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92067U - 卡托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卡托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92067U
CN203492067U CN201320573670.3U CN201320573670U CN203492067U CN 203492067 U CN203492067 U CN 203492067U CN 201320573670 U CN201320573670 U CN 201320573670U CN 203492067 U CN203492067 U CN 203492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kato
identification module
draw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3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靖
达民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20573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920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3313 priority patent/WO2014169737A1/zh
Priority to US15/021,855 priority patent/US20160226543A1/en
Priority to EP14784815.4A priority patent/EP304867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92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920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托和移动终端。其中,该卡托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卡托的正面,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二凹槽,设置在卡托的背面,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该移动终端包括卡槽,其中,卡槽用于插入该卡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同一移动终端不兼容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所带来的问题,达到了兼容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卡托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卡托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苹果公司在其终端产品上推出了Nano SIM卡的新定义,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在跟进采用Nano SIM卡。
然而如图1所示,目前所普遍使用的SIM卡102的尺寸通常要大于苹果公司推出的NanoSIM卡104的尺寸,这将导致SIM卡102无法插入Nano SIM卡104对应的卡槽中,从而使得一些移动产品比如iphone等无法应用普通SIM卡102,同时Nano SIM卡104虽然能够插入到普通SIM卡102的卡槽中,然而却面临难以固定的问题,换句话说,现有的移动终端无法兼容以上两种SIM卡。
进一步地,由于Nano SIM卡与普通SIM卡的尺寸不兼容,用户在使用中当遇到需要换卡的场景时会有诸多不便。在另一方面,苹果公司采用Nano SIM卡的设计也将起到锁定用户的作用,进而由于用户通常不会轻易更换SIM卡而导致用户将被迫购买应用Nano SIM卡的移动终端,从而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垄断,并且影响到用户的体验。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和移动终端,以至少解决同一移动终端不兼容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所带来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托,用于装载用户识别模块并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卡槽中,所述卡托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卡托的正面,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卡托的背面,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卡托包括: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卡托形成为一体,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或槽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第二定位点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点表示所述第一凹槽中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点表示所述第二凹槽中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卡托还包括:限位凸部,设置在所述卡托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深度;和/或,锁止凹部,设置在所述卡托的另一侧,所述锁止凹部与设置在所述卡槽内侧的锁止机构对应,用于将所述卡托锁死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卡槽,其中,所述卡槽用于插入上述卡托。
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金属弹脚,设置在与所述卡托上的第一定位点或第二定位点对应的位置,用于在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位置达到预设的深度区间时,与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或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接触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壁,所述锁止机构与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锁止凸部对应,用于将所述卡托锁死在所述卡槽内;弹出机构,与所述锁止机构耦合,用于在触发后解除所述卡托在所述卡槽内锁死的状态,并弹出所述卡托。
