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9422U - 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9422U
CN203289422U CN2013200768642U CN201320076864U CN203289422U CN 203289422 U CN203289422 U CN 203289422U CN 2013200768642 U CN2013200768642 U CN 2013200768642U CN 201320076864 U CN201320076864 U CN 201320076864U CN 203289422 U CN203289422 U CN 203289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rminal body
linkage unit
terminal
antenn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68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昇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9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94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f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第二天线,该第二天线被布置成与第一天线间隔开并且被设置为在不同于第一天线的频带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被构造成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以减少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连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的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根据其移动性终端可以被划分为移动/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移动装置、便携式装置、便携式终端)能够被容易携带并且具有诸如支持语音和视频电话呼叫、输入和/或者输出信息、存储数据等等功能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 
随着其变成多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能够被允许捕捉静止图像或者运动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等,从而被实现为多媒体播放器。 
已经通过硬件或者软件对多媒体装置进行各种新的尝试,以便于实现这样的复杂功能。例如,为了让用户容易并且方便地检索或者选择功能而提供了用户界面环境。 
此外,因为便携式终端被认为是用于表达自己的个性的随身物品,所以要求各种设计形式。为了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便携式终端,设计形式包括结构变化和改进。 
最近,为了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多个天线被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然而,当天线之间的距离被减少以将多个天线安装在便携式终端内的狭窄空间上时,由于天线之间的电磁联接水平方面的增加而使耦合系数增加。因此,即使天线被安装在近距离内,解决 方案也能够最小化天线之间的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能够减少被布置为彼此相邻的天线之间的干扰。 
详细描述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能够使用被暴露在便携式终端的外观的部分提高各个天线的隔离性。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势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且广泛地描述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第二天线,该第二天线与第一天线间隔开的方式被布置并且被设置为在与第一天线不同的频带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以及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被构造成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以减少在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连接单元的至少部分被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单元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该第一连接部分被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形成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以及第二连接部分,该第二连接部分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天线与第一连接部分之间,以将第一和第二天线电连接到第一连接部分。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连接部分可以与第一连接部分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从第一连接部分突出到终端本体中,或者可以被实现为与第一连接部分分开形成的柔性的印刷电路板或者电缆。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连接部分可以是中和线(neutralization line)。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连接部分可以被安装在终端本体的壳体的一个表面上。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印刷电路板可以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处理第一和第二天线的无线信号,第一和第二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馈送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馈送部分分别被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并且连接单元可以分别被电连接到与第一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和与第二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地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部分分别被接地,并且连接单元的一个端部可以被连接到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单元可以被连接到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天线的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或者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天线的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处理第一天线的无线信号,并且所述连接单元被连接到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天线的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或者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天线的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处理第二天线的无线信号。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可以被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布置,并且所述连接单元可以被沿着所述一侧形成以使第一和第二天线彼此电连接。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单元的至少部分可以从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朝着与所述一侧垂直的另一侧弯曲,并且连接单元可以延伸到被沿着所述一侧布置的第三天线以使第二天线和第 三天线彼此电连接。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布置在与连接单元相邻的位置处,以便被联接到连接单元。 
根据详细描述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终端本体,该终端本体具有前表面、侧表面以及后表面;窗,该窗被布置在前表面上;金属构件,该金属构件被形成为暴露到前表面、侧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该金属构件由导电材料制成以提供不同于窗的类型的质地;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分别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以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从金属构件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分别被连接到多个天线。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被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外部的金属构件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闭合环路。 
