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9262U -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9262U
CN203359262U CN 201320358411 CN201320358411U CN203359262U CN 203359262 U CN203359262 U CN 203359262U CN 201320358411 CN201320358411 CN 201320358411 CN 201320358411 U CN201320358411 U CN 201320358411U CN 203359262 U CN203359262 U CN 203359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ntainer
pipe
exhaus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584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霓
李旭丹
李旭华
Original Assignee
李旭丹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旭丹 filed Critical 李旭丹
Priority to CN 2013203584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9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9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92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包括容器保温内腔和容器保温外层、进气管和排气管;容器保温内腔与容器保温外层之间形成容器排气道,容器排气道通过排气口与排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使用时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内设置有内胆,内胆与容器保温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供蒸汽流动的加热室,加热室与进气口连通;在容器保温外层的顶部设置有带有空腔的能开启的密闭容器盖;加热室和容器排气道均与密闭容器盖的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利用蒸汽对物品进行加热,可以很好的保证被加热物品的加热效果,而且在加热后蒸汽可以从排气道流出,进行循环再利用。

Description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依靠蒸汽进行加热的容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物流领域里有很多物品的存放需要维持温度或加热保存,但目前的设备均无法实现对存放物品进行有效的保持温度或加热,只能通过保温材料对容器进行进行封闭来实现被动的保温,但是这种方式持续时间有限,不能长时间保温,更不能对存放物品进行加热,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方式无法对存放的物品进行保温或加热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包括容器保温内腔和容器保温外层、进气管和排气管;容器保温内腔与容器保温外层之间形成容器排气道,容器排气道通过排气口与排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使用时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内设置有内胆,内胆与容器保温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供蒸汽流动的加热室,加热室与进气口连通;在容器保温外层的顶部设置有带有空腔的能开启的密闭容器盖;加热室和容器排气道均与密闭容器盖的空腔连通。
容器保温内腔和容器保温外层之间相对固定连接形成容器上部整体,进气管和排气管形成容器下部整体,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之间为活动的插接连接;在进气管与进气口之间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进气口开闭的进气阀芯,进气阀芯设置在进气管内,进气阀芯通过进气弹簧被顶在进气管与进气口的连接处将进气管临时性的封闭,在进气口处还设置有使用时控制进气阀芯开闭的插头顶针,插头顶针凸出于进气口使得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插接连接时,插头顶针能够顶住进气阀芯向下移动使进气管开启,从而构成进气管与加热室气体连通的结构。
插头顶针通过连接筋固定在进气口处;插头顶针与进气口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在排气管与容器排气道的排气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排气口开闭的排气阀芯,排气阀芯设置在排气管内,排气阀芯通过排气弹簧被顶在排气管与容器排气道连接的位置,将排气管临时性的封闭。
进气阀芯的外径小于进气管的内径,排气阀芯的外径小于排气管的内径,在进气管上、与进气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密封环,进气管封闭时进气阀芯顶住进气密封环;在排气管上、与排气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排气密封环,排气管密闭时,排气阀芯顶住排气密封环。
进气密封环与进气口之间还设置有进气密封圈,排气密封环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排气密封圈。
进气管连接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连接至纯净水水箱,纯净水水箱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连接至排气管。
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层管、中间套管和内层管;外层管套在中间套管外,中间套管套在内层管外,外层管的与中间套管之间形成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内层管内也是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中间套管与内层管之间形成线圈腔,线圈腔内设置感应线圈。
