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5652U - 服务器机壳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5652U
CN203465652U CN201320588659.4U CN201320588659U CN203465652U CN 203465652 U CN203465652 U CN 203465652U CN 201320588659 U CN201320588659 U CN 201320588659U CN 203465652 U CN203465652 U CN 203465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noseplate
base plate
rearmounted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86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886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5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5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56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服务器机壳,其包含有一前置壳、一后置壳及一上盖;前置壳包含有一前底板、两前侧板及一前面板,两前侧板分别设于前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前面板设于前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前侧板之间;后置壳包含有一后底板、两后侧板及一后置板,两后侧板分别设于后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后置板设于后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后侧板之间;上盖可拆卸地盖设于前置壳及后置壳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硬盘及主机板分别设置在前置壳及后置壳中,并且使各组件与相对应的壳模块化,从而实现适用于各种更换组件的情形并可加快在现场更换组件的速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服务器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装设固定计算机组件的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设固定服务器的服务器机壳。 
背景技术
服务器泛指可让其它计算机透过网络连接以获得、存取数据的装置,其与一般个人计算机类似,包含有一机壳、一主机板及复数硬盘等组件;机壳包含有一底壳及一上盖;主机板及硬盘均以螺丝锁紧固定于底壳内,主机板与硬盘之间也透过各种线路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的服务器的缺点在于,当机壳内的任何组件因损坏或升级等原因而要更换时,由于服务器往往具有一定的体积跟重量,因此作业人员到现场后,会直接替换其中的组件,而不会将整台服务器带走;而替换组件时,首先卸下上盖以打开机壳,然后将连接的线路移除,之后将需要替换的组件一个个自机壳上拆除,最后将新的组件一个个组装回去并且再连接线路;而为了避免各组件使用时相对机壳晃动,因此各组件往往以一定数量的螺丝锁紧于底壳的内壁面,故拆卸及组装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以电路板来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面积,因此至少用十颗以上的螺丝来固定;而对于硬盘来说,若需同时更换复数硬盘时,其拆卸螺丝的时间便会倍增。 
因此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更换组件时,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而服务器在更换组件的过程中势必无法使用,因而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现代人越来越依赖各种网络服务,因此服务器组件的更换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并且急需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服务器机壳,可将服务器组件模块化,从而加快更换组件的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机壳,其包含一前置壳,该前置壳包含有一前底板、两前侧板及一前面板,两前侧板分别设于前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前面板设于前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前侧板之间;一后置壳,该后置壳与前置壳可拆卸地相连接,且后置壳包含有一后底板、两后侧板及一后置板,两后侧板分别设于后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后置板设于后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后侧板之间;一上盖,该上盖可拆卸地盖设于前置壳及后置壳上。 
其中,所述前置壳设有至少一硬盘设置区;后置壳设有一电路板设置区。 
其中,所述后置壳设有一电源设置区。 
其中,所述前置壳与后置壳通过螺丝锁紧固定。 
其中,所述前底板与后底板通过螺丝锁紧固定;两前侧板分别与对应的两后侧板通过螺丝锁紧固定。 
其中,所述前底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后底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前底板的结合边与后底板的结合边相抵靠,后底板的结合边弯折有一底板叠合部,底板叠合部叠合于前底板的内侧面,并且底板叠合部与前底板以螺丝锁紧固定;所述前侧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后侧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前侧板的结合边与相对应的后侧板的结合边相抵靠,后侧板的结合边弯折有一侧板叠合部,侧板叠合部叠合于相对应的前侧板的内侧面,并且侧板叠合部与该前侧板以螺丝锁紧固定。 
其中,所述前底板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该复数沉头孔沿着前底板的结合边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后底板的底板叠合部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所述前底板与后底板通过沉头螺丝锁紧固定,沉头螺丝贯穿前底板的沉头孔后,穿设螺合于底板叠合部的螺合部中;所述前侧板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该复数沉头孔沿着前侧板的结合边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后侧板的侧板叠合部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通过沉头螺丝锁紧固定,沉头螺丝贯穿前侧 板的沉头孔后,穿设螺合于侧板叠合部的螺合部中。 
