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2161U -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2161U
CN203482161U CN201320646927.3U CN201320646927U CN203482161U CN 203482161 U CN203482161 U CN 203482161U CN 201320646927 U CN201320646927 U CN 201320646927U CN 203482161 U CN203482161 U CN 203482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post
box body
box
photovoltaic module
termina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69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亚锋
刘微
张东东
杨琳
郭玉昆
王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469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2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2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21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端子和盒体,接线端子设置在盒体内部,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具有上灌胶口,下盒体具有下灌胶口。组装该接线盒时,接线端子安装在下盒体上,下盒体和上盒体组装成盒体,然后通过下灌胶口对接线盒第一次灌胶,第一次灌胶使盒体内填充了大量的胶体;连接该接线盒时,将光伏组件的各汇流带分别与接线盒的各接线端子相连,然后通过上灌胶口对接线盒第二次灌胶,第二次灌胶后,接线盒内充满胶体,胶体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填充的胶体提高了接线盒的散热性能,同时还能够使各接线端子之间保持绝缘,大大的提高了接线盒的可靠性,使该接线盒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成的方阵和光伏组件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汇聚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导出。
接线盒内设置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负责连接汇流带,汇流带为光伏组件的引出线,汇流带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传递给接线端子,接线盒内通常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各接线端子之间设置二极管,二极管能够将各接线端子的电能汇聚到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然后由正负极接线柱将电能导出。
为了使各接线端子具有较好的散热,同时使各接线端子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各接线端子之间需要相距足够的距离,通常情况,接线盒的尺寸可以满足各接线端子之间的散热距离和爬电距离。
但是,当接线盒应用在炎热、潮湿或沿海等特殊环境中时,各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就不能满足要求,例如,在炎热地区,接线盒的结构不能满足散热要求;在潮湿和沿海地区,接线盒内接线端子的距离不能满足爬电距离,严重影响了接线盒的可靠性,使得接线盒在特殊的环境中应用时,不能顺利汇聚光伏组件的电能并导出,影响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接线盒的可靠性,使接线盒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该接线盒的可靠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端子和盒体,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所述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具有上灌胶口,所述下盒体具有下灌胶口。
优选地,所述上盒体包括上盒体本体和盒盖,所述上盒体本体的上部设有所述上灌胶口,所述盒盖与所述上灌胶口配合。
优选地,所述盒盖与所述上盒体本体卡接。
优选地,所述下盒体与所述上盒体本体的下部配合,所述接线端子的端部位于所述下盒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上盒体本体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上灌胶口呈长条形,所述接线端子的端部分布在所述上灌胶口内。
优选地,所述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位于盒体的下部,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的对应位置均具有接线柱外壳,所述下灌胶口位于所述下盒体的所述接线柱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为四个,各所述接线端子由二极管串联,两端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正负极接线柱连接。
优选地,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的面积大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端子和盒体,接线端子设置在盒体内部,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具有上灌胶口,下盒体具有下灌胶口。
组装该接线盒时,先将接线端子安装在下盒体上,下盒体和上盒体组装成盒体,然后通过下灌胶口对接线盒进行第一次灌胶,第一次灌胶使盒体内填充了大量的胶体;连接该接线盒时,将光伏组件的各汇流带分别与接线盒的各接线端子相连,然后通过上灌胶口对接线盒进行第二次灌胶,第二次灌胶后,接线盒内充满胶体,胶体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盒体内填充的胶体提高了接线盒的散热性能,同时还能够使各接线端子之间保持绝缘,大大的提高了接线盒的可靠性,使该接线盒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同时,由于胶体的散热性能和绝缘性能较好,接线端子之间由胶体保持绝缘,则可以减小各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减小接线盒的体积。
具体的,上盒体包括上盒体本体和盒盖,上盒体本体的上部设有上灌胶口,盒盖与上灌胶口配合,盒盖可以通过与上盒体本体连接来与上灌胶口配合,盒盖可以与上盒体本体卡接。
优选地,下盒体与上盒体本体的下部配合,接线端子的端部位于下盒体的外侧,且位于上盒体本体的上部。上灌胶口呈长条形,接线端子的端部分布在上灌胶口内。