线圈腔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
进气管和排气管为内外套管结构,排气管套在进气管上,排气管与进气管之间形成供排气的通道。
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通过十字套管支架连接。
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该容器包括容器保温内腔和容器保温外层、进气管和排气管;容器保温内腔与容器保温外层之间形成容器排气道,容器排气道通过排气口111与排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内设置有内胆,内胆与容器保温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供蒸汽流动的加热室,加热室与进气口连通;在容器保温外层的顶部设置有带有空腔的密闭容器盖;加热室和容器排气道均与密闭容器盖的空腔连通。
当将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插接完成后,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蒸汽从进气口进入容器保温内腔内,蒸汽在容器保温内腔内对物品进行解热或保温后,进入密闭容器盖的空腔,再从该空腔进入排气道,从排气道经排气管排出,完成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利用蒸汽对物品进行加热,可以很好的保证被加热物品的加热效果,而且在加热后蒸汽可以从排气道流出,进行循环再利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容器采用插接的形式,并利用插接的过程进行开启,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无法对被存物品进行保温或加热的问题,利用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排气气口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排气的原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口的阀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套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该容器包括容器保温内腔1和容器保温外层2、进气管3和排气管4;容器保温内腔1与容器保温外层2之间形成容器排气道5,容器排气道5通过排气口与排气管4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6,进气口6与进气管3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1内设置有内胆8,内胆8与容器保温内腔1的内壁之间形成供蒸汽流动的加热室9,加热室9与进气口6连通;在容器保温外层2的顶部设置有带有空腔的能开启的密闭容器盖7;加热室9和容器排气道5均与密闭容器盖7的空腔10连通。密闭容器盖7通过手柄卡锁锁紧在容器保温外层2上,当需要开启密闭容器盖7时,打开手柄卡锁333即可。图1中的222为锁紧螺母;图2中的E为内胆进气孔,F为排气孔。
容器保温内腔1和容器保温外层2之间相对固定连接形成容器上部整体,进气管3和排气管4形成容器下部整体,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之间为活动的插接连接;在进气管3与进气口6之间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进气口6开闭的进气阀芯11,进气阀芯11设置在进气管3内,当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分离时,进气阀芯11通过进气弹簧16被顶在进气管3与进气口6的连接处将进气管3临时性的封闭,在进气口6处还设置有使用时控制进气阀芯11开闭的插头顶针17,插头顶针17凸出于进气口6使得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插接连接时,插头顶针17能够顶住进气阀芯11向下移动使进气管3开启,也就是说当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插接连接时,插头顶针17随着容器上部整体向下,并顶住进气阀芯11向下移动,这时在进气阀芯11的周围就会形成进气的缝隙,从而使得进气口6与进气管3之间气体连通,从而构成进气管3与加热室9气体连通的结构。
插头顶针17通过连接筋固定在进气口6处;插头顶针17与进气口6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在排气管4与容器排气道5的排气口11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排气口开闭的排气阀芯12,排气阀芯12设置在排气管4内,排气阀芯12通过排气弹簧13被顶在排气管4与容器排气道5连接的位置,将排气管4临时性的封闭。
进气阀芯11的外径小于进气管3的内径,排气阀芯的外径小于排气管4的内径,在进气口6处设置有进气密封环18、进气密封环18设置在进气管3与进气口6连接的位置,进气阀芯11顶住进气密封环18使得进气管3封闭;在排气管4上设置有排气密封环14,排气密封环14设置在排气管4与排气口连接的位置,排气阀芯12顶住排气密封环14使得排气管4密闭。进气阀芯11的上端为如图所示的圆台形效果最好,排气阀芯的上端为如图所示的半圆台形状效果最好。
进气密封环18与进气口6之间还设置有进气密封圈19,排气密封环14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排气密封圈15。
图3中的555为阀芯定位环,阀芯定位环设置在进气管3内,进气弹簧16的上端顶住进气阀芯11,下端顶住阀芯定位环,使得进气阀芯11在阀芯定位环上上下移动。
如图4所示,进气管3连接至蒸汽发生器20,蒸汽发生器20通过水泵连接至纯净水水箱21,纯净水水箱21连接至冷凝器22,冷凝器22连接至排气管4。
如图5所示,蒸汽发生器20包括外层管23、中间套管25和内层管26;外层管23套在中间套管25外,中间套管25套在内层管26外,外层管23的与中间套管25之间形成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24,内层管26内也是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24,中间套管25与内层管26之间形成线圈腔31,线圈腔31内设置感应线圈28。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利用感应线圈的能量,因为在感应线圈28的周围都有水流过,这样就会更加充分的利用感应线圈来提高产生蒸汽的效率。
