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7076U - 一种微压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压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47076U CN203447076U CN201320412905.0U CN201320412905U CN203447076U CN 203447076 U CN203447076 U CN 203447076U CN 201320412905 U CN201320412905 U CN 201320412905U CN 203447076 U CN203447076 U CN 203447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handle
- lid
- cover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压煲,包括相互连接的煲身和煲盖,在煲身的两侧面上设有煲把手,煲盖包括设有第一套筒的盖把手、弹力装置、用于在煲内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自动抵触弹力装置的自动排气装置及盖体,弹力装置套设在第一套筒内,自动排气装置安设在盖体上并置于弹力装置下方,弹力装置一端与第一套筒抵触,另一端与自动排气装置抵触,自动排气装置设有盖帽,盖帽与第一套筒之间设有用于让煲盖自动弹起排气卸压的弹性距离,盖把手按压旋转后与煲把手扣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合弹力装置及自动排气装置,只需压下盖把手旋转煲盖即可实现压紧或分离煲盖与煲身,方便拆装清洗,双重排气功能保证其气密性良好,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热能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压煲。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日益受到重视,用煲炖煮菜肴及煲汤已成为营养最丰富、味道最鲜美、最受欢迎的大众食品之一。
目前传统的煲是由锅体和锅盖组成,锅盖上设有排气孔,蒸汽通过排气孔直接排出锅外,或从锅盖与锅体的结合处漏出,煲在常压下工作,为了更好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溶入汤中,需要长时间炖煮。传统的煲气密性不好,能量利用效率低,大量水蒸汽外排,会使锅内水分失水过多并带走部分营养成分,同时需要照看煲、防止溢锅、干锅,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由于在常压下工作,在高原地带炖煮才要或煲汤时间更长,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现有电压力煲通常在锅盖上增设一个控制阀来实现微压控制,当锅内食物开始沸腾时,控制阀间歇性的排出蒸汽,使锅内处于微压状态,食品处于间歇沸腾状态。但控制阀固定在锅盖的内盖上,增加了锅盖重量,取下内盖时手感较重,清洗不方便,若不慎脱手,还可能造成控制阀摔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气密性良好、结构简单且易清洗的微压煲。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压煲,包括相互连接的煲身和煲盖,在煲身的两侧面上设有煲把手,所述煲盖包括设有第一套筒的盖把手、弹力装置、用于在煲内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自动抵触弹力装置的自动排气装置及盖体,弹力装置套设在第一套筒内,自动排气装置安设在盖体上并置于弹力装置下方,弹力装置一端与第一套筒抵触,另一端与自动排气装置抵触,自动排气装置设有盖帽,盖帽与第一套筒之间设有用于让煲盖自动弹起排气卸压的弹性距离,所述盖把手按压旋转后与煲把手扣合。
盖把手与自动排气装置设有弹性距离,利于自动排气的进行,压下盖把手,旋转至与煲把手相扣合处,弹力装置可压紧煲盖;压下盖把手,旋转至脱离煲把手相扣合处,即可掀起煲盖。
煲盖还包括顶盖,所述盖把手为弓形结构,盖把手上设有盖槽,顶盖设置在盖槽处,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一通孔的第一凸台,通孔贯穿盖把手并与所述盖槽连通,连通处为方形槽结构。弓形盖耳设计美观,方便手抓。
