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9160U -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49160U CN203349160U CN2013204136637U CN201320413663U CN203349160U CN 203349160 U CN203349160 U CN 203349160U CN 2013204136637 U CN2013204136637 U CN 2013204136637U CN 201320413663 U CN201320413663 U CN 201320413663U CN 203349160 U CN203349160 U CN 203349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component
- reflector plate
- hole
- backligh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79 optical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142 aphototrop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2 soft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为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在角落处易出现暗影的现象而设计。所述反射片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反射片通过改变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实现不同位置处的光反射率的改变,从而均衡背光模组中心处以及角落处的亮度,从而有效的缓解了角落暗影的问题,且不会造成其他的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有源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通常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源,而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反射片以及若干个发光元件等其他光学部件,其中所述反射片上设有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个数与所述反射片上发光元件穿透孔的数目相等,且所述发光元件均穿过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延伸至反射片的反光面。所述反射片的反光面能将光线尽可能的反射回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有效利用率。
然而在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为了降低能耗及硬件成本,所述发光元件的数目通常有限,若发光元件均匀分布,将导致背光模组在角落处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元件少于中心位置处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元件,在每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量以及反射片的反射率均相等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背光模组中心位置处的亮度大于角落处的亮度,从而在两种亮度的对比下,角落形成暗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保证发光元件数目以及能耗不变,现有的方法是增大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发光元件向背光模组的角落处靠近,以提高背光模组角落位置处单位面积上发光元件的数目且降低中心位置处单位面积上发光元件的数目,以提高角落处的亮度同时降低中心位置处的亮度,降低两种亮度的差异,从而以解决角落处的暗影,但是这种结构虽然能缓解角落处暗影的问题,但是因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发光元件之间光线叠加后在两个发光元件连线的中央位置处,容易出现暗带,从而导致了新的问题,主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有利于改善角落暗影同时不会造成其他暗带不良的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反射片,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以及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的1.1~1.5倍。
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三种不同孔径;
三种不同孔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按孔径从大到小由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往所述反射片的角落处排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以及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为如上所述的反射片;
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反射片上的发光元件穿透孔的配合间隙,由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向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减小。
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与位于所述反射片角落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为紧密配合。
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LED。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三)本实用新型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反射片、背光以及显示装置,在不增加发光元件以及能耗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从而反射片对发光元件的光反射量的不同,从而平衡了背光或显示装置中心位置处的亮度以及角落处的亮度,从而有效的缓解了角落处的暗影现象,且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不会在发光元件的光线叠加后出现暗带的不良现象,且没有增加任何的辅助部件,仅需改变发射片上的发光元件穿透孔,从而结构简单,且实现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为显示装置提供光线的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射出的光线反射到背光的出光侧,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以及光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施例一:
利用反射片的光反射对亮度的影响,再根据现有背光模组中间亮度大、角落亮度小的现象对反射片进行了改良,从而形成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
所述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以及所述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是相对的。
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孔径大的地方,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穿 透孔的配合后,出现较大间隙,从而部分光线从所述间隙泄露,而不被反射回出光侧,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片,位于角落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径小,与所述发光元件配合后,产生的间隙小于位于中心位置处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穿透孔的配合间隙,从而光线泄露的也相对较少,从而光反射率较中心位置处高,从而均匀了中心位置处与角落位置处的亮度,从而降低了中心处与角落处的亮度的对比度,从而有效缓解了角落暗影的现象,且不增加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的能耗,同时避免了拉大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导致的暗影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采用此反射片的背光模组的亮度的均一性。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反射片1,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
具体地,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22以及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21;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22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21。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22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21之间孔径的差值可以根据发光元件的发光率,中心位置处于角落处的亮度差来确定,以下为根据常见的显示装置的中心位置与角落处的亮度差和/或发光元件的发光率提供的一种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22与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21之间的孔径关系。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的1.1~1.5倍。
如32寸的显示装置,用于制作背光的反射片的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通常为17.6mm,17.6mm的发光元件穿透孔通常是与所示发光元件紧密配合的,而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片中,将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依旧设置为17.6mm,而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增 大到22mm,两种发光元件穿透孔之间的孔径比值为1.25。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的比值,如1.3、1.4、1.15等。
通过测量,32寸的反射片,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片,孔径比值采用1.25时,背光模组的亮度的均一性由原来的71%提升到了75%~85%,从上述数值可知,至少提高了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效果明显。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反射片,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三种不同孔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发光元件穿透孔23、发光元件穿透孔22以及发光元件穿透孔21,
三种不同孔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按孔径从大到小由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往所述反射片的角落处排列,在本实施例中三种所述发光元件的穿透孔的排列方法为由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往所述反射片的角落处依次是发光元件穿透孔23、发光元件穿透孔22以及发光元件穿透孔21。
本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片通过不同尺寸大小孔径大小的发光元件穿透孔的设置,实现了对单个发光元件光线的光反射率的改变,从而降低中心处发光元件的所发出光线的发光率,从而有利于降低组成背光后,在背光中心处的亮度,从而降低了背光中心处与角落处的亮度对比,从而有效的消除了角落暗影现象。
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的种类或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当应用较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中时可以划分成3种、4种或更多种,以满足不同梯度的反射率,达到均匀亮度的效果。在不同种孔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比可以采用统一比值,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比值,比值的大小以及梯度的变化均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综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通过改变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并将孔径大的发光元件穿透孔设置在中心处,将孔径小的发光元件穿透孔设置在角落处,有效的提升了采用本实用新型反射片的背光和/或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实现简便快捷,且未造成其他的不良,从而性能优越实用性强。
实施例四:
