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39490U -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39490U
CN203339490U CN2013203559282U CN201320355928U CN203339490U CN 203339490 U CN203339490 U CN 203339490U CN 2013203559282 U CN2013203559282 U CN 2013203559282U CN 201320355928 U CN201320355928 U CN 201320355928U CN 203339490 U CN203339490 U CN 203339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rossbeam
substrate
side frame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559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丽
孙建
徐君
鲍伟兵
夏磊
张丽
夏峰
时蒙
于祥飞
谢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Nanjing Pu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Nanjing Pu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Nanjing Pu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Nanjing Pu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559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39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39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394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包括由顶框、底框和若干立柱固连而成的主框架;主框架的四个纵向侧面框分别为正面框、背面框、第一侧面框、第二侧面框;第一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第一横梁;第二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的第二横梁;至少有两根第二横梁与对应的第一横梁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经至少一根第三横梁固连,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隔层模块;相邻两隔层模块之间形成主机容纳空间,靠近顶框的隔层模块与顶框之间形成元器件容纳空间,靠近底框的隔层模块与底框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本实用新型能在狭小空间内合理布局,将主机、元器件、端子排、线缆有规则地安置在一起,集成度高,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适用于高集成度地安装多种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轨道车辆的快速发展,车辆性能越来越智能化和人性化。轨道车辆客室内的机箱类设备、盘状设备、各类中低压电气元件以及电气连接部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轨道车辆客室内可用空间狭小,亟需研发出能将众多的控制设备和元器件合理容纳的电气柜框架,并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据申请人了解,申请号201010582764.8申请公告号CN102074904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名称: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地铁车辆通用电气柜)在主框架立柱上设置电气设备安装条架,并在立柱和条架上设有标准化固定孔,提高电气柜的通用性。但是,该技术方案很难在狭小空间内合理容纳多种设备和元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可在狭小空间内合理容纳多种元器件、设备主机、端子排和线缆,集成度高,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包括由矩形顶框、矩形底框和若干平行立柱固连而成的长方体形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四个纵向侧面框分别为正面框、背面框、第一侧面框、第二侧面框,所述正面框正对背面框,所述第一侧面框正对第二侧面框;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四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一折边形成第一“口”字形槽,所述第一“口”字形槽的两端与第一侧面框固连,所述各第一折边远离第一基板的末端位于第一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一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所述第二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两短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第二侧面框固连,所述第二基板外侧面中部对称延伸出两L形折板,所述各L形折板分别与第二基板形成开口朝上或朝下的开口槽,两开口槽的开口相互背离,所述开口槽具有用于安置端子排和线槽的模数孔,所述各L形折板远离第二基板的末端超出第二折边的长边边缘,所述各第二折边远离第二基板的末端位于第二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二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至少有两根第二横梁与对应的第一横梁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经至少一根第三横梁固连,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隔层模块;所述第三横梁垂直于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具有横向的矩形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的四边分别朝同一侧延伸出第三折边形成第三“口”字形槽,所述第三“口”字形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横梁固连,所述第三基板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排用于固定线缆的模数孔;
相邻两隔层模块之间形成主机容纳空间,靠近顶框的隔层模块与顶框之间形成元器件容纳空间,靠近底框的隔层模块与底框之间形成架空空间。
该结构中,主机容纳空间用于固定安置主机,元器件容纳空间用于安置开关、按钮、指示灯、断路器、继电器等元器件,架空空间用于通风和防尘,第三横梁用于固定和引导线缆,第二横梁用于安置端子排和线槽,这样就能在狭小空间内合理布局,将主机、元器件、端子排、线缆有规则地安置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集成度高,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正面框与元器件容纳空间对应的部位具有柜门,所述柜门内侧面的一侧边与正面框铰接,所述柜门具有至少两个横向矩形操作窗,所述柜门内侧面在各操作窗的两端分别固连有L形支座,位于同一操作窗两端的L形支座之间固连有第四横梁;所述第四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四基板,所述第四基板的两短边分别向柜门延伸出安装折边,各安装折边与对应的L形支座固连,所述第四基板的两长边分别朝背离柜门的方向延伸出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折边具有若干元器件安装孔;所述元器件位于第四横梁与对应操作窗之间的空间内。
这样即可将各元器件规则地安置于柜门内侧面,进一步有效利用狭小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
