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1441U - 精密对位平台 - Google Patents
精密对位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31441U CN203431441U CN201320393474.8U CN201320393474U CN203431441U CN 203431441 U CN203431441 U CN 203431441U CN 201320393474 U CN201320393474 U CN 201320393474U CN 203431441 U CN203431441 U CN 2034314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unit
- motor
- guiding element
- axis guiding
- plat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以三组动力装置带动一第三移动单元移动,其中两组动力装置可分别带动第三移动单元于X及Y方向上移动,另一组动力装置则设有蜗杆而可驱动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间的一弧形齿排,进而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转动。通过蜗杆于侧向来驱动弧形齿排的方式,可薄形化对位平台,并可对该第三移动单元的转动进行极为精密的控制,而可达到极小角度的转动位移。此外,本实用新型除可供将各动力装置连接于一控制器,以控制器分别驱动各动力装置运作,于单纯转动第三移动单元时仅需驱动单一动力装置,而不需令各动力装置同时搭配作动,简化对位平台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平台,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精密对位平台。
背景技术
已知的工作平台可参考中国台湾200912688号专利申请案所述的超高正向负荷对位装置,该装置是以三组带动装置带动三组位移装置直线移动,再带动作动平台移动及转动,其中,欲带动作动平台转动时需以三组带动装置同时配合移动,不易使作动平台沿一圆弧转动,以控制器或电算机驱动带动装置运作时,还需以控制器或电算机进行大量的函数运算,使控制器的反应时间上升,降低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先前已特别研发出极为创新的「对位平台」,并申请编列为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099118614号,且已获得肯定而核准专利公告第I390144号在案。该对位平台以三组动力装置带动一第三移动单元移动,其中两组动力装置可分别带动第三移动单元于两方向上移动,另一组动力装置则可单独带动第三移动单元转动,以此,本实用新型可供将各动力装置连接于一控制器,以控制器分别驱动各动力装置运作,于单纯转动第三移动单元时仅需驱动单一动力装置,而不需令各动力装置同时搭配作动,简化对位平台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该精密对位平台并于市场获得极高的评价。
然发明人并不以此为满,更进一步努力钻研,终又研发出可达成更佳、更精密的精密对位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可极为精密地控制旋转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易于带动工件移动及转动,降低操作对位平台的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缩小对位平台的整体高度,以获得薄型化的对位平台。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对位平台,该精密对位平台包含一底座、至少一Y轴导件、一第一移动单元、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X轴导件、一第二移动单元、一第二动力装置、一第三移动单元、一转动单元及一第三动力装置。该至少一Y轴导件设于该底座。该第一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Y轴导件,该第一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该第一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一马达与一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马达设于该底座,该第一马达可带动该第一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单元沿各该Y轴导件移动。该至少一X轴导件与该第一移动单元成连动关系,该X轴导件与该Y轴导件彼此不平行。该第二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X轴导件,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该第二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二马达与一由该第二马达驱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马达设于该第一移动单元、该第一推杆与各该X轴导件其中之一,该第二马达可带动该第二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二移动单元沿各该X轴导件移动。该第三移动单元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上方,该第三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该转动单元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该第三动力装置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的一周侧,包含一第三马达与一由该第三马达驱动且与该弧形齿排啮合的蜗杆,该第三马达可带动该蜗杆转动而驱动该弧形齿排以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相对该底座转动。
进一步地:
相对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单元的顶面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顶面位置。
所述转动单元还包含有一轴承,所述弧形齿排为圆环形齿排并围绕该轴承,该圆环形齿排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连动,该圆环形齿排可绕该轴承转动。
所述弧形齿排为非封闭结构且为一环形齿排的一部分。
