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8776U -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8776U
CN204368776U CN201420835387.8U CN201420835387U CN204368776U CN 204368776 U CN204368776 U CN 204368776U CN 201420835387 U CN201420835387 U CN 201420835387U CN 204368776 U CN204368776 U CN 204368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aterial cavity
arc
heating chamb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53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353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8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8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8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包括物料腔,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物料腔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加热腔由固定连接在物料腔底部的弧形腔壁和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加热腔与加热管道连通;物料腔及加热腔共同围成的外壁具有分别与集装箱的内壁相切的顶板、底板及侧板,且相邻两板通过弧形过渡。物料腔与加热腔形成多腔体结构,且物料腔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物料腔内的流动,加热腔的设置方式使物料腔的底板和侧板都成为了导热板,提高导热效率,避免黏稠物料在集装箱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共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黏稠的液体物料的罐体集装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集装箱中运输的货物为一些黏稠的液体物料如沥青、炼油残渣、硫磺时,由于其在常温下很容易变成固体状态,因此,当以液体形式把这些物料装入集装箱,经过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时,这些物料就变成固态或不易流动的状态,需要重新将其加热成液体状态才能从集装箱中卸出。因此,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对于运输罐车来说至关重要。现有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通常是将盘式加热管设置于罐体内部或外部下侧实现沥青等粘稠液体加热,而由于粘稠液体通常传热性较差,且加热后的粘稠液体快速上升,导致罐体底部的介质不易融化,卸料时残留较多。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包括:一筒形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底部的至少一加热管壁,所述加热管壁相对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拱起并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合围成供加热介质进入的流道。
但该专利文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众所周知,现有的集装箱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增加罐体的容量,需要将罐体的内腔尺寸进行最大化设计以实现罐体的容量最大化;而在该专利文献中,罐体设为圆筒形主体,而集装箱横截面为长方形,因此该罐体不能充分集装箱框架的四个角,罐体内腔容量并未达到最大值;而罐体外侧底部还设有多个拱起的加热管壁,为保证所述加热管壁与集装箱内壁具有一定间距,需进一步缩小罐体的内腔尺寸,罐体容量进一步降低;2.由于该方案中,在罐体外部设置加热管壁,其只能通过罐体壁来对罐体内的的黏稠液体物料进行加热,整个加热过程工作效率低,热量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罐体加热装置中罐体内腔容量小,且加热效率低,热量损耗大;进而提供一种罐体容量大,且热量传递效率高的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其中,所述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腔由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物料腔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及弧形侧板,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所述加热腔设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
所述弧形腔壁设于所述物料腔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
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内部形成弧形凸面且在所述物料腔外部形成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与所述弧形腔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
所述弧形侧板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所述弧形底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
所述弧形腔壁具有一中间弧,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和所述弧形侧板连接的两个连接面;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
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内的连通管道将两个所述加热腔的延伸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另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弧形腔壁与所述物料腔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所述物料腔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由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物料腔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及弧形侧板,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即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形成多腔体结构,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共同形成的整体外壁与所述集装箱内壁相切,也就是说根据集装箱标准尺寸将所述物料腔设置为最大,以使所述物料腔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同时在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所述物料腔内的流动,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和所述弧形侧板都成为了导热板,不仅提高了导热效率,且可避免黏稠物料在所述集装箱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还实现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的共同使用,以在保证所述物料腔具有最大容量的同时还有较好的加热效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腔设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所述弧形腔壁设于所述物料腔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从而充分利用所述物料腔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底部空间,可以所述物料腔最大化的基础上顺利设置所述加热腔。
3、在本实用新型中,物料腔的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内部形成弧形凸面且在所述物料腔外部形成弧形凹面,弧形凹面与所述弧形腔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上述中间过渡段可以保证加热腔具有较大的容积,且使物料腔的受热面积较大,加热腔的加热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板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所述底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所述第一连接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弧面的设置便于加热后的液体物料及时流向所述物料腔的上部,以便于所述物料腔上部的固化黏稠物料及时落下进行受热,从而提高了物料的受热效率,加速固化后黏稠物料的液化。