根据详细描述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金属构件的两个端部处,金属构件可以分别被电连接到多个天线,并且标志可以被形成在两个端部之间,以便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从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适用性的更宽范围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的是,仅通过举例说明给出指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因为根据详细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的前透视图; 
图2B是在图2A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后透视图; 
图3是图2B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视图; 
图4是示出用于连接在图3中示出的天线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5A(a)-图5A(b)和图5B(a)-图5B(b)是示出当如在图4中所示将天线电连接时,天线的特性的概念图; 
图6A至图6F是示出用于布置将根据本公开的天线电连接的连接单元的方法的过程视图;并且 
图7A(a)-图7A(c)、图7B(a)-图7B(b)以及图7C(a)-图7C(b)是示出在天线和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过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和具有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为了参考附图进行简要描述,相同的或者等效的组件将会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描述将不会被重复。单数表示可以具有复数意义,直到根据上下文所述单数表示表示的是明确的不同意义。 
在此公开的便携式终端可以包括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等等。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能够被应用于除了仅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情况之外的诸如数字TV的固定终端、桌上型计算机等等。 
图1是图示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关联的便携式终端的框图。 
便携式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供电单元390等。然而,不要求如在图1中所图示的所有元件,并且可以以比被图示的元件的数量多或少的元件来实现便携式终端。 
在下文中,将会依次描述构成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元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元件允许在便携式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或者允许在便携式终端100和便携式终端100所处的网络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位置信息模块115等。 
广播接收模块111通过广播信道接收来自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 
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意指生成并且传输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的服务器、或接收预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并且传输到便携式终端100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和数据广播信号以及呈数据广播信号被联接到TV或者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形式的广播信号。 
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意指关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广播服务提供商等的信息。广播相关联信息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提供,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相关联信息。 
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它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的形式存在。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来接收广播信号。具体地,广播接收模块311可以使用数字广播系统诸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媒体前向链路(MediaFLO)、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地面(ISDB-T)等来接收数字广播信号。当然,广播接收模块111被构造为适于提供广播信号的每一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的数字广播系统。 
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合适的装置诸如存储器160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到移动通信网络上的基站、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接收来自于移动通信网络上的基站、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无线电信号。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呼叫信号、和/或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传输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是用于支持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模块。该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以被内置在便携式终端100中或被外部地安装到移动终端10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互联网模块313可以使用包括无线LAN(WLAN)、Wi-Fi、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等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短程通信模块114可以使用包括蓝牙、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组织(IrDA)、超宽带(UWB)、ZigBee等的短程通信技术。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便携式终端的位置的模块,诸如GPS模块。 
参考图1,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并且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在视频电话呼叫模式或图像捕捉模式中处理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帧诸如静止图画或者视频。已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 
通过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发射到外部装置。根据便携式终端的使用环境可以提供两个或者更多个相机121。 
麦克风122在电话呼叫模式、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中通过麦克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并且将音频信号处理成电子语音数据。已处理的语音数据可以被转换并且输出成能够在电话呼叫模式中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发射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麦克风122可以执行各种类型的噪声抵消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生成输入数据以控制终端的操作。可以通过包括键盘、薄膜开关、触摸屏(压力/电容)、滚动轮、滚动开关等构造用户输入单元130。 
感测单元140检测便携式终端100的当前状态诸如便携式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便携式终端100的位置、用户的接触的存在或者不存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取向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100的操作的感测信号。例如,当便携式终端100是滑盖手机型时,其可以感测滑盖手机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此外,感测单元140负责与电力是否被从供电单元190供应、或者外部装置是否被联接到接口单元170相关联的感测功能。另一方面,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 
