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23891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23891U
CN203423891U CN201320458051.XU CN201320458051U CN203423891U CN 203423891 U CN203423891 U CN 203423891U CN 201320458051 U CN201320458051 U CN 201320458051U CN 203423891 U CN203423891 U CN 203423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backboard
card
card group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580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建明
王焕义
白尤新
张欢军
王玉斌
童敏杰
张利波
王宏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580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23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23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238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包括机箱,还包括位于机箱内部的背板、第一插卡组、第二插卡组、电源、以及风扇,其中:第一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前侧,第二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后侧、且第一插卡组与第二插卡组相互正交,以在机箱内部形成紧凑的正交架构;电源插接在背板后侧且分布在第二插卡组的排列方向上的侧部,以尽可能避免影响正交架构的紧凑性;风扇装设于第二插卡组的后侧、且背板形成开孔,以在机箱的内部形成从背板的前侧贯穿至背板的后侧的风道。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既能够确保正交架构的紧凑、又能够同时利用机箱内部的前后风道实现散热。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特别涉及利用风扇实现散热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电子设备包括机箱、位于机箱内部的背板、以及在背板的前侧和后侧以正交架构排布的插卡和电源。为了实现散热,上述的电子设备机箱内部会装设风扇,相应地,机箱内部还需要行程可供风扇驱动气流流动的风道。
然而,现有技术在机箱内形成的上述风道会导致机箱内部的正交架构不够紧凑、并导致插卡在机箱面板处形成的端口的密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箱,还包括位于机箱内部的背板、第一插卡组、第二插卡组、电源、以及风扇;
第一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前侧,第二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后侧,且第一插卡组与第二插卡组相互正交;电源插接在背板后侧且分布在第二插卡组的排列方向上的侧部;
风扇装设于第二插卡组的后侧、且背板形成开孔,以在机箱的内部形成从背板的前侧贯穿至背板的后侧的风道。
可选地,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的前端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开口以用于进风。
可选地,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具有前面板、第二插卡组中的第二插卡具有后面板,并且,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的前面板和第二插卡组中的第二插卡的后面板均具有开口。
可选地,电源为多个,成列排布在第二插卡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地,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的后端的后侧,风扇的后端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可选地,风扇为多个,且集成为至少一个风扇框。
可选地,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组的后端的后侧,风扇框的后端面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可选地,电源呈两列排布在第二插卡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的后端的后侧,风扇位于两列电源之间,且风扇后端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可选地,第一插卡组中的各第一插卡与第二插卡组中的各第二插卡通过背板插口分别插接于背板的前侧和后侧,且第一插卡组中的各第一插卡与第二插卡组中的各第二插卡通过多个正交连接器相连、以实现相互正交;电源通过背板插口插接于背板的后侧。
可选地,背板的开孔为一镂空部分;所有正交连接器均位于该镂空部分内。
可选地,背板的开孔包括多个孔部;每个正交连接器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孔部内。
可选地,背板包括至少两块板体,且至少两块板体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以形成背板的开孔;所有正交连接器均位于至少两块板体之间的间隙内。
如上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中,背板前侧的空间全部用于排列第一插卡组,背板后侧的中部空间用于集中排列与第一插卡组正交的第二插卡组、而位于第二插卡组侧部的空间则用于放置电源,这样,能够确保机箱内部形成紧凑的正交架构;而且,对于上述紧凑的正交架构,只需在第二插卡组的后侧放置风扇、在背板对应第二插卡组的中部位置形成开孔,即可在机箱的内部形成从背板的前侧贯穿至背板中部的后侧的风道,从而既能够确保正交架构的紧凑、又能够同时利用机箱内部的前后风道实现散热。此外,若位于背板前侧的空间内的第一插卡组中的各第一插卡均带有物理端口,则能够提高机箱的前面板处的端口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半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面板分布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机箱10(仅在图3中示出),还包括位于机箱10内部的背板20、第一插卡31组、第二插卡32组、电源40、以及集成有多个风扇的风扇框50。
其中,当电子设备为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交换设备时,第一插卡31组中的各第一插卡31可以包括业务卡和/或主控卡,第二插卡32组中的各块第二插卡32可以包括交换网卡;但当电子设备为具有其他功能的设备,第一插卡31和第二插卡32也可以为具有其他功能的插卡。另外,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采用风扇框50的形式集成多个风扇,而是可以设置多个独立的风扇。
请先参见图1和图2:
第一插卡31组插接在背板20前侧,第二插卡32组插接在背板20后侧,且第一插卡31组与第二插卡32组相互正交、以在机箱10内部形成正交架构;