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腔壁具有一中间弧,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连接的两个连接面;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这样,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所形成的整体将无限接近于所述集装箱的内腔,充分利用了所述集装箱的下方的两个角,进一步地增大了所述加热腔的截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这样在加热时可以通过两个所述进入口向两个所述加热腔同时输送热源介质,提高物料腔内物料液化的速度,提高卸料效率。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内的连通管道将两个所述加热腔的延伸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另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在本实用新型中,虽然只通过一个所述进入口向所述加热腔内输送热源介质,但是两个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整体形成U型结构,使得输入的加热介质被充分利用,提供热交换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多腔罐体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述的弧形腔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所述的加热腔在底板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所述物料腔内的加热管道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1所述物料腔内的加热管道截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所述的加热腔在底板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01-集装箱;02-加热管道;1-物料腔;11-水平管道;12-中心管;13-分支管道;2-加热腔;21-进入口;22-连通孔;23-连通管道;3-弧形腔壁;31-中间弧;32-连接面;4-弧形凹面;5-弧形凸面;6-第一连接弧面;7-第二连接弧面;8-底板;9-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1,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1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2;其中,所述物料腔1内设有加热管道02;所述加热腔2由一弧形腔壁3和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物料腔1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01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8及弧形侧板9,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其中,优选所述弧形腔壁3与所述物料腔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腔1与所述加热腔2形成多腔体结构,所述物料腔1与所述加热腔2共同形成的外壁与所述集装箱01内壁相切,也就是说根据集装箱框架01标准尺寸将所述物料腔1设置为最大,以使所述物料腔1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同时在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所述物料腔1内的流动,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加热腔2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和所述弧形侧板9都成为了导热板,不仅提高了导热效率,且可避免黏稠物料在所述集装箱框架01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还实现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的共同使用,以在保证所述物料腔1具有最大容量的还有较好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2设于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与所述弧形侧板9的连接处,所述弧形腔壁3设于所述物料腔1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2;从而充分利用所述物料腔1与所述集装箱框架01的底部空间,可以所述物料腔1最大化的基础上顺利设置所述加热腔2。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物料腔1的弧形底板8与弧形侧板9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1内部形成弧形凸面5且在所述物料腔1外部形成弧形凹面4,所述弧形凹面4与所述弧形腔壁3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上述中间过渡段可以保证加热腔2具有较大的容积,且使物料腔1的受热面积较大,加热腔2的加热效率高。
其中,所述弧形侧板9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5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6,所述弧形底板8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5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7;所述第一连接弧面6和所述第二连接弧面7的设置便于加热后的液体物料及时流向所述物料腔1的上部,以便于所述物料腔1上部的固化黏稠物料及时落下进行受热,从而提高了物料的受热效率,加速固化后黏稠物料的液化。
如图2所示,所述弧形腔壁3具有一中间弧31,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和所述弧形侧板9连接的两个连接面32;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32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这样,所述物料腔1与所述加热腔2所形成的整体将无限接近于所述集装箱01的内腔,充分利用了所述集装箱01的下方的两个角,且所形成的所述加热腔2的截面积大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加热管的截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2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2沿所述物料腔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2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21,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的连通孔22;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2设为两个,且沿所述物料腔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称设置,这样的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两个所述进入口21向两个所述加热腔2同时输送热源介质,提高物料腔1内物料液化的速度,提高卸料效率。当然所述加热腔2也可以设为一个或其他个数。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管道02包括平行于所述弧形底板8设置的水平管道11,以及相对于所述水平管道11竖直设置的竖直管道;且所述水平管道11的出口与所述竖直管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竖直管道的出口伸出所述物料腔1;其中,所述竖直管道包括一中心管12和若干以所述中心管12为中心进行周向分布的分支管道13。即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水平管道11中排出的加热介质并没有如现有技术中一样通过竖直直管道直接排出,而是由所述水平管道11中排出后分为多股通过所述分支管道13和所述中心管12,由因为所述分支管道13是以所述中心管12为中心进行周向分布,这样的话所述分支管道13中的加热介质可以对所述物料腔1内的黏稠物料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所述物料腔1内底部和中部的黏稠物料能够同时受热,使固体状的黏稠物料的中心部位受热液化后分割成多块,起到破芯作用,以便物料进一步液化。
具体地,如图5所示,多个所述分支管道13以所述中心管12为中心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锥形结构;形成的锥形结构便于所述分支管道13附近已经液化后的黏稠物料流向所述物料腔1的顶部,以便于还未液化的黏稠物料靠近加热管道02进行受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包括物料腔1,所述物料腔1内设有加热管道02;所述物料腔1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由固定连接在所述物料腔1底部的弧形腔壁3和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物料腔1及所述加热腔2共同围成的外壁具有分别与集装箱01的内壁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8及弧形侧板9,且相邻两板通过弧形过渡;其中,优选所述弧形腔壁3与所述物料腔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腔1与所述加热腔2共同形成的外壁与所述集装箱01内壁相切,也就是说根据集装箱01标准尺寸将所述物料腔1设置为最大,以使所述物料腔1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同时在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所述物料腔1内的流动,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加热腔2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和所述弧形侧板9都成为了导热板,不仅提高了导热效率,且可避免黏稠物料在所述集装箱01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还实现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的共同使用,以在保证所述物料腔1具有最大容量的还有较好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腔壁3设于所述物料腔1的内部,且与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内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2;这样的话,所述物料腔1和所述加热腔2共同围成的外壁就是指所述物料腔1自身的外壁。