所述弹力装置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一垫片、套设在第一螺栓外的弹力圈及套设在弹力圈外的护套,所述第一螺栓顺次通过第一垫片、盖把手与第一螺母在盖槽的方形槽结构处连接,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外且置于第一套筒内;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套筒、第二螺母、第二垫片、相互套嵌的盖帽及环形垫片,盖帽中部设有一带通孔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在盖顶形成内环形槽,在盖底形成外环形槽,盖帽的盖沿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所述环形垫片套设在第二凸台外且置于在外环形槽内,所述弹力圈及护套放置在盖帽的内环形槽上;所述盖体包括设有槽道的盖边及套设在槽道上的盖面,盖面中轴处设有一贯穿孔,贯穿孔旁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第二螺栓顺次通过盖帽、环形垫片、贯穿孔、第二套筒、第二垫片与第二螺母连接。盖面套设在盖边的槽道上,可使煲密封性良好;盖面的圆孔及盖帽边沿的排气孔槽能及时把煲内气体排出,环形垫片的自重可控制关或排气,实现微压煲的第一重自动排气功能;盖把手与弹力装置组装为一体、自动排气装置与盖体组装为一体,组装后的煲盖拆装方便,易于清洗。
在所述煲身还设有一煲垫及卡件,所述煲垫铺设在煲身底部,卡件设置在煲身两侧面,所述煲把手为弧形结构,其上设有一凸起部,凸起部内设有一卡位及螺栓孔,煲把手的一端设有方形槽位,所述卡件套卡在卡位上,螺栓通过螺栓孔将卡件固定在凸起部上,煲把手的一端还设有方形槽位,煲把手与盖把手在方形槽位处扣合。煲垫铺设既可让煲更好均匀受热,又可保护煲身受损;煲身两侧面的卡件套卡在弧形煲把手凸起部的卡位上,使得端煲更稳更舒适。
烹饪时煲内达到一定压力后,自动排气装置的环形垫片控制排气,实现第一重自动排气;将整个微压煲看为一个排气阀,煲盖为阀门,煲盖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压扣在煲把手上,当自动排气装置失效或煲内压力过高时,煲盖受压并抵消弹簧的弹力,煲盖自动轻微弹起排气卸压,从而实现第二重排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合弹力装置及自动排气装置,只需压下盖把手旋转煲盖即可实现压紧或分离煲盖与煲身,方便拆装清洗,强大的双重排气功能保证其气密性良好,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热能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微压煲爆炸视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盖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帽结构示意图;
图5是煲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顶盖,2、盖把手,3、第一套筒,4、护套,5、第一螺栓,6、第一垫片,7、第一螺母,8、弹力圈,9、第二螺栓,10、第二套筒,11、盖帽,12、环形垫片,13、盖边,14、盖面,15、第二垫片,16、第二螺母,17、煲身,18、煲垫,19、卡件,20、煲把手,21、内环形槽,22、排气孔槽,23、盖槽,24、外环形槽,25、第二凸台,26、第一凸台,27、凸起部,28、卡位,29、螺栓孔,30、方形槽位,31、贯穿孔,32、排气孔,H、弹性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微压锅正常烹饪时,压力预定值在0~30kPa范围内,超过预定值30kPa即需排气卸压。
参阅图1至图2,一种微压煲,包括相互连接的煲身17和煲盖,在煲身17的两侧面上设有煲把手20,所述煲盖包括设有第一套筒3的盖把手2、弹力装置、用于在煲内压力达到预定值30kPa时自动抵触弹力装置的自动排气装置及盖体,弹力装置套设在第一套筒3内,自动排气装置安设在盖体上并置于弹力装置下方,弹力装置一端与第一套筒3抵触,另一端与自动排气装置抵触,自动排气装置设有盖帽11,盖帽11与第一套筒3之间设有用于让煲盖自动弹起排气卸压的弹性距离H,所述盖把手2按压旋转后与煲把手20扣合。
参阅图1及图3,煲盖还包括顶盖1,所述盖把手2为弓形结构,盖把手2上设有盖槽13,顶盖1设置在盖槽23处,所述第一套筒3内设有一通孔的第一凸台26,通孔贯穿盖把手2并与所述盖槽23连通,连通处为方形槽结构。弓形盖耳设计美观,方便手抓。
参阅图1及图4,所述弹力装置包括第一螺栓5、第一螺母7、第一垫片6、套设在第一螺栓5外的弹力圈8及套设在弹力圈8外的护套4,所述第一螺栓5顺次通过第一垫片6、盖把手2与第一螺母7在盖槽23的方形槽结构处连接,所述护套4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26外且置于第一套筒3内;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螺栓9、第二套筒10、第二螺母16、第二垫片15、相互套嵌的盖帽11及环形垫片12,盖帽11中部设有一带通孔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在盖顶形成内环形槽21,在盖底形成外环形槽24,盖帽11的盖沿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22,所述环形垫片12套设在第二凸台25外且置于在外环形槽24内,所述弹力圈8及护套4放置在盖帽11的内环形槽21上;所述盖体包括设有槽道的盖边13及套设在槽道上的盖面14,盖面14中轴处设有一贯穿孔31,贯穿孔31旁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32,第二螺栓9顺次通过盖帽11、环形垫片12、贯穿孔31、第二套筒10、第二垫片15与第二螺母16连接。盖面14套设在盖边13的槽道上,可使煲密封性良好;盖面14的圆孔及盖帽11边沿的排气孔槽22能及时把煲内气体排出,环形垫片12的自重可控制关或排气,实现微压煲的第一重自动排气功能;盖把手2与弹力装置组装为一体、自动排气装置与盖体组装为一体,组装后的煲盖拆装方便,易于清洗。