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提供用于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或者警报信号的输出,并且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触摸模块154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输出)在便携式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便携式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呼叫相关联的用户界面(UI)或者图形用户界面(GUI)。当便携式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图像捕捉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被捕捉的图像和/或接收到的图像、UI或者GUI。 
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以及三维(3D)显示器中的至少一个。 
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的或者透光型,以允许通过显示单元浏览外部,并且这样的显示器可以被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的示例可以包括透明LCD(TOLED)等。在此构造下,用户能够通过由终端主体的显示单元151占据的区域来浏览被定位在终端主体的后侧处的物体。 
根据便携式终端100的被构造方面,可以在数目上实现两个或者更多个显示单元151。例如,多个显示单元151可以被布置在一个表面上相互间隔开或形成整体,或可以被布置不同的表面上。 
在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感应传感器(被称为触摸传感器)具有中间层结构的实施例中,该结构可以被称为触摸屏。显示单元151除了被用作输出装置之外可以被用作输入装置。触摸传感器可以被实现为触摸膜、触摸片、触摸板等。 
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将施加到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从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出现的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而且,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不仅感测被触摸的位置和被触摸的区域,而且感测触摸压力。 
当触摸输入被触摸传感器感测到时,对应的信号被发射到触摸控制器(未示出)。触摸控制器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且然后将对应的数据发射到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感测到已经触摸了的显示单元151的哪个区域。 
参考图1,接近传感器141可以被布置在便携式终端的由触摸屏覆盖的或者在触摸屏附近的内部区域处。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电磁场或者红外线感测靠近被感测表面的对象或者布置在被感测表面附近的对象的存在与否。接近传感器具有比接触传感器更长的寿命和更强的实用性。 
接近传感器可以包括光学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当触摸屏被实现为电容型时,通过电磁场的变化来感测指针接近触摸屏。在这种情况下,触摸屏(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被归类为接近传感器。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简要描述,指针(pointer)位于接近触摸屏而没有接触的状态将会被称为“接近触摸”,而指针实际上接触触摸屏的状态将会被称为“接触触摸”。对于与指针的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对应于在指针接近触摸时指针垂直面对触摸屏的位置。 
接近传感器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与感测到的接近触摸和感测到的 接近触摸模式有关的信息可以被输出到触摸屏。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呼叫接收模式、呼叫发起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中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或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输出与在便携式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例如声音警报接收到呼叫或接收到消息等有关的音频信号。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接收器、扬声器、蜂鸣器等。 
警报单元153输出通知来自于便携式终端100的事件的发生的信号。从便携式终端100发生的事件可以包括接收到呼叫、接收到消息、键控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警报单元153不仅可以输出视频或者音频信号,而且可以输出各种类型的信号,诸如以振动的方式通知事件的发生的信号。因为能够通过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单元152输出视频或音频信号,所以显示单元151和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被归类为警报单元153的一部分。 
触觉模块154产生用户能够感觉的各种触觉效果。由触觉模块154产生的触觉效果的代表性示例包括振动。由触觉模块154产生的振动可以具有可控制的强度、可控制的模式等。例如,可以以合成的方式或以序列的方式输出不同的振动。 
触觉模块154可以产生各种触觉效果,所述触觉效果不仅包括振动,而且还包括相对于被触摸(被接触)的皮肤垂直移动的针脚布置、通过注入孔或者吸入孔的空气注入力或者空气吸入力、通过皮肤表面的触摸、存在或者不存在与电极的接触、通过诸如静电力的刺激的效果、使用吸热装置或者热发射装置再现冷感或者热感等。 
触觉模块154可以被构造为通过用户的直接接触,或者用户的使用手指或手的肌肉感测来传输触觉效果(信号)。根据便携式终端100的 构造可以在数目上实现两个或者更多个触觉模块154。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和控制控制器180的程序。可替换地,存储器160可以暂时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数据、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与在触摸屏上的触摸输入时的各种模式的振动以及输出的音频有关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适合的存储介质包括闪存型、硬盘型、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卡型(例如,SD或者DX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来实现。此外,便携式终端100可以操作在互联网上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 
接口单元170通常可以被实现为使便携式终端100和外部装置对接。接口单元170可以允许接收来自于外部装置的数据,将电源输送给便携式终端100中的每个部件,或者将来自于便携式终端100的数据发射到外部装置。接口单元170可以包括例如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联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识别模块可以被构造为用于存储被要求认证使用便携式终端100的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该识别模块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UIM)、订户标识模块(SIM)等。此外,可以以智能卡类型实现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在下文中,被称为“识别装置”)。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被联接到便携式终端100。 
此外,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当便携式终端100被连接到外部托架时将电力从外部托架供应到便携式终端100的路径,或用于将由用户从 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传输到便携式终端100的路径。从托架输入的这样的各种命令信号或者电力可以运行为用于识别便携式终端100已经被正确地安装到托架的信号。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便携式终端100的全部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电话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181,该多媒体模块181提供多媒体回放。多媒体模块181可以被构造为控制器180的一部分或被构造为单独的部件。 
控制器180能够执行图案识别处理,以便将在触摸屏上的书写或者绘制输入识别为文本或者图像。供电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提供各种组件所需的电力。 
