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10877U - 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10877U
CN203410877U CN201320358123.3U CN201320358123U CN203410877U CN 203410877 U CN203410877 U CN 203410877U CN 201320358123 U CN201320358123 U CN 201320358123U CN 203410877 U CN203410877 U CN 203410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tube
tank body
tank
he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581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勋南
姚春荣
顾俊进
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581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10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10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108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以及与所述加热管联通的至少一根烟囱管,每组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罐体且伸出端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通过优化管理结构,解决了因罐箱放置不当造成无法进行加热卸料操作的难题,提高了产品的优势。

Description

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配件,尤其涉及罐式集装箱上的加热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运输粘稠介质的罐式集装箱(例如沥青箱)中,通常会设置有烟道加热结构,以对粘稠介质进行加热。现有罐式集装箱的烟道加热通常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加热盘管21′入口23′与出料口(图中未示出)均设置在罐体1′后端底部,两组加热盘管21′关于罐体1′纵向中分面11′对称布置,采用燃烧器通过入口23′向加热管内喷射火焰加热,高温烟气沿着管内盘管对罐内沥青加热,从顶部出口221′排出,当罐内沥青溶化后,打开出料阀卸料。 
如图3所示,在铁路和公路运输时,大多是将两只20英尺集装箱一起放在40英尺平板车上,这就要求吊装时必须保证两只集装箱前端相对,后端朝外放置,以保证两只集装箱的加热管入口23′均朝外,以方便加热操作。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物流公司往往放置不当,使得一只集装箱前端对着另一只集装箱后端,或两只集装箱后端相对,这样到达目的地后就将无法进行加热卸料操作,给客户造成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两端均具有加热管入口的罐式集装箱,解决了因罐箱放置不当造成无法进行加热卸料操作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以及与所述加热管联通的至少一根烟囱管,每组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罐体且伸出端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两端。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加热管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的两侧。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两组加热管关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对称。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 所述每组加热管包括:一第一直管、两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内弯曲的第一弯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端部的第二直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端部呈向下并向外弯曲的第二弯管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端部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的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的开口端相背离;所述两第二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两第三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以及第三直管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所述第三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罐体的端部之外。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每组加热管包括:一第一直管,两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外弯曲的第一弯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端部的第二直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端部的呈向下并向内弯曲的第二弯管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端部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的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的开口端相背离;所述两第二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两第三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以及第三直管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所述第三直管位于所述第一直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三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罐体的端部之外。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每组加热管呈工字形,其包括: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管和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直管上方、外侧的第二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和所述第二直管之间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三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中部和所述第二直管的中部,所述第一直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罐体的两端之外。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每组加热管均关于所述罐体的横向中分面对称。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每组加热管对应连接两根竖直方向的烟囱管,两烟囱管分别位于罐体横向中分面的两侧。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罐体底部的中部设置一出料口。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罐体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罐体两端均设置有加热管入口,使得罐箱任意一端都可实现加热、卸料,所以当两只20英尺集装箱一起放在40英尺平板车上运输时,无论每只集装箱的前、后端怎样放置,都有一个加热管入口朝向平板车外部,能够进行加热、卸料,方便了操作,提高了产品优势,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罐式集装箱及其内部加热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罐式集装箱及其内部加热管的俯视图。 
图3为两只20英尺罐式集装箱运输时的位置排布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C为图4A中罐式集装箱的A-A向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烟囱位置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C为图6A中罐式集装箱的B-B向剖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C为图7A中罐式集装箱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描述方位时,以罐式集装箱的罐体长度方向的两边为端,以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宽度方向的两边为侧。 