参阅图5,在所述煲身17还设有一煲垫18及卡件19,所述煲垫18铺设在煲身17底部,卡件19设置在煲身17两侧面,所述煲把手20为弧形结构,其上设有一凸起部27,凸起部27内设有一卡位28及螺栓孔29,煲把手20的一端设有方形槽位30,所述卡件19套卡在卡位28上,螺栓通过螺栓孔29将卡件19固定在凸起部27上,煲把手20的一端还设有方形槽位30,煲把手20与盖把手2在方形槽位30处扣合。煲垫18铺设既可让煲更好均匀受热,又可保护煲身17免于受损;煲身17两侧面的卡件19套卡在弧形煲把手20的卡位28上,使得端煲更稳更舒适。
盖把手2与自动排气装置设有弹性距离H,利于自动排气的进行。使用时,压下盖把手2,旋转至与煲把手20相扣合处的方形槽位30扣合,弹力装置可压紧煲盖;压下盖把手2,旋转至脱离煲把手20相扣合处的方形槽位30,即可掀起煲盖。烹饪时煲内达到压力预定值后,气体从盖面14的排气孔32冒出,将环形垫片12顶起,并从盖帽11的内环形槽21处排出,自动排气装置排气,从而实现第一重自动排气;将整个微压煲看为一个排气阀,煲盖为阀门,煲盖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压扣在煲把手上,当自动排气装置失效或煲内压力过高时,煲盖受压并抵消弹簧的弹力,煲盖自动轻微弹起排气卸压,从而实现第二重排气功能。
Claims (4)
1.一种微压煲,包括相互连接的煲身(17)和煲盖,在煲身(17)的两侧面上设有煲把手(20),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包括设有第一套筒(3)的盖把手(2)、弹力装置、用于在煲内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自动抵触弹力装置的自动排气装置及盖体,弹力装置套设在第一套筒(3)内,自动排气装置安设在盖体上并置于弹力装置下方,弹力装置一端与第一套筒(3)抵触,另一端与自动排气装置抵触,自动排气装置设有盖帽(11),盖帽(11)与第一套筒(3)之间设有用于让煲盖自动弹起排气卸压的弹性距离(H),所述盖把手(2)按压旋转后与煲把手(20)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煲,其特征在于:煲盖还包括顶盖(1),所述盖把手(2)为弓形结构,盖把手(2)上设有盖槽(13),顶盖(1)设置在盖槽(23)处,所述第一套筒(3)内设有一通孔的第一凸台(26),通孔贯穿盖把手(2)并与所述盖槽(23)连通,连通处为方形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压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装置包括第一螺栓(5)、第一螺母(7)、第一垫片(6)、套设在第一螺栓(5)外的弹力圈(8)及套设在弹力圈(8)外的护套(4),所述第一螺栓(5)顺次通过第一垫片(6)、盖把手(2)与第一螺母(7)在盖槽(23)的方形槽结构处连接,所述护套(4)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26)外且置于第一套筒(3)内;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螺栓(9)、第二套筒(10)、第二螺母(16)、第二垫片(15)、相互套嵌的盖帽(11)及环形垫片(12),盖帽(11)中部设有一带通孔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在盖顶形成内环形槽(21),在盖底形成外环形槽(24),盖帽(11)的盖沿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22),所述环形垫片(12)套设在第二凸台(25)外且置于在外环形槽(24)内,所述弹力圈(8)及护套(4)放置在盖帽(11)的内环形槽(21)上;所述盖体包括设有槽道的盖边(13)及套设在槽道上的盖面(14),盖面(14)中轴处设有一贯穿孔(31),贯穿孔(31)旁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32),第二螺栓(9)顺次通过盖帽(11)、环形垫片(12)、贯穿孔(31)、第二套筒(10)、第二垫片(15)与第二螺母(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压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煲身(17)还设有一煲垫(18)及卡件(19),所述煲垫(18)铺设在煲身(17)底部,卡件(19)设置在煲身(17)两侧面,所述煲把手(20)为弧形结构,其上设有一凸起部(27),凸起部(27)内设有一卡位(28)及螺栓孔(29),煲把手(20)的一端设有方形槽位(30),所述卡件(19)套卡在卡位(28)上,螺栓通过螺栓孔(29)将卡件(19)固定在凸起部(27)上,煲把手(20)的一端还设有方形槽位(30),煲把手(20)与盖把手(2)在方形槽位(30)处扣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2905.0U