还包含有复数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θ轴导件,各该θ轴导件为圆弧形导轨。
所述底座形成有至少一轨道槽,各所述Y轴导件卡抵于各该轨道槽,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包含有一板体,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各所述X轴导件卡抵于各该凹槽,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包含有另一板体,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槽孔,各所述θ轴导件卡抵于各该槽孔。
所述第三移动单元包含一板体与一滑块,所述θ轴导件为一环形导轨。
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滑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导轨内周缘。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一马达与第一推杆,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二马达与第二推杆,该复数第一马达及该复数第二马达分别沿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周围设置。
各所述板体为一完整的四边形板体。
各所述板体为一中央镂空的四边形板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精密对位平台可极为精密地控制旋转角度,易于带动工件移动及转动,降低操作对位平台的复杂度,缩小了对位平台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组第一动力装置及多组第二动力装置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6、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精密对位平台,该精密对位平台包括有一底座1、四个Y轴导件2、一第一移动单元3、一第一动力装置4、四个X轴导件5、一第二移动单元6、一第二动力装置7、四个θ轴导件8、一第三移动单元9、一转动单元10及一第三动力装置11。
底座1为一板体,可供将该底座放置于水平面或非水平的平面。以该底座1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与一宽度方向。底座1可形成有一至多个轨道槽。
该些Y轴导件2设于该底座1上,可将各该Y轴导件2卡抵于各该轨道槽,各Y轴导件2彼此平行,然可仅设有一Y轴导件2。
第一移动单元3可移动地设于该些Y轴导件2,使第一移动单元3可沿该些Y轴导件2移动,第一移动单元3与底座1平行。其中第一移动单元3可包括有一板体31与一至多个滑块32,各第一移动单元3的滑块32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使各第一移动单元3的滑块32与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成连动关系,且该些第一移动单元3的滑块3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Y轴导件2。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可形成有一至多个凹槽311。
第一动力装置4包括有一第一马达41与一由该第一马达41驱动的第一推杆42,该第一马达41设于底座1上。第一马达41可带动第一推杆42移动,于第一推杆42移动时带动第一移动单元3沿该些Y轴导件2移动。
该些X轴导件5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上,或可将各X轴导件5卡抵于各凹槽311中,令各X轴导件5与第一移动单元3成连动关系,各X轴导件5与各Y轴导件2彼此不平行。然本实用新型可仅包括有一X轴导件5。
第二移动单元6可移动地设于该些X轴导件5,使第二移动单元6可沿该些X轴导件5移动,较佳的,第二移动单元6与底座1平行。其中第两移动单元6可包括有一板体61与一至多个滑块62,各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设于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61,使各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与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61成连动关系,且该些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X轴导件5。第二移动单元6的板体61可另凹设有一至多个槽孔611。
第二动力装置7包括有一第二马达71与一由该第二马达71驱动的第二推杆72,第二马达71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更明确地说,第二马达71可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马达71设于第一推杆42或其中一X轴导件5,使第一移动单元3移动时可带动第二马达71同步移动。第二马达71可带动第二推杆72移动,于第二推杆72移动时带动第二移动单元6沿该些X轴导件5移动,其中,第二动力装置7与第一动力装置4分别推动第二移动单元6与第一移动单元3于不同方向移动,第二推杆7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推杆42的延伸方向相异。请另参考图5,第一动力装置4也可包含有数组第一马达41与第一推杆42。第二动力装置7也可包含有数组第二马达71与第二推杆72,该复数第一马达41及该复数第二马达71分别沿底座1及第一移动单元3的周围设置。
该些θ轴导件8设于第二移动单元6,或可将各该θ轴导件8卡抵于各槽孔611中,令各θ轴导件8与第二移动单元6成连动关系。该些θ轴导件8呈圆弧形导轨,然也可仅设有一θ轴导件8,也可将该θ轴导件8延伸为环形。
第三移动单元9位于第二移动单元6的上方相对位置且可沿该些θ轴导件8转动地设于该些θ轴导件8,其中第三移动单元9与底座1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移动单元9也可包括有一板体91与一至多个滑块92,各第三移动单元9的滑块92设于第三移动单元9的板体91,且该些第三移动单元9的滑块9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θ轴导件8。
转动单元10设于第二移动单元6与第三移动单元9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101,具体地说,弧形齿排101为环形齿排,较佳的,弧形齿排101设于第三移动单元9的边侧范围之内,如此可更缩减该精密对位平台的横向尺寸。较佳地,相对于底座1,转动单元10的顶面位置不高于第三移动单元9的顶面位置,更加地低于第三移动单元9的底面位置,如此更可缩小底座1与第三移动单元9间的距离,以更薄型化该精密对位平台;此外,转动单元10还可夹设于第二移动单元6与第三移动单元9之间,如此转动单元10可获得保护效果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涉、破坏或误触。