罐式集装箱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4A、图4B和图4C,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内的加热系统2。
罐体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罐式集装箱的惯常罐体结构,在罐体1底部的两端各设置一出料口,或者,在罐体1底部的中部设置一出料口,以在罐箱运输过程中,不论哪一端朝外放置,都不影响卸料。 
加热系统2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的两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21以及与加热管21联通的烟囱管22。 
两组加热管21分别位于罐体1的纵向中分面11的两侧,并关于纵向中分面11对称。每组加热管21的两开口端23分别伸出罐体1且伸出端分别位于罐体1的两端。每组加热管21均关于罐体1的横向中分面12对称。每组加热管21均由五根直管道和四根弯管道连接而成,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具体地,每组加热管21包括:一第一直管211、两对称连接在第一直管211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内(罐体1内侧)弯曲的第一弯管212、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212端部的第二直管213、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213端部的呈向下并向内(罐体1内侧)弯曲的第二弯管214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214端部的第三直管215。第一弯管212和第二弯管214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212呈相向弯曲,其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呈背向弯曲,其开口端相背离。两第二直管213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第三直管215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直管211、第二直管213以及第三直管215均平行于罐体1的纵向中分面11,第一直管211靠近罐体1的外侧,第三直管215靠近罐体的纵向中分面11,第三直管215的远离第二弯管214的一端伸出于罐体1的端部之外。 
本实施例中烟囱管22总共四根,每两根烟囱管22连接在一组加热管21上。连接在同一组加热管21上的两根烟囱管22分别位于罐体1横向中分面12的两侧。烟囱管22为直管,并优选呈竖直方位设置,连接在同一组加热管21上的两根烟囱管2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每组加热管的两第三直管215上,另一端向上伸出罐体1之外。 
该加热系统2加热时,使位于同一组加热管21上的两个开口端23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同时,与打开的入口端23靠近的烟囱管22开口221关闭,另一根烟囱管22顶部开口221开启,作为烟囱出口,这样烟雾就能尽可能地走得更远,充满整根加热管21,使整个加热系统2均匀加热。 
如图5所示,在某些特殊工况,烟囱管22的位置也不一定设置在靠近两个开口端23的第一分段2111上,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在第二分段2112和第三分段2113上。 
罐式集装箱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6A、图6B和图6C,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a也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内的加热系统2a。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是,该加热系统2a也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的两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21a以及与加热管21a联通的烟囱管22a。两组加热管21a分别位于罐体1的纵向中分面11的两侧,并关于纵向中分面11对称。每组加热管21a的两开口端23a分别伸出罐体1且伸出端分别位于罐体1的两端。每组加热管21a均关于罐体1的横向中分面12对称。每组加热管21均由五根直管道和四根弯管道连接而成,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每组加热管21a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每组加热管具体包括:一第一直管211a,两对称连接在第一直管211a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外(罐体1外侧)弯曲的第一弯管212a、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212a端部的第二直管213a、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213a端部的呈向下并向内(罐体1内侧)弯曲的第二弯管214a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214a端部的第三直管215a。第一弯管212a和第二弯管214a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212a呈相向弯曲,其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214a呈背向弯曲,其开口端相背离。两第二直管211a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第三直管215a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直管211a、第二直管212a以及第三直管213a均平行于罐体1的纵向中分面11。第三直管215a位于第一直管211a的正下方,第三直管215a的远离第二弯管214a的一端伸出于罐体1的端部之外。 
本实施例也包括四根烟囱管22a,每组加热管21a上分别连接两根烟囱管22a,连接在同一组加热管21a上的两根烟囱管22分别位于罐体1横向中分面12的两侧。连接在同一组加热管21a上的两根烟囱管22a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每组加热管21a的两第二直管213a上,另一端向上伸出罐体1之外。 
该加热系统2a加热时,使位于同一组加热管21a上的两个开口端23a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同时,与打开的入口靠近的烟囱管22a的开口221a关闭,另一根烟囱管22a顶部的开口221a开启,作为烟囱出口,这样烟雾就能尽可能地走得更远,使整个加热系统2a均匀加热。 
罐式集装箱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7A、图7B和图7C,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c也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内的加热系统2c。
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相同的是,该加热系统2c也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的两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21c以及与加热管21c联通的烟囱管22c。两组加热管21c分别位于罐体1的纵向中分面11的两侧,并关于纵向中分面11对称。每组加热管21c的两开口端23c分别伸出罐体1且伸出端分别位于罐体1的两端。 
与上述两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每组加热管由三根管道连接而成。每组加热管21c均呈工字形,其包括: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管211c和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一直管211c上方、外侧的第二直管212c以及连接在第一直管211c和第二直管212c之间的第三直管213c,第三直管213c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直管211c和第二直管212c的中部。 
每组加热管21c对应连接两根竖直方向的烟囱管22c,两烟囱管22c分别连接在第二直管212c的两端,也可与第二直管212c一体成型。 
该加热系统2c加热时,使位于同一组加热管21c上的两个开口端23c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两根烟囱管22c顶部的开口221c同时开启或只其中一根烟囱管的开口221c开启,烟雾经加热管21c开口端23c进入,从两个烟囱或其中一个烟囱顶部的开口221c出去,完成对整个加热系统2c均匀加热。 
