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2763U -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2763U
CN203352763U CN 201320422322 CN201320422322U CN203352763U CN 203352763 U CN203352763 U CN 203352763U CN 201320422322 CN201320422322 CN 201320422322 CN 201320422322 U CN201320422322 U CN 201320422322U CN 203352763 U CN203352763 U CN 203352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ense
notifying device
touch
touch not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4223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冠宏
林柏青
袁玚
孙小宏
胡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4223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2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2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27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触觉通知装置包括:动力驱动器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电磁铁相连,用于根据触发信号驱动电磁铁产生电磁场;第一磁铁固定于外壳内,第二磁铁根据自身电磁场极性的变化或第一磁铁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第一磁铁的往复运动;触碰部件,与第二磁铁连接且突出于外壳之外,根据第二磁铁的往复运动触碰用户皮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以设置于各种随身佩戴的电子设备上,通过触碰皮肤的方式通知用户,能够解决振动提醒难于被用户觉察的问题,引发的振动力较小,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不会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性电子设备通常都具备提醒功能,例如,闹钟提醒、短信通知提醒、来电提醒等。所述的提醒功能通常通过声音或振动器的振动来实现。手表等佩戴式电子设备也可以配置振动器提供提醒功能。
振动器是由一个微型的电动机加上一个凸轮(也称为偏心轮)。振动的原理如下:偏心电动机就是普通电动机,头上装了一个凸轮,而凸轮的重心并不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在转动时,凸轮做圆周运动,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的方向随凸轮的转动而不断变化,连续的看就使手机产生了左右方向的较大幅度的摆动,实际上是有上下方向的振动的,但是由于阻力过大使这个方向的振动不是很明显,于是拿在手里的手机就感觉是振动了。另外再跟手机的电路结合起来,当有信息收到并需要以振动方式提醒的时候,手机的控制电路就会发出信号,从而会有适当大小的电流输入电动机,电动机转子转动带动凸轮转动,于是产生了振动。
然而,频繁的振动会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零部件松动,电触碰不良,导致耗电量大,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振动和闹钟提醒容易打扰别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觉通知装置,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动力驱动器和触碰部件,其中:所述动力驱动器与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电磁铁相连,用于根据触发信号驱动所述电磁铁产生电磁场;所述的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的外壳内,所述的第二磁铁根据自身电磁场极性的变化或第一磁铁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所述的第一磁铁的往复运动;所述的触碰部件,与所述的第二磁铁连接且突出于所述的外壳之外,根据所述第二磁铁的往复运动触碰用户皮肤。
优选地,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阻尼垫,连接于所述的触碰部件与所述的外壳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的第二磁铁与所述的外壳之间,用于缓冲所述的触碰部件对用户皮肤的触碰力,所述的阻尼垫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之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的动力驱动器相连,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的触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触觉通知装置的无线耳机,所述的无线耳机包括:无线模块,用于收发无线音频信号;扬声器,与所述的无线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无线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并播放;麦克风,与所述的无线模块相连,用于采集音频信号并发送至无线模块;触觉通知装置,用于触控用户皮肤以通知用户;主体部,用于固定所述的无线模块、扬声器、触觉通知装置和麦克风,所述的主体部可弯曲。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部的形状可以弯曲为C型和I型。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部由金属弹片、硬胶或软胶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软胶为长条形,所述的金属弹片位于所述的软胶的中段,所述的硬胶位于所述的软胶的两端,所述的金属弹片被所述的软胶包裹。
优选地,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发光二极管表盘,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表盘根据时间信号显示当前时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以设置于各种随身佩戴的电子设备上,如手表、眼镜、手镯、项圈、耳机等,通过触碰皮肤的方式通知用户,能够解决振动和闹钟提醒容易打扰别人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引发的振动力较小,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不会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触觉通知装置的无线耳机结构图;
图8所示为无线耳机700在不使用时的形状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主体部705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100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100包括外壳101、第一磁铁102、第二磁铁103、动力驱动器104和触碰部件105,其中:
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中至少有一个为电磁铁,另一个可以为永磁铁或电磁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第一磁铁102为电磁铁,第二磁铁103为永磁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可以为方形、长方形或圆柱形等形状。
