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5795U -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5795U
CN203445795U CN201320486839.1U CN201320486839U CN203445795U CN 203445795 U CN203445795 U CN 203445795U CN 201320486839 U CN201320486839 U CN 201320486839U CN 203445795 U CN203445795 U CN 203445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negative electrode
input
operational amplifi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68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TONG SYSTEM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TONG SYSTEM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TONG SYSTEM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TONG SYSTEM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868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5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5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57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tworks Using Activ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转换电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信号输入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设置有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M1、M2,电容C1、C2、C4,C6,电阻R3、R4、R6、R8、R10、R11以及二极管D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整流电压波形在零点附近的残余量,提高整流效果,增加输出电压的精度,输出信号稳定,保证了电压满量程的线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Description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转换电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交流转直流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整流电路是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路输出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直流电,这就是交流电的整流过程,整流电路大多是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经过整流电路之后的电压已经不是交流电压,而是一种含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混合电压。习惯上称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
采用二极管直接整流的过程中,由于二极管存在死区电压,在波形接近零时二极管都会截止,因此将影响负载上平均电压值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流效果好,电压精度高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流信号转换电路,设置有信号输入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设置有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M1、M2,电容C1、C2、C4,C6,电阻R3、R4、R6、R8、R10、R11以及二极管D3,其中: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3;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C1;正电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4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正相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3阳极相连,二极管D3阴极通过电阻R6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2;二极管D3阴极和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和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和正电极输出端连接,在电阻R10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4;所述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所述电容C6。
通过R3对电压取样,由C1、R4滤波后信号依次进入M1和M2中,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将电压放大后进行整流,减少电压在零点附近的残余量,提高整流效果,增加输出电压的精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M2输出端通过电容C5接地。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电阻R6、R11是可变电阻。
通过调节电阻R6、R11的大小,从而改变最终想要输出的直流信号电压大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流源Iin和电流转换器L1,其中所述电流转换器L1前端组和电流源Iin相连,电流转换器L1后端组作为所述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压源Vin,电阻R1和稳压二极管D1、D2,其中电压源Vin正电极和电阻R1一端相连,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1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阳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2阴极和电压源Vin负电极相连,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阴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阴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整流电压波形在零点附近的残余量,提高整流效果,增加输出电压的精度,输出信号稳定,保证了电压满量程的线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流滤波单元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节点的电流信号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节点的电流信号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节点的电流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流滤波单元的电路原理框图。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M1、M2,电容C1、C2、C4,C6,电阻R3、R4、R6、R8、R10、R11以及二极管D3,其中: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3;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C1;正电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4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正相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3阳极相连,二极管D3阴极通过电阻R6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2;二极管D3阴极和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和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和正电极输出端连接,在电阻R10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4;所述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所述电容C6。通过R3对电压取样,由C1、R4滤波后信号依次进入M1和M2中,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在交流信号波形的最上端和最下端进行整流,尽可能的减小交流信号的死区。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M2输出端通过电容C5接地。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其中电阻R6、R11是可变电阻。通过调节电阻R6、R11的大小,从而改变最终想要输出的直流信号电压大小。通过运算放大器M1、M2及其各自的负反馈电路,和二极管D3完成达到整流效果。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信号变化示意图,图中的波形分别表示在图1中a、b、c三个节点采集到的电流信号图,图2是a节点的电流信号图,此时是未经整流滤波的交流信号,图3是b节点的电流信号图,此时是已经经过第一次转换后的信号,图4是c节点的电流信号图,此时是已经整流滤波后的直流信号。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一种交流信号转换电路,设置有信号输入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设置有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本实施例中整流滤波单元和图1是相同的。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流源Iin和电流转换器L1,其中所述电流转换器L1前端组和电流源Iin相连,电流转换器L1后端组作为所述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一种交流信号转换电路,设置有信号输入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设置有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本实施例中整流滤波单元和图1是相同的。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压源Vin,电阻R1和稳压二极管D1、D2,其中电压源Vin正电极和电阻R1一端相连,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1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阳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2阴极和电压源Vin负电极相连,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阴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阴极上。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信号输入单元和整流滤波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设置有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M1、M2,电容C1、C2、C4,C6,电阻R3、R4、R6、R8、R10、R11以及二极管D3,其中:
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3;
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C1;
正电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4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正相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1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3阳极相连,二极管D3阴极通过电阻R6和运算放大器M1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2;
二极管D3阴极和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和负电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和运算放大器M2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和正电极输出端连接,在电阻R10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4;
所述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所述电容C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M2正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M2输出端通过电容C5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输出端和负电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6、R11是可变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流源Iin和电流转换器L1,其中所述电流转换器L1前端组和电流源Iin相连,电流转换器L1后端组作为所述正电极输入端和负电极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压源Vin,电阻R1和稳压二极管D1、D2,其中电压源Vin正电极和电阻R1一端相连,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1阴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阳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2阴极和电压源Vin负电极相连,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阴极和稳压二极管D2阴极上。
CN201320486839.1U 2013-08-09 2013-08-09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5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6839.1U CN203445795U (zh) 2013-08-09 2013-08-09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86839.1U CN203445795U (zh) 2013-08-09 2013-08-09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5795U true CN203445795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6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683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5795U (zh) 2013-08-09 2013-08-09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57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765A (zh) * 2017-09-07 2017-12-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电路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765A (zh) * 2017-09-07 2017-12-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电路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6916A (zh) 隔离型功率变换器的电流采样方法及采样装置
CN104871421A (zh) 单级开关电源
CN107546973A (zh) 一种低输入电流谐波的断续模式pfc变换器
CN103166489A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201408996Y (zh) 一种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三相输入均流控制器
CN103675430A (zh) 一种用于实时检测变频器输出电流的电路
CN102437752A (zh) 一种用于航空航天交流直流变换的分级限流电路
CN104407660B (zh) 在线式集成一体化高精密恒流源
CN204928598U (zh) 一种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CN107124105B (zh) 提高隔离型三电平pfc变换器pf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32438B (zh) 基于双电感双电压直流输出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CN203151389U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203445795U (zh) 交流信号转换电路
CN211720479U (zh) 用于电量交流电流变送的信号调理电路
CN111141949B (zh) 一种用于输出功率控制的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CN205039717U (zh) 输出极性自动转换的直流稳压电源
CN202424559U (zh) 一种高效率的高频开关电源
CN112217390A (zh) 一种基于可控电流源的快速动态响应crm升压pfc变换器
CN204442168U (zh) 一种基于无桥cuk隔离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CN205265545U (zh) 离线式集成一体化极低纹波开关电源
CN104967304A (zh) 一种基于无桥cuk隔离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CN204215302U (zh) 在线式集成一体化高精密恒流源
CN201766512U (zh) 一种Delta串联补偿式交流稳压电源
CN203896209U (zh) 一种低电压三相输入升降压dc电源装置
CN203788135U (zh) 一种三相三电平vienna整流器的辅助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