综上,由于上述三个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的两端均设置有加热管入口,所以在罐箱运输过程中,无需考虑罐箱前后端的放置问题,不论哪一端朝外,都可实现加热、卸料,方便了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都包括两组加热管并关于罐体纵向中分面11对称,在具体实施时,加热管也不可限定为关于罐体纵向中分面11对称,比如:将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组加热管21与第二实施例的其中一组加热管21a或第三实施例的其中一组加热管21c组合使用,或者,使第二实施例的其中一组加热管21a与第三实施例的其中一组加热管21c组合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加热管的组数,只要每组加热管的两端伸出罐体,均能解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内部联通的加热管以及与所述加热管联通的至少一根烟囱管,其特征在于,每组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罐体且伸出端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两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的两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两组加热管关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对称。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加热管包括:一第一直管、两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内弯曲的第一弯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端部的第二直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端部的呈向下并向内弯曲的第二弯管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端部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的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的开口端相背离;所述两第二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两第三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以及第三直管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所述第三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罐体的端部之外。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加热管包括:一第一直管,两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两端的呈向下并向外弯曲的第一弯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一弯管端部的第二直管、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直管端部的呈向下并向内弯曲的第二弯管以及两分别连接在两第二弯管端部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均呈C字形,两第一弯管的开口端相对,两第二弯管的开口端相背离;所述两第二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两第三直管等长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以及第三直管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纵向中分面;所述第三直管位于所述第一直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三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罐体的端部之外。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加热管呈工字形,其包括: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管和一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直管上方、外侧的第二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管和所述第二直管之间的第三直管,所述第三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中部和所述第二直管的中部,所述第一直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罐体的两端之外。
7. 如权利要求4、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加热管均关于所述罐体的横向中分面对称。
8. 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组加热管对应连接两根竖直方向的烟囱管,两烟囱管分别位于罐体横向中分面的两侧。
9.  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的中部设置一出料口。
10. 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出料口。
CN201320358123.3U 2013-06-21 2013-06-21 罐式集装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0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8123.3U CN203410877U (zh) 2013-06-21 2013-06-21 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8123.3U CN203410877U (zh) 2013-06-21 2013-06-21 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10877U true CN203410877U (zh) 2014-01-29

Family

ID=4997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5812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0877U (zh) 2013-06-21 2013-06-21 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108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9341A (zh) * 2013-06-21 2014-12-24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罐式集装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9341A (zh) * 2013-06-21 2014-12-24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罐式集装箱
CN104229341B (zh) * 2013-06-21 2017-09-29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罐式集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32678A1 (en) Burner port shield
CN203410877U (zh) 罐式集装箱
CN205425777U (zh) 运输物料的单元及烘干仓单元、干燥塔、粮食烘干机
CN104229341A (zh) 罐式集装箱
CN103438749A (zh) 一种u形管式多股流换热器管箱结构
CN203518774U (zh) 一种u形管式多股流换热器管箱结构
CN202884931U (zh) 燃气混合效率增强型燃气灶引射管
CN204368776U (zh)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N207203517U (zh) 一种冷凝装置
CN206735039U (zh) 集装箱及其加热系统
CN201086956Y (zh) 隐蔽式沥青运输罐集装箱
CN204368775U (zh) 一种具有垂直加热管道的快速分散系统
CN202575096U (zh) 一种具有集束加热管的20英尺石油沥青罐式集装箱
CN202667106U (zh) 一种环氧树脂涂塑钢管加热炉
CN208349613U (zh) 一种新型地源热泵地埋管
CN206386177U (zh) 一种物流叉车尾气排放管及物流叉车
CN207230003U (zh) U型管道加热装置
CN206019407U (zh) 换热装置
ITMI970509A1 (it) Caldaia a recupero munita di condotto divergente
CN107993806A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及变压器
CN209588756U (zh) 伴热器
CN209607844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空气供给装置的空气冷却器
CN104555159A (zh) 一种具有垂直加热管道的快速分散系统
CN104471343B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
CN207394194U (zh) 一种用于客车供气系统的三通钢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159, city road, Nanto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ort Road, No. 159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59, Chenggang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9, Chenggang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