迷你准系统或其它系统主机内部,若以应用于平板计算机上使用为说明时,可将连接底座1及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设置于键盘基座、充电座或传输座(Docking)内部,并使对接座体2及另一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平板计算机内部,且连接底座1、对接座体2的对接方向与电路板为呈一垂直状。
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对接座体2的本体21置放于连接底座1的外盖14上,其本体21便会推顶外盖14向下位移,并使外盖14两侧处的导轨部143可分别以两扣接弹片1431位于对接座12上对应的滑移部124的限位槽道1241内作纵向位移,不易产生偏摆或晃动的情况发生,便可藉由外盖14内侧处挤压于弹性组件15上呈一弹性变形位移,且待外盖14向下抵靠于对接座12上后,可使对接座12中央处的插接部121以定位凸块1211分别向上穿出于外盖14镂空部141的孔洞1411处后,再伸入于本体21上对应的穿置通道211内,便可将第二端子组22的各导电部223抵持接触于第一端子组13上对应的接触部133。
当第二端子组22的各导电部223水平延伸的平整状接触面2231受到第一端子组13上对应的接触部133抵持面1331的推顶作用时,便会连动于变形部222上的第一转折部2221、第二转折部2222及第三转折部2223向上呈一弹性变形,即可通过第三转折部2223前方侧边处抵持凸块2224位于导引槽道2112内纵向位移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第二端子组22的变形部222位移时不易产生偏移或晃动,便可将第二端子组22的各导电部223抵持接触于第一端子组13上对应的接触部133形成电性连接,同时藉由第一端子组13向上弹性撑抵于对接座12呈一纵向浮动位移,以此第一端子组13的弹性部132与第二端子组22的变形部222多段弯折结构设计,可增加第一端子组13对接时的弹性位移行程,并保持适当的弹性预力,使第一端子组13弹性撑抵于对接座12上时具有较佳的弹性,也可提供第二端子组22足够的正向接触力而不会产生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而对接座体2的本体21在推顶的过程中,可使连接底座1的外盖14向下位移,并由外盖14来挤压弹性组件15,呈一弹性变形位移,同时使对接座12两侧处的定位柱122向上穿出于外盖14上对应的透孔142处,再穿入于本体21两侧处固定部212底部的穿孔2121内,当对接座12的定位柱122穿入时,可使卡制体23上的两抵持部232受到定位柱122上方凸出的扣合部1221的推顶作用后向外呈一弹性变形,且待本体21推顶于外盖14向下抵靠于对接座12上后,即可通过卡制体23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使抵持部232卡持于定位柱122的扣合部1221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并产生一定的段落手感,让使用者可确实得知对接座体2已完成到位的动作,以提高整体对接时的准确度,也可进一步防止对接座体2在连接底座1上方处受到外力的影响所造成对接座12的定位柱122脱出于固定部212的穿孔2121外的情况发生,更能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操作简易、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效用。
当使用者欲将对接座体2与连接底座1分离时,仅需直接将对接座体2向上提起,并使卡制体23的抵持部232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脱离于对接座12的定位柱122,且待定位柱122退出于固定部212的穿孔2121处形成分离状态,便可完成退出的动作,同时藉由第一端子组13上的弹性部132及弹性组件15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分别弹性撑抵于对接座12与外盖14上复位至原位置处,以方便用户可快速将对接座体2于连接底座1上方处形成锁定或脱离状态,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便于插拔对接且讯号传输确实的效用。
如图2、图3、图7和图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对接座12的插接部121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而可供第一端子组13定位的复数定位凸块1211,以上所述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该插接部121上也可设有一舌板1212,并于舌板1212上定位有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组13,而外盖14中央处设有对应于对接座12的插接部121处的镂空部141,并于镂空部141上形成有复数孔洞1411,但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依需求或结构设计的不同在镂空部141上形成有可供插接部121的舌板1212向上穿出的穿孔1412。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底座和对接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包括有基座,并于基座上方处设有具有插接部的对接座,且插接部上定位有第一端子组,而第一端子组上设有定位于基座上的基部,并于基部一侧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弹性部,再由弹性部向上弯折延伸设有定位于插接部上的弯弧状接触部,对接座上方处所设的外盖与基座之间形成有可供至少一个弹性组件定位并弹性撑抵于外盖上的浮动空间,且外盖上设有对应于插接部处的镂空部;对接座体包括有向下推顶于连接底座的外盖上而使插接部向上穿出于镂空部处的本体,并于本体底部设有可供插接部伸入的至少一个穿置通道,其穿置通道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的基部,且基部一侧处向下弯折延伸设有变形部,再由变形部处水平延伸出抵持接触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上形成电性连接的导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顶部设有可供第一端子组的基部定位的复数端子槽,其端子槽两侧处设有容置孔,并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两侧处设有通孔,且外盖两侧处向下延伸设有限位柱,而弹性组件一侧处定位于基座的容置孔内,且各弹性组件的另一侧处穿出于对接座上对应的通孔,再套接于外盖的限位柱上呈一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两外侧边处设有相对向外凸出的导轨,并于导轨后侧下方处形成有纵向的阻挡部,而对接座的底部两侧内壁面处设有可供基座的导轨嵌入于其内纵向位移的轨槽,且位于轨槽后侧下方处形成有可供阻挡部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嵌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