动力驱动器104与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中的电磁铁相连,用于根据触发信号驱动电磁铁产生电磁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02为电磁铁,因此动力驱动器104与第一磁铁102相连,根据触发信号驱动第一磁铁102产生电磁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02可以固定于外壳101内,第二磁铁103则与外壳101保持活动连接,第二磁铁103根据第一磁铁102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第一磁铁102的往复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驱动器104根据触发信号交替向第一磁铁102发送正向和反向的电流,当动力驱动器104输出正向电流时,第一磁铁102可以产生电磁场,吸引第二磁铁103向第一磁铁102靠近,之后动力驱动器104输出反向电流,使第一磁铁102产生电磁场方向反转,此时第二磁铁103与第一磁铁102相排斥,第二磁铁103在第一磁铁102磁场的排斥作用下远离第一磁铁102。
触碰部件105,与第二磁铁103连接,根据第二磁铁103的往复运动触碰用户皮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碰部件105可以由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触碰部件105的形状可以为锥形、半球形或球形等形状。当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2相吸引时,触碰部件105可以缩回外壳101之中,或与外壳101的表面相持平,使用户的皮肤无法感受到触碰或感受到很微弱的触碰,当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2相排斥时,至少部分触碰部件105可以突出于外壳101之外,使用户的皮肤感受到明显的触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触碰部件105也可以是第二磁铁104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可以包括:信号接收器106,信号接收器106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外部的终端相连接,当外部终端接收到来电、短信、邮件等信息,需要提醒用户时,会向信号接收器106发送触发信号,信号接收器106与所动力驱动器104相连,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的触发信号,并将触发信号发送至动力驱动器104,使得动力驱动器104控制电磁铁进行往复运动,触碰用户以进行提醒。当然,触觉通知装置300的内部模组启动时,例如,时钟模组启动闹铃时,也会向信号接收器106发送触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以设置于各种随身佩戴的电子设备上,如手表、眼镜、手镯、项圈、耳机等,通过触碰皮肤的方式通知用户,能够解决振动和闹钟提醒容易打扰别人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引发的振动力较小,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不会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如图2所示,触觉通知装置200与图1所示的触觉通知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触觉通知装置200还包括:
阻尼垫107,连接于触碰部件105与外壳101之间,用于缓冲触碰部件105对用户皮肤的触碰力,防止触碰部件105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产生颤动,并且可以防止触碰部件105在弹出时与外壳101相分离,阻尼垫107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如弹性橡胶、金属弹片或弹簧等。图2中触觉通知装置200余下的部分与触觉通知装置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如图3所示,触觉通知装置300与图1所示的触觉通知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触觉通知装置300还包括:
阻尼垫107,连接于第二磁铁103与外壳101之间,用于缓冲触碰部件105对用户皮肤的触碰力,防止触碰部件105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产生颤动,并且可以防止第二磁铁103在弹出时与外壳101相分离,阻尼垫107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如弹性橡胶、金属弹片或弹簧等。图3中触觉通知装置300余下的部分与触觉通知装置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如图4所示,触觉通知装置400与图1所示的触觉通知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触觉通知装置400中:
第一磁铁102为永磁铁,第二磁铁103为电磁铁,动力驱动器104与第二磁铁103相连,根据触发信号驱动第二磁铁103产生电磁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磁铁103根据自身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第一磁铁102的往复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驱动器104根据触发信号交替向第二磁铁103发送正向和反向的电流,当动力驱动器104输出正向电流时,第二磁铁103可以产生电磁场,使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2相互吸引,此时第二磁铁103向第一磁铁102靠近,之后动力驱动器104输出反向电流,使第二磁铁103产生电磁场方向反转,此时第二磁铁103与第一磁铁102相排斥,第二磁铁103在第一磁铁102磁场的排斥作用下远离第一磁铁102。
图4中触觉通知装置400余下的部分与触觉通知装置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如图5所示,触觉通知装置500与图1所示的触觉通知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触觉通知装置500中:
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均为电磁铁,动力驱动器104分别与第一磁铁102、第二磁铁103相连,根据触发信号驱动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产生电磁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磁铁103根据自身或第一磁铁102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第一磁铁102的往复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驱动器104根据触发信号交替向第一磁铁102或第二磁铁103发送正向和反向的电流,当动力驱动器104输出正向电流时,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磁场方向相同,此时第二磁铁103和第一磁铁102相互吸引,第二磁铁103向第一磁铁102靠近,之后动力驱动器104输出反向电流,第一磁铁102或第二磁铁103产生电磁场方向反转,此时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3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磁铁103与第一磁铁102相排斥,第二磁铁103在第一磁铁102磁场的排斥作用下远离第一磁铁102。
图5中触觉通知装置500余下的部分与触觉通知装置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通知装置结构图,如图6所示,触觉通知装置600与图1所示的触觉通知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触觉通知装置600中:
第一磁铁102为电磁铁,且呈中空的圆柱形,第二磁铁103为永磁铁,呈圆柱形或长条形,且位于第一磁铁102的中空部分,触碰部件105可以安装于第一磁铁102的一端或安装于第二磁铁103的一端。图6中触觉通知装置600余下的部分与触觉通知装置10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触觉通知装置的无线耳机结构图,如图7所示,无线耳机700包括:
