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温的传输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控温的传输管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传输管道传输物料较为常见。一般的传输管道可以传输在常温下为液态或能流动的固液混合态的物料。在常温下为固态,加热后为液态的物料,可以通过一般的带保温作用的传输管道传输一段较短的距离,若距离较长就会因为热量散失过多,导致该物料凝固于该传输管道中。同时,若物料需要在输送完毕后及时使用,则对管道中的物料温度有一定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物料不能直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控温的传输管道,旨在控制传输管道内所传输物料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控温的传输管道,包括用于传输物料的物料管、包括用于传输高温液的加热管及用于传输低温液的降温管;所述加热管、所述降温管及所述物料管呈管中管状套设,所述物料管套设于所述加热管及降温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物料管的管外侧为加热管,所述物料管的管内侧为降温管。
优选地,所述物料管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物料状态的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物料管的出料端。
优选地,所述传输管道中靠外侧的管的外侧管壁上还包设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上还包设有用于保护所述保温层的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传输管道中各管皆为碳钢无缝管。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传输管道,通过物料管设置于高温的加热管及低温的降温管之间,从而使得该物料管可以与加热管及降温管进行热传递,进而达到在传输的同时,调节所传递物料的温度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传递过程中可以控制物料的温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管道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管道的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看图1及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管道1,包括降温管11、物料管12及加热管13。降温管11为截面为圆形的碳钢无缝管,降温管11的外径小于物料管12的内径。物料管12也为截面为圆形的碳钢无缝管,物料管12的外径小于加热管13的内径。加热管13也为截面为圆形的碳钢无缝管。其中,物料管12设置于加热管13的腔内,再设置降温管11于物料管12的腔内。从而使得降温管11、物料管12及加热管13呈管中管状套设,并且物料管12设于降温管11及加热管13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靠近传输管道1的出料端,降温管11设有折弯并穿出物料管12及加热管13,以完成冷却水的水循环。物料管12、加热管13对应降温管11穿出的位置都设有孔以供降温管11穿出。物料管12的端部呈突出于加热管13设置,以便于所传输的物料流出。加热管13的出料端可以先封闭,然后在封闭面或管壁面上设置出油孔,以实现导热油的循环。
工作中,熔点高于常温的物料在物料管12内流通,高温的导热油在加热管13内流通,低温的冷却水在降温管11内流通。高温的导热油直接加热物料管12的外侧管壁,从而对物料加热。物料管12内的物料与降温管11的外侧管壁直接接触,从而物料的热量可以通过降温管11的管壁传导给冷却水。工作中,可以通过调节降温管11管内冷却水的流量及温度来调整降温持续时间及降温强度;调节加热管13管内导热油的流量及温度来调整加热持续时间及加热强度;同样,还可以调节物料管12内物料的流量来调整物料的温度(流量越小,加热或降温的效果越明显)。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管道1,物料能够在管内传输的同时调节至所需的温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加热管13的管径最小,物料管12的管径最大。加热管13插入物料管12的腔内,物料管12插入降温管11的腔内,从而实现降温管11、物料管12及加热管13呈管中管状套设,并且物料管12设于降温管11及加热管13之间,即可以实现控制物料管12的温度。本领域技术员了解,还可以使用其他的高温的导热液态介质代替高温的导热油,或者使用其他低温的导热液态介质代替低温的冷却水。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各管都为椭圆形。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碳钢无缝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焊管、不锈钢管等不同管材。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物料管12内还设有一传感器14以检测物料管12内所传输的物料的状态。具体地,该传感器14为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14设于物料管12的出料端,以检测该物料的位于出料端时的温度。控制最终时的使用温度,根据该传感器14所检测到的温度,调节导热油、冷却水或物料的状态,以达到所需温度的物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除了设置为温度传感器,还可以设置流量、流速等其他传感器。同样,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传感器。
为了能够减少传输管道1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优选地,传输管道1还设有保温层15。该保温层15包设于加热管13的外侧管壁上。为了能够使得保温层15抗撞击、划伤等,从能够更长久、稳定地工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传输管道1还设有保护层16。该保护层16设于保温层15的外侧面上。具体地,保温层15可以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护层16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本领域工作人员了解还可以使用其他保温和防护材料,再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还可以是降温管11设于最靠外侧。因此,还可以是保温层15包设于降温管11的外侧壁面上,以达到保温效果。保护层16仍然是设于保温层15的外侧,以保护保温层15。
本使用新型所提供的传输管道1特别适用于传输沥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