第三动力装置11设于第二移动单元6的一周侧外,其包括有一第三马达111与一由该第三马达111驱动且与弧形齿排101啮合的蜗杆112,第二移动单元6移动时可带动第三马达111同步移动。第三马达111可带动蜗杆112转动而驱动弧形齿排101以带动第三移动单元9沿各θ轴导件8相对底座1转动。
请配合参考图6,于第一马达41运转时,第一移动单元3沿Y轴导件2移动,将同时带动该等X轴导件5移动,并带动第二移动单元6与第三移动单元9沿Y轴导件2移动;请配合参考图7,于第二马达71运转时,第二移动单元6沿X轴导件5移动,将同时带动该等θ轴导件8移动,并带动第三移动单元9沿X轴导件5移动;请配合参考图8,于第三马达111运转时,可驱动蜗杆112带动弧形齿排101使第三移动单元9沿θ轴导件8转动;以此,本实用新型可供分别带动第三移动单元9沿Y轴导件2移动、沿X轴导件5移动或沿θ轴导件8转动,于转动第三移动单元9时不需另外驱动第一马达41与第二马达71,可提供较精简的驱动及使用方式,减少控制器的运算负荷,缩短控制器的反应时间。
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加以变化设计,例如如图9所示的结构:一转动单元还包含有一轴承102,转动单元的弧形齿排101’为圆环形齿排并围绕轴承102,圆环形齿排与第三移动单元9’连动,圆环形齿排可绕轴承102转动;虽上述实施例中各板体为一中央镂空的四边形板体,然各板体中央可不形成一穿孔而可为一完整的四边形板体(例如最上层的第三移动单元9’)。或者,也可如图10所示的结构:一弧形齿排101”为环形齿排的一部分,该弧形齿排101”所延伸的长度可视所欲调整的角度范围而设计,也可为多数齿排弧形间隔排列形成。或者,也可如图11所示的结构,一轴承102’设于第二移动单元6与第三移动单元9之间。
要另外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精密对位平台较佳可另外配置一光学尺,可进一步精密量测并数位化微调的旋转角度,使用者可据以精准、正确无误地调整精密对位平台的旋转角度,可供极为微型的零件组装、且应用于例如机械加工或蚀刻等作业时可具有极佳的加工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巧妙地通过蜗杆与弧形齿排的配合,其中蜗杆旋转一圈仅会驱动弧形齿排转动一齿距离,以此,不会因第三马达较快的旋转速度造成仅能形成较大驱动距离而无法微调旋转角度的缺弊,而可达到精密控制该精密对位平台旋转角度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各马达设置于第一移动单元或第二移动单元周缘其中一侧,可避免各马达与各平台彼此重迭,可获得薄型化的对位平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实用性及效益上,确实是完全符合产业上发展所需,且所揭露的结构创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又本实用新型可较的已知结构更具功效的增进,因此亦具有「进步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座;
至少一Y轴导件,设于该底座;
一第一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Y轴导件,该第一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第一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一马达与一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马达设于该底座,该第一马达可带动该第一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单元沿各该Y轴导件移动;
至少一X轴导件,与该第一移动单元成连动关系,该X轴导件与该Y轴导件彼此不平行;
一第二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X轴导件,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第二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二马达与一由该第二马达驱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马达设于该第一移动单元、该第一推杆与各该X轴导件其中之一,该第二马达可带动该第二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二移动单元沿各该X轴导件移动;
一第三移动单元,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上方,该第三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转动单元,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及
一第三动力装置,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的一周侧,包含一第三马达与一由该第三马达驱动且与该弧形齿排啮合的蜗杆,该第三马达可带动该蜗杆转动而驱动该弧形齿排以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相对该底座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单元的顶面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顶面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还包含有一轴承,所述弧形齿排为圆环形齿排并围绕该轴承,该圆环形齿排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连动,该圆环形齿排可绕该轴承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排为非封闭结构且为一环形齿排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复数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θ轴导件,各该θ轴导件为圆弧形导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形成有至少一轨道槽,各所述Y轴导件卡抵于各该轨道槽,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包含有一板体,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各所述X轴导件卡抵于各该凹槽,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