可以使用例如软件、硬件或者软件、硬件的某个组合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 
对于硬件实现,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被设计为执行在此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内或者可选择的其组合内实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器180实现这样的实施例。 
对于软件实现,可以与每一个均执行功能和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的单独的软件模块一起实现诸如程序或功能的实施例。能够通过以任何适合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实现软件代码。此外,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通过控制器180执行。 
参考图1、图2A以及图2B,便携式终端(或者移动终端)100、200 具有直板型终端本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于两个或者更多个本体被组合以能够相对地移动的滑盖型移动终端、折叠型移动终端、摆动型移动终端、旋转型移动终端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应用于具有相机和闪光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板(PMO)等。 
终端本体包括构成外观的壳体(或外壳、外罩、盖等)。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前壳体201和遮蔽与前壳体201相对的表面的后壳体203。中间壳体202可以介于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3之间。各种电子组件被安装在前壳体201与后壳体203之间的空间中。壳体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入成型而形成或者可以由金属材料诸如不锈钢(STS)或者钛(Ti)等制成。 
电源单元241、后相机221以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225可以被布置在终端本体的后表面上。 
电源单元241可以将电力供应到便携式终端200。电源单元241可以被安装在终端本体内或者可以被直接地附接到终端本体或者从终端本体拆卸。 
闪光灯223可以被布置为与后壳体221相邻。闪光灯223可以照亮当使用后相机221捕捉对象时被捕捉的对象。 
镜子224可以被布置为与闪光灯224相邻。当他想要通过使用后相机221捕捉他自己的图像(即,自我图像捕捉)时,镜子224可以允许用户看到他自己。 
第二音频输出模块225可以结合被布置在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上的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21实现立体声音功能并且也可以被用于实现呼叫 通信的扬声器电话模式。 
后相机221可以具有与被布置在前表面上的前相机216的图像捕捉方向大体上相反的图像捕捉方向,并且具有与前相机216不同的像素量。 
例如,前相机216可以具有比较少的像素以捕捉用户的面部的图像并且将这样的图像传输给另一方,并且后相机221优选地可以具有比较多的像素以捕捉普通对象的图像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立即传输。前相机和后相机216、221可以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上使得它们能够可旋转或者弹出。 
侧键214、接口单元215、225和声音输入单元213等可以被布置在前壳体201的侧表面上。 
侧键214可以被称为操纵单元,并且接收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200的操作的命令。针对操纵,侧键214可以采用用户能够触摸或者轻敲的任何触觉方式。通过侧键214输入的内容可以被不同地设置。例如,侧键214可以允许接收命令,诸如图像输入单元216、230的控制、从音频输出模块211、225输出的声音的音量控制、显示单元210的触摸识别模式的转换等等。 
声音输入单元213可以被实现为例如麦克风的类型,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和其它声音。 
接口单元215、225可以用作便携式终端200与外部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路径。例如,接口单元215、225可以是有线/无线耳机端口、用于短程通信的端口(例如,IrDA、蓝牙、WLAN等)、用于将电力供应到便携式终端的电源终端等等中的至少一种。接口单元215、225可以是用于联接外部卡诸如订户标识模块(SIM)、用户标识模块(UIM) 或者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卡等的卡槽。 
显示单元210、第一音频输出模块211、信号输入单元230以及前相机216可以被布置在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上。 
显示单元210可以包括用于显示视觉信息的液晶显示(LCD)模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电子纸等。显示单元21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摸感测单元。在下文中,具有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单元210可以被称为“触摸屏”。当在触摸屏210上的部分上感测到触摸输入时,与被触摸的位置相对应的内容可以被输入。以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或者数字,或者可以在各种模式中设置或者指示的菜单项目或者指令。触摸感测单元可以是透明的使得显示单元能够是可视的,并且触摸感测单元包括用于在明亮的地方增强触摸屏的可视性的结构。参考图2A,触摸屏210可以占据前壳体201的前表面的大部分。 
第一音频输出单元211可以被实现为将呼叫声音传输到用户的耳朵的接收器,或者输出各种警报声音或者多媒体再生声音的扩音器。 
前相机216可以在视频呼叫模式或者捕捉模式中接收和处理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者视频的图像帧。被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 
通过前相机216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被传输到外部装置。根据便携终端的使用环境可以提供两个或者更多个前相机216。 
信号输入单元230可以被操纵成允许输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200的操作的命令,并且信号输入单元230包括多个输入键。多个输入键可以被称为操纵部分。针对操纵,这样的操纵部分能够采用用户能够触摸 或者轻敲的任何触觉方式。 
例如,操纵部分可以被实现为薄膜开关、触摸屏、触摸板等,用户能够通过该操纵部分以推动或者触摸方式输入命令或者信息。可替换地,操纵部分可以被实现为旋转键或者操作杆的滚轮或者凸起。可以以各种方式设置通过信号输入单元230输入的内容。例如,信号输入单元230可以被输入诸如开始、结束、滚动等的命令。 
终端本体可以包括用于呼叫通信的天线并且还另外具有广播信号接收天线。另外,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的天线装置226(参见图3)可以被布置在终端本体内。 
这些天线可以被彼此组合以形成提供各种一体的通信服务的天线装置。为此,天线装置可以被设置有用于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模式。 
而且,为了将多个天线布置在便携式终端内,相邻天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被缩短。然而,当在天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短时,由于从各个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所以可能引起干扰。为了防止此问题,可以使用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使天线电连接。金属构件可以诱导干扰各个天线的馈电点的电流元,从而提高各个天线的隔离性。而且,本公开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前表面、后表面以及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边缘布置金属构件,以防止由于金属构件而使终端的内部结构被复杂化。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电连接的天线的结构。图3是图2B的便携式终端的分解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连接在图3中示出的天线的方法的概念图。 
如在图3中所示,通过侧壳体202、前壳体201以及后壳体203的联 接可以限定终端本体的外观。 
显示模块(未示出)可以被安装在前壳体201的一个表面上。显示模块可以包括窗和显示单元210(参见图2A),并且对触摸是灵敏的。 
参考图3和图4,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印刷电路板281可以被安装在终端本体内。印刷电路板281例如可以被安装在前壳体201、侧壳体202或者后壳体203上,或者单独的内部结构上。在下文中,将会给出前壳体201、侧壳体202或者后壳体203被单独地形成的示例的描述。然而,本公开可以不限于该结构,壳体201、202以及203中的若干可以被彼此一体地形成。 
印刷电路板281可以被构造成用于操作便携式终端的各种功能的控制器180(参见图1)的一个示例。可以设置多个印刷电路板281,以通过其组合执行控制器180的功能。 