其中,所述上盖与前底板的距离为1.75英寸。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硬盘及主机板分别设置在前置壳及后置壳中,并且使各组件与相对应的壳模块化,因此作业人员在现场欲更换硬盘或主机板时,仅需将连接的线路移除后,直接将前置壳及后置壳分离,之后再将新的前置壳及后置壳组装回来并连接线路即可,无需在现场将硬盘或主机板等组件相对机壳卸下及组装,从而可节省在现场作业的时间;由于上盖盖设于前置壳及后置壳上,因此连带具有固定前置壳及后置壳的功效,进而前置壳及后置壳之间无需使用大量的组合机构,因此相较于电路板需使用大量螺丝锁紧于机壳,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壳及后置壳的拆卸组装相对方便,并同样可透过更换后置壳而更换电路板;而由于所有硬盘均设置于前置壳中,因此更换前置壳后,便等同一次更换所有硬盘,所以方便更换大量硬盘;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更换组件的情形并可加快在现场更换组件的速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机壳,通过使用沉头孔配合沉头螺丝,可避免螺丝突出而导致于壁面不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壳与后置壳结合时的外侧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壳与后置壳结合时的内侧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设组件后的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设组件后的分离时的示意图。 
结合其上附图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0——前置壳,11——前底板,111——结合边,112——沉头孔,12——前侧板,121——结合边,122——沉头孔,13——前面板,14——2.5寸硬盘设置区,15——3.5寸硬盘设置区,20——后置壳,21——后底板,211——结合边,212——底板叠合部,213——螺合部,214——沉头螺丝,22——后侧板,221——结合边,222——侧板叠合部,223——螺合部,224——沉头螺丝,23——后置板,24——电路板设置区,25——电源设置区,30——上盖,31——螺丝,41——2.5寸硬盘,42——3.5寸硬盘,51——电路板,52——电源供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机壳包含有一前置壳10、一后置壳20及一上盖30。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前置壳10包含有一前底板11、两前侧板12及一前面板13,前底板11为方形,两前侧板12分别设于前底板11的相对两侧边,前面板13设于前底板11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前侧板12之间;前底板11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111,即与前面板13相反方向的侧边为结合边111;前底板11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112,复数沉头孔112沿着前底板11的结合边111间隔排列设置;前侧板12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121,即前侧板12上与前面板13相反方向的侧边为结合边121;前侧板12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122,复数沉头孔122沿着前侧板12的结合边121间隔排列设置;请参阅图3及图7所示,前置壳10中设有一2.5寸硬盘设置区14及复数3.5寸硬盘设置区15,这些硬盘设置区14、15并排设置,且分别用以设置固定2.5寸硬盘41及3.5寸硬盘42。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后置壳20以螺丝锁紧固定于前置壳10,后置壳20包含有一后底板21、两后侧板22及一后置板23,后底板21为方形,两后侧板22分别设于后底板21的相对两侧边,后置板23设于后底板21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后侧板22之间。 
后底板21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211,即与后置板23相反方向的侧边为结合边211,后底板21的结合边211与前底板11的结合边111相抵靠,后底板21的结合边211向后置壳20内弯折有一底板叠合部212,底板叠合部212叠合于前底板11的内侧面,底板叠合部212上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213,复数沉头螺丝214分别贯穿前底板11的复数沉头孔112后,分别穿设螺合于底板叠合部212的螺合部213中,从而锁紧固定前底板11及后底板21,并且通过沉头孔112及沉头螺丝214的设计,以使前底板11及后底板21的外侧面可保持平整,进而避免本实用新型放置时因突出的螺丝头而造成倾斜。 
后侧板22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结合边221,即与后置板23相反方向的侧边为结合边221;两后侧板22的结合边221分别与两前侧板12的结合边121相抵靠,各后侧板22的结合边221向后置壳20内弯折有一侧板叠合部222,侧板叠合部222叠合于相对应的前侧板12的内侧面,各后侧板22的侧板叠合部222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223,复数沉头螺丝224分别贯穿前侧板12的复数沉头孔122后,分别穿设螺合于侧板叠合部222的螺合部223中,从而锁紧固定相对应的前侧板12及后侧板22,并且通过沉头孔122及沉头螺丝224的设计,以使前侧板12及后侧板22的外侧面可保持平整,进而实现美观的功效。 
请参阅图3及图7所示,后置壳20中设有一电路板设置区24及一电源设置区25,其分别用以设置固定电路板51(可以为主机板)及电源供应器52。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上盖30盖设于前置壳10及后置壳20上,并且为以螺丝31锁紧固定于两前侧板12及两后侧板2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厚度,即上盖30与前底板11的距离为1U(服务器尺寸的单位,为unit的缩写,1U为1.75英寸),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一般为平躺地放置及使用,但亦可将其立起使用;请 参阅图3、图4及图6至图8所示,而作业人员在现场欲更换其中的组件时,首先旋开上盖30的螺丝31并卸下上盖30,接着将电路板51与各个硬盘41、42之间的线路拔除,然后旋开前底板11及前侧板12上的沉头螺丝214、224,便可将设有硬盘41、42的前置壳10与设有电路板51及电源供应器52的后置壳20分离,此时如欲更换硬盘41、42,则直接将装有新硬盘41、42的前置壳10与原有的后置壳20锁紧固定,并将线路重新连接,最后再将上盖30锁紧固定于前置壳10与后置壳20即可。 