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限位凹部,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出口处,所述限位凸部与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限位凸部对应,用于限制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了在卡托的正面设置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一凹槽、在卡托的背面设置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凹槽的方式,通过对卡托的设计以及卡托与卡槽间的配合,在同一移动终端上实现了兼容两种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同一移动终端不兼容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所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SIM卡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卡托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的卡托的俯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的卡托的俯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的卡托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卡槽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SIM卡兼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SIM卡兼容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SIM卡兼容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如图2所示,该卡托包括:
1)第一凹槽202,设置在该卡托的正面,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
2)第二凹槽204,设置在该卡托的背面,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可以用于装载用户识别模块,且该装载有用户识别模块的卡托可以进一步地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卡槽中,进而该卡托中的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例如其可以表现为图1中示出的金属触点106,可以与设置在该卡槽中的金属弹脚接触并电连接,从而在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终端之间形成回路,实现移动终端对用户识别模块中的信息的读取。
如图2所示,区别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托可以包括一个位于该卡托正面的第一凹槽202以及一个位于该卡托背面的第二凹槽204,其中该第一凹槽202可以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该第二凹槽204可以用于放置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卡托的“正面”和“背面”仅用于表示该卡托的一面以及与该面相对的另一面,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不必要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可以在尺寸上存在差别,而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可以分别用于容纳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从而在一个场景下,当用户在移动终端中使用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时,可以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放置在上述卡托的第一凹槽202中,再将该卡托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卡槽中,且将该卡托的正面与卡槽中设置有金属弹脚的一面贴合,以使放置在该卡托正面的第一凹槽202中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与金属弹脚接触并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正常工作。在另一个场景下,当用户在移动终端中使用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时,可以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放置在上述卡托的第二凹槽202中,再将该卡托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卡槽中,且将该卡托的背面与卡槽中设置有金属弹脚的一面贴合,以使放置在该卡托背面的第二凹槽204中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与金属弹脚接触并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场景下,采用在卡托的正面设置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一凹槽、在卡托的背面设置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凹槽的方式,通过对卡托的设计以及卡托与卡槽间的配合,在同一移动终端上实现了兼容两种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同一移动终端不兼容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所带来的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了任何不当的限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也可以不具体表现为如图1所示出两种SIM卡,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可行的具有不同尺寸的在移动终端上应用的用作用户识别的模块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托还可以包括位于该第一凹槽202与该第二凹槽204之间的隔板206,其中,该隔板206可以与该卡托形成为一体,用于分隔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该卡托上的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之间可以设置有隔板206,一般而言,该隔板206可以在卡托上加工出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后由该卡托位于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之间剩余的部分直接形成,从而表现为与卡托形成为一体。
更优选地,如图3(a)、3(b)和3(c)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隔板206上可以上设有通孔或槽口。图3(a)示出了隔板206上设置有通孔302的情形,图3(b)示出了隔板206上设置有槽口204的情形,而更一般地,该通孔302或槽口304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形成如图3(c)中示出的不完整的隔板的情形。