同时,各种电子装置可以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81的一个表面上。用于保护电子装置的支撑构件282可以被安装在一个表面上。支撑构件282可以是金属板。 
而且,如所示的,作为电源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电池可以被安装在终端内。电池可以介于侧壳体201的后表面和后壳体203之间。 
多个天线300可以被布置在侧壳体202的一个端部部分上。天线300可以被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81。印刷电路板281可以处理与通过天线300接收到的无线电磁波相对应的无线信号。天线300可以经由后壳体203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那些之外,多个天线300可以被设置在侧壳体202的至少一个端部部分上。 
正因如此,被设置的多个天线可以是被形成为发射或者接收与个 人通信系统(PCS)、高级无线服务(AWS)、数字通信网络(DCN)以及长期演进(LTE)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无线信号的天线、接收以FM射频带、蓝牙或者WiFi带运行的广播信号接收天线、蓝牙天线、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以及无线因特网的数据接收天线中的一个。 
在下文中,将会示例性地描述多个天线300中的第一天线310。第一天线310可以包括辐射部分311、馈送部分312以及接地部分313。辐射部分311可以由导电金属条制成,并且被成形为以第一频带,即,一个频带谐振。例如,辐射部分311可以被成形为使得第一频带能够是1.2GHz的波段。即,辐射部分311可以被形成为单个图案。例如,第一天线311可以被实现为倒F型天线或者倒L型天线。 
而且,馈送部分312和接地部分313可以从辐射部分311延伸并且接触被形成在印刷电路板281上的连接单元400。馈送部分312和接地部分313可以在辐射部分311的连接馈送部分312和接地部分313的一个区域处被相互间隔开。 
馈送部分312可以将从印刷电路板281传输的信号馈送到辐射部分311,从而馈送到第一天线310。对第一天线的描述可以相同地应用于被安装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的其它天线。如所示的,第二天线320也可以包括辐射部分321、馈送部分322以及接地部分323。 
同时,在便携式终端中,被布置为彼此相邻以发射或者接收不同频带的无线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可以经由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的连接单元400而被彼此电连接。 
如在图3中所示的,连接单元400可以被部分地暴露在外部以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边缘,即,侧壳体202的边缘形成环路。尽管未示出,连接单元4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边缘形成或者位于终端本体内。 
连接单元400也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后表面形成,并且连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后壳体203的边缘形成。 
如所示的,连接单元400可以被实现成使得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可以突出到终端本体中,以便一一对应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部分。 
参考图4,连接单元400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形成,并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分410。连接单元400还可以包括被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分410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分420,使得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一连接部分410。 
在此,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10和420可以被一体地或者单独地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电缆或者柔性印刷电路板。 
用于形成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10和420的材料可以取决于连接单元400是否被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外部。 
作为一个示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当通过包围后壳体202的边缘而使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外部时,连接单元400的外部暴露的部分可以对应于由导电材料,即,金属装饰品制成的金属构件(与第一连接部分410相对应,参见图4)。 
被实现为金属构件的连接单元400可以包括延伸部分420a和420b(与第二连接部分420相对应,参见图4),所述延伸部分420a和420b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作为一个示例,如所示的,延伸部分420a和420b可以与金属构件一体地形成。 
同时,作为一个示例,连接单元400可以被电连接到分别与第一天线310的馈送部分312和第二天线320的馈送部分322相邻的部分。 
尽管未示出,但作为另一示例,连接单元400可以被连接到接地部分313和接地部分323,在接地部分313上第一天线310被接地,在接地部分323上第二天线320被接地。 
作为另一示例,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可以连接到:与被连接到用于处理第一天线310的无线信号的印刷电路板281(参见图3)的馈送部分312相邻的部分,或者与第一天线310的接地部分313相邻的部分;以及与被连接到用于处理第二天线320的无线信号的印刷电路板281(参见图3)的馈电部分322相邻的部分,或者与第二天线320的接地部分323相邻的部分。 
连接单元400可以被连接到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的馈送部分312和322或者接地部分313和323相邻的部分,即,天线上大电流流动的部分,以便将引起在相邻的天线之间的干扰的电流元诱导成朝着连接单元400流动。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可以通过连接部分400使干扰相邻天线的馈送部分的电流元偏移,致使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的隔离性提高。 
在下文中,将会给出当如前述地电连接天线时天线的被改进的特性的描述。图5A(a)-图5A(b)和图5B(a)-图5B(b)是示出当如在图4中所示地电连接天线时天线的特性的概念图。 
首先,图5A(a)-图5A(b)和图5B(a)-图5B(b)中的水平轴指示频带,并且垂直轴指示反射系数和耦合系数的大小。 
在此,反射系数是指示经由天线传输的所期望的功率部分地返回而没有被辐射的水平的参数。当反射系数低时,天线的辐射性能是优秀的。 
而且,耦合系数是指示从一个天线辐射的信号被输入到另一天线中的水平的参数。当耦合系数低时,天线之间的干扰低。当天线谐振时,由于通过谐振电流而产生的磁通量,所以至少在两个天线之间形成相互感应。相互感应引起相邻的天线彼此电干扰。指示干扰的水平的值是耦合系数。 
图5A(a)概念地示出在使用连接单元400(参见图3)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参见图3)之前的耦合系数,并且图5A(b)概念地示出在使用连接单元400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之后的耦合系数。 
如在图5A(a)和图5A(b)所示的,第一天线310可以在频带“A”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并且第二天线320可以在频带“B”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 
而且,如图5A(a)所示,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彼此电连接之前的耦合系数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分别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的频带“A”和“B”处相对较高。在此,当第一天线310在频带“A”发射无线信号时,由于第二天线320的干扰,第一天线310期望发射的功率可能被部分地输入到第二天线320中,从而降低了第一天线310的性能。 
类似地,当被布置为与第一天线310相邻的第二天线320在频带“B”发射无线信号时,第二天线320期望发射的功率可能被部分地输入到第一天线310中,从而降低了第二天线320的性能。 
同时,如图5A(b)所示,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彼此电连接之后的耦合系数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分别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的频带“A”和“B”处是低的。 
在此,如在图形中所示的,即使第一天线320被布置为与第二天线320相邻,第一天线310也可以在第一天线310发射无线信号的频带“A”处保持与第二天线320隔离。 
类似地,即使第二天线320与第一天线310相邻,第二天线320也可以在第二天线320发射无线信号的频带“B”保持与第一天线310隔离。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在相似或者相同的频率带运行的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 