通过将硬盘41、42、电路板51及电源供应器52等组件分别设置在前置壳10及后置壳20中,并且改为模块化的设计,而不在现场更换时将这些组件相对机壳分离,因此不论是更换具有多数螺丝固定的电路板51,或是一次要更换所有的硬盘41、42,都仅需分离及组装前置壳10及后置壳20即可,本实用新型从而可大幅提升更换组件的速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源供应器亦可设置于前置壳上,其同样可达模块化的设计而提升更换速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机板亦可与硬盘互换位置,即主机板设于前置壳中,硬盘设于后置壳,其同样可达模块化的设计而提升更换速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前置壳与后置壳之间亦可不用螺丝锁紧固定,而为以扣合或其它方式固定,仅要能达到方便拆装的目的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前置壳,该前置壳包含有一前底板、两前侧板及一前面板,两前侧板分别设于前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前面板设于前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前侧板之间;
一后置壳,该后置壳与前置壳可拆卸地相连接,且后置壳包含有一后底板、两后侧板及一后置板,两后侧板分别设于后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后置板设于后底板的一侧边,且连接于两后侧板之间;
一上盖,该上盖可拆卸地盖设于前置壳及后置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壳设有至少一硬盘设置区;后置壳设有一电路板设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壳设有一电源设置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壳设有一电源设置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壳与后置壳通过螺丝锁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与后底板通过螺丝锁紧固定;两前侧板分别与对应的两后侧板通过螺丝锁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后底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前底板的结合边与后底板的结合边相抵靠,后底板的结合边弯折有一底板叠合部,底板叠合部叠合于前底板的内侧面,并且底板叠合部与前底板以螺丝锁紧固定;
所述前侧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后侧板的另一侧边设有结合边,前侧板的结合边与相对应的后侧板的结合边相抵靠,后侧板的结合边弯折有一侧板叠合部,侧板叠合部叠合于相对应的前侧板的内侧面,并且侧板叠合部与该前侧板以螺丝锁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该复数沉头孔沿着前底板的结合边间隔排列设置;
所述后底板的底板叠合部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
所述前底板与后底板通过沉头螺丝锁紧固定,沉头螺丝贯穿前底板的沉头孔后,穿设螺合于底板叠合部的螺合部中;
所述前侧板的外侧面设有复数沉头孔,该复数沉头孔沿着前侧板的结合边间隔排列设置;
所述后侧板的侧板叠合部突出设有复数螺合部;
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通过沉头螺丝锁紧固定,沉头螺丝贯穿前侧板的沉头孔后,穿设螺合于侧板叠合部的螺合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前底板的距离为1.75英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前底板的距离为1.75英寸。
CN201320588659.4U 2013-09-23 2013-09-23 服务器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5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8659.4U CN203465652U (zh) 2013-09-23 2013-09-23 服务器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8659.4U CN203465652U (zh) 2013-09-23 2013-09-23 服务器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5652U true CN203465652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8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865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5652U (zh) 2013-09-23 2013-09-23 服务器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5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0233Y (zh) 磁架模组
US20100321876A1 (en) Bracket and computer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2929365B (zh) 一种基于PXI/PXIe总线的平板仪器平台
CN108874080B (zh) 便于服务器维护的组装结构
JP2004519750A (ja) スケーラブルインターネットエンジン
US20110273836A1 (en) Rack server
US8283581B2 (en) Integral keyboard assembly
CN200941173Y (zh) 数据存取装置的组装架结构
CN203465652U (zh) 服务器机壳
CN112947699A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及其双尺寸硬盘安装机构
CN201945915U (zh) 一体机
CN110888515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免紧固易拆装模块化散热装置
CN202339521U (zh) 一种提供多电源选择性的nvr网络存储服务器机箱
US2013010747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s
CN2935239Y (zh) 可重组的紧凑型平板计算机
CN202008622U (zh) 主板倒置式电脑机箱
CN206249187U (zh) 一种机架式服务器
TWM468864U (zh) 伺服器機殼
CN206961041U (zh) 一种插槽式前面板
CN201383114Y (zh) 通用一体电脑机箱
CN206431544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硬盘组合装置的电脑机箱
CN201322898Y (zh) 二合一电脑主机及主机机箱
CN204759338U (zh) 一种存储服务器的供电装置
TWM440629U (en) Electronic system back plate positioning structure
JP3175438U (ja) 複数のシステムを搭載可能なシャー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