应当理解,以上多种实施方式及其等效或明显替换的方式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凹槽202中的第一定位点可以与该第二凹槽204中的第二定位点对应,其中,该第一定位点表示该第一凹槽202中与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该第二定位点表示该第二凹槽204中与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以该第一定位点和该第二定位点为依据设置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的位置,其中,由于第一定位点与第二定位点位置对应,且第一定位点对应第一凹槽202中与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第二定位点对应第二凹槽204中与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因此不论是用户在移动终端中使用第一用户识别模块还是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时,二者在使用中、其上的金属触点的位置是对应一致的,从而可以与同一卡槽上的一组金属弹脚匹配,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卡托上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还是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情形,可以对应使用同一卡槽及该卡槽中的同一组金属弹脚,从而达到不增加现有技术中卡槽中设置的金属弹脚的个数的前提下,实现兼容两种不同尺寸的用户识别模块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考虑到金属弹脚设置在卡槽中固定的一侧的情况,在用户从使用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切换至使用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时,通常需要将卡托翻面后再插入到卡槽中,因此在该卡托中第一定位点与第二定位点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第一定位点与第二定位点在卡托上相对于用户识别模块切换时卡托的翻转轴线对称设置,其中,一般而言,该翻转轴线即为卡托的沿插入方向的中线。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还可以设置在上述卡托的中央,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卡托的设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托还可以包括:限位凸部,设置在该卡托的一侧,用于限制该卡托向该卡槽中插入的深度;和/或,锁止凹部,设置在该卡托的另一侧,该锁止凹部与设置在该卡槽内侧的锁止机构对应,用于将该卡托锁死在该卡槽内。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上述限位功能或锁止功能的机构有很多种,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累述。
优选地,该第一凹槽202的深度与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该第一凹槽202的内轮廓与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和/或,该第二凹槽204的深度与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该第二凹槽204的内轮廓与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在上述场景下,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或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可以分别契合地放置在第一凹槽202和第二凹槽204中,从而在通过卡托和卡槽对用户识别模块进行固定之外,获得更优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不当的限定。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卡槽,其中,该卡槽用于插入如实施例1所述的卡托。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槽可以包括:金属弹脚402,设置在与该卡托上的第一定位点或第二定位点对应的位置,用于在该卡托向该卡槽中插入的位置达到预设的深度区间时,与放置在该卡托上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或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接触并电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槽还可以包括:锁止机构,设置在该卡槽的内壁,该锁止机构与设置在该卡托上的锁止凸部对应,用于将该卡托锁死在该卡槽内;弹出机构,与该锁止机构耦合,用于在触发后解除该卡托在该卡槽内锁死的状态,并弹出该卡托。
优选地,该卡槽还可以包括:限位凹部,设置在该卡槽的出口处,该限位凸部与设置在该卡托上的限位凸部对应,用于限制该卡托向该卡槽中插入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不当的限定。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具体的技术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一个SIM卡槽和一个独立可拔出的卡托,并且通过卡托正反面的限位装置兼容大小SIM卡。
该SIM卡兼容装置包含一个SIM卡槽和一个可同时兼容普通SIM卡和Nano SIM卡的卡托。工作时卡托插在卡槽内,换卡时,卡托可完全取出,与卡槽分离。卡槽内有一组金属弹片,由于只有一组金属弹片可与SIM卡接触,所以不会出现两张卡同时工作的问题。该限位装置,包括在卡托上的用于固定普通SIM以及Nano SIM卡的内凹卡槽。卡槽上带有弹簧装置,使用针状物可以出发弹簧,弹出卡托,便于用户换卡。
在上述场景下,普通SIM卡、Nano SIM卡都可以放入同一个卡托,并通过限位器来固定住不同大小的SIM卡,使插入的SIM卡正常工作。
为解决如何在一个卡托上兼容两种不同大小的SIM卡的问题,并进一步保证其接触到位、且位置牢固,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托限位器和卡槽金属触点。
该卡托限位器是由卡托本身和卡托正反面不同的两个凹槽组成。其中正面凹槽一个是Nano SIM卡形状,并带有一定的深度,可以放入一张Nano SIM卡。背面凹槽一个是普通SIM卡形状,并带有一定的深度,可以放入一张普通SIM卡。
下面就大小两种SIM卡各自的兼容方式分别描述,介绍其动作原理以及工作方式。
当需要Nano SIM卡插入时,首先使用卡针触发弹簧装置,弹出卡托。将卡托完全取出后,根据卡托上的标示,选择Nano SIM的那一面,把Nano SIM卡放入卡托的凹槽中。再将卡托插入卡槽中锁止,Nano SIM卡的触点与卡槽内的金属弹片接触,正常工作。
当需要普通SIM卡插入时,首先使用卡针触发弹簧装置,弹出卡托。将卡托完全取出后,根据卡托上的标示,选择普通SIM的那一面,把普通SIM卡放入卡托的凹槽中。再将卡托插入卡槽中锁止,普通SIM卡的触点与卡槽内的金属弹片接触,正常工作。
上述SIM卡兼容装置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使用手机的方便程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兼容能力。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5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整个SIM卡兼容模块有三部分组成。SIM卡槽502、SIM卡托504和弹簧弹出装置506。
SIM卡槽由框架、金属弹脚402、滑轨508组成。其中,框架用于装入进入金属弹脚和滑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金属弹脚位于卡槽502的一面,用于连接SIM卡信号脚,由于普通SIM卡和Nano SIM卡的金手指定义和间距完全兼容,所以一套金属弹脚即可兼容普通SIM卡和Nano SIM卡。滑轨用于固定卡托504,确保卡槽502与卡托504的连接,并且提供卡托504插入拔出的运动路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Nano SIM卡限位器由Nano SIM凹槽和卡托504组成,用于放置Nano SIM卡。普通SIM卡限位器由普通SIM凹槽和卡托504组成,用于放置普通SIM卡。
下面结合图6和图7解释Nano SIM和普通SIM各自插入的情况下,兼容装置的工作方式。首先定义一下卡托504的正面定义为A面,卡托504的背面定义为B面。
1)Nano SIM插入时:
