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15683U - 天线及其天线罩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其天线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15683U
CN203415683U CN201320426244.7U CN201320426244U CN203415683U CN 203415683 U CN203415683 U CN 203415683U CN 201320426244 U CN201320426244 U CN 201320426244U CN 203415683 U CN203415683 U CN 203415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ome
upper cover
antenna
lower cov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62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红彬
普彪
游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262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15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15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15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天线及其天线罩,其天线罩包括用于透射电磁波的上罩和机械强度等于或优于所述上罩的用于提供安装基础的下罩,所述上罩与下罩一体模压成型以提供内部容纳空间,所述上罩和下罩均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板材。本实用新型通过大胆改进天线罩的板材的结构,从传统的密实或部分密实的结构改变为中空结构,从而摆脱了传统业内手糊成型、拉挤成型等生产方式,能以更高效、更机械化且更自动化的方式生产一体化成型的封闭式结构的天线罩,以此种方式批量生产的天线罩能获得稳定的质量和保持性能参数的一致性,且规模化批量生产的结果,将使得由此组装而成的天线罩获得较佳的性价比。

Description

天线及其天线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天线,进一步涉及其所采用的天线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天线是电磁波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设备,所有移动通信天线通常都需要配备天线罩,而天线罩因材料特性的不同,对天线的辐射指标和电路指标影响也会不同。
天线罩对天线电性能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参数:天线罩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有效减小这两个参数特别是介电常数的值将有利于减小天线罩对天线电性能的不良影响。
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移动通信天线罩材料的介电常数普遍在3法拉/米(F/m)以上,虽然,军用的雷达天线罩采用三明治结构的蜂窝材料或发泡材料,可以使介电常数降到较低的水平,但是,这些材料普遍因成型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而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民用产品。
申请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公告日为2012年3月7日,公告号为CN20215608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针对上述更早的现有技术进行了缺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天线罩的片材,其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制造天线罩的玻纤(玻璃纤维)中空织物片材,由玻璃纤维、空气、树脂构成,该材料具有超低的介电常数等电性指标,由此成型的天线罩可大幅改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电路和辐射特性。
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对于天线罩的认知,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主要停留在分体组装结构上,也即,天线罩一般被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相组装。业内也曾提出共型结构的天线罩解决方案,但采用缠绕工艺实现为主,不适于前述片材的应用。对于前述CN202156083U号专利所披露的片材而言,出于成本、简便性等综合因素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受此认知的局限,仍惯于采用手糊成型工艺,而手糊成型工艺对于具有复杂截面的天线罩有其先天不足性,重点表现在无法标准化实现温度控制、纤维含量控制、制品厚度控制等,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产品一致性。由此可见,CN202156083U号专利所披露的片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限于其借助手糊成型工艺和天线罩分体简化制造的惯性思维而言,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拉挤成型的天线罩,众所周知,拉挤成型主要仅适用于实体壁结构的材料成型,不适用于前述的玻纤中空织物片材。理论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寻求模压成型方案对采用玻纤中空织物片材的天线罩进行加工,但是,常用的模压成型方式主要用于开放式结构的产品成型。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知,天线罩既要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而且要获得优良的电气性能指标,需要突破本领域的惯性认知,敢于改进其结构,对现有技术进行全面的有机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天线罩,以新型的结构摆脱传统成型工艺的制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以应用前一目的所提供的天线罩,通过规模化生产简低天线的整体成本。
为达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天线罩,包括用于透射电磁波的上罩和机械强度等于或优于所述上罩的用于提供安装基础的下罩,所述上罩与下罩一体模压成型以提供内部容纳空间,所述上罩和下罩均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板材。
较佳的,所述下罩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罩的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上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所述下罩包括多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所述下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和至少一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普通玻璃纤维布。
较佳的,所述上罩和下罩的由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制得的层为结构上一体化的片材,由此,更便于通过同一片材限定整副天线罩的尺寸。