通过下灌胶口进行第一次灌胶后,下盒体和上盒体本体的下部之间充满胶体;安装接线盒时,安放到光伏组件的背板上,则接线端子的端部位于背板与上盒体本体的上部之间,可以通过侧面连接汇流带和接线端子,连接过程中,可以通过上灌胶口观察;连接好后,通过上灌胶口进行第二次灌胶,然后安装盖板,第二次灌胶后,上盒体上部和背板之间充满胶体。
一种方式中,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位于盒体的下部,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对应位置均具有接线柱外壳,下灌胶口位于下盒体的接线柱外壳上。
具体的,接线端子的数量为四个,各接线端子由二极管串联,两端的接线端子分别与正负极接线柱连接。光伏组件通常具有四个汇流带,能够分别与接线盒的四个接线端子连接。
优选地,接线盒的四个接线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接线端子的面积大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接线端子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盒盖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上盒体本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接线端子1;二极管11;盒体2;上盒体21;上灌胶口211;上盒体本体212;盒盖312;卡钩214;卡口215;下盒体22;下灌胶口221;接线柱外壳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该接线盒的可靠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环境。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盒盖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上盒体本体的背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接线盒的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端子1和盒体2,接线端子1设置在盒体2内部,盒体2包括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上盒体21具有上灌胶口211,下盒体22具有下灌胶口221。
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1连接光伏组件的汇流带,汇流带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传递给接线端子1,接线端子1的电能汇聚到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然后由正负极接线柱将电能导出。
组装该接线盒时,先将接线端子1安装在下盒体22上,下盒体2和上盒体21组装成盒体2,然后通过下灌胶口221对接线盒进行第一次灌胶,第一次灌胶使盒体2内填充了大量的胶体。
安装该接线盒时,将光伏组件的各汇流带分别与接线盒的各接线端子1相连,然后通过上灌胶口211对接线盒进行第二次灌胶,第二次灌胶后,接线盒内充满胶体。
胶体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和散热性能,通过两次灌胶,使接线盒内充满胶体,并使得接线端子1全部位于胶体内,有助于接线端子1的散热和各接线端子1之间的绝缘。该胶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灌胶时能够快速充满接线盒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接线盒的盒体2内填充的胶体提高了接线盒的散热性能,同时还能够使各接线端子1之间保持绝缘,大大的提高了接线盒的可靠性,使该接线盒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该接线盒应用在炎热地区时,胶体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小,接线盒的散热较好;该接线盒应用在潮湿地区或沿海地区时,空气湿度不会影响胶体的绝缘性,能够使各接线端子1之间保持绝缘。该接线盒还适用于大功率的光伏组件,内部充满胶体的接线盒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由于胶体的散热性能和绝缘性能较好,接线端子1之间由胶体保持绝缘,则可以减小各接线端子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减小接线盒的体积,可以节省接线盒的原材料。
具体的,上盒体21包括上盒体本体212和盒盖213,上盒体本体212的上部设有上灌胶口211,盒盖213与上灌胶口211配合。上灌胶口211的面积可以较大,可以通过上灌胶口211观察接线端子1和汇流带的安装。
进一步的,盒盖213可以通过与上盒体本体212连接来与上灌胶口211配合,盒盖213可以与上盒体本体212卡接。如图2所示,盒盖213的两端均具有卡钩214,如图3所示,上盒体本体212的上部与卡钩214对应的位置具有卡口215,卡钩214和卡口215配合使盒盖213与上盒盖本体212卡接组成上盒体21。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盒体22与上盒体本体21的下部配合,接线端子1安装在下盒体22内,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1的端部位于下盒体22的外侧,下盒体22与上盒体21配合后,接线端子1的端部位于上盒体本体21的上部。
具体的,上灌胶口211呈长条形,接线端子1的端部分布在上灌胶口211内。
下盒体22与上盒体21配合后,通过下灌胶口221进行第一次灌胶后,下盒体22和上盒体本体212的下部之间充满胶体。
安装接线盒时,将接线盒安放到光伏组件的背板上,则接线端子1的端部位于背板与上盒体本体212的上部之间,可以通过背板与上盒体本体212的上部之间空隙连接汇流带和接线端子1,连接过程中,可以通过上灌胶口211观察,汇流带与接线端子1可以卡接,也可以焊接。
连接好汇流带后,通过上灌胶口211进行第二次灌胶,然后安装盖板213,第二次灌胶后,上盒体22上部和光伏组件的背板之间充满胶体,使接线端子1的端部均位于胶体内。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中,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位于盒体2的下部,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的对应位置均具有接线柱外壳23,下灌胶口221位于下盒体22的接线柱外壳23上。
如图4所示,下灌胶口221位于下盒体22的接线柱外壳23上,下灌胶口221为通孔,通孔的面积较小,灌胶后,胶体凝固前,胶体不会从下灌胶口221中流出。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子1的数量为四个,各接线端子1由二极管11串联,两端的接线端子1分别与正负极接线柱连接。光伏组件通常具有四个汇流带,能够分别与接线盒的四个接线端子1连接。
