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3812U -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3812U
CN203443812U CN201320499700.0U CN201320499700U CN203443812U CN 203443812 U CN203443812 U CN 203443812U CN 201320499700 U CN201320499700 U CN 201320499700U CN 203443812 U CN203443812 U CN 203443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cover
cover body
air sampler
passive type
ty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997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峣
罗刚
蒙肇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997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3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3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38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在主吸附剂盒上罩设了吸附罩,吸附罩本体内的通孔层、多孔护罩以及吸附罩本体的下部内壁围成了净化腔,通孔层、密封盖以及上部内壁围成了容置附加吸附剂的容置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另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罩住主吸附剂笼的吸附罩,吸附罩本体和连接于吸附罩本体内的多孔内筒之间形成了盛放附加吸附剂的容置腔,密封盖扣合于吸附罩本体上。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吸附罩与主吸附剂盒连接的间隙,或者通过吸附罩与底座连接的间隙进入到被动式采样器内部的部分污染物会被附加吸附剂吸附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背景技术
空气采样器分为主动式采样器和被动式采样器。主动式采样器通过吸气泵、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和计时装置,使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匀速流过采样器中的吸附剂,使气体污染物浓缩吸附在吸附剂中,然后与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连用,检测出被检测环境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浓度。
被动式空气采样器没有吸气泵和空气流量计装置,是在设定的采样时间内,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中的吸附剂暴露在空气中,使空气中一部分气体的污染物吸附在吸附剂中。在采样时间固定时,吸附剂的吸附量与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成正比;在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一定时,吸附量与采样时间成正比。使用时记录下采样时间,与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连用可测出吸附量,再通过与各种采样时间下、各种标准浓度下采样检测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比对,就可以检测出被检测环境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浓度。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因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通常是通过邮寄等方式交给客户,并通过同样的方式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在传递过程中,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包装或所处的运输工具中的环境污染情况便成了不可控因素。一旦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采样结果将出现不可修正的偏差。而现有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密封方式,不论是铝箔袋密封、塑料或玻璃套筒密封、罐头密封,都不是绝对气密的,某些污染物还是可以通过缝隙渗入,造成被动式采样器污染。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该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从而尽可能保障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该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从而尽可能地保障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主吸附剂盒,位于所述主吸附剂盒内的主吸附剂,在所述主吸附剂盒的开口端,从靠近所述主吸附剂到远离所述主吸附剂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网、控距架、挡风层以及多孔护罩,还包括:
罩设于所述主吸附剂盒上,且与所述主吸附剂盒可拆卸连接的吸附罩,所述吸附罩包括:
吸附罩本体;
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内,并将所述吸附罩本体的内壁分隔成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通孔层,所述通孔层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层、所述多孔护罩以及所述下部内壁围成了净化腔;
扣合于所述吸附罩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所述通孔层以及所述上部内壁围成了容置腔;
盛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
优选地,所述通孔层与所述吸附罩本体一体化形成。
优选地,所述通孔层靠近所述密封盖的端面上铺设有第二隔离网。
优选地,所述吸附罩旋拧于所述主吸附剂盒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
底座;
插入到所述底座的盲孔中的主吸附剂笼;
盛放于所述主吸附剂笼内的主吸附剂;
罩住所述主吸附剂笼的多孔护罩,所述多孔护罩的内壁上连接有挡风层,
还包括:
罩住所述多孔护罩的吸附罩,所述吸附罩包括:
吸附罩本体,
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内的多孔内筒,所述吸附罩本体与所述多孔内筒之间形成了容置腔,所述多孔内筒与所述多孔护罩之间形成了净化腔,所述多孔内筒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吸附罩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盛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
扣合于所述吸附罩本体上的密封盖。
优选地,所述多孔内筒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上靠近底座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多孔内筒与所述吸附罩本体一体化形成。
