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9630U -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9630U
CN203309630U CN2013204251052U CN201320425105U CN203309630U CN 203309630 U CN203309630 U CN 203309630U CN 2013204251052 U CN2013204251052 U CN 2013204251052U CN 201320425105 U CN201320425105 U CN 201320425105U CN 203309630 U CN203309630 U CN 20330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ell
frame lamp
deformation
semiconduc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51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霞
肖一胜
郑子豪
苗一珠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NVC INDUSTRIES Co Ltd
Huizhou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NVC INDUSTRIES Co Ltd, Huizhou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NVC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251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96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支架和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架上的光源装置、及扣合于外壳上的光学罩。所述外壳和支架通过导轨和与导轨对应的导槽插接式连接。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形变槽,所述支架上与每个形变槽对应的位置上均形成有挡板以支撑对应的形变槽,以在所述外壳及支架之间形成形变恢复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预设材料形变引导系统,能够良好地控制外壳形变区域及引导形变过程,同时通过提供与该形变区域相匹配的支架,对该形变区域进行定位支撑,从而能极大地精简支架结构,并控制及防止外壳形变,使该支架灯能够获得重量,成本及性能之间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半导体光源的支架灯,尤其涉及一种在灯体内部设有防止壳体形变的支架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半导体光源的支架灯种类繁多,传统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通常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采用金属底壳上部罩有塑料光学罩壳,此类支架灯由于采用部分金属壳体,因此壳体长时间使用后不容易变形,同时散热效果也较优,但成本较高,同时重量也较重。而另一种则壳体采用全塑材料制成,但当该灯在工作状态下该塑料壳体将会遇热膨胀,当停止工作后会变冷缩小,因此长时间反复将会使塑料壳体产生一定的形变,同时此类支架灯的散热效果也较差,当相对来说成本却较低,同时重量也较轻。
因此为了融合上述各类支架灯之间的优点,并消除部分缺陷,现有技术中有人采用在全塑壳体内部插入金属支架的形式来解决塑料壳体变形的缺点,同时该金属支架上还承托着半导体光源,因此同时还解决了该灯散热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支架灯达到一种性能、重量与成本之间较优的平衡。
但随着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类传统形状的金属支架在塑壳内部只能支撑部分的塑壳结构,而未被支撑到的部分,还是会产生形变,而若是要支撑起所有的塑壳内部,则需增加金属支架面积,因此极为费料,不但增加了重量,成本上也逐步升高,还不如直接采用全金属底壳。
因此目前亟待一种能够采用较少金属支架在保证支架灯整体重量、成本与性能的同时,确保支架灯能够较好地抵抗工作形变的支架灯结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较少金属支架即可确保支架灯能够较好地抵抗工作形变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支架和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架上的光源装置、及扣合于外壳上的光学罩。所述光学罩设在所述光源装置的出光方向上,所述驱动装置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光源装置电连接。所述外壳和支架通过导轨和与导轨对应的导槽插接式连接。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形变槽,所述支架上与每个形变槽对应的位置上均形成有挡板以支撑对应的形变槽。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槽朝向所述外壳内部凹陷,并靠近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包括设置在外壳的背光面一侧的第一形变槽;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支撑斜壁,所述支撑斜壁由第一形变槽的远离支架的一端延伸而出,其相对所述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轴向外部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过渡壁,所述过渡壁由所述支撑斜壁的末端延伸而出并实质上平行于所述出光轴。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壁较所述支撑斜壁短。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过渡壁,所述过渡壁连接在第一形变槽的靠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之间。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包括第二形变槽,所述第二形变槽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融合。 
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导热塑料制成。所述支架采用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外壳和支架的导轨设置在外壳内壁上,所述导槽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导槽的两个末端分别向外侧延伸出两块平直的挡板,挡板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通过在外壳上预设材料形变引导系统,能够良好地控制外壳形变区域及引导形变过程,同时通过提供与该形变区域相匹配的支架,对该形变区域进行定位支撑,从而能极大地精简支架结构,并控制及防止外壳形变,提高支架灯的整体使用寿命,并能极大地减少材料成本,使该支架灯能够获得重量,成本及性能之间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横截面图。
图3为图2中支架、光源装置和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4中支架、光源装置和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较佳实施方式,该半导体光源支架灯主要包括外壳1、支架2、光源装置3、光学罩4和驱动装置5。