图5B(a)概念地示出在使用连接单元400(参见图3)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参见图3)之前的耦合系数,并且图5B(b)概念地示出在使用连接单元400电连接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之后的耦合系数。 
如在图5B(a)和图5B(b)中所示,第一天线310和第二天线320可以在频带“A”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 
而且,如在图5B(a)中所示,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彼此电连接之前的耦合系数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的频带“A”处是相对高的。在此,当第一天线310在频带“A”发射无线信号时,第一天线310期望发射的功率可能被部分地输入到第二天线320中,从而降低第一天线320的性能。 
类似地,当被布置为与第一天线310相邻的第二天线320在频带“A” 发射无线信号时,第二天线320期望发射的功率可能被部分地输入到第一天线310中,从而降低第二天线320的性能。 
同时,如在图5B(b)中所示,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彼此电连接之后的耦合系数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的频带“A”处是低的。 
在此,如在图中所示,即使第一天线320被布置为与第二天线320相邻,第一天线310和第二天线320也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发射无线信号的频带“A”处保持彼此隔离。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彼此相邻的天线可以被彼此电连接,从而减少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 
在下文中,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用于布置使多个天线电连接的连接单元的方法。图6A至图6F是示出用于布置使根据本公开的天线电连接的连接单元的方法的过程视图。 
首先,图6A和图6B是示出在图2B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后壳体203(参见图3)的移除状态的平面图。 
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用于使至少两个天线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单元40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能够沿着终端本体的外观暴露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连接单元400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从而将在经由连接单元连接的多个天线之间引起干扰的电流元诱导成朝着连接单元400流动。 
将更加详细地描述连接单元的被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外观的所述至少部分。参考图6A,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形成环路。在此,连接单元400可以被形成为与如在图3中所示的终 端本体的侧表面一样厚,或者比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厚度薄以围绕侧表面。 
而且,连接单元400可以从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朝着与该侧垂直的另一侧弯曲。例如,连接单元400可以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被布置的一侧朝着第一天线310弯曲,使得第一天线310和第三天线330能够被彼此电连接。连接单元400可以从第三天线330朝着第四天线340被布置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三天线330能够被电连接到第四天线340。根据此方法,连接单元400可以延伸成从一个点开始包围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每个边缘,从而形成闭合环路。在此,可以通过连接单元400使第一至第四天线310、320、330以及340全部电连接。 
即,连接单元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以便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侧表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在此,被实现为金属构件的连接单元可以提供不同于被布置在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上的窗的类型的质地,从而装饰终端本体的外观并且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的天线稳定。 
同时,金属构件可以还包括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被连接到天线中的每一个。在此,延伸部分可以对应于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第二连接部分420。 
正因如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具有延伸部分的连接单元可以允许多个天线的电连接,以便将引起多个天线之间的干扰的电流单元诱导成朝着连接单元流动。连接单元,特别是用于电连接多个天线的延伸部分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 
参考图6B,连接单元400可以被形成以包围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至少部分。在此,作为金属构件的连接单元400可以形成终端的边缘的一部分。即,连接单元400可以仅形成在与终端本体的外观的与布置天线 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上。 
例如,第一连接部分400a仅可以被形成在与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相对应的部分上,使得在其间以一个间隔距离沿着所述一侧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能够被彼此电连接。而且,连接部分400b可以仅形成在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相对应的部分上,使得在其间以一个间隔距离沿着所述另一侧布置的第三和第四天线330和340能够被彼此电连接。 
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00a和400b中的每一个可以进一步包括延伸部分420,所述延伸部分420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被连接到各个天线。在此,延伸部分可以对应于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第二连接部分420。 
正因如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连接单元和延伸部分可以使干扰相邻天线的馈送部分的电流元偏移,从而提高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隔离性。将被实现为金属构件的连接单元电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延伸部分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 
接下来,参考图6C,连接单元400可以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内表面形成金属层。金属层可以沿着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终端的侧表面的边缘形成闭合环路,或者仅被部分地形成在布置天线的侧面上。 
而且,金属层可以被实现为金属板或者金属片,或者可以通过对包围终端本体的壳体的一个表面进行直接地电镀而实现金属层。 
而且,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可以延伸到终端中(参见图6C的401和402)以被连接到第一天线310的馈送部分312或者接地部分313并且被连接到第二天线320的馈送部分322或者接地部分323。 
正因如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可以经由连接单元, 即,金属层,使多个天线电连接,有效地减小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用于电连接多个天线的连接单元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 
参考图6D,可以使用被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标志来实现连接单元。 
如所示的,连接单元400,即,标志的至少部分可以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在标志的所延伸的至少部分的两端处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 
延伸部分410a和410b可以在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的馈送部分312和322或者接地部分313和323相对应的位置处从标志突出,使得连接单元400(或者标志)的两端仅能够被连接到与馈送部分312和322或者接地部分313和323相邻的部分。延伸部分410a和410b可以由用于允许连接单元400(或者标志)和天线之间的电连接的导电材料制成。 
