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2451U -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42451U
CN203342451U CN 201320309720 CN201320309720U CN203342451U CN 203342451 U CN203342451 U CN 203342451U CN 201320309720 CN201320309720 CN 201320309720 CN 201320309720 U CN201320309720 U CN 201320309720U CN 203342451 U CN203342451 U CN 20334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ound platform
inlet region
inverted
decanting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097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春雷
黄朝兵
郭悦波
张江建
宗琪
李伟军
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3097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4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4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424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包括:入口区、沉降区和浆体出口管,所述入口区由圆柱腔和倒置圆台腔组成,所述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沉降区,所述沉降区包括上下两个反向放置的圆台腔,其中上圆台腔正放,下圆台腔倒置,上圆台腔的上底面与入口区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下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所述浆体出口管4。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同类技术传统脱水方法中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提高泥浆、煤浆、尾矿的脱水效率,并降低脱水后成品的含水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物料的脱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煤浆、淤泥、尾矿等浆体物料浓度的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煤浆、泥浆、矿浆、尾矿浆等浆体物料的脱水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使用路天晾晒,自然风干法;(二)、使用压滤机,将浆体物料内的水分挤压出去;(三)、使用陶瓷过滤机或滤布机使浆体在负压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最终达到浆体物料脱水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这几种浆体物料脱水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使用路天晾晒,自然风干法时,会受到晾晒面积要求大,自然风干所需时间长等不利因素的制约;2、使用压滤机时,单台压滤机的处理能力较低,如果增加压滤机的数量的话,成本也随之增加,且压滤机处理后的浆体物料含水率仍比较高,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3、使用陶瓷过滤机或滤布机使浆体在负压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时,因陶瓷过滤机或滤布机只有当浆体中的固体粒径较大时效果才较好,当固体粒径<400目后就会对陶瓷过滤机或滤布机的过滤介质造成堵塞,此时脱水效果并不理想且效率相当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对煤浆、泥浆、矿浆、尾矿浆等浆体物料的脱水技术普遍存在着较多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一种能够针对各种浆体物料的、普适的提高浆体浓度和脱水效率的脱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技术缺陷,创新性的提出一种利用自然沉降和相应循环系统实现泥浆、煤浆、尾矿等浆体物料脱水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同类技术传统脱水方法中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提高泥浆、煤浆、尾矿的脱水效率,并降低脱水后成品的含水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包括:入口区1、沉降区2和浆体出口管4,所述的入口区1由圆柱腔和倒置圆台腔组成,所述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沉降区2,所述沉降区2包括上下两个反向放置的圆台腔,其中上圆台腔正放,下圆台腔倒置,上圆台腔的上底面与入口区1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下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所述浆体出口管4。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所述入口区1的圆柱腔底部连通其中倒置圆台腔的下底面,所述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直径小于等于下底面直径的1/10,倒置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成45°夹角。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所述沉降区2的上圆台腔与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上底面并连通,所述沉降区2的上圆台腔与下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下底面。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所述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结构尺寸一样,每个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成45°夹角,每个圆台腔的上底面直径小于等于下底面直径的1/10,形成具有上下对称结构的锥体沉降区。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其中所述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的结构尺寸均一样。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所述浆体出口管4上加装有流量和浓度控制阀门,并配置有用于泵出高浓度介质的螺杆泵。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在所述入口区1的圆柱腔的外周形成有圆环溢流槽5,且在所述圆环溢流槽5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漂浮物出口3。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其中所述脱水装置整体呈圆柱桶体结构,且所述入口区1和沉降区2形成于同一圆柱桶体内,所述各圆台腔由钢制圆锥体截去顶端形成。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有效降低了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极大地提高了泥浆、煤浆、尾矿等浆体物料的脱水效率,且无需添加任何药剂,避免了脱水过程中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经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可根据需要,加大装置体积,便可以处理所需的处理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脱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入口区;2—沉降区;3—漂浮物出口;4—浆体出口管;5-圆环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整体呈圆柱桶体结构,可采用钢板制作,包括入口区1、沉降区2、圆环溢流槽5和浆体出口管4,其中所述的入口区1和沉降区2形成于钢板制的圆柱桶体内,所述入口区1由相接的圆柱腔和倒置圆台腔组成,所述圆柱腔底部连接于圆台腔的下底,在所述入口区1圆柱腔的外周形成有圆环溢流槽5,该圆环溢流槽5主要用于溢出较稀的漂浮物、杂质等介质,在所述圆环溢流槽5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漂浮物出口3,用于及时排除较稀的漂浮物。