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3777U -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3777U
CN203503777U CN201320639070.2U CN201320639070U CN203503777U CN 203503777 U CN203503777 U CN 203503777U CN 201320639070 U CN201320639070 U CN 201320639070U CN 203503777 U CN203503777 U CN 203503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onor
power repeater
integrated intelligent
re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90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威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6390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03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3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37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所述壳体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采用外接方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设计为一体化结构,采用背射天线结构方式,解决了智能微功率直放站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集成内置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用户对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筑物的密度与高度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建筑物内的多家运营商的移动电话信号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运营商,各移动运营商由于反应较慢,得手机用户大量购买手机信号放大器(微功率直放站)。现有的微功率直放站的天线均为外接式天线,由于用户的不专业,在安装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有多起因天线安装或设备的问题已严重影响运营商的网络质量。甚至还出现因安装天线时出现了人身安全事故。天线已成为微功率直放站(手机信号放大器)使用的主要障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运营商基站建设的,采用安装各类手机信号放大设备(微型直放站)的用户越来越多,手机信号放大设备已成为信号弱的主要增强补充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为克服现有外接式天线的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用于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所述壳体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
具体地,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背射天线结构。
具体地,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
优选地,所述施主天线设置为与外部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向,所述重发天线设置为与施主天线正交垂直的水平极化方向。
具体地,所述壳体为金属材料,或者在所述壳体的表面镀有金属材料。
具体地,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由两块PCB板组成,两块PCB板作为谐振腔的主反射器和副反射器,所述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一面镀锡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面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所述副反射器的PCB板由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
具体地,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的尺寸小于150mm*150mm。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采用外接方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设计为一体化结构,采用背射天线结构方式,解决了智能微功率直放站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集成内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原理框图。
图2,实施例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3,图2的A向视图。
图4-7,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结构设计图。
图8,主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
图9,副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智能微功率直放站的原理框图参考附图1,主要包括微功率直放站主机,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微功率直放站主机通过电源适配器连接到供电电源,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分别于微功率直放站主机电性连接,施主天线用于将室外信源基站方向的基站信号传送到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对基站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重发天线将放大增强的基站信号覆盖到室内,反过来,重发天线也可将室内的手机信号传送至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微功率直放站主机将手机信号放大增强后通过施主天线发送至基站方向。
本实施例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的结构剖视图参看附图2,附图3为图2的A向视图,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包括施主天线1、重发天线2、直放站主机3和S型壳体4,S型壳体4设置有第一容置腔41和第二容置腔42,施主天线1设置在第一容置腔41内,重发天线2设置在第二容置腔42内,第一容置腔41和第二容置腔42的开口方向相反,直放站主机3固定在第二容置腔42的侧端,直放站主机3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天线接口31,直放站主机3的另一相对侧面设置有第二天线接口32,施主天线1连接到第一天线接口31,重发天线2连接到第二天线接口32,本实施例中,施主天线1和重发天线2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施主天线1采用垂直极化方式,重发天线2采用水平极化方式,S型壳体采用金属材料。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一体化的S型壳体结构,合理地将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放置于方向相反(背靠背)且上下垂直错位的两个腔体结构的容置腔内;施主天线设置在上部,使用时朝向信源基站的窗外方向,重发天线设置在下部,使用时朝向室内方向,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均采用相同的双单元组合高增益超薄PCB介质平板天线,这种天线由两个单元振子与组合的S型金属壳体的容置腔腔体共同构成类似背射天线结构,具有良好的后向与上、下、左、右侧向低辐射性能,从而可获得较高的天线间隔离度,并且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采用相反的极化方式,能进一步获得较好的天线间隔离度。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反射罩的正面可设计为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长方体形,采用一体化金属结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接收和发射方向相反,成180度角度;根据微功率直放站的放置以及设备的美观角度出发,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还可以作多种设计,其结构设计图参看附图4-7,可以设计为背靠背形式如附图4所示;也可以设计为S形状如附图5所示,也可以设计为上下结构形式如附图6所示,还可以设计为上下部分背靠背形式如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PCB介质平板天线由两块PCB板组成,两块PCB板作为谐振腔的主反射器和副反射器,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一面镀锡与天线壳体连接,另一面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副反射器的PCB板由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长方形的单元振子水平放置时为水平极化方向,竖直放置时为垂直极化方向。附图8为主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加频段带宽调整线组成,其背面为镀锡面接地与金属反射罩相连。附图9为副反射器的PCB板的结构图,其反射面由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单元振子组成。具体设计时,主反射器的PCB板中的正方形单元振子的边长约为中心频率4分之1波长为宜,副反射器的PCB板中的长方形单元振子的短边长约为中心频率6分之1波长,另一边长为短边的2倍。
施主天线采用与外面的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式,其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左右水平放置,副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长方形单元振子竖直放置。
重发天线采用水平极化方式,以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其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上下竖直放置,副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水平放置。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两个正方形单元振子的边上加频段带宽调整线用于调整带宽或频段。主反射器的PCB板与副反射器的PCB板之间的距离约为30分之1波长,PCB板的固定采用非金属件。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适合频率在1700-2700之间的频段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中的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另一个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重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背射天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和所述重发天线均为PCB介质平板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主天线设置为与外部基站信号相同的垂直极化方向,所述重发天线设置为与施主天线正交垂直的水平极化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镀有金属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由两块PCB板组成,两块PCB板作为谐振腔的主反射器和副反射器,所述主反射器的PCB板的一面镀锡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面由两个正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所述副反射器的PCB板由两个长方形的单元振子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介质平板天线的尺寸小于150mm*150mm。
CN201320639070.2U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3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9070.2U CN203503777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9070.2U CN203503777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3777U true CN203503777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3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90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3777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03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4590A (zh) * 2022-12-30 2023-02-03 博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场景的直放站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4590A (zh) * 2022-12-30 2023-02-03 博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场景的直放站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94590B (zh) * 2022-12-30 2023-04-28 博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场景的直放站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910B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3826540U (zh) 一种具有金属外壳的通讯设备的天线
CN203850426U (zh) 一种具有金属后壳的通讯设备的天线
CN203503777U (zh) 一种一体化的智能微功率直放站天线
CN203850427U (zh) 一种具有金属外框的通讯设备的天线
CN202749512U (zh) 一种高增益高交极比辐射单元
CN204538202U (zh) 一种新型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6639917U (zh) 一种双宽频双极化壁挂天线
CN205491163U (zh) 一种现场无线Wi-Fi语音通讯装置
CN210274083U (zh) 一种基于4g/5g直放站技术的电梯多媒体系统
CN205680777U (zh) 一种mimo吸顶天线
CN205231248U (zh) 一种排气管型美化天线
CN110350324B (zh) 一种塔状cpe天线
CN201562752U (zh) 一种mimo吸顶天线
CN205264848U (zh) WiFi开关盒天线
CN203445243U (zh) 室内分布系统mimo天线
CN210468117U (zh) 一种新型lte板形天线
CN204391278U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超宽频电调板状天线
CN203787564U (zh) 一种双宽频定向天线
CN204391253U (zh) 新型dtv数字电视天线
CN210668687U (zh) 移动通信小功率基站天线
CN202058853U (zh) 一种双定向天线
CN205488515U (zh) 一种低电磁吸收比的天线
CN204029986U (zh) 一种适于lte室内分布的宽带缝隙天线
CN103474788B (zh) 室内分布系统mimo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Tan Chunyan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ong Weike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patent termin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