包含有另一板体,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槽孔,各所述θ轴导件卡抵于各该槽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包含一板体与一滑块,所述θ轴导件为一环形导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滑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导轨内周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一马达与第一推杆,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二马达与第二推杆,该复数第一马达及该复数第二马达分别沿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周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板体为一完整的四边形板体。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板体为一中央镂空的四边形板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93474.8U CN203431441U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精密对位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93474.8U CN203431441U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精密对位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31441U true CN203431441U (zh) | 2014-02-12 |
Family
ID=5006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39347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1441U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精密对位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314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3797A (zh) * | 2015-07-29 | 2015-11-25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可调底座及投影显示设备 |
WO2016050048A1 (zh) * | 2014-09-30 | 2016-04-0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投影设备用调节支架及激光投影电视 |
-
2013
- 2013-07-03 CN CN201320393474.8U patent/CN2034314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50048A1 (zh) * | 2014-09-30 | 2016-04-0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投影设备用调节支架及激光投影电视 |
CN105527785A (zh) * | 2014-09-30 | 2016-04-2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投影设备用调节支架及激光投影电视 |
CN105093797A (zh) * | 2015-07-29 | 2015-11-25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可调底座及投影显示设备 |
CN105093797B (zh) * | 2015-07-29 | 2017-02-01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可调底座及投影显示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96716B (zh) | 一种基于单测头误差分离的超精密直线度测量方法 | |
CN203431441U (zh) | 精密对位平台 | |
CN103264229A (zh) | 多工位激光切割机床 | |
US20190063908A1 (en) | Non-contact and optical measuring automation system for the profile accuracy of disk cams and method thereof | |
CN202911291U (zh) | 自动书写仪 | |
CN104534987B (zh) | 一种红外光校检装置 | |
CN202994132U (zh) | 一种直角坐标方式的机器人位姿误差测量系统 | |
US20090044644A1 (en) | Special path generating device | |
CN103567459A (zh) | 具有非回转曲面的工件 | |
CN103921596A (zh) | 尺规图板组合式绘图装置 | |
CN105353852A (zh) | 一种转向式计算机散热系统 | |
CN203818859U (zh) | 尺规图板组合式绘图装置 | |
CN110455196A (zh) | 一种可多维度移动的点激光器测量装置 | |
CN206066416U (zh) | 一种六轴立式型机械手移动装置 | |
CN203464915U (zh) | 三坐标测量机 | |
EP2889106A1 (en) | Oblique-Driven Platform Having Three Coplanar Driving Axes | |
KR200470153Y1 (ko) | 회전 장치와 2차원 거리측정장치를 이용한 3차원 형상측정기 | |
US20130333500A1 (en) | Oblique-Driven Platform Structure | |
CN108161477B (zh) | 一种具有多档位调速功能的智能机台 | |
CN201811726U (zh) | 非接触式面内位移测量装置 | |
CN103148825A (zh) | 曲面测量装置 | |
CN203920141U (zh) | 凸轮轮廓曲线绘图仪 | |
US9273761B2 (en) | XYθ precision alignment platform | |
JP3186285U (ja) | 精密位置合せ用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 |
CN104002594A (zh) | 凸轮轮廓曲线绘图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