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12282U -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12282U
CN203312282U CN2013204016705U CN201320401670U CN203312282U CN 203312282 U CN203312282 U CN 203312282U CN 2013204016705 U CN2013204016705 U CN 2013204016705U CN 201320401670 U CN201320401670 U CN 201320401670U CN 203312282 U CN203312282 U CN 203312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ead
cof
output end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016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平
钱志禹
蔡光源
杨建磊
吴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016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12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12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122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包括其上涂覆有保护层的保护涂层区域,位于保护涂层区域外部的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出端引线一侧的保护支撑衬底;所述保护支撑衬底支撑覆盖整个所述输出端引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护支撑衬底设置为支撑覆盖整个输出端引线的一侧,利用保护支撑衬底比传递信号的引线粗得多,且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部分为一宽度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对输出端引线的支撑,增加其抗弯强度,避免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发生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是将驱动电路制作在薄膜上,并在COF上设计输入端引线和输出端引线,分别和PCB(印刷电路板)及显示面板玻璃上的引脚压接(pin bonding),以此来传递信号。
现有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COF的部分区域设置为保护涂层区域A,在A区域的COF金属引线表面涂覆了一层树脂类物质,主要起保护引线的作用;COF输出端引线1在距离保护涂层区域A一定距离处为粗细混合布置,即部分引线由细变粗,部分引线宽度始终不变,保持较细状态;在COF输出端引线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护支撑衬底2,保护支撑衬底2覆盖保护涂层区域A并延伸至COF输出端引线粗细混合区域,保护支撑衬底2不传递信号,主要起保护和支撑COF输出端引线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操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COF输出端引线抗弯折强度性较差,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易发生断裂。主要原因在于:(1)与玻璃边缘接触部位引线较细;(2)与玻璃边缘接触部位引线粗转细位置应力较大;(3)与玻璃边缘接触部位部分区域无保护支撑衬底支撑。所以,COF输出端引线与显示面板组装之后,出货检时都能达到合格状态,但经过长途的运输,在客户端经过高强度的振动、跌落测试,容易出现COF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COF输出端引线抗弯折强度,避免其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发生断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包括其上涂覆有保护层的保护涂层区域,位于保护涂层区域外部的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以及设置在输出端引线一侧的保护支撑衬底;所述保护支撑衬底支撑覆盖整个所述输出端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粗引线以距离保护涂层区域的远近交替布置。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靠近所述保护涂层区域。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离保护涂层区域最近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距离所述保护涂层区域0.15~0.25mm。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离保护涂层区域最近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距离所述保护涂层区域0.20mm。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交替布置的相邻两根粗引线的交接位置沿粗细引线延伸方向相距0.010~0.020mm。
其中,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交替布置的相邻两根粗引线的交接位置沿粗细引线延伸方向相距0.015mm。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通过将保护支撑衬底设置为支撑覆盖整个输出端引线的一侧,利用保护支撑衬底比传递信号的引线粗得多,且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部分为一宽度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对输出端引线的支撑,增加其抗弯强度,避免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COF输出端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OF输出端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输出端引线;2:保护支撑衬底;A:保护涂层区域;B:引线交错区域;C:衬底延伸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包括其上涂覆有保护层的保护涂层区域A,位于保护涂层区域A外部的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以及设置在输出端引线一侧的保护支撑衬底2。
为了提高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位置的抗弯折强度,本实施例将所述保护支撑衬底2支撑覆盖在整个所述输出端引线的一侧,即与现有技术相比,输出端引线两侧的保护支撑衬底2延长,增加了图示中的衬底延伸区域C,由于保护支撑衬底比传递信号的引线粗得多,且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部分为一定的宽度范围,因此能够额外增加COF输出端引线抗弯强度。
