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8061U - 一种防震救生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震救生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8061U
CN203458061U CN201320588593.9U CN201320588593U CN203458061U CN 203458061 U CN203458061 U CN 203458061U CN 201320588593 U CN201320588593 U CN 201320588593U CN 203458061 U CN203458061 U CN 203458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intermediate plate
baffle
type pilla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85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勇峰
李建朝
赵德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DAN XINXI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DAN XINXI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DAN XINXI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DAN XINXI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885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8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8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80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上,L型支柱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动作的控制箱;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夜间发生地震时,能够使熟睡中的人员不需要外力自动得到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防震救生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家居床。
背景技术
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严重的房屋破坏及人员伤亡。特别是在晚上发生的地震,由于大多数人处于熟睡时间,无法及时感知危险进行避难、逃生,人员伤亡更加严重。
为尽量避免和减小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人们在多领域都进行着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对于睡觉使用的床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的防震用床大多都是在床的上方设置防护架,这种防震床整体笨重,占用空间大,影响美观。还有些通过电力驱动的防震床,在感应到地震发生时,启动避难功能,床板翻转使在外部的人员掉落至床体内腔,并通过电磁控制床板重新关闭,起到隔离人员防止意外伤害的作用。但是这种防震床结构复杂,并且需要时刻确保电能充足,电路畅通,适用性和安全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防震救生床,在夜间发生地震时,使熟睡中的人员不需外力自动得到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上,L型支柱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动作的控制箱;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间板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的三分之二,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六分之一的三块保护板,底层保护板垂直固定设置在床帮内侧壁上,顶层保护板与中间板平齐,相邻两层保护板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间板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铰接在床头上的L型支柱支撑;所述L型支柱短边的外端部与床头相铰接,L型支柱长边的外侧设置有与床头上设置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半圆形定位卡槽,所述L型支柱的顶端设置为朝向床体内腔倾斜的圆弧面,圆弧面以L型支柱短边铰接点为圆心;所述中间板下端面上设置有与L型支柱的圆弧面相顶接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床头中的滑轮组以及绕制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顶层保护板上方的两个牵引滑轮和设置在床头底部的两个导向滑轮,两个牵引滑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单块保护板的宽度;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嵌装在中间板的上端面上,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牵引滑轮和两个导向滑轮后固定嵌装在中间板的下端面上;两个牵引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还固定设置一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层保护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每个床头中均设置两套控制机构,每组保护板组的两端分别对应一套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重力球和用于支撑重力球的平衡杆,所述重力球通过拉绳分别与L型支柱相连接;所述重力球自由放置在平衡杆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衡杆与重力球相接的顶端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球形面;平衡杆的球形面与重力球的接触面积保证发生4级及以上地震时重力球能够坠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床帮上开设出入门以及用于在床体内锁住或打开出入门的锁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震救生床的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板组下方的床体内腔中设置有应急设备,所述应急设备包括食品箱、照明灯和GPS定位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地震时依靠地球引力机械传动启动,自动实现避难救生功能,保证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正常情况下作为家具床使用,床体本身发生轻微摇晃时不会启动控制箱内的重力球动作。当发生地震时,通过固定在墙体或地面上的控制箱第一时间感应到地震信息,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床板动作,将人体置于床体内部,并自动封闭上部开口,有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将保护板组设置为多层,可以有效缓冲上方掉落的物体,逐层保护,加强了保护效果。