电源40插接在背板20后侧并分布在第二插卡32组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以尽可能避开用于第一插卡31和第二插卡32形成正交架构的空间。
其中,本实施例是以多个电源40分为两列分布在第二插卡32组的两侧为例,但实际应用中,电源40可以分布在第二插卡32组的至少一侧的侧部,且电源40的数量、以及排布的列数排可以任意设定。
如此一来,背板20前侧的空间就能够全部用于排列第一插卡31组,背板20后侧的大部分中部空间用于集中排列与第一插卡31组正交的第二插卡32组、而位于第二插卡32组的侧部的小部分空间则可以用于放置电源40,从而使得机箱10内部形成紧凑的正交架构。
另外,请再参见图1至图3、并结合图4,电源40的后端可以突出在第二插卡32的后端的后侧,风扇框50装设于第二插卡32组的后侧,相应地,风扇框50的后端可以与电源40的后端平齐(即各风扇的后端与电源40的后端平齐),这样,能够使得机箱10内部的结构更为紧凑。
背板20在对应第二插卡32组的位置处形成开孔(或称之为通风区域),以在机箱10的内部形成从背板20的前侧贯穿至背板20的后侧、并于背板20的后侧向第二插卡32组所在空间收敛的风道(图4中以箭头表示风道中的气流路径)。
如此一来,对于前述的紧凑正交架构,只需在第二插卡32组的后侧放置风扇框50、在背板20对应第二插卡32组的中部位置形成通风区域,即可在机箱10的内部形成从背板20的前侧贯穿至背板的后侧、并于背板20的后侧向第二插卡32组所在空间收敛的风道,从而既能够确保正交架构的紧凑、又能够同时利用机箱10内部的前后风道实现散热。
另外,第一插卡31组中的每个第一插卡31的前端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物理端口。由于背板20前侧的空间全部用于排列带有物理端口的第一插卡31,因而能够提高机箱10的前面板处的端口密度。
并且,请参见图5,第一插卡32组中的每个第一插卡31的前端可以具有前面板30,物理端口(图5中未示出物理端口)开设于前面板30,此时,为了确保第一插卡31的前面板30不会阻碍机箱10外部的气流进入如图4所示的风道,每个第一插卡31的前面板30可以形成用于入风的开口(图5中未示出该开口)。相应地,每个第二插卡32的后端通常会具有后面板,那么,为了确保第二插卡32的后面板不会阻碍机箱10内部的气流从如图4所示的风道流出,每个第二插卡32的后面板可以形成用于出风的开口。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卡31组通过背板20前表面的背板插口插接于背板20前侧、第二插卡32组通过背板20后表面的背板插口插接于背板20的后侧,且第一插卡31组中的各块第一插卡31与第二插卡32组中的各块第二插卡32可以通过多个正交连接器相连、并以此实现相互正交;以及,电源40通过背板20后表面的背板插口插接于背板20的后侧。此时,就需要合理设置背板20的结构,以保证背板20开孔不会影响正交连接器和背板插口的布置。
请先参见图6a(图6a示出了从背板20的后侧看到的结构),背板20的开孔可以为一镂空部分61,此时,所有的正交连接器(图6a中未示出)均可以位于该镂空部分61内,而用于插接第二插卡32的背板插口200a和用于插接电源40的背板插口200b则可以位于该镂空部分61的边缘外侧,同理,在背板20的前表面所设置的用于插接第一插卡31的背板插口同样位于该镂空部分61的边缘外侧。这样,镂空部分61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用来放置所有的正交连接器,还能够利用各正交连接器之间的空隙允许气流流过,而且,也不影响第一插卡31组、第二插卡32组、以及电源40在背板20的插接。
请再参见图6b(图6a示出了从背板20的后侧看到的结构),背板20的开孔可以包括多个孔部62,此时,每个正交连接器(图6b中未示出)可以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孔部62内,用于插接第二插卡32的背板插口200a和用于插接电源40的背板插口200b则可以位于多个孔部62所在范围的边缘外侧,同理,在背板20的前表面所设置的用于插接第一插卡31的背板插口同样位于多个孔部62所在范围的边缘外侧。这样,各孔部62既能够分别提供相应的空间用来放置对应的正交连接器,还能够利用对应正交连接器与孔部62之间的空隙允许气流流过,而且,也不影响第一插卡31组、第二插卡32组、以及电源40在背板20的插接。
请再参见图6c(图6a示出了从背板20的后侧看到的结构),背板20还可以包括两块板体20’,且两块板体20’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63、以形成背板20的开孔,此时,所有的正交连接器(图6c中未示出)均位于两块板体20’之间的间隙63内,而用于插接第二插卡32的背板插口200a和用于插接电源40的背板插口200b则可以分别位于两块板体20’,同理,在背板20的前表面所设置的用于插接第一插卡31的背板插口同样位于两块板体20’。这样,两块板体20’之间的间隙63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用来放置所有的正交连接器,还能够利用各正交连接器之间的空隙允许气流流过,而且,也不影响第一插卡31组、第二插卡32组、以及电源40在背板20的插接。另外,当两块板体20’之间需要相互电气联通时,可以将线缆连接在两块板体20a和20b之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形成背板20的板体20’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块、且多于两块的板体20’可以按照任意方式形成背板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箱,还包括位于机箱内部的背板、第一插卡组、第二插卡组、电源、以及风扇,其特征在于:
第一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前侧,第二插卡组插接在背板后侧,且第一插卡组与第二插卡组相互正交;
电源插接在背板后侧且分布在第二插卡组的排列方向上的侧部;
风扇装设于第二插卡组的后侧、且背板形成开孔,以在机箱的内部形成从背板的前侧贯穿至背板的后侧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的前端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开口以用于进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具有前面板、第二插卡组中的第二插卡具有后面板,并且,第一插卡组中的第一插卡的前面板和第二插卡组中的第二插卡的后面板均具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源为多个,成列排布在第二插卡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的后端的后侧,风扇的后端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风扇为多个,且集成为至少一个风扇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组的后端的后侧,风扇框的后端面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源呈两列排布在第二插卡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电源的后端突出在第二插卡的后端的后侧,风扇位于两列电源之间,且风扇后端与电源的后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卡组中的各第一插卡与第二插卡组中的各第二插卡通过背板插口分别插接于背板的前侧和后侧,且第一插卡组中的各第一插卡与第二插卡组中的各第二插卡通过多个正交连接器相连、以实现相互正交;电源通过背板插口插接于背板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背板的开孔为一镂空部分;所有正交连接器均位于该镂空部分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背板的开孔包括多个孔部;每个正交连接器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孔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背板包括至少两块板体,且至少两块板体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以形成背板的开孔;所有正交连接器均位于至少两块板体之间的间隙内。