对接座上位于插接部两侧处设有具有扣合部的定位柱,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两侧处设有可供定位柱穿出的透孔,而对接座体的本体两侧处所具有的固定部底部向上凹设有可供定位柱穿入的穿孔,且固定部上分别定位有卡持于定位柱的扣合部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的卡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体的固定部上方处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制体上设有卡入于定位槽内的ㄇ形状第一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两端横向弯折延伸设有卡持于定位柱的扣合部内侧处形成锁定状态的抵持部,且两抵持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相对向内卡入于定位槽内侧处的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对接座两侧处设有滑移部,并于滑移部上皆设有限位槽道及位于限位槽道周缘处的止挡壁,而外盖底部两侧处设有导轨部,并于导轨部皆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个位于限位槽道内作纵向位移的扣接弹片,且扣接弹片下方处形成有抵持于止挡壁上形成挡止定位的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位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凸块,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上形成有可供定位凸块穿出的复数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位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设有舌板,并于外盖的镂空部上形成有可供舌板穿出的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第一端子组的弹性部相邻于基部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一弯折部末端处向上反折延伸有第二弯折部,再朝第一弯折部向上反折出有第三弯折部,而第三弯折部所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部上方处反折形成有弯弧状的抵持面,并由抵持面向下延伸出结合于对接座的插接部上的扣持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基座外部结合定位有第一壳体,并于基座上设有凸扣,而第一壳体上设有可供基座的凸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并于第一壳体前后两侧上方处设有可供对接座抵持于其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挡块,且位于第一壳体左右两侧处设有定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体位于本体的穿置通道两侧壁面处纵向设有剖槽及位于剖槽前方一距离位置的导引槽道,并于剖槽内定位有第二端子组的基部,且第二端子组的变形部侧边处形成有位于导引槽道内的抵持凸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体的本体上设有复数凸扣,并于本体外部结合定位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上设有可供本体的凸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体的本体两侧处设有凸出的卡扣凸块,并于第二壳体两侧顶缘处向内剖设有可供本体的卡扣凸块扣持于其内的凹槽。
CN201320688080.5U 2013-11-04 2013-11-04 电子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3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8080.5U CN203503848U (zh) 2013-11-04 2013-11-04 电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8080.5U CN203503848U (zh) 2013-11-04 2013-11-04 电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3848U true CN203503848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3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808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3848U (zh) 2013-11-04 2013-11-04 电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03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9691B (zh) 电连接器
CN105322340B (zh) 电连接器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87U (zh) 电连接器
CN203503853U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6981783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503854U (zh) 电连接器
CN204696369U (zh) 电连接器
CN204304087U (zh) 电连接器
CN20350385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3503841U (zh) 电连接器
CN203503898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3503856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03503825U (zh) 电连接器
CN203503848U (zh) 电子连接器
CN101924287B (zh) 铡刀式连接器
CN104347976A (zh) 微型usb连接器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3690564U (zh) 电连接器
CN203192990U (zh) 电连接器
CN103384035B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426U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4179425U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