如图6所示,当Nano SIM需要插入时,首先使用卡针插入弹簧所在的孔中,触发弹簧装置,向外弹出卡托504。将卡托504完全取出后,根据卡托504上的标示,选择Nano SIM的那一面,把Nano SIM卡放入卡托504的凹槽中,凹槽按照NanoSIM卡的外形进行制作,可以完全贴合放入,不会晃动。再将卡托504装卡的一面插入卡槽502中对应有金属触点的一面锁止,随卡托504运动到位后,Nano SIM卡的触点与卡槽502内的金属弹片接触,正常工作。
2)普通SIM插入时:
如图7所示,当普通SIM需要插入时,首先使用卡针插入弹簧所在的孔中,触发弹簧装置,向外弹出卡托504。将卡托504完全取出后,根据卡托504上的标示,选择普通SIM的那一面,把普通SIM卡放入卡托504的凹槽中,凹槽按照普通SIM卡的外形进行制作,可以完全贴合放入,不会晃动。再将卡托504装卡的一面插入卡槽502中对应有金属触点的一面锁止,随卡托504运动到位后,普通SIM卡的触点与卡槽502内的金属弹片接触,正常工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卡托504拔出后,卡槽502内为空,卡槽502的金属弹片无接触,整个装置不工作。因为只有一组金属弹片,所以即使硬塞进两张卡,但同一时间只能有一种SIM卡与金属弹脚接触,不存在两种SIM卡同时工作的情况,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且上述兼容装置不占用多余的布板空间,结构紧凑,无电子器件,不消耗电能,机械上只有一个弹簧,工作原理简单可靠,且利用较低成本即可以实现尺寸不同的SIM卡的兼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托,用于装载用户识别模块并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卡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
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卡托的正面,用于放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
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卡托的背面,用于放置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卡托形成为一体,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或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第二定位点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点表示所述第一凹槽中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点表示所述第二凹槽中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凸部,设置在所述卡托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深度;和/或,
锁止凹部,设置在所述卡托的另一侧,所述锁止凹部与设置在所述卡槽内侧的锁止机构对应,用于将所述卡托锁死在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外轮廓在形状和尺寸上相同。
7.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用于插入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用于插入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所述卡槽包括:
金属弹脚,设置在与所述卡托上的第一定位点或第二定位点对应的位置,用于在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位置达到预设的深度区间时,与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或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的金属触点接触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
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壁,所述锁止机构与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锁止凸部对应,用于将所述卡托锁死在所述卡槽内;
弹出机构,与所述锁止机构耦合,用于在触发后解除所述卡托在所述卡槽内锁死的状态,并弹出所述卡托。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
限位凹部,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出口处,所述限位凸部与设置在所述卡托上的限位凸部对应,用于限制所述卡托向所述卡槽中插入的深度。
CN201320573670.3U 2013-09-13 2013-09-16 卡托和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2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3670.3U CN203492067U (zh) 2013-09-16 2013-09-16 卡托和移动终端
PCT/CN2014/073313 WO2014169737A1 (zh) 2013-09-16 2014-03-12 卡托和移动终端
US15/021,855 US20160226543A1 (en) 2013-09-13 2014-03-12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EP14784815.4A EP3048677B1 (en) 2013-09-16 2014-03-12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3670.3U CN203492067U (zh) 2013-09-16 2013-09-16 卡托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92067U true CN203492067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6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367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2067U (zh) 2013-09-13 2013-09-16 卡托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26543A1 (zh)
EP (1) EP3048677B1 (zh)
CN (1) CN203492067U (zh)
WO (1) WO201416973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050A1 (zh) * 2015-05-28 2016-12-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兼容卡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689511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卡托以及包括这种卡托的电子设备
CN113079249A (zh) * 2021-03-25 2021-07-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TWI778470B (zh) * 2018-10-15 2022-09-21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卡座及終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8767A (zh) * 2018-02-01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9498B (en) * 2005-03-09 2006-12-21 Benq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eptacle thereof