同时,连接单元400的至少部分可以延伸到达被布置在与具有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的侧面不同的侧面上的第三天线330的馈送部分332或者接地部分333,使得第三天线330能够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中的至少一个。 
正因如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连接单元(或者金属标志)和延伸部分可以被用于电连接多个天线,以便使干扰相邻天线的馈送部分的电流元偏移,从而提高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隔离性。在此,用于将连接单元电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延伸部分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去耦线或者相移线,用于使多个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偏移。 
参考图6E,连接单元可以沿着覆盖终端本体的后表面的后壳体203的内表面形成金属层。金属层可以沿着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后壳 体203的边缘形成闭合环路,或者仅被部分地形成在布置天线的侧面上。 
金属层也可以被实现为金属板和金属片,或者也可以通过对包围终端本体的后壳体203的一个边缘进行电镀而实现金属层。 
而且,连接单元400可以朝着多个天线,例如,第一至第四天线310、320、330以及340的馈送部分或者接地部分被布置在其上的位置延伸,以便被电连接到多个天线(参见410a、410b、410c以及410d)。 
正因如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可以采用被形成在终端本体的后表面上的金属层以电连接多个天线。这可以使干扰被布置为彼此相邻的天线的馈送部分的电流元偏移,从而提高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隔离性。在此,连接单元,即,用于电连接多个天线的金属层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去耦线或者相移线,用于使多个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偏移。 
而且,如在图6A至图6E中所示,用于电连接不同天线的连接单元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与一个天线的馈送部分和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中的一个部分能够被连接到另一天线。 
另外,连接单元,如在图6F中所示,可以被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分。在此,第一连接部分420a和第二连接部分420b可以将第一天线310的多个部分分别电连接到第二天线320。 
类似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可以将第二天线320的多个部分电连接到第一天线310。 
在此,经由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第一天线310的馈送部分312可以被连接到第二天线320的馈送部分322或者接地部分323, 并且第一天线310的接地部分313可以被连接到第二天线320的馈送部分321或者接地部分323。 
同时,多个连接部分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以便被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侧表面以及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外部。在此,被实现为金属构件的连接单元可以提供不同于被布置在终端本体的前表面上的窗的类型的质地,从而装饰终端本体的外观并且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的天线稳定。在此,金属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延伸到终端本体中以分别被连接到天线。在此,延伸部分可以对应于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第二连接部分420。 
而且,多个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形成在终端本体内以电连接多个天线。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用于电连接多个天线的连接单元可以被暴露到终端的外部,从而装饰终端本体的外观并且使被安装在终端本体中的天线稳定。 
而且,当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的内表面形成连接单元时,可以不要求用于防止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的在终端内占据预定空间的单独装置。 
在下文中,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将连接单元连接(联接)到天线的各种示例。图7A(a)-图7A(c)、图7B(a)-图7B(b)以及图7C(a)-图7C(b)是示出在天线和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过程视图。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连接单元和天线电连接。作为一个示例,从连接单元延伸的金属板可以通过螺丝钉而联接到天线的至少部分。而且,作为另一示例,可以使用从连接单元的至少部分延伸到终端本体中的电缆或者柔性印刷电路板将连接单元联接到天线的至少部分。作 为另一示例,由金属制成的连接单元和天线可以被布置在彼此相邻的位置处,使得连接单元能够被联接到天线的至少部分,从而将连接单元电连接到天线。 
在下文中,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示例。 
首先,参考图7A(a)-图7A(c),将会描述连接单元400经由金属板被联接到第一天线310的接地部分312的示例。 
如在图7A(a)中所示,连接单元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410,该第一连接部分410暴露到终端本体的外部以包围终端本体的侧壳体202;和第二连接部分420,该第二连接部分420从第一连接部分410延伸到终端本体中。 
在此,第一连接部分410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以便于被电连接到天线310。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金属板,以便于将第一连接部分410电连接到天线310的至少部分。 
而且,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与第一连接部分410一体地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从第一连接部分410的至少部分突出到终端本体中,从而弹性地接触与第一天线310的馈送部分312或者接地部分313相邻的部分。 
如在图7A(b)和图7A(c)中所示,为了固定在第二连接部分420和天线310之间的联接,可以通过使用螺丝钉421将第二连接部分420和天线310的至少一部分联接。 
正因如此,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分410电连接到天线的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用于使多个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偏移。 
接下来,参考图7B(a),连接单元400和天线310可以经由电缆或者柔性的印刷电路板而彼此电连接。 
如在图7B(a)中所示,连接单元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410,该第一连接部分410沿着终端本体内的一个表面形成以电连接多个天线;和第二连接部分420,该第二连接部分420从第一连接部分410延伸到终端本体中。 
在此,第一连接部分410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以便于被电连接到天线310。第一连接部分410可以被实现为沿着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内表面的金属层。而且,第二连接部分420可以被实现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缆或者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以便于将第一连接部分410电连接到天线310的至少部分。正因如此,被实现为电缆或者柔性的印刷电路板的连接部分420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用于使多个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偏移。 
参考图7B(a)和图7B(b),为了在第二连接部分420和天线310之间的平滑联接,具有导电性的焊盘421可以被用于将第二连接部分420联接到天线310的馈送部分312或者接地部分313。 
参考图7C(a)-图7C(b),由金属制成的连接单元400可以被电联接到天线。 
如在图7C(a)中所示,连接单元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410,该第一连接部分410被沿着后壳体203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布置;和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所述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从第一连接部分410延伸以将第一连接部分410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 
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10、420a以及420b可以在后壳体203的内表面上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可以被实现为金属板和金属片。 