L型支柱用于支撑中间板,保证正常使用。L型支柱长边外侧设置定位卡槽,防止L型支柱向床体内腔旋转,将L型支柱的顶端面设置成以铰接点为圆心的圆弧面并向床体内腔倾斜设置,在L型支柱背离床体内腔向外侧转动时不会顶起中间板。在中间板的下端面设置的滚轮与L型支柱顶端面相顶接,增加了装置触发时的灵活性,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救生率。
在每个床头均设置两套控制机构分别连接保护板的两端,打开或合拢保护板组的过程中保护板的受力均衡、运动平稳。
控制箱用于感应地面或墙体震动,平衡杆与重力球顶接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球形面,正常状态下平衡杆稳定支撑重力球,防止因细微振动引发重力球掉落,启动避难设备。
在床帮上设置出入门和锁门机构可以方便掉入床体的人员安全出入。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不锈钢制作,增强了牢固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床体内腔设置的食品用于供给被困人员的正常需要,GPS定位装置和照明灯可以使得救生人员准确掌握位置,及时救助床内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震后救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床体内腔的主视图;
图4是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头,11、牵引滑轮,12、连接杆,2、床体,3、中间板,4、控制箱,41、重力球,42、平衡杆,5、L型支柱,51、定位卡槽,6、滚轮,71、顶层保护板,72、中层保护板,73、底层保护板,8、拉绳,9、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震救生床,为保证强度,保护人员安全,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钢板制作而成。其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床体2和两个床头1,两个床头1分别垂直设置在床体2的两端。床体2为中空的长方体框架结构,由相配装的床板、床底以及两侧床帮围绕组合而成。在床体2附近的墙体或地面上,还设置一控制箱4,控制箱4在发生地震时,用于感知墙体或地面的震动并作出相应动作触发避难救生设备。
床体2的上端面设置床板,所述床板包括中间板3和两组保护板组。中间板3位于床板的中部,宽度为床板总宽度的三分之二。两组保护板组分设在中间板3的两侧,所述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三块保护板:顶层保护板71、中层保护板72和底层保护板73。每块保护板的宽度均为床板总宽度的六分之一。底层保护板73垂直固定设置在床帮内壁上,顶层保护板71与中间板3的水平高度平齐,顶层保护板71和中层保护板72之间、中层保护板72和底层保护板73之间均滑动配合。两侧床帮的高度不小于床板宽度的1/3,以保证中间板3下落后,保护板组中的各保护板能够将床体内腔完全封闭。在本实施例中床帮的高度为0.6m,床板的宽度为1.8m,中间板3的宽度为1.2m,每块保护板的宽度均为0.3m;本实施例的中层保护板72上端面以及底层保护板73上端面均设置有两端封闭的导轨,顶层保护板71以及中层保护板7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轮,当滑轮行至导轨顶端时,被封闭端锁死,因此顶层保护板71和中层保护板72不会滑落至床体2的内腔中。
床体内腔中的各部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床底与中间板3对应的下方位置处分别设置一L型支柱5,L型支柱5用于活动支撑中间板3。本实用新型中L型支柱5的短边外端部铰接在床头上,L型支柱5的长边上部的内侧固定连接一拉绳8,拉绳8的另一端连接至控制箱4,通过收放拉绳8控制L型支柱5旋转。L型支柱5的长边上部的外侧上部开设一半圆形的定位卡槽51,在床头1相对应的位置垂直设置一与定位卡槽配合的定位柱,防震救生床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定位卡槽卡接在定位柱上,用于防止L型支柱5向床体内腔转动。L型支柱5的顶端设置成朝向床体2内腔倾斜设置的内低外高的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心与L型支柱5短边铰接点重合。在中间板3的下端面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设置一滚轮6,滚轮6与L型支柱5的顶端斜面相顶接。当然L型支柱5的短边外端部也可以铰接在床底面上,此时L型支柱5长边上部的外侧则无需设置定位卡槽,通过L型支柱5短边的下平面即可防止L型支柱5向床体内腔转动。
所述控制箱4的结构如图4所示,控制箱4内部设置一重力球41,重力球41通过拉绳8分别与四个L型支柱5相连接。重力球41自由放置在垂直设置的平衡杆42的顶端,平衡杆42的顶端设置成向下凹陷的球形面,与重力球41顶接处的球面相对应。重力球41与平衡杆42的接触面面积根据需要感应的地震震级来确定,接触面面积越小控制箱动作的灵敏度越高,因此如想感应等级较低的地震时候,可将接触面面积设置的较小。一般要求平衡杆42的球形面与重力球41的接触面积保证发生4级及以上地震时重力球41能够坠落。在正常状态时,重力球41位于平衡杆42上;当发生地震时,由于墙体和地面的震动,重力球41从平衡杆端部坠落,通过拉绳8带动床体2内的L型支柱5向床帮旋转,当L型支柱5旋转至脱离床板3后,失去L型支柱5支撑的床板3下落至床体内部。
在床头1中对应两组保护板组的位置各设置一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保护板组的打开或合拢动作。保护板组通过控制机构与中间板3相连接。控制机构可以设置在床头1的外侧表面两端,也可以将控制机构设置在床头1内部。所述控制机构如图3所示,包括一滑轮组及绕制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9,所述滑轮组包括两个牵引滑轮11和两个导向滑轮,两个牵引滑轮11设置在顶层保护板71的上方;两个导向滑轮设置在床头1底部。两个牵引滑轮11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保护板的宽度。钢丝绳9的一端固定嵌装在中间板3的上端面上,钢丝绳9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牵引滑轮11和两个导向滑轮后固定嵌装在中间板3的下端面上。在两个牵引滑轮11之间的钢丝绳9上固定设置一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层保护板71上。为保持相邻层保护板之间的滑动过程稳定迅速,在两端的床头1内均设置有控制机构,即每组保护板组的两端分别对应一套控制机构。本实施例中,滑轮组的两个牵引滑轮11和两个导向滑轮在床头1中呈方形结构布置。
当发生地震,控制箱内重力球41动作,通过拉绳8带动L型支柱5旋转,从而使中间板3下落;中间板3在下落的过程中带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9旋绕,固定设置在钢丝绳9上的连接杆12向床体2中部运动,连接杆12带动与之底端固定连接的顶层保护板71相对于中层保护板72向床体2内侧滑动,由于中间板3的下落高度至少为两倍保护板的宽度,当顶层保护板71滑动至极限位置时,中层保护板72相对于底层保护板73在顶层保护板的带动下同样向床体2内侧滑动,当中间板3下落至最低位置时,顶层保护板71和中层保护板72全部被拉出,呈阶梯状逐层将床体2上部封闭,防止上方的物品跌落砸至床体内部;本实用新型在地震发生时启动完成后的救生状态如图2所示。
为方便掉入床体内腔的人员安全出入,在床帮上开设有出入门,所述床帮上还设置有锁门机构,可以供在床体2内的人员锁住或者打开出入门。在床体内腔、保护板组的下方还设置有应急设备,所述应急设备包括食品箱、照明灯、报警器和GPS定位装置。