CN203447076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一种微压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2905.0U CN203447076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一种微压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47076U true CN203447076U (zh) | 2014-02-26 |
Family
ID=5012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1290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7076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一种微压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470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9970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广东德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设置有压力防开盖装置的电压力锅 |
-
2013
- 2013-07-11 CN CN201320412905.0U patent/CN2034470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9970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广东德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设置有压力防开盖装置的电压力锅 |
CN109619970B (zh) * | 2019-01-14 | 2023-10-03 | 广东德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设置有压力防开盖装置的电压力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12830U (zh) |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电压力锅 | |
WO2010054584A1 (zh) | 果汁机的果汁杯盖机构 | |
CN203447076U (zh) | 一种微压煲 | |
CN203493379U (zh) | 一种旋压式可隔渣倒水锅 | |
CN204617886U (zh) | 微压多功能锅 | |
CN202341746U (zh) | 微波塔吉锅 | |
CN213248319U (zh) | 一种加厚复底型旋风聚能炒锅 | |
CN204734332U (zh) | 一种带抽气的电压力锅 | |
CN209219935U (zh) | 一种压盖式防烫高压锅 | |
CN202653891U (zh)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
CN203073000U (zh) | 防烫手套 | |
CN209789509U (zh) | 一种低压烹饪锅 | |
CN204520392U (zh) | 一种电碳二用落地轻便烧烤炉的烹调盖 | |
CN204931299U (zh) | 多用组合锅具 | |
CN202234716U (zh) | 涮烤锅 | |
CN106136965B (zh) | 一种多功能伸缩锅铲 | |
CN205234299U (zh) | 电饭煲及其活动盖板 | |
CN201630967U (zh) |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 | |
CN202941973U (zh) | 一种能防烫的锅铲 | |
CN204839094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炊锅 | |
CN211559691U (zh) | 一种可用于炒菜的煲汤锅 | |
CN202604535U (zh) | 一种密封性较好的汤锅 | |
CN213309129U (zh) | 一种便于组装具有防烫结构的分体式智能炊具 | |
CN213097479U (zh) | 一种厨房用节能锅 | |
CN210144475U (zh) | 电火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