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1624U -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1624U
CN203431624U CN201320539390.0U CN201320539390U CN203431624U CN 203431624 U CN203431624 U CN 203431624U CN 201320539390 U CN201320539390 U CN 201320539390U CN 203431624 U CN203431624 U CN 203431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hancement film
bright enhancement
backlight module
plane
brightness enhan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93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庆红
周福新
林文峰
何方根
万志强
陈春钦
何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393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1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1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16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表面第一增光膜,第一增光膜朝向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背离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位于第一增光膜表面的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二增光膜朝向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在射入第一增光膜时,在第一增光膜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射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射出所述第一增光膜,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01;
位于所述导光板01表面的扩散膜02;
位于所述扩散膜02表面的下增光膜03,如图2所示,所述下增光膜03背离所述扩散膜02一侧的表面为棱镜面,朝向所述扩散膜02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位于所述下增光膜03表面的上增光膜04,所述上增光膜04背离所述下增光膜03一侧的表面为平面,朝向所述下增光膜03一侧的表面也为平面;
位于所述上增光膜04表面的胶架05,所述胶架05用于固定封装胶,对所述背光模组进行封装;
位于所述导光板01背离所述扩散膜02一侧表面的反射片06;
位于所述反射片06表面的U型铁架07,所述铁架07的底面作为所述反射片06、导光板01等结构的基板,用于承载所述反射片06、导光板01等结构,所述铁架07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0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构成一内部空间;
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LED光源08;
位于所述LED光源08周围的遮光层09。
上述背光模组无法满足部分显示模组(如车载中控台显示模组)并不要求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亮度较高,而是要求在一特定视角内(如图3所示的20°-50°视角区域内)亮度较高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以提高该背光模组一定特定视角内的显示亮度,满足部分显示模组要求在一特定视角内亮度较高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第一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
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表面的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二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为BEF或BEF RP。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为DBEF。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和第二增光膜之间的第三增光膜。
优选的,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在射入所述第一增光膜时,在所述第一增光膜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射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射出所述第一增光膜,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
而且,由于扩散膜具有雾化作用,有利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整个出射平面内,提升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上的照明亮度,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不包括扩散膜,从而有利于将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进一步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进而可以在满足相同亮度需求的条件下,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功耗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360°全方位观察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无法满足部分显示模组(如车载中控台显示模组)对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亮度没有要求,而是要求在一定特定视角内亮度较高的需求。
发明人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中,所述下增光膜03朝向所述扩散膜02一侧的表面为平面,而背离所述扩散膜02一侧的表面为棱镜面,从而使得所述LED光源08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01、扩散膜02和下增光膜03,从所述下增光膜03的棱镜面射出时,会在所述下增光膜03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从所述下增光膜03棱镜面射出的光线集中到垂直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上,提高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上的亮度,而且,所述背光模组中的扩散膜具有雾化作用,有利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整个出射平面内,进一步提升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上的照明亮度,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无法满足部分显示模组(如车载中控台显示模组)对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亮度没有要求,而是要求在一定特定视角内亮度较高的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第一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
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表面的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二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在射入所述第一增光膜时,在所述第一增光膜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射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射出所述第一增光膜,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最终提高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一定特定视角内的显示亮度。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不包括扩散膜,有利于将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进而可以在满足相同亮度需求的条件下,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功耗和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位于所述导光板1表面的第一增光膜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一增光膜2背离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2表面的第二增光膜3,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光膜3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棱镜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3可以为BEF或BEF RP,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光膜3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光膜3为DBEF。其中,所述BEF主要用于将不需要角度的光转换至所需要的角度,DBEF主要用于将自然光转换成偏振光,而BEF RP为BEF和DBEF的复合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增光膜3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二增光膜3可以为一张增光膜,也可以包括多张增光膜,本实用新型对此也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增光膜2和第二增光膜3相接触的两个表面均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第二增光膜3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第二增光膜3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均为带磨砂平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增光膜2和第二增光膜3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平面为带磨砂的表面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棱镜面,背离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在射入所述第一增光膜2时,在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射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射出所述第一增光膜2,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一增光膜2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最终提高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一定特定视角内的显示亮度。其中,所述特定视角可以为对称视角,也可以为非对称视角,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增光膜2棱镜面的锯齿尺寸需根据提高显示亮度区域所在的视角范围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