优选地,所述主机容纳空间中,位于主机下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两根第三横梁、且其中之一与主机底部固连,位于主机上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一根与主机顶部固连的第三横梁;与主机固连的两第三横梁之间固连有与立柱平行的第五竖梁,所述第五竖梁具有竖直矩形第五基板,所述第五基板的两短边分别延伸出与对应第三横梁第三折边固连的耳板,所述第五基板的两长边分别延伸出与两第三横梁第三基板相抵的第五折边,所述第五基板具有至少三排用于固定线缆的模数孔。
这样即可牢牢固定主机,并规则排布与主机连接的线缆,进一步有效利用狭小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和第一、第二侧面框分别具有方形通孔;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侧面框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二侧面框之间、所述第三横梁与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主机与第三横梁之间分别经紧固件固连;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呈长方体,所述螺母相对的两侧分别朝方形通孔延伸出卡接部,所述螺母其余两侧分别延伸出限位卡。
这样在固连以上各部件时,仅需将螺母卡入对应的方形通孔,再从另一侧将螺栓拧入即可,省时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在狭小空间内合理容纳多种元器件、设备主机、端子排和线缆,集成度高,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2)经实践验证,采用该结构可保证主机在车辆运行中较少受到冲击振动影响。
(3)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电气柜重量。
(4)第一、第二横梁全部嵌入主框架内,保持第一、第二侧面框外表面平整,有利于主框架顺利安置于目标空间内。
(5)执行固连作业时,只需单侧操作,节省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第三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柜门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位于主机下方隔层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主机容纳空间安装主机的实施示意图。
图9为图2的A区域放大图。
图10为图7的B区域放大图。
图11为图1的C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包括由矩形顶框1-1、矩形底框1-2和若干平行立柱1-3固连而成的长方体形主框架;主框架的四个纵向侧面框分别为正面框2-1、背面框2-2、第一侧面框2-3、第二侧面框2-4,正面框2-1正对背面框2-2,第一侧面框2-3正对第二侧面框2-4。
第一侧面框2-3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3-1,第一横梁3-1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一基板3-11,第一基板3-11的四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一折边3-12形成第一“口”字形槽,第一“口”字形槽的两端与第一侧面框2-3固连,各第一折边3-12远离第一基板3-11的末端位于第一侧面框2-3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一侧面框2-3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第二侧面框2-4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横梁3-2,第二横梁3-2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二基板3-21,第二基板3-21两短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二折边3-22,第二折边3-22与第二侧面框2-4固连,第二基板3-21外侧面中部对称延伸出两L形折板3-23,各L形折板3-23分别与第二基板3-21形成开口朝上或朝下的开口槽,两开口槽的开口相互背离,开口槽具有用于安置端子排和线槽的模数孔3-24,各L形折板3-23远离第二基板3-21的末端超出第二折边3-22的长边边缘,各第二折边3-22远离第二基板3-21的末端位于第二侧面框2-4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二侧面框2-4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至少有两根第二横梁3-2与对应的第一横梁3-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3-1和3-2经至少一根第三横梁3-3固连,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隔层模块;第三横梁3-3垂直于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3-1和3-2;第三横梁3-3具有横向的矩形第三基板3-31,第三基板3-31的四边分别朝同一侧延伸出第三折边3-32形成第三“口”字形槽,第三“口”字形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横梁3-1和3-2固连,第三基板3-31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排用于固定线缆7的模数孔3-33。
相邻两隔层模块之间形成主机容纳空间,靠近顶框1-1的隔层模块与顶框1-1之间形成元器件容纳空间,靠近底框1-2的隔层模块与底框1-2之间形成架空空间。
正面框2-1与元器件容纳空间对应的部位具有柜门4,柜门4内侧面的一侧边与正面框2-1铰接,柜门4具有至少两个横向矩形操作窗4-1,柜门4内侧面在各操作窗4-1的两端分别固连有L形支座4-2,位于同一操作窗4-1两端的L形支座4-2之间固连有第四横梁3-4;第四横梁3-4具有竖直的矩形第四基板3-41,第四基板3-41的两短边分别向柜门4延伸出安装折边3-43,各安装折边3-43与对应的L形支座4-2固连,第四基板3-41的两长边分别朝背离柜门4的方向延伸出第四折边3-42,第四折边3-42具有若干元器件安装孔3-44;元器件位于第四横梁3-4与对应操作窗4-1之间的空间内。
主机容纳空间中,位于主机5下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两根第三横梁3-3、且其中之一与主机5底部固连,位于主机5上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一根与主机5顶部固连的第三横梁3-3;与主机5固连的两第三横梁3-3之间固连有与立柱1-3平行的第五竖梁3-5,如图11所示,第五竖梁3-5具有竖直矩形第五基板3-51,第五基板3-51的两短边分别延伸出与对应第三横梁3-3第三折边3-32固连的耳板3-52,第五基板3-51的两长边分别延伸出与两第三横梁3-3第三基板3-31相抵的第五折边3-53,第五基板3-51具有至少三排用于固定线缆的模数孔3-54。
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和第一、第二侧面框分别具有方形通孔;第一横梁3-1与第一侧面框2-3之间、第二横梁3-2与第二侧面框2-4之间、第三横梁3-3与第一横梁3-1或第二横梁3-2之间、主机5与第三横梁3-3之间分别经紧固件固连;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6-1和螺母6-2,螺母6-2呈长方体,螺母6-2相对的两侧分别朝方形通孔延伸出卡接部6-21,螺母其余两侧分别延伸出限位卡6-22。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包括由矩形顶框、矩形底框和若干平行立柱固连而成的长方体形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四个纵向侧面框分别为正面框、背面框、第一侧面框、第二侧面框,所述正面框正对背面框,所述第一侧面框正对第二侧面框;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四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一折边形成第一“口”字形槽,所述第一“口”字形槽的两端与第一侧面框固连,所述各第一折边远离第一基板的末端位于第一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一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所述第二侧面框具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两短边分别朝外侧延伸出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第二侧面框固连,所述第二基板外侧面中部对称延伸出两L形折板,所述各L形折板分别与第二基板形成开口朝上或朝下的开口槽,两开口槽的开口相互背离,所述开口槽具有用于安置端子排和线槽的模数孔,所述各L形折板远离第二基板的末端超出第二折边的长边边缘,所述各第二折边远离第二基板的末端位于第二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的内侧、或者与第二侧面框外表面所处平面平齐;