具体的,所述上罩和/或下罩的板材,具有第一表层、第二表层和网状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之间的多条连接条。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所揭示的技术方案中,其公开的一种天线,具有金属反射板和安装在金属反射板上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天线还具有如前所述的天线罩,所述天线的金属反射板置于所述天线罩所形成的内部容纳空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大胆改进天线罩的板材的结构,从传统的密实或部分密实的结构改变为中空结构,从而摆脱了传统业内手糊成型、拉挤成型等生产方式,能以更高效、更机械化且更自动化的方式生产一体化成型的封闭式结构的天线罩,以此种方式批量生产的天线罩能获得稳定的质量和保持性能参数的一致性,且规模化批量生产的结果,将使得由此组装而成的天线罩获得较佳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模具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模具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成型工艺的放料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成型工艺的合模保温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的成型工艺的脱模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线罩1的横截面示意图,由该图可以清楚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1作为制成品,为一体成型件,整体呈纵长状,采用后续的成型工艺压制而成。该天线罩1以一虚设纵剖面(参阅图1截面界线OO’,为该界线所在的虚设剖面)为界,分为上罩11和下罩12,所述上罩11和下罩12均具有中空材质结构,其中空材质结构是由其板材所固有的,其板材采用一层或多层玻璃纤维中空织物胚料为主体,与树脂预浸,必要时添加其它公知的常用添加剂,由此制得预浸料片材4(参阅图4),由此片材进一步模压制得。由于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表层,在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之间以网状结构设有连接该两个表层的连接条,连接条为纤维线,因此能形成网状中空结构,实现中空效果。所述的下罩12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罩11的密度,其密度以该下罩12能用于提供安装基础以便借下罩对天线罩进行固定为准。因此,一般而言,下罩12的密度以大于上罩11的密度较为适宜,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下罩12的机械强度一般也大于上罩11的机械强度,当然,如果上罩11和下罩12的机械强度足以达到前述提供安装基础的要求时,上罩11与下罩12的机械强度可以是一致的。
较佳的,所述上罩11以单层玻璃中空织物板材制成,而下罩12可以通过两层以上的玻璃中空织物板材制成,下罩12在模压时便压得更为紧致,但并破坏其板材的中空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下罩12也可以是在一层玻璃纤维中空织物的基础上,层叠一层或多层普通玻璃纤维布(毡),然后经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工艺模压成型,以获得玻璃钢的效果。
所述的上罩11由于具有中空结构,故其电磁透波性能较佳,介电常数能达到2F/m以下,所述的下罩12由于具有玻璃钢的机械性能,故可用做天线的安装背板,由此形成的整副天线罩1的密度为传统采用普通玻璃钢时的密度的1/3以下。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而由玻璃纤维中空织物与树脂甚至进一步灵活添加各知常用添加剂进行预浸这一工艺,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指的玻璃中空纤维织物及由此而制得用于模压的片材,实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行细述。
较佳的,所述的上罩11和下罩12均有一层由所述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混树脂制得的预浸料片材4,且该片材为一体化的同一片材,所述上罩11和下罩12仅是占据该预浸料片材4的不同部分,如此,可以更方便地由该片材限定整个天线罩的整体尺寸,更有利于上罩11和下罩12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1,整体大致呈筒状,故其形成一筒状内部容纳空间10,在该空间10置入装设有一个或多个辐射单元(未图示)的金属反射板(未图示),即可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未图示)。至于该天线的电气构造,因属公知技术,恕不详述。
为了制造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天线罩模具2。
请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模具2包括均呈纵长状的上模21、下模22以及模芯23,所述模芯23为横截面均匀的一体成型件,其截面即与所述天线罩1的筒状内部空间10截面等大。所述下模22和上模21设有相对向的纵长型凹槽20,凹槽20的形状显然也与所述天线罩1的相应部位相对应适配。下模22和上模21相对向并罩设所述模芯23以与模芯23合模形成筒状的模腔28,较佳的,所述模腔28任意一处的厚度均维持同一数值,由此制备的天线罩1质地便非常均匀,且有利于保持其性能的一致性。所述模腔28以一虚设纵剖面(参阅图1中的标号OO’)为界包括有用于形成所述天线罩1的上罩11的型腔281和用于形成所述的天线罩1的下罩12的型腔282,此处所称的虚设纵剖面与前述天线罩1所称的虚设纵剖面为位置相对应的纵剖面,在成型过程中即为同一纵剖面,其可以居于任意高度处,以将所述天线罩1的横截面一分为二即可。为便于固定操作,所述模芯23在其纵长方向两端设有固定轴27,所述下模22和上模21在其纵长方向两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固定轴27以形成所述模腔28的固定槽(未标号)。
结合上述关于天线罩1和天线的揭示可知,所述模腔28中,一部分型腔281用于形成加工所述上罩11,剩余部分型腔282则用于加工形成所述的下罩12,所不同的是两处型腔281、282所填充的材料在层数或材质之类的有关参数上应有所区别。
为了揭示利用所述模具2制备所述的天线罩1的原理,以下请参阅图4、图5及图6配合下述步骤以便共同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罩1成型工艺:
步骤(1)为预备过程,在该过程中,预备一具有中空材质结构的片材,即前述优选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片材,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裁剪该片材至刚好完全填充所述型腔的大小,意味着所述的上罩11型腔与下罩12型腔的填料均已被考虑,也意味着所述的上罩11和下罩12均将由该胚料(片材)的不同部分形成,此外,如果为了加强机械强度,可以进一步采用玻璃纤维中空织物裁剪成一层或多层足可填充所述下罩12型腔的辅助片材(未图示),将这些片材(胚料)或辅助片材与树脂进行预浸,成型为预浸料片材4。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替换手段,所述的一层或多层出于加强机械强度考虑的辅助片材可以被替换为公知的普通玻璃纤维布(毡),因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成本高于普通玻璃纤维布(毡),以此种替换方式便可进一步节省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单层的玻璃中空织物板材的机械强度满足要求,则所述辅助片材并不是必须的。
步骤(2)主要实现预温和放料。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2进行加温预热;当检测该模具2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的预浸料片材4附着在模芯23上。附着预浸料片材4时,应当对应所述上罩型腔281与下罩型腔282的位置进行,也即如图4所示,先将最大的预浸料片材4,也即可同时用于构成上罩11和下罩12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制成的预浸料片材4的中部先附着于模芯23顶面,两边下折、内收,最终环绕到模芯23底面并包裹整个模芯23。当有一层或多层辅助片材制成的预浸料片材4时,将这些预浸料片材4铺设于图4中的模芯23底层,多层层叠设置,即告完成。