优选地,所述吸附罩旋拧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多孔内筒靠近所述附加吸附剂的表面上连接有隔离网。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附加吸附剂,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吸附罩与主吸附剂盒连接的间隙,或者通过吸附罩与底座连接的间隙进入到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内部的部分污染物会被附加吸附剂吸附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装配图;
图4为图3中提供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其中,10为密封盖、11为主吸附剂盒、12为主吸附剂、13为第一隔离网、14为控距架、15为挡风层、16为多孔护罩、17为吸附罩本体、171为通孔层、172为通孔、18为第二隔离网、19为附加吸附剂、20为密封盖、21为底座、22为主吸附剂、23为主吸附剂笼、24为多孔护罩、25挡风层、26为多孔内筒、261为通孔、27为隔离网、28为吸附罩本体、29为附加吸附剂、100为净化腔、200为净化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该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从而尽可能地保障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采样器的装配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采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采样器的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被动式采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主吸附剂盒11、主吸附剂12、第一隔离网13、控距架14、挡风层15、多孔护罩16,还包括吸附罩,该吸附罩包括吸附罩本体17、通孔层171、密封盖10以及附加吸附剂19。
其中,主吸附剂12位于主吸附剂盒11内,在主吸附剂12的开口端,从靠近主吸附剂12到远离主吸附剂12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网13、控距架14、挡风层15,以及多孔护罩16,多孔护罩16的作用是将第一隔离网13、控距架14以及挡风层15压紧于主吸附剂盒11的端口上。控距架14的作用在于控制第一隔离网13和挡风层15之间的距离,第一隔离网13和挡风层15之间形成了容纳空气的空气层。
连接于吸附罩本体17内的通孔层171将吸附罩本体17的内壁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通孔层17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72,通孔层171、多孔护罩16以及下部内壁围成了净化腔100。密封盖10扣合于吸附罩本体17上,密封盖10、通孔层171以及上部内壁围成了容置腔,附加吸附剂19位于该容置腔内。
装配时,先在吸附罩的通孔层171上装满附加吸附剂19,并盖好密封盖10备用。然后,在主吸附剂盒11内放入适量主吸附剂12,再按顺序放入第一隔离网13、控距架14、挡风层15,并使多孔护罩16将上述材料压紧在主吸附剂盒11上。最后将吸附罩罩设于主吸附剂盒11上。
该实施例中设置了附加吸附剂19,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吸附罩与主吸附剂盒11连接的间隙进入到被动式采样器净化腔100内的部分污染物,通过通孔172后,被附加吸附剂19吸附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动式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动式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优选地,上述中的通孔层171与吸附罩本体17一体化形成。这样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被动式采样器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隔离网18,该第二隔离网18铺设于通孔层171靠近密封盖10的端面上,铺设第二隔离网18的目的在于防止通孔层171上的附加吸附剂19泄漏到净化腔100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吸附罩旋拧于主吸附剂盒11上,吸附罩上设置有内螺纹,主吸附剂盒11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
在对空气进行采样时,将吸附罩从主吸附剂盒11上旋下,污染物经过多孔护罩16、挡风层15、空气层、第一隔离网13的层层渗透后,最终吸附于主吸附剂12中。采样结束后,立即将吸附罩旋紧在主吸附剂盒11上,并记录采样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底座21、主吸附剂笼23、主吸附剂22、多孔护罩24,还包括吸附罩,该吸附罩包括吸附罩本体28、多孔内筒26、密封盖20以及附加吸附剂29。
其中,主吸附剂22位于主吸附剂笼23中,主吸附剂笼23插入到底座21上的盲孔中,主吸附剂笼23外罩设有多孔护罩24,该多孔护罩24的内壁上连接有挡风层25,并且该多孔护罩24连接于底座21上。
连接于吸附罩本体28内的多孔内筒26与吸附罩本体28之间形成了用于盛放附加吸附剂29的容置腔,多孔内筒26与多孔护罩24之间形成了净化腔200。吸附罩本体28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座21上,多孔内筒26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61,密封盖20扣合于吸附罩本体28上,用于密封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29。
装配时,先将吸附罩本体28与多孔内筒26连接为一体,然后从吸附罩本体28的上方向容置腔内装满附加吸附剂29,并盖好密封盖20备用。然后,将已填好主吸附剂22的主吸附剂笼23插入底座21中的盲孔内,并将已装好挡风层25的多孔护罩24连接在底座21上,将主吸附剂笼23罩住。最后将吸附罩罩设在底座21上。
该实施例中设置了附加吸附剂29,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吸附罩与底座21连接的间隙进入到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净化腔200内的部分污染物,通过通孔261后,被附加吸附剂29吸附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被污染的程度,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采样的准确性。
优选地,多孔内筒26连接于吸附罩本体28上靠近底座21的端部。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容置腔的容积,使更多的附加吸附剂29盛放于容置腔内。
优选地,上述中的多孔内筒26与吸附罩本体28一体化形成。这样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被动式空气采样器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吸附罩旋拧于底座21上,吸附罩本体28上设置有外螺纹,底座21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多孔内筒26靠近附加吸附剂29的表面上连接有隔离网27。隔离网27的目的在于防止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29泄漏到净化腔200内。