Claims (10)

1.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2)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主要由中间板(3)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所述中间板(3)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5)上,L型支柱(5)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5)动作的控制箱(4);所述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的三分之二,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宽度为床板总宽度六分之一的三块保护板,底层保护板(73)垂直固定设置在床帮内侧壁上,顶层保护板(71)与中间板(3)平齐,相邻两层保护板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铰接在床头(1)上的L型支柱(5)支撑;所述L型支柱(5)短边的外端部与床头相铰接,L型支柱(5)长边的外侧设置有与床头上设置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半圆形定位卡槽(51),所述L型支柱(5)的顶端设置为朝向床体(2)内腔倾斜的圆弧面,圆弧面以L型支柱短边铰接点为圆心;所述中间板(3)下端面上设置有与L型支柱(5)的圆弧面相顶接的滚轮(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床头(1)中的滑轮组以及绕制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9);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顶层保护板(71)上方的两个牵引滑轮(11)和设置在床头(1)底部的两个导向滑轮,两个牵引滑轮(1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单块保护板的宽度;所述钢丝绳(9)的一端固定嵌装在中间板(3)的上端面上,钢丝绳(9)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牵引滑轮(11)和两个导向滑轮后固定嵌装在中间板的下端面上;两个牵引滑轮(11)之间的钢丝绳(9)上还固定设置一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层保护板(7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床头(1)中均设置两套控制机构,每组保护板组的两端分别对应一套控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内设置有重力球(41)和用于支撑重力球的平衡杆(42),所述重力球(41)通过拉绳(8)分别与L型支柱(5)相连接;所述重力球(41)自由放置在平衡杆(42)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42)与重力球(41)相接的顶端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球形面;平衡杆(42)的球形面与重力球(41)的接触面积保证发生4级及以上地震时重力球能够坠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帮上开设出入门以及用于在床体内锁住或打开出入门的锁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救生床的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震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组下方的床体(2)内腔中设置有应急设备,所述应急设备包括食品箱、照明灯和GPS定位装置。
CN201320588593.9U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防震救生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8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8593.9U CN203458061U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防震救生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8593.9U CN203458061U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防震救生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8061U true CN203458061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859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8061U (zh) 2013-09-24 2013-09-24 一种防震救生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80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721A (zh) * 2017-08-14 2017-10-13 郭新月 一种新型避震躲劫袭防火床具
CN108294901A (zh) * 2017-08-03 2018-07-20 东莞产权交易中心 一种便捷式户外医用手术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4901A (zh) * 2017-08-03 2018-07-20 东莞产权交易中心 一种便捷式户外医用手术台
CN107242721A (zh) * 2017-08-14 2017-10-13 郭新月 一种新型避震躲劫袭防火床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8061U (zh) 一种防震救生床
CN202136009U (zh) 一种地震避难床
CN201806212U (zh) 旋转式多用智能储物柜
CN107242721A (zh) 一种新型避震躲劫袭防火床具
CN203458703U (zh) 窗套式逃生器
CN104514392A (zh) 防震仓
CN202112682U (zh) 地震自救床
CN202698480U (zh) 一种节能防震防暗杀多功能床
CN206102226U (zh) 一种防震防爆防盗文物展示台
CN109512196A (zh) 一种地震防震床
CN204444978U (zh) 一种自启动防震救生床的自启动机构
CN203524185U (zh) 一种自动化智能家居柜
CN204444977U (zh) 一种自启动防震救生床
CN206312407U (zh) 一种地震模拟应急自救体验培训系统
CN204876072U (zh) 一种单向透视的全方位可视化自动升降观景房
CN205459423U (zh) 一种移动式应急重症监护病房
CN209924805U (zh) 隐形式抗震柜
CN103114755B (zh) 家庭防灾房
CN202000717U (zh) 一种多功能地震避难装置
CN107028406B (zh) 一种抗地震床
CN208176385U (zh) 一种多功用家庭存放柜
CN204232688U (zh) 一种地震应急床头柜
CN107265344B (zh) 一种升降机
CN205899983U (zh) 带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视频公众急救技能普及设备
CN108386013B (zh) 救灾集成式睡眠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