步骤(3)为其合模保温过程。参阅图5,图5示出的机床,从开合状态变化到闭合状态。该机床具有底部固定台51和顶部推压机构52,所述下模22固定在底部固定台51上,所述上模21则固定在顶部推压机构52底侧的压板53上,上模21和下模22位置相对准,前一步骤中附着有预浸料片材4的模芯23被安放到图5所示的上模21的相应位置上,模芯23两端的固定轴27自然外露。继而,所述推压机构52受驱动执行运作,将其底侧压板53下行,直接上模21与下模22紧密闭合实现合模以对模腔28中的预浸料片材4实施模压,有多层片材结构的下罩型腔282将被模压紧致,其紧致程度是操作者根据上罩11和下罩12各自的密度和/或机械强度要求进行预设的,操作者预设的此类参数,推动所述推压机构52下行至对应的行程,通过增大或减小所述型腔以控制实现不同的紧致程度。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罩11和下罩12的紧致程度以确保其具有中空结构为准,而排除被模压至密实的方案。经上述操作后,继续保持下模22与上模21的合模状态直至预设的时间长度,在该时间长度范围内对模具2进行持续保温以便将之固化。
步骤(4)为脱模过程。经过前一步骤的保温,到达预设的时间长度后,天线罩固化,可进行脱模。脱模时,机械推压机构52驱动其前端压板53带动上模21上行,将上模21和下模22相分离,即可取出模芯23及其上形成的天线罩1。如图6所示,可将模芯23纵长方向的一端固定,采用工装夹具沿所述模芯23纵长方向的另一端顶出以卸下该天线罩1。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天线罩经结构经大胆改进后,克服了惯性思维,得以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其电磁透波性能良好,机械性能也较佳,均如前所示有实测数据支持,且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而降低成本,利于推广应用到天线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天线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透射电磁波的上罩和机械强度等于或优于所述上罩的用于提供安装基础的下罩,所述上罩与下罩一体模压成型以提供内部容纳空间,所述上罩和下罩均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罩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所述下罩包括多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所述下罩包括一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和至少一层经树脂预浸后被模压成型的普通玻璃纤维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和下罩的由玻璃纤维中空织物制得的层为结构上一体化的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和/或下罩的板材,具有第一表层、第二表层和网状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之间的多条连接条。
7.一种天线,具有金属反射板和安装在金属反射板上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天线还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罩,所述天线的金属反射板置于所述天线罩所形成的内部容纳空间中。
CN201320426244.7U 2013-07-15 2013-07-15 天线及其天线罩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5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6244.7U CN20341568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天线及其天线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6244.7U CN20341568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天线及其天线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15683U true CN203415683U (zh) 2014-01-29

Family

ID=4997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624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568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天线及其天线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156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465A (zh) * 2020-12-04 2021-04-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天线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465A (zh) * 2020-12-04 2021-04-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天线罩
WO2022116617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天线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7018A (zh) 天线及其天线罩以及该天线罩的模具和成型工艺
CN203409926U (zh) 天线及其天线罩以及该天线罩的模具
CN111421937A (zh) 5g毫米波天线罩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9539B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罩用透波材料及其成型方法
CN106739043A (zh) Pmi泡沫夹层飞机雷达罩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56589A (zh) 耐高温隔热透波蜂窝c夹层天线罩一体化成型方法
CN103887605A (zh) 结构功能一体化机翼天线
CN103935045A (zh) 碳纤维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CN101885215A (zh) 航空飞机控速用复合材料叶片格栅的成型方法
CN113178694B (zh) 含自粘性预浸料宽频雷达天线罩及其制备方法
CN203415683U (zh) 天线及其天线罩
CN103296420A (zh) 超材料天线罩的制造方法
CN102229267A (zh) 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夹层结构的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185A (zh) 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平面谐振器的制备方法
CN115716345B (zh) 基于热塑预浸料的可展豆荚杆结构连续生产线及其方法
CN109927310B (zh) 泡沫内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CN110303693A (zh) 一种小型翼面复合材料夹芯件的模压成型方法
CN111864374B (zh) 一种5g基站毫米波天线罩及其制造方法
CN207345100U (zh) 飞机机盖壳的成型模具
CN114801251A (zh) 通用飞机碳纤维预浸料褶皱壁板的一体化成型方法
CN211498287U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热压模具的保温护甲
CN113851830A (zh) 一种轻质多单元天线振子及生产方法
CN201833604U (zh) 由混合材料压制熔融制造坯件的生产系统
CN109927307A (zh) 带蜂窝状加强筋的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CN106340715A (zh) 天线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8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510730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