US7804683B2 (en) * 2007-06-21 2010-09-28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mponent eject mechanism
US8462514B2 (en) * 2008-04-25 2013-06-11 Apple Inc. Compact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275237A1 (en) * 2008-05-04 2009-11-0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IM Card Connector
US8564965B2 (en) * 2010-04-19 2013-10-22 Apple Inc. Compact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201937141U (zh) * 2010-11-24 2011-08-17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连接装置
CN102544904B (zh) * 2010-12-28 2016-04-20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及使用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1937691U (zh) * 2010-12-29 2011-08-17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双sim卡手机
CN202103241U (zh) * 2011-05-27 2012-01-04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Sim卡固定座
US8308514B1 (en) * 2011-08-17 2012-11-1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IM card holder
TWI508387B (zh) * 2012-03-08 2015-11-11 Chiun Mai Comm Systems Inc 晶片卡卡持裝置及應用其電子裝置
CN103326182B (zh) * 2012-03-23 2016-12-1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芯片卡锁合机构及应用该芯片卡锁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3367998B (zh) * 2012-04-03 2015-10-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9648744B2 (en) * 2012-07-24 2017-05-09 Apple Inc.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202772935U (zh) * 2012-07-24 2013-03-06 昆山久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手机的sim卡卡套
CN202840165U (zh) * 2012-10-15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兼容装置及相关终端
US8814582B2 (en) * 2013-01-18 2014-08-26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N203104554U (zh) * 2013-01-25 2013-07-31 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双sim卡同时装取的手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8050A1 (zh) * 2015-05-28 2016-12-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兼容卡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689511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卡托以及包括这种卡托的电子设备
TWI778470B (zh) * 2018-10-15 2022-09-21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卡座及終端
US11605926B2 (en) 2018-10-15 2023-03-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rd connector, card holder,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978989B2 (en) 2018-10-15 2024-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rd connector, card holder,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079249A (zh) * 2021-03-25 2021-07-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8677A4 (en) 2016-08-10
US20160226543A1 (en) 2016-08-04
EP3048677B1 (en) 2018-04-25
WO2014169737A1 (zh) 2014-10-23
EP3048677A1 (en)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2067U (zh) 卡托和移动终端
RU2601289C2 (ru) Гнездо sim-карты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CN104953400B (zh) 软件驱动自动弹出的sim卡座和包括该sim卡座的终端装置
CN104300305B (zh) 电子卡托盘、电子卡连接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600490B (zh) 具有固定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04425332U (zh) 一种防水的终端
CN104518815A (zh) 一种终端
CN203071270U (zh) 卡连接器和移动通信装置
CN104038587A (zh) 一种新型手机卡座
KR101574726B1 (ko) 수동 카드 이젝터를 구비한 듀얼 메모리 카드용 소켓
CN105654165B (zh) 芯片卡及其承载用载板与成型方法
EP2978195A1 (en)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kinds of intelligent cards
WO2017008601A1 (zh) 电力通断机构及具有该电力通断机构的移动终端
WO2015117335A1 (zh) 卡座及终端
CN203982355U (zh) 数码卡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340127U (zh) 移动终端和卡容纳装置
CN202004207U (zh) 一种连接器及无线调制解调器
WO2014206231A1 (zh) Sim卡的卡托及用户设备
CN203911128U (zh) Micro SIM卡卡座
KR20150053004A (ko) 상하 이동 지지방식 트레이 삽입 소켓
KR101900724B1 (ko) 멀티 카드 소켓 커넥터
CN204906372U (zh) 一种卡托、兼容卡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3376775U (zh) 具有多种规格的小卡的卡基
CN201976972U (zh) 一种卡的收纳装置
WO2016165417A1 (zh) 一种卡托、卡槽和插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