在对空气进行采样时,将吸附罩从主吸附剂盒21上旋下,污染物经过多孔护罩24、挡风层25、空气层、以及主吸附剂笼23的层层渗透后,吸附于主吸附剂22上。采样结束后,立即将吸附罩旋紧在主吸附剂盒21上,并记录采样时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主吸附剂盒(11),位于所述主吸附剂盒(11)内的主吸附剂(12),在所述主吸附剂盒(11)的开口端,从靠近所述主吸附剂(12)到远离所述主吸附剂(12)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网(13)、控距架(14)、挡风层(15)以及多孔护罩(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设于所述主吸附剂盒(11)上,且与所述主吸附剂盒(11)可拆卸连接的吸附罩,所述吸附罩包括:
吸附罩本体(17);
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17)内,并将所述吸附罩本体(17)的内壁分隔成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的通孔层(171),所述通孔层(17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72),所述通孔层(171)、所述多孔护罩(16)以及所述下部内壁围成了净化腔(100);
扣合于所述吸附罩本体(17)上的密封盖(10),所述密封盖(10)、所述通孔层(171)以及所述上部内壁围成了容置腔;
盛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层(171)与所述吸附罩本体(17)一体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层(171)靠近所述密封盖(10)的端面上铺设有第二隔离网(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罩旋拧于所述主吸附剂盒(11)上。
5.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包括
底座(21);
插入到所述底座(21)的盲孔中的主吸附剂笼(23);
盛放于所述主吸附剂笼(23)内的主吸附剂(22);
罩住所述主吸附剂笼(23)的多孔护罩(24),所述多孔护罩(24)的内壁上连接有挡风层(2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住所述多孔护罩(24)的吸附罩,所述吸附罩包括:
吸附罩本体(28);
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28)内的多孔内筒(26),所述吸附罩本体(28)与所述多孔内筒(26)之间形成了容置腔,所述多孔内筒(26)与所述多孔护罩(24)之间形成了净化腔(200),所述多孔内筒(26)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61),所述吸附罩本体(28)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21)上;
盛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附加吸附剂(29);
扣合于所述吸附罩本体(28)上的密封盖(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内筒(26)连接于所述吸附罩本体(28)上靠近底座(21)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内筒(26)与所述吸附罩本体(28)一体化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罩旋拧于所述底座(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动式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内筒(26)靠近所述附加吸附剂(29)的表面上连接有隔离网(27)。
CN201320499700.0U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3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9700.0U CN20344381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9700.0U CN20344381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3812U true CN203443812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9970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3812U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38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878A (zh) * 2013-08-15 2013-11-20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878A (zh) * 2013-08-15 2013-11-20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8878B (zh)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CN102866053B (zh) 持久性有机物大体积水样分离富集装置
CN206648925U (zh) 用于颗粒物检测仪的过滤器装置及颗粒物检测仪
CN203443812U (zh) 一种被动式空气采样器
CN216208978U (zh) 一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CN107727774B (zh) 多传感色谱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204945050U (zh) 臭氧检测装置
CN202330273U (zh) 一种适于现场使用的大气检测系统
CN109765346B (zh) 一种汽车尾气遥感监测装置保护装置
CN204159187U (zh) 便携式环境空气过滤器
CN102384895A (zh) 一种适于现场使用的大气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12568675U (zh) 一种气体检测仪用便于更换的探头
CN105548417B (zh) 一种吸附采样装置和方法
CN208775278U (zh) 一种污水取样保存装置
CN204128950U (zh) 一种可测量较低浓度汞的测量仪
CN203941038U (zh) 空气采样器用采样芯
CN203824807U (zh) 一种便携式碘采样器
CN203025034U (zh) 持久性有机物大体积水样分离富集装置
CN102103099A (zh) 一种天然气露点仪
CN220063996U (zh) 一种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CN2715135Y (zh) 被动式hto取样器
CN217273579U (zh) 一种可改变气体流速的瓦斯浓度检测装置
CN220322844U (zh) 一种活性炭取样管
CN205449580U (zh) 一种吸附采样装置
CN217277182U (zh) 一种个体采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49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Mei Ao Road No. 29 building, building thre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49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Mei Ao Road No. 29 building, building thre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