无线模块701,用于收发无线音频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模块701可以通过蓝牙、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红外等短距离通信方式传输无线信号,无线模块701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接收无线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并通过扬声器702播放,以及将麦克风703采集到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模块701还接收无线终端发送的用于触发触觉通知装置704的触发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模块701可以包括电路板和蓝牙模块,其中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池,电路板通过导线与蓝牙模块、扬声器702、麦克风703和触觉通知装置704相连并供电,蓝牙模块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池电量、音量大小、来电号码、时间等信息,显示屏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或触摸屏等。无线模块701还可以包括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音量大小、接听和挂断等功能。优选地,显示屏可以是发光二极管表盘,发光二极管表盘根据时间信号显示当前时间。
扬声器702,与所述的无线模块701相连,用于接收无线模块701发送的音频信号并播放。
麦克风703,与所述的无线模块701相连,用于采集音频信号并发送至无线模块701。
触觉通知装置704,用于触控用户皮肤以通知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觉通知装置704的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当外部无线终端接收到来电、短信、邮件等信息,需要提醒用户时,会向无线模块701发送触发信号,无线模块701与触觉通知装置704相连,将触发信号发送至触觉通知装置704,使得触觉通知装置704进行往复运动,触碰用户以进行提醒。当然,触觉通知装置704的内部模组启动时,例如,时钟模组启动闹铃时,也会向触觉通知装置704发送触发信号。
主体部705,用于固定所述的无线模块701、扬声器702、触觉通知装置704和麦克风703,所述的主体部705可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模块701、扬声器702、麦克风703和触觉通知装置704彼此可以分开布置,且均位于主体部705之上。主体部705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如金属片、橡胶、塑料、复合材料、合金等,主体部705也可以由这些弹性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705可以弯曲,从而使得无线耳机700的形状可以得到改变,图7所示的无线耳机700的形状为通话使用时的形状,此时,主体部705的形状接近英文字母中的“I”的形状,扬声器702和麦克风703分别位于主体部705的两端,扬声器702和麦克风703之间的距离与人脸中耳朵到嘴的距离相近似,以便于用户可以方便使用。图8所示为无线耳机700在不使用时的形状示意图,如图8所示,此时主体部705的形状接近英文字母中的“C”的形状,换言之,此时无线耳机700的整体形状与大小与一只手镯相近似,用户可以将不使用时的无线耳机700套在手腕上,便于携带且便于随时取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硬胶和软胶部分均可以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形成。即将已印刷成型好的装饰片材放入注塑模内,然后将树胶注射在成型片材的背面,使树脂与片材接合成一体固化成型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具有触觉通知装置,可以通过触碰皮肤的方式通知用户,能够解决振动和闹钟提醒容易打扰别人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知装置引发的振动力较小,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不会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优选地,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主体部705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主体部705包括:软胶301、金属弹片302和硬胶303,其中:
软胶301可以为长条形,软胶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或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等,以保证软胶301可以弯曲,从而使主体部705的形状可以在“C”形和“I”形之间转变。另外软胶301的材质相较于金属弹片302和硬胶303更加柔和,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手感。
金属弹片302位于所述的软胶301的中段,金属弹片302可以是一长条形的钢片,其长度可以是100mm至200mm,也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缩短或者加长,横截面积小于软胶301的横截面积,从而使金属弹片302可以被软胶301完全包裹。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金属弹片302的长度可以小于软胶301的长度或与软胶301的长度相等,并且金属弹片302位于软胶301的外侧,即弧度的外圈,不完全被软胶301包裹。
硬胶303位于所述的软胶301的两端,硬胶的材料可以是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或亚克力等,硬胶303与所述的软胶301形成双层结构,使主体部104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1000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无线耳机1000包括:
电路板1001,电路板1001上可以设置有电池。
蓝牙模块1002,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收发无线音频信号。
显示屏1003,与电路板1001相连接,用于显示电池电量,音量大小等信息。
扬声器1004,与电路板1001相连,用于接收电路板1001发送的音频信号并播放。
麦克风1005,与电路板1001相连,用于采集音频信号并发送至电路板1001。
软胶1006,软胶1006为长条形,用于包裹麦克风1005、扬声器1004、电路板1001、触觉通知装置1009和蓝牙模块1002。
钢片1007,位于软胶1006的中段,钢片1007是一长条形的钢片,且被软胶1006完全包裹。
硬胶1008,位于所述的软胶1006的两端,与所述的软胶1006形成双层结构,从而使软胶100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显示屏1003可以设置于硬胶1008和软胶1006之间。
触觉通知装置1009,与电路板1001相连,用于触控用户皮肤以通知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胶1006和钢片1007可以弯曲,从而使得无线耳机1000的形状可以得到改变,图10所示的无线耳机1000的形状为非通话使用时的形状,此时,软胶1006的形状接近英文字母中的“C”的形状,换言之,此时无线耳机1000的整体形状与大小与一只手镯相近似,用户可以将不使用时的无线耳机1000套在手腕上,便于携带且便于随时取用。当无线耳机1000处于通话使用的状态时,无线耳机1000的形状可以与图7类似,扬声器1004和麦克风1005分别位于软胶1006的两端,扬声器1004和麦克风1005之间的距离与人脸中耳朵到嘴的距离相近似,以便于用户可以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在非使用时可折叠成为手镯饰品,佩戴在手腕,非常便于携带,使用时可以根据本身的弹性打开,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典型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终端可为各种手持终端设备,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为某种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动力驱动器和触碰部件,其中:
所述动力驱动器与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电磁铁相连,用于根据触发信号驱动所述电磁铁产生电磁场;
所述的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的外壳内,所述的第二磁铁根据自身电磁场极性的变化或第一磁铁的电磁场极性的变化,重复交替靠近和远离所述的第一磁铁的往复运动;
所述的触碰部件,与所述的第二磁铁连接且突出于所述的外壳之外,根据所述第二磁铁的往复运动触碰用户皮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