至少有两根第二横梁与对应的第一横梁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经至少一根第三横梁固连,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隔层模块;所述第三横梁垂直于对应的第一、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具有横向的矩形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的四边分别朝同一侧延伸出第三折边形成第三“口”字形槽,所述第三“口”字形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横梁固连,所述第三基板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排用于固定线缆的模数孔;
相邻两隔层模块之间形成主机容纳空间,靠近顶框的隔层模块与顶框之间形成元器件容纳空间,靠近底框的隔层模块与底框之间形成架空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正面框与元器件容纳空间对应的部位具有柜门,所述柜门内侧面的一侧边与正面框铰接,所述柜门具有至少两个横向矩形操作窗,所述柜门内侧面在各操作窗的两端分别固连有L形支座,位于同一操作窗两端的L形支座之间固连有第四横梁;所述第四横梁具有竖直的矩形第四基板,所述第四基板的两短边分别向柜门延伸出安装折边,各安装折边与对应的L形支座固连,所述第四基板的两长边分别朝背离柜门的方向延伸出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折边具有若干元器件安装孔;所述元器件位于第四横梁与对应操作窗之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其特征是,所述主机容纳空间中,位于主机下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两根第三横梁、且其中之一与主机底部固连,位于主机上方的隔层模块含有一根与主机顶部固连的第三横梁;与主机固连的两第三横梁之间固连有与立柱平行的第五竖梁,所述第五竖梁具有竖直矩形第五基板,所述第五基板的两短边分别延伸出与对应第三横梁第三折边固连的耳板,所述第五基板的两长边分别延伸出与两第三横梁第三基板相抵的第五折边,所述第五基板具有至少三排用于固定线缆的模数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和第一、第二侧面框分别具有方形通孔;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侧面框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二侧面框之间、所述第三横梁与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主机与第三横梁之间分别经紧固件固连;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呈长方体,所述螺母相对的两侧分别朝方形通孔延伸出卡接部,所述螺母其余两侧分别延伸出限位卡。
CN2013203559282U 2013-06-20 2013-06-20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39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59282U CN203339490U (zh) 2013-06-20 2013-06-20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59282U CN203339490U (zh) 2013-06-20 2013-06-20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39490U true CN203339490U (zh) 2013-12-11

Family

ID=49708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55928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39490U (zh) 2013-06-20 2013-06-20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394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696A (zh) * 2013-06-20 2013-09-0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N108206462A (zh) * 2017-12-30 2018-06-26 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696A (zh) * 2013-06-20 2013-09-0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N103280696B (zh) * 2013-06-20 2015-08-19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N108206462A (zh) * 2017-12-30 2018-06-26 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
CN108206462B (zh) * 2017-12-30 2020-07-17 安徽中电兴发与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0696B (zh)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N104051962A (zh) 具有改进的机械布置的电柜
US9693474B2 (en) Aircraft electrical core
CN204030990U (zh) 叠层喷涂排与复合母排混合使用的新型功率变换单元
CN102044982B (zh) 一种模块化晶闸管整流单元
CN203339490U (zh)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
CN103280723B (zh) 轨道车辆客室用电气柜框架组装方法
CN202197209U (zh) 变频器层叠母排结构
CN203102114U (zh) 一种风扇模组固定结构
US9656618B2 (en) Electrical cabinet of an aircraft incorporating a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CN102315602B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保护机柜装置
CN102074904A (zh)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地铁车辆通用电气柜
CN201966634U (zh) 一种ups机柜
CN205542978U (zh) 电池固定架及采用这种固定架的组合式电池固定结构
CN207604102U (zh) 一种电源组件安装板
CN202514221U (zh) 多pcb的固定结构
CN103066803A (zh) 机车用大功率辅助滤波柜
CN203435246U (zh) 一种安装底座及机柜
CN102842467A (zh) 电连接装置和包括该电连接装置的电气设备
CN202308798U (zh) 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
CN201616961U (zh) 电力监控多功能箱
CN101702573B (zh) 变流器
CN103311819A (zh) 一种成套开关柜
CN203951715U (zh) 插框
CN201699341U (zh)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