当然,接线盒内接线端子1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置接线端子1的数量。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线盒内的四个接线端子1中,可以使位于中间的两个接线端子1的面积大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接线端子1的面积。
面积大的接线端子1的散热效果更好,可以将二极管11的本体安装在中间的接线端子1上,两边的接线端子1仅与二极管11的管脚接触,接线端子1通常为金属件,面积较大的金属件的吸热、散热的速度较快。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端子(1)和盒体(2),所述接线端子(1)设置在所述盒体(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包括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所述上盒体(21)具有上灌胶口(211),所述下盒体(22)具有下灌胶口(2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21)包括上盒体本体(212)和盒盖(213),所述上盒体本体(212)的上部设有所述上灌胶口(211),所述盒盖(213)与所述上灌胶口(211)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13)与所述上盒体本体(212)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22)与所述上盒体本体(21)的下部配合,所述接线端子(1)的端部位于所述下盒体(2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上盒体本体(21)的上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灌胶口(211)呈长条形,所述接线端子(1)的端部分布在所述上灌胶口(211)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正负极接线柱位于盒体(2)的下部,所述上盒体(21)和所述下盒体(22)的对应位置均具有接线柱外壳(23),所述下灌胶口(221)位于所述下盒体(22)的所述接线柱外壳(2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的数量为四个,各所述接线端子(1)由二极管(11)串联,两端的所述接线端子(1)分别与所述正负极接线柱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1)的面积大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1)的面积。
CN201320646927.3U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2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6927.3U CN203482161U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6927.3U CN203482161U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2161U true CN203482161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3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692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2161U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2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037A (zh) * 2017-08-31 2017-12-26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的接线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037A (zh) * 2017-08-31 2017-12-26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的接线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8539C (zh) 用于将导电体连接到连接导线的具有二极管的连接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20652A (zh) 太阳能接线盒
CN103501157A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3482161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9282287U (zh) 一种用于防水电池的导线
CN203071110U (zh) 太阳能接线盒二极管灌封填充结构
CN203941199U (zh) 电能表
CN203166744U (zh) 电源供应模块
CN202103607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6134772U (zh) 电动车的电池包
CN205657644U (zh) 离网型防水光伏控制器
CN203398100U (zh) 新型散热结构的半导体芯片
CN203288622U (zh) 一种盒体结构改进的光伏接线盒
CN202487625U (zh) 安装有带翅片焊接板的接线盒
CN207651047U (zh) 一种贴片芯片实验用面包板
CN206781670U (zh) 一种具有防电流反击作用的汽车开关总成
CN203722568U (zh) 一种双玻组件的接线盒
CN203722574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
CN203827286U (zh) 一种光伏组件灌胶接线盒
CN203722570U (zh) 高密封光伏接线盒
CN201188424Y (zh) 新型光敏晶闸管输出型耦合器
CN204741439U (zh) 一种二极管集成模块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3387466U (zh)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导热结构
CN104836527A (zh) 一种二极管集成模块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9860869U (zh) 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组件高密封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3055 Fuxing Road,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51 Fuxing Middle Road, Hebei, Baoding, No. 3055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YITONG PV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