阻尼垫,连接于所述的触碰部件与所述的外壳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的第二磁铁与所述的外壳之间,用于缓冲所述的触碰部件对用户皮肤的触碰力,所述的阻尼垫由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之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
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的动力驱动器相连,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的触发信号。
5.一种具有触觉通知装置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耳机包括:
无线模块,用于收发无线音频信号;
扬声器,与所述的无线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无线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并播放;
麦克风,与所述的无线模块相连,用于采集音频信号并发送至无线模块;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用于触控用户皮肤以通知用户;
主体部,用于固定所述的无线模块、扬声器、触觉通知装置和麦克风,所述的主体部可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部的形状可以弯曲为C型和I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部由金属弹片、硬胶或软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胶为长条形,所述的金属弹片位于所述的软胶的中段,所述的硬胶位于所述的软胶的两端,所述的金属弹片被所述的软胶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觉通知装置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表盘,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表盘根据时间信号显示当前时间。
CN 201320422322 2013-07-16 2013-07-16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2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22322 CN203352763U (zh) 2013-07-16 2013-07-16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22322 CN203352763U (zh) 2013-07-16 2013-07-16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2763U true CN203352763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5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4223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2763U (zh) 2013-07-16 2013-07-16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27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152A (zh) * 2013-07-16 2013-11-20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5744415A (zh) * 2014-12-31 2016-07-06 骷髅头有限公司 利用头戴式耳机装置产生能触知的用户反馈的方法和相关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152A (zh) * 2013-07-16 2013-11-20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5744415A (zh) * 2014-12-31 2016-07-06 骷髅头有限公司 利用头戴式耳机装置产生能触知的用户反馈的方法和相关系统
US10070213B2 (en) 2014-12-31 2018-09-04 Skullcandy, Inc. Methods of generating tactile user feedback utilizing headphone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CN105744415B (zh) * 2014-12-31 2019-07-02 骷髅头有限公司 利用头戴式耳机装置产生能触知的用户反馈的方法和相关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152A (zh)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US108602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ctile message
US9886093B2 (en) Band with haptic actuators
US964564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feedback for modular devices
CN105103421B (zh) 触觉致动器
CN105814510A (zh) 具有触觉响应的带体附接机构
US20120108215A1 (en) Remote notification device
KR102208810B1 (ko) 촉각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KR101250288B1 (ko) 햅틱 엑추에이터
CN109613973A (zh) 具有智能材料致动部件和电磁致动部件的触觉致动器
CN104511416B (zh) 振动致动器
KR101735471B1 (ko) 촉각 정보 제공 모듈
JP5126576B2 (ja) 振動体、触覚機能付き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458083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3352763U (zh) 一种触觉通知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5357361A (zh) 手持电子装置的发音或震动装置及方法
CN203691400U (zh) 闹钟及手机信息提醒装置
KR20150007591A (ko) 압전세라믹 소자를 내장한 스마트 워치
US202201378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ctile message
KR20150007588A (ko) 사운드 필름을 내장한 스마트 워치용 밴드 조립체
KR102495328B1 (ko) 촉각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CN109362009B (zh) 电子装置
CN214756326U (zh) 一种通信模组
CN204050933U (zh) 基于手机传感器的智能玩具
KR20150007590A (ko) 압전세라믹 소자를 내장한 스마트 워치용 밴드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21000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TO: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26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before Bay Street Comprehensive Office Road Lei Yue Mun No.1 of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management office building A Room 201 (Qianhai settled in Shenzhen City, Secretary of Commerce Co. Ltd.)

Patentee after: 1MORE DESIG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21000 Hunan city of Hengyang province Yanfeng District baisazhou Industrial Industrial Road No. 9 Room 309

Patentee before: Hengyang Jia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