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包含侧入式和直下式的背光的复合式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适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复合式背光模组中。
本实施例背光模组,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以及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为上所述的反射片;
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数目相等,且所述发光元件穿过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延伸至所述反射片的反光面;
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配合间隙,由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向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减小。
反射片包括两面:
一面用于与背光中的背板或框架等支撑部件相贴合为不能反射光线的一面,
一面置于所述发光元件的下方,用以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尽可能的返回至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以提高光利用率,此面为反光面。
在同一背光中,所用到的发光元件大小一致的,故与不同尺寸的孔径的发光元件进行配合时,产生的配合间隙不一致,发光元件穿透孔孔径大,则配合间隙大,发光元件穿透孔孔径小,则配合间隙小。配合间隙大,则单个发光元件的光反射率低、配合间隙小,则单个发光元件的光反射率高。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孔径大的发光元件穿透孔靠近中心位置,所述孔径小的发光元件穿透孔靠近角落位置,从而有效的均匀了中心位置处以及角落处的亮度,从而能有效的消除角落处的暗影,实现简便快捷,, 没有增加额外的发光元件以及能耗,且不会造成例如暗带等不良副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光元件与位于所述反射片角落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密配合意味着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之间采用紧配合,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略小于所述发光元件,故在组合后可实现零间隙,从而实现了光线最大的反射率。由于反射片通常为软材质的,在与发光元件进行组合时也不会因是紧配合造成组装难的问题,从而具有结构简单且实现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五: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元件包括多种,具体的如CCFL(冷阴极管)等发光元件,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普遍使用光的,性能良好,有利于背光薄型化和轻量化的LED——发光二极管。
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光不仅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同时是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引用于发光元件为LED的背光模组中,从而具有亮度均一性好的同时,具有厚度小,重量轻的优点。
综合上述实施四至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从而相较于传统结构的背光模组,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中心亮度值,平均了中心亮度与角落亮度,从而有效的缓解了角落暗影现象,有利于提高用于组成显示设备后的观看感受。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如实施例四至实施例五任一所述的的背光模组,即表明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采用的是包含直下式结构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从而具有亮度均一性好的优点,从而具有显示亮度均匀,角落暗影现象无或弱的优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显示装置通常需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 模组相配合的显示面板,且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显示面板时常见的不能自行发光的显示面板,故需与光源进行配合,技术成熟,使用广泛且显示效果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技术成熟、运用广泛,显示效果佳等多重优点。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电视、采用直下式或复合式背光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显示银幕等显示设备。
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片以及背光模组,从而具有在不增加发光元件以及能耗的情况下,有效的改善了角落暗影现象,且具有结构简单,实现简便的优点。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反射片,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穿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孔径,且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的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以及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的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穿透孔大小的1.1~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包括三种不同孔径;
三种不同孔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按孔径从大到小由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往所述反射片的角落处排列。
5.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若干个发光元件以及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片;
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反射片上的发光元件穿透孔的配合间隙,由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中心位置处向靠近所述反射片角落位置处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与位于所述反射片角落处的所述发光元件穿透孔为紧密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 件为LED。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36637U CN203349160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36637U CN203349160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49160U true CN203349160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4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1366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9160U (zh) | 2013-07-11 | 2013-07-11 |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4916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3893A (zh) * | 2015-08-19 | 2015-10-28 | 广州长嘉电子有限公司 | 自适应控制dled电视背光源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9164063A1 (ko) * | 2018-02-26 | 2019-08-29 | 엘지전자(주)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CN111505868A (zh) * | 2020-05-11 | 2020-08-07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
US11221518B2 (en) | 2020-05-20 | 2022-01-11 |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
CN115248513A (zh) * | 2021-04-28 | 2022-10-28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2013
- 2013-07-11 CN CN2013204136637U patent/CN2033491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3893A (zh) * | 2015-08-19 | 2015-10-28 | 广州长嘉电子有限公司 | 自适应控制dled电视背光源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9164063A1 (ko) * | 2018-02-26 | 2019-08-29 | 엘지전자(주)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US11003022B2 (en) | 2018-02-26 | 2021-05-11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11505868A (zh) * | 2020-05-11 | 2020-08-07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
US11221518B2 (en) | 2020-05-20 | 2022-01-11 |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
CN115248513A (zh) * | 2021-04-28 | 2022-10-28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49160U (zh) | 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202048503U (zh) | 一种led背光模组扩散板 | |
CN201757337U (zh) | Led背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及显示终端 | |
CN203731289U (zh) |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1246632Y (zh) | 大面积均匀亮度led背光装置 | |
WO2016187899A1 (zh) | 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3131615U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639185A (zh) | Led背光模组 | |
CN201606740U (zh) |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 |
CN204925560U (zh) | 一种高亮度液晶模组 | |
CN106896576A (zh) |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 |
CN203363863U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1973601U (zh) | 新型背光模组 | |
CN103912819A (zh) | 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1540425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装置 | |
CN103511991B (zh) | 一种led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固定结构 | |
CN201145796Y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CN103090319A (zh) | 一种液晶电视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 | |
CN205880445U (zh) |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980101A (zh) |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 |
CN101299109B (zh) | 具有契型对接式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CN202675079U (zh) | 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 | |
CN105093676A (zh)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 |
CN202629831U (zh) | 背光模组 | |
CN202057825U (zh) |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