此外,本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增强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位置抗弯折强度的方式,即在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粗引线以距离保护涂层区域的远近交替布置。即在图示方向上,COF两侧输出端粗细引线交接位置为交错设计,如图2中,引线交错区域B所示,在沿粗细引线延伸方向上,两个相邻的交错设计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之间相距0.010~0.020mm,优选0.015mm。由于金属引线粗细交接处内应力较大,且方向不定,现有技术的设计在同一方向水平线上更易因应力的叠加而发生变形、开裂等不良;如果作交错设计,由于各根金属引线自身外形尺寸、内部状态有差异,导致同一水平线的总应力相比非交错设计会降低,变形、开裂等不良可能发生的概率因此也得到降低。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增强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位置抗弯折强度的方式,即在图示方向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将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上移,靠近所述保护涂层区域,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离保护涂层区域最近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距离所述保护涂层区域0.15~0.25mm,优选0.20mm。在21.5机种上,COF两侧输出端引线粗转细位置上移0.3~0.5mm,其它机种取决于具体设计结构,使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位于玻璃边缘区域,由于在玻璃边缘区域分布有更粗的引线,所以COF输出端引线抗弯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上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选其一,或者以任意两种组合或三种进行实施,均能提高COF输出端引线抗弯折强度,避免其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发生断裂。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护支撑衬底设置为支撑覆盖整个输出端引线的一侧,利用保护支撑衬底比传递信号的引线粗得多,且COF输出端引线与玻璃边缘接触部分为一宽度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对输出端引线的支撑,增加其抗弯强度,避免与玻璃边缘接触的地方发生断裂;进一步地,将粗细引线混合区域设置为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靠近保护涂层区域,使其位于玻璃边缘区域,由于分布有更粗的引线,抗弯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另外,将粗引线以距离保护涂层区域的远近交替布置,减弱应力的集中分布,以降低COF输出端引线变形、开裂等不良可能发生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包括其上涂覆有保护层的保护涂层区域,位于保护涂层区域外部的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以及设置在输出端引线一侧的保护支撑衬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撑衬底支撑覆盖整个所述输出端引线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粗引线以距离保护涂层区域的远近交替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靠近所述保护涂层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离保护涂层区域最近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距离所述保护涂层区域0.15~0.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离保护涂层区域最近的粗细引线交接位置距离所述保护涂层区域0.20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交替布置的相邻两根粗引线的交接位置沿粗细引线延伸方向相距0.010~0.02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OF输出端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细引线混合区域中,交替布置的相邻两根粗引线的交接位置沿粗细引线延伸方向相距0.015mm。
CN2013204016705U 2013-07-05 2013-07-05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12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16705U CN203312282U (zh) 2013-07-05 2013-07-05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16705U CN203312282U (zh) 2013-07-05 2013-07-05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2282U true CN203312282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18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0167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12282U (zh) 2013-07-05 2013-07-05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122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9054B2 (en) 2014-05-29 2016-06-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9054B2 (en) 2014-05-29 2016-06-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7728B2 (en) Receptacle,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72771C (zh) 半导体装置、柔性基板、带载体和具备半导体装置的电子设备
TWI504969B (zh) 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JP2016527554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ファンアウト配線構造
CN201590281U (zh) 扇形导线结构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CN108598144A (zh) Oled显示面板
WO2011118911A3 (ko) 터치패널용 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
US9137894B2 (en) Display panel integrating a driving circuit
CN101174606A (zh) 带载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带载体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093592A (zh) 显示组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4049393A (zh) 一种覆晶薄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4254204A (zh) 电路板以及具有该电路板的发光装置
CN207603986U (zh) 防撕裂柔性电路板
CN203312282U (zh) 一种cof输出端引线结构
US7663062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202310283U (zh) 一种耐折柔性印刷电路板
CN204968227U (zh) 一种防断裂的背光fpc
CN202691742U (zh) 一种改善背光模组暗角的灯条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2487573A (zh) 印刷电路板
WO2015096690A1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fpc及其安装方法
CN203523143U (zh) 柔性电路板
CN202262057U (zh) 一种fpc焊盘防断裂结构
CN202364466U (zh) 一种fpc及其弯折区域边缘的加固结构
CN202307895U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US11127669B2 (e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and flexib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