支架2固定于外壳1内,且外壳1和支架2通过导轨和与导轨对应的导槽插接式连接。光源装置3固定于支架2上。具体的,光源装置3嵌入在支架2上部。光源装置3包括:基板31及基板31上的光源32。基板31呈条状嵌入在支架2上表面,根据安装需要,也可通过在支架2上部设置嵌入槽以更好地固定基板31。在此,定义光源装置3的出光轴A为从光源32中部射出的、垂直于基板31的轴线。光学罩4扣合于外壳1上,并位于光源装置3的出光面上。驱动装置5至少部分容纳在外壳1内部并与光源装置3电连接。
其中外壳1由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两侧相对设置的边壁12定义而成,使外壳1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边壁12上设有一呈弧形内凹的形变槽13(第一形变槽)。形变槽13的走向平行于底板11,优选地靠近外壳1与支架2的连接处,并设置在外壳1的背光面一侧。其中,外壳1的背光面是指外壳1上自外壳1与支架2的连接处到底板11的一侧。
在此,定义形变槽13两端延伸而出的外壳的侧壁为支撑壁14。其中该支撑壁14包括支撑斜壁141、过渡壁142和第二过渡壁143。支撑斜壁141由形变槽13的远离支架2的一端延伸而出,其相对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轴A向外部倾斜,以引导外壳1边壁12下部的形变应力至形变槽13内。优选的,支撑斜壁141相对出光轴倾斜的角度为9°~16°,如此可有效引导形变应力至形变槽13内。过渡壁142由支撑斜壁141末端延伸而出,并实质上平行于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轴,且过渡壁142较短于支撑斜壁141,以控制支撑斜壁141引导形变应力时的倾斜度,防止其过渡倾斜而导致该形变槽13受到的形变应力过大。第二过渡壁143连接在形变槽13的靠近支架2的一端与外壳1和支架2的连接处之间,并实质上平行于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轴,以引导外壳1边壁12上部的形变应力至形变槽13内,由此形成一种形变引导系统,此外若在形变应力较弱的情况下或边壁12较短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支撑斜壁141、过渡壁142和第二过渡壁143中的一个或全部,采用直接设置形变槽13形成形变引导系统。
过渡壁142末端还延伸而出一连接槽121,该连接槽121的底部向内凹陷,用于安装使用时与外部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相对设置的边壁12内壁分别向内垂直凸出一导轨15,用于连接支架2。
支架2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铝或铝合金制成,以确保较好的散热、导热性能。支架2两侧设有导槽21与外壳1内导轨15对应,以使支架2插入外壳1内固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支架2两侧导槽21的靠近底板11的一端延伸出一顶板22。顶板22由所述支架2两侧所述导槽21下壁向下延伸而出,呈平直板状,并对应抵在所述外壳1边壁12之形变槽13凸起部处,藉此形成一种形变控制系统,以助所述形变槽13受应力形变后恢复原有位置以防外壳1形变。
进一步来说,根据设计,当所述形变槽13受到引导自上下方形变应力时,将会逐渐的内凹,而与此同时贴附在形变槽13背后的所述顶板22将会受到该形变槽13传导的的应力,该应力一部分被该支架2结构的刚韧性吸收,另一部分由所述顶板22向上部所述导槽21传递,并藉由该导槽21施加在该导轨15上,而该导轨15会引导该应力部分回流至所述形变槽13内,从而形成一种相互抵消的力学平衡,继而确保该部分外壳1不会产生形变,由此形成一种形变恢复系统。当然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15与所述导槽21也可在壳体1及支架2之间交换,或其他能够产生力学传导的连接也可实现上述功能。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源51,其设置在所述支架2的朝向底板11的一面,位于所述顶板22之间,并与所述光源装置3电连接,以供控制并驱动所述光源装置3根据预设的要求进行工作。同时根据需要亦可设置进行调光,调色功能等。
所述光学罩4覆盖在所述外壳1顶部出光口出,以对从所述支架2上部所述光源装置3射出的光进行预设的光学处理,其中该光学处理可根据所述光源装置3的构成或使用环境需要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如所述光源装置3的光源32采用蓝光LED,则该光学罩4可采用荧光板以激发出白光,若所述光源装置3的光源采用白光LED,则该光学罩4可采用光扩散PC材料或类似能够起到光扩散效果的部分透明材质材料制成,或根据光源装置3的光源出光效果或颜色对该光学罩4进行染色,以根据混色原理达到预设的出光颜色及光效。
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电接头5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两端开口处,封闭所述外壳1及光学罩4连接后形成的两端开口,并与所述驱动电源51电连接,为其提供外部电力输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接头52可设置呈两个分离的阴阳插接标准件,以此实现串接多根所述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请参阅图4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该半导体光源支架灯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区别在于:外壳1之边壁12上还设有第二形变槽16。进一步来说,第二形变槽16位于导轨15的朝向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面的一侧,也即形变槽13和第二形变槽16分别位于导轨15两侧并靠近导轨。此外,该第二形变槽16的至少一部分与导轨15融合,也即第二形变槽16的一端和端部内侧一部分正对导轨15,以传导外壳1之边壁12上部的部分应力至导轨15上。进一步来说,所述支架2的导槽21的靠近光学罩4的一端延伸出一第二顶板23。第二顶板23对应抵在外壳1边壁12之第二形变槽16凸起部处,藉此形成一种形变控制系统,以助所述第二形变槽16受应力形变后恢复原有位置,以防外壳1形变。第二形变槽16的靠近光学罩4的一端还朝向光学罩4延伸出一连接壁,连接臂末端与光学罩4连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形变槽16由于被所述第二顶板23所支撑,因此同时也为连接在该外壳1顶部的光学罩4提供了支撑力,防止由于所述外壳1形变后顶部开口扩张或变小而挤压所述光学罩4。
同时当所述形变槽13及形变槽16受到形变力后,除部分应力被所对应的所述顶板22、第二顶板23抵消或传导,其余部分形变力会汇聚至所述导轨15处,而此处该导轨15将通过与之连接的导槽21传导这部分形变应力至所述支架2上,从而使得外壳1上的所有应力都可以在该支架2上得到释放,从而最大效率地控制并恢复该外壳1的形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所述外壳1可采用导热塑料制成,因此当所述支架2的所述顶板22、23与所述形变槽13、16接触,所述导槽21与所述导轨15接触后可传导所述光源装置3及驱动装置5的工作热量,从而以提高灯体的整体散热功效,确保支架灯能够长寿可靠工作。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包括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支架和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架上的光源装置、及扣合于外壳上的光学罩,所述光学罩设在所述光源装置的出光方向上,所述驱动装置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光源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支架通过导轨和与导轨对应的导槽插接式连接,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形变槽,所述支架上与每个形变槽对应的位置上均形成有挡板以支撑对应的形变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槽朝向所述外壳内部凹陷,并靠近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包括设置在外壳的背光面一侧的第一形变槽;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支撑斜壁,所述支撑斜壁由第一形变槽的远离支架的一端延伸而出,其相对所述半导体光源支架灯的出光轴向外部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过渡壁,所述过渡壁由所述支撑斜壁的末端延伸而出并实质上平行于所述出光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壁较所述支撑斜壁短。