所述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直径小于等于其下底面直径的1/10,即该倒置圆台腔可由倒置圆锥腔截去锥顶来形成。所述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沉降区2,所述沉降区2由两个置放方向相反的圆台腔组成,上圆台腔为一正放的圆台腔,该上圆台腔的上底面与入口区1倒置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上底面并连通,该上圆台腔的下底面与沉降区2倒置的下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下底面,所述沉降区2的倒置下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浆体出口管4,该浆体出口管4用于沉降期间液体的及时排出,以及浆体经沉降后作为高浓度浆体的出口管,优选的可在此出口管4处加装一阀门,用来控制出口液体的流速,以保证和控制浆体的浓度;有时也需关闭一段时间,让介质有效沉降。浆体出口管4最终输出端连接经脱水的高浓度浆体存储设备,优选地可在该浆体出口管4处配置一台螺杆泵,将高浓度的介质及时泵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水装置优选的,其中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可通过钢板制成的对应圆锥体截去顶端来形成,其中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5°,倒置圆台腔的上底口径为下底口径的1/10。所述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结构尺寸可一样,其中上圆台腔的上底口径与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的上底口径一样并连通,上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5°,沉降区2的下圆台腔与上圆台腔反向结合,即共用同一下底,形成具有上下对称结构的锥体沉降区,其中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的夹角也优选为45°。所述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这三个圆台腔的结构尺寸可完全一样。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台腔的上底面都是指圆台中面积较小的面、下底面都是指圆台中面积较大的面,与位置无关。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装置进行浆体物料脱水的过程为:利用辅助的渣浆泵将待脱水的浆体物料介质泵入入口区1的桶体内,其中较稀的漂浮物通过圆环溢流槽5溢出,处理淤泥时,较稀的泥水也会伴之溢出,可在沉降一定时间后再打开漂浮物出口3,以避免泥水溢出后太浑浊而污染环境。浆体进入入口区1后,先经过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将其中的部分水分通过圆台腔上底出口排出,然后浆体大量流入沉降区,在沉降区浆体利用斜板沉降原理将其中的大部分水分通过沉降区的下圆台腔底部出口流出,可通过浆体出口管4上设置的阀门来控制脱水量,最终完成脱水后的高浓度浆体物料通过浆体出口管4输送至相关的存储设备,完成浆体物料的脱水。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Claims (8)

1.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区(1)、沉降区(2)和浆体出口管(4),所述的入口区(1)由圆柱腔和倒置圆台腔组成,所述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沉降区(2),所述沉降区(2)包括上下两个反向放置的圆台腔,其中上圆台腔正放,下圆台腔倒置,上圆台腔的上底面与入口区(1)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下圆台腔的上底面连通于所述浆体出口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入口区(1)的圆柱腔底部连通其中倒置圆台腔的下底面,所述倒置圆台腔的上底面直径小于等于下底面直径的1/10,倒置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成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2)的上圆台腔与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上底面并连通,所述沉降区(2)的上圆台腔与下圆台腔共用同一个下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结构尺寸一样,每个圆台腔的母线和下底面之间成45°夹角,每个圆台腔的上底面直径小于等于下底面直径的1/10,形成具有上下对称结构的锥体沉降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入口区(1)的倒置圆台腔、沉降区(2)的两个圆台腔的结构尺寸均一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体出口管(4)上加装有流量和浓度控制阀门,并配置有用于泵出高浓度介质的螺杆泵。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入口区(1)的圆柱腔的外周形成有圆环溢流槽(5),且在所述圆环溢流槽(5)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漂浮物出口(3)。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脱水装置整体呈圆柱桶体结构,且所述入口区(1)和沉降区(2)形成于同一圆柱桶体内,所述各圆台腔由钢制圆锥体截去顶端形成。
CN 201320309720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4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9720 CN203342451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9720 CN203342451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42451U true CN203342451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4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097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42451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42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2115A (zh) * 2013-05-31 2013-08-21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2115A (zh) * 2013-05-31 2013-08-21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N103252115B (zh) * 2013-05-31 2015-04-01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8762B (zh) 一种尾矿脱水方法及脱水装置
CN103657840A (zh) 一种磷矿尾矿干式排放方法
CN104784982B (zh) 一种适于细粒度尾矿处置用的节能型深锥浓缩机
CN103899353B (zh) 一种用矿山洗选尾矿充填采空区的装置及方法
CN203342451U (zh)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N208327584U (zh) 一种处理油田污水的高效过滤器
CN104230139B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一体装置
CN202754885U (zh) 污泥浓缩罐
CN103212223B (zh) 一种精矿脱水工艺及装置
CN202355931U (zh) 一种液固分离再选装置
CN103252115B (zh) 一种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N203609932U (zh) 一种浓缩机用稳流装置
CN105439403A (zh) 一种污泥高频振动破解浓缩系统
CN203447883U (zh) 一种浆体物料脱水装置
CN206188616U (zh) 泥浆干化机
CN204079747U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一体装置
CN203540144U (zh) 一种沙水分离装置
CN204211618U (zh) 一种通沟污泥水力分离装置
CN202143801U (zh) 一种尾矿脱水装置
CN209348186U (zh) 能有效提高浆体浓度的脱水装置
CN103418177A (zh) 一种浆体物料脱水装置及其脱水方法
CN204661531U (zh) 一种过滤式离心机
CN207153197U (zh)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CN202122855U (zh) 一种脱水装置
CN205740692U (zh) 一种实现含煤污泥循环浓缩分离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