而且,由于扩散膜具有雾化作用,有利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整个出射平面内,提升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上的照明亮度,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不包括扩散膜,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将从所述第一增光膜2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进而可以在满足相同亮度需求的条件下,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功耗和成本。
如图3所示,在360°全方位视角的示意图中,需要提高照明亮度的视角范围为20°-50°,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在40°视角处所产生的照明亮度为340mcd,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在40°视角处所产生的照明亮度为395mcd,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提高一定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以满足部分显示模组(如车载中控台显示模组)对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亮度没有要求,而是要求在一定特定视角内亮度较高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增光膜3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2和第二增光膜3之间的第三增光膜(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增光膜的一侧表面为平面,另一个表面为棱镜面,以使得所述第三增光膜和第一增光膜2相互配合,从而在所述背光模组的照明区域内,形成一个环形的亮度较高的区域,进一步将从所述第二增光膜3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所述背光模组一定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棱镜面,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同理,当所述第一增光膜2和第三增光膜相接触的两个表面均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第三增光膜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第三增光膜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均为带磨砂平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增光膜2和第三增光膜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平面为带磨砂的表面即可。
当所述第二增光膜3与第三增光膜相接触的两个表面均为平面时,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三增光膜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二增光膜3的表面为带磨砂平面,或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三增光膜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二增光膜3的表面均为带磨砂平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第二增光膜3和第三增光膜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平面为带磨砂的表面即可。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增光膜3表面的胶架4,所述胶架4用于固定封装胶;位于所述导光板1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2一侧表面的反射片5;位于所述反射片5下方的U型铁架6,所述铁架6的底面作为所述反射片5,导光板1等结构的基板,用于承载所述反射片5,导光板1等结构,所述铁架6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构成一内部空间;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LED光源7;位于所述LED光源7上下表面及所述LED光源7背离所述导光板1一侧侧面的遮光层8等,由于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详细赘述。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位于所述导光板1表面的第一增光膜2,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一增光膜2背离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2表面的第二增光膜3,所述第二增光膜3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表面为平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增光膜2朝向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棱镜面,背离所述导光板1的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在射入所述第一增光膜2时,在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棱镜面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射向所述第一增光膜2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射出所述第一增光膜2,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一增光膜2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最终提高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一定特定视角内的显示亮度。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不包括扩散膜,有利于将从所述第一增光膜射出的光线由主要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方向,集中到一定的特定视角内,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特定视角内的照明亮度,进而可以在满足相同亮度需求的条件下,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功耗和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第一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平面;
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表面的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二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为BEF或BEF R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为DBEF。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和第二增光膜之间的第三增光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增光膜朝向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为棱镜面。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320539390.0U 2013-08-30 2013-08-30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1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9390.0U CN203431624U (zh) 2013-08-30 2013-08-30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9390.0U CN203431624U (zh) 2013-08-30 2013-08-30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1624U true CN203431624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939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1624U (zh) 2013-08-30 2013-08-30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1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1128A (zh) * 2019-10-30 2020-02-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1128A (zh) * 2019-10-30 2020-02-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8044B (en) Direct-type backlight unit structure
US20160327724A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lay device
CN205015588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362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807672A (zh) 一种面光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360431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03811948U (zh) 增亮复合膜
CN10830382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42153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5374796U (zh) 一种玻璃导光板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CN2044625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216162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3431624U (zh)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3431625U (zh)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12740Y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
CN104090423B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201652190U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203823596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7541371U (zh) 一种提高亮度以及防蓝光的增光膜
CN104330920A (zh)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205979348U (zh) 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模组
CN201401733Y (zh) 导光板及其背光模组
CN202109321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3615136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725894U (zh) 光学膜片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