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过渡壁,所述过渡壁连接在第一形变槽的靠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包括第二形变槽,所述第二形变槽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壳与支架的连接处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导热塑料制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采用金属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光源支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和支架的导轨设置在外壳内壁上,所述导槽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导槽的两个末端分别向外侧延伸出两块平直的挡板,挡板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形变槽。
CN2013204251052U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51052U CN203309630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51052U CN203309630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9630U true CN203309630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1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510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9630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9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639A (zh) * 2013-07-17 2013-12-04 重庆雷士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639A (zh) * 2013-07-17 2013-12-04 重庆雷士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CN103423639B (zh) * 2013-07-17 2015-09-02 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7781B (zh) Led灯具
CN102798021B (zh) 一种led灯及驱动开关
CN102679218B (zh) Led光源装置
KR101305007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형광등의 조립 구조
CN203309630U (zh)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CN201396658Y (zh) Led嵌灯
CN203823612U (zh) 吸顶式led灯具
CN208312333U (zh) 一种结构防水的洗墙灯
CN103423639B (zh) 一种半导体光源支架灯
CN203836803U (zh) 路灯
CN216202993U (zh) 一种双重防护路灯
CN101581418B (zh) 一种led路灯
CN103174998A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204437802U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RU2608168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ветодиодного светильника и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CN205299110U (zh) 一种led组合灯
CN203309654U (zh) 高效散热型户外led投光灯具
CN204420695U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JP3121905U (ja) 防水照明装置
KR20190061108A (ko) 조립 방법을 개선한 엘이디 조명등
CN207945560U (zh) 灯具及其散热器
CN203893016U (zh) 一种无边框防眩筒灯
KR101012820B1 (ko) 방열성이 우수한 영상용 조명장치
CN204647903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0319672U (zh) Led防爆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VC (CHIN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ONGQING NVC INDUSTRIE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anbin road 400060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No. 76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22 floor

Patentee after: NVC (China) Co., Ltd.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eis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bin road 400060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No. 76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22 floor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NVC Industrie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eis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4

Address after: 516001 Guangdo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Ru Town East Village Bridge (NVC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eis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bin road 400060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No. 76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22 floor

Patentee before: NVC (China)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eis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