CN201320458051.XU 2013-07-29 2013-07-29 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23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8051.XU CN203423891U (zh) 2013-07-29 2013-07-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8051.XU CN203423891U (zh) 2013-07-29 2013-07-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23891U true CN203423891U (zh) 2014-02-05

Family

ID=5002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805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23891U (zh) 2013-07-29 2013-07-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2389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735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广州凯媒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散热性、互通性的交互器
WO2017198174A1 (zh) * 2016-05-17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系统
CN107454810A (zh) * 2017-09-18 2017-12-08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后插卡的通信设备
CN107509372A (zh) * 2017-09-18 2017-12-22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机箱
TWI664523B (zh) * 2017-09-05 2019-07-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裝置與其安裝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174A1 (zh) * 2016-05-17 2017-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系统
CN106028735A (zh) * 2016-06-20 2016-10-12 广州凯媒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散热性、互通性的交互器
CN106028735B (zh) * 2016-06-20 2018-09-25 广州凯媒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散热性、互通性的交互器
TWI664523B (zh) * 2017-09-05 2019-07-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裝置與其安裝方法
US10512187B2 (en) 2017-09-05 2019-12-17 Quanta Computer Inc. Alignment device for orthogonal engagement of line cards and fabric cards in a server
CN107454810A (zh) * 2017-09-18 2017-12-08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后插卡的通信设备
CN107509372A (zh) * 2017-09-18 2017-12-22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机箱
CN107454810B (zh) * 2017-09-18 2024-02-20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后插卡的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3891U (zh) 电子设备
US8913382B2 (en) Server
US9510483B1 (en) Cooling a chassis by moving air through a midplane between two sets of channels oriented laterally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CN204539679U (zh) 通信设备
CN203423892U (zh) 电子设备
WO2017185840A1 (zh) 背板装置、通信设备
US10130004B2 (en) Network device
CN103853281A (zh) 机柜式服务器及其服务器模组
EP1887704A1 (en) A chassis
CN103503590A (zh) 用于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
CN102023677A (zh) 电脑系统
CN107396593B (zh) 机柜系统
US20160125706A1 (en) Indicator module for modular computing units
CN110099533A (zh) 计算装置及应用其的机架服务器
CN111010855B (zh) 一种散热系统和具有散热系统的电子设备
US8717763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CN108235637B (zh)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垂直正交系统及通信设备
WO2019128448A1 (zh) 线缆背板、线缆盒和线缆组件
US20140301035A1 (en) Air shield for rack-mount server
CN111655016B (zh) 可分区散热的插箱以及机柜
CN210868472U (zh) 框式设备
WO2021083013A1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互联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EP3068088A1 (en)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GB2412248A (en) Moun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housing
TW201314417A (zh) 伺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