线圈腔31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
如图6、7和8所示,进气管3和排气管4为内外套管结构,排气管4套在进气管3上,排气管4与进气管3之间形成供排气的通道。
进气管3和排气管4之间通过十字套管支架32连接。这样的形式在大大节省空间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利用材料,同时,使得布线更加规范和合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容器保温内腔1和容器保温外层2所形成容器上部整体插接在进气管3和排气管4形成的容器下部整体上并通过旋拧容器上部整体使之固定在容器下部整体上,这时,随着插头顶针17的下移,进气阀芯11被顶住向下移动,从而在进气阀芯11周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缝隙,这样加热室9与进气管3旧通过进气口实现连通,这时,蒸汽加热控制器发布指令,水泵工作;纯净水进入蒸汽发生器20的水汽空腔24,由于感应线圈28的高频感应电流在中间套管25与内层管26的金属管壁表面快速产生很高的热量,与金属管壁接触的水吸收管壁热量瞬间蒸发为蒸汽。蒸汽通过进气管分组支路被输送到进气阀芯11处,再经过进气口进入加热容器加热室,在加热室内蒸汽开始对被保存物品进行加热,同时,蒸汽进入至密闭容器盖7的空腔10内对被存物品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加热后的蒸汽进入至排气道5。当排气道5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排气密封压力时,排气阀芯12打开,蒸汽经排气管4进入冷凝器22进行循环再利用,所谓排气密封压力也就是排气弹簧13顶住排气阀芯12的力,这个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因为定这个力的大小属于公知的技术,在这里不再赘述。使用结束后,反向旋拧容器上部整体,取下容器上部整体,这时,因为插头顶针17离开进气阀芯11,在进气弹簧16的顶力作用下,进气阀芯11被重新顶起将进气管封闭。
在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气道5内的蒸汽对保温内腔1有一个保温作用,而因为进气管3和排气管4为内外套管的形式,所谓处在外部的排气管4内的蒸汽对进气管3也有一个保温的作用。
排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后冷凝纯净水产生,此时冷凝水温度不低于90度。高温冷凝水回收进入纯净水水箱,这时的纯净水水箱内的纯净水被加热成为高温纯净水,而温度被提升的高温纯净水再次被输送到蒸汽加热管中,转变为蒸汽,而这次循环之后的水由于带有温度,从一定程度上也大大节省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完成水至蒸汽、蒸汽至高温冷凝水,冷凝水至蒸汽的循环过程,循环过程中排放的蒸汽对进气管产生了保温作用,同时蒸汽热量被回收并循环利用。蒸汽用水采用卫生级别纯净水,纯净水经过去除钙、镁离子后,不会在水的加热过程中产生结垢现象。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包括容器保温内腔(1)和容器保温外层(2)、进气管(3)和排气管(4);容器保温内腔(1)与容器保温外层(2)之间形成容器排气道(5),容器排气道(5)通过排气口与排气管(4)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6),使用时进气口(6)与进气管(3)连通;在容器保温内腔(1)内设置有内胆(8),内胆(8)与容器保温内腔(1)的内壁之间形成供蒸汽流动的加热室(9),加热室(9)与进气口(6)连通;在容器保温外层(2)的顶部设置有带有空腔的能开启的密闭容器盖(7);加热室(9)和容器排气道(5)均与密闭容器盖(7)的空腔(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保温内腔(1)和容器保温外层(2)之间相对固定连接形成容器上部整体,进气管(3)和排气管(4)形成容器下部整体,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之间为活动的插接连接;在进气管(3)与进气口(6)之间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进气口(6)开闭的进气阀芯(11),进气阀芯(11)设置在进气管(3)内,进气阀芯(11)通过进气弹簧(16)被顶在进气管(3)与进气口(6)的连接处将进气管(3)临时性的封闭,在进气口(6)处还设置有使用时控制进气阀芯(11)开闭的插头顶针(17),插头顶针(17)凸出于进气口(6)使得容器上部整体与容器下部整体插接连接时,插头顶针(17)能够顶住进气阀芯(11)向下移动使进气管(3)开启,从而构成进气管(3)与加热室(9)气体连通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插头顶针(17)通过连接筋固定在进气口(6)处;插头顶针(17)与进气口(6)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在排气管(4)与容器排气道(5)的排气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排气口开闭的排气阀芯(12),排气阀芯(12)设置在排气管(4)内,排气阀芯(12)通过排气弹簧被顶在排气管(4)与容器排气道(5)连接的位置,将排气管(4)临时性的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进气阀芯(11)的外径小于进气管(3)的内径,排气阀芯的外径小于排气管(4)的内径,在进气管(3)上、与进气口(6)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密封环(18),进气管(3)封闭时进气阀芯(11)顶住进气密封环(18);在排气管(4)上、与排气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排气密封环(14),排气管(4)密闭时,排气阀芯(12)顶住排气密封环(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密封环(18)与进气口(6)之间还设置有进气密封圈(19),排气密封环(14)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排气密封圈(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