所述弧形侧板9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腔壁3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6,所述弧形底板8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腔壁3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7;所述第一连接弧面6和所述第二连接弧面7的设置便于加热后的液体物料及时流向所述物料腔1的上部,以便于所述物料腔1上部的固化黏稠物料及时落下进行受热,从而提高了物料的受热效率,加速固化后黏稠物料的液化
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腔2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2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8与所述侧板9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1内的连通管道23将两个所述加热腔2的延伸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加热腔2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21,另一个所述加热腔2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的连通孔2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只通过一个所述进入口21向所述加热腔2内输送热源介质,但是两个所述加热腔2通过所述连通管道23连通,整体形成U型结构,使得输入的加热介质被充分利用,提供热交换率。
所述加热管道02包括平行于所述弧形底板8设置的水平管道11,以及相对于所述水平管道11竖直设置的竖直管道;且所述水平管道11的出口与所述竖直管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竖直管道的出口伸出所述物料腔1;其中,所述竖直管道包括一中心管12和若干以所述中心管12为中心进行周向分布的分支管道13。即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水平管道11中排出的加热介质并没有如现有技术中一样通过竖直直管道直接排出,而是由所述水平管道11中排出后分为多股通过所述分支管道13和所述中心管12,由因为所述分支管道13是以所述中心管12为中心进行周向分布,这样的话所述分支管道13中的加热介质可以对所述物料腔1内的黏稠物料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所述物料腔1内底部和中部的黏稠物料能够同时受热,使固体状的黏稠物料的中心部位受热液化后分割成多块,起到破芯作用,以便物料进一步液化。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1),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2);其中,所述物料腔(1)内设有加热管道(02),所述加热腔(2)由一弧形腔壁(3)和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物料腔(1)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01)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8)及弧形侧板(9),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设于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与所述弧形侧板(9)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腔壁(3)设于所述物料腔(1)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与所述弧形侧板(9)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1)内部形成弧形凸面(5)且在所述物料腔(1)外部形成弧形凹面(4),所述弧形凹面(4)与所述弧形腔壁(3)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板(9)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5)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6),所述弧形底板(8)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5)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7)。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腔壁(3)具有一中间弧(31),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1)的所述弧形底板(8)和所述弧形侧板(9)连接的两个连接面(32);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32)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2)沿所述物料腔(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2)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21),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的连通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2)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8)与所述侧板(9)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1)内的连通管道(23)将两个所述加热腔(2)的延伸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加热腔(2)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21),另一个所述加热腔(2)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的连通孔(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腔壁(3)与所述物料腔(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CN201420835387.8U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Active CN204368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5387.8U CN204368776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5387.8U CN204368776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8776U true CN204368776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5387.8U Active CN204368776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87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5158A (zh) * 2014-12-24 2015-04-29 李延岭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N110498144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罐及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储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5158A (zh) * 2014-12-24 2015-04-29 李延岭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N110498144A (zh) * 2018-05-16 2019-11-26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罐及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储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8776U (zh)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N106091385A (zh) 储水罐和燃气热水器
CN105742759B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104555158A (zh)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CN201951896U (zh) 铁路罐车分体式加热管装置
CN212355115U (zh) 一种大容积的轻型沥青罐式集装箱
CN207006570U (zh) 分区卧式换热夹套水箱
CN107631486A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
CN103471445A (zh) 翅片式换热管
CN204880798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
CN105571358B (zh) 一种一次表面换热器
CN103705069A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杯子
CN209546362U (zh) 一种用于农业的可防止堆积挤压的粮食仓储筒仓
CN204368775U (zh) 一种具有垂直加热管道的快速分散系统
CN110157491A (zh) 一种可拆卸的用于收集生物质热裂解油的冷凝管
CN208108885U (zh) 双管板式搪玻璃列管换热器
CN208372312U (zh) 一种激光治疗仪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7906994B (zh) 利用储热材料射流破碎的直接接触式储放热装置
CN207196976U (zh) 一种相变蓄能箱
CN207556002U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6392030U (zh)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CN205655493U (zh) 一种热水器内胆及具有该内胆的热水器
CN204214141U (zh) 一种新型换热储水箱
CN203928506U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204187835U (zh) 一种换热储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