连接至蒸汽发生器(20),蒸汽发生器(20)连接至纯净水水箱(21),纯净水水箱(21)连接至冷凝器(22),冷凝器(22)连接至排气管(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20)包括外层管(23)、中间套管(25)和内层管(26);外层管(23)套在中间套管(25)外,中间套管(25)套在内层管(26)外,外层管(23)的与中间套管(25)之间形成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24),内层管(26)内也是供水及水蒸气流通的水汽空腔(24);中间套管(25)与内层管(26)之间形成线圈腔(31),线圈腔(31)内设置感应线圈(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线圈腔(31)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和排气管(4)为内外套管结构,排气管(4)套在进气管(3)上,排气管(4)与进气管(3)之间形成供排气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加热排气容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和排气管(4)之间通过十字套管支架(32)连接。
CN 201320358411 2013-06-21 2013-06-21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9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58411 CN203359262U (zh) 2013-06-21 2013-06-21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58411 CN203359262U (zh) 2013-06-21 2013-06-21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9262U true CN203359262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58411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9262U (zh) 2013-06-21 2013-06-21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92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57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李旭丹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105457562A (zh) * 2016-01-08 2016-04-06 湖州科达化工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108019922A (zh) * 2017-11-07 2018-05-11 张钦 一种多功能的农业加热储水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577A (zh) * 2013-06-21 2013-09-25 李旭丹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103318577B (zh) * 2013-06-21 2015-05-06 李旭丹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105457562A (zh) * 2016-01-08 2016-04-06 湖州科达化工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105457562B (zh) * 2016-01-08 2018-01-02 惠州市创生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108114665A (zh) * 2016-01-08 2018-06-05 郑州诚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108114665B (zh) * 2016-01-08 2020-10-27 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108019922A (zh) * 2017-11-07 2018-05-11 张钦 一种多功能的农业加热储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8577B (zh)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204414463U (zh) 一种聚苯乙烯预发泡装置
CN201817716U (zh) 一种改进的挂烫机蒸汽发生器
CN203359262U (zh) 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207162504U (zh) 高效节能蒸汽锅炉
CN203359263U (zh) 多层蒸汽加热排气容器
CN206113444U (zh) 热泵分流化霜系统
CN202538389U (zh) 一种用于乙烯多醇贫液提纯的蒸馏釜
CN105252695B (zh) 带负压排水系统的泡塑成型机
CN204555567U (zh) 一种新型真空干燥设备
CN203359187U (zh) 电阻加热排气容器
CN203897205U (zh) 电气两用循环蒸箱
CN207570206U (zh) 一种醇超临界法生产气凝胶的干燥釜
CN205261506U (zh) 养生酒提取装置的蒸汽循环系统
CN207745541U (zh) 气凝胶生产用的醇回收单元
CN203368797U (zh) 感应加热排气容器
CN203571693U (zh) 利用醇基燃料的蒸汽发生器
CN203526166U (zh) 一种用于黄酒保温罐的冲洗灭菌装置
CN202630009U (zh) 一种无蓄热水层的蒸汽发生器
CN208349734U (zh) 一种饲料干燥除水器
CN206488603U (zh) 一种中压蒸汽温度控制装置
CN204177176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干燥装置
CN204447363U (zh) 一种天然冰片提取的蒸馏装置
CN204093058U (zh) 一种蒸凝装置
CN203980926U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