参考图7C(a)-图7C(b),为了通过电磁感应将连接单元400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可以将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以在其间的一个间隔距离分别布置在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的馈送部分312和322或者接地部分313和323相邻的部分处。 
而且,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可以布置成分别部分地连接到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的馈送部分312和322或者接地部分313和323相邻的部分。这可以防止由于第二连接部分420a和420b都被整体地连接到辐射部分311和321而干扰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辐射的无线信号。 
正因如此,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特别地,用于电连接天线的第二连接部分可以被命名为中和线、解耦线或者相移线,用于使在多个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偏移。 
同时,尽管未示出,当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410和420与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以相同的距离间隔开时,第一连接部分410可以被形成在另一个板上,从而防止第一连接部分410被布置在与平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相同的位置上。这可以使得防止第一和第二天线310和320被第一连接部分410的金属特性干扰。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天线和连接单元之间的联接或者连接可以根据连接单元被布置在终端上的位置而以各种方式改变。这可以防止连接单元的结构干扰终端的内部结构。 
而且,在根据本公开的便携式终端中,可以通过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的金属构件使多个天线电连接,从而有效地降低天线之间的 耦合系数。正因如此,当经由沿着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的金属构件连接天线时,可以不要求用于最小化天线之间的联接的在终端内占据预定空间的单独装置,或者可以不需要在天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这可以导致在小空间诸如小终端内要求多个天线装置的MIMO天线的有效布置的结果。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教导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本说明书旨在是说明性的,并非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改型以及变型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以及其它特性以获得另外的和/或可替换的示例性实施例。 
当在没有脱离本特征的特性的情况下以多种形式具体化本特征时,也应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规定,上述实施例不受前面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而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内被广泛地解释,并且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内的所有变化和变型或者该范围和界限的等效物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涵盖。 

Claims (14)

1.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被安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中以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天线间隔开并且被设置为以与所述第一天线不同的频带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电连接以减少在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频率干扰,所述连接单元的至少部分被沿着所述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沿着所述终端本体的侧表面形成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和
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突出到所述终端本体中,或者被实现为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分开地形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者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是中和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被安装到所述终端本体的壳体的一个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中以处理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包括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馈送部分和第二馈送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分别被电连接到与所述第一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包括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分和第二接地部分,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部分和第二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被连接到与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天线的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或者与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天线的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中以用于处理所述第一天线的无线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被连接到与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天线的馈送部分相邻的部分或者与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天线的接地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中以用于处理所述第二天线的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沿着所述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沿着所述一侧形成以将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彼此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至少部分从所述终端本体的侧表面的一侧朝着与所述一侧垂直的另一侧弯曲,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延伸到沿着所述一侧布置的第三天线以将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彼此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与所述连接单元相邻的位置处,以便被联接到所述连接单元。
12.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具有前表面、侧表面以及后表面;
窗,所述窗被布置在所述前表面上;
金属构件,所述金属构件被形成为暴露到所述前表面、所述侧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所述金属构件由导电材料制成以提供与所述窗不同类型的质地;
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被安装在所述终端本体中以分别发射或者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从所述金属构件延伸到所述终端本体中以分别被连接到所述多个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被暴露到所述终端本体的外部的所述金属构件沿着所述终端本体的边缘形成闭合环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在所述金属构件的两个端部处,所述金属构件分别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天线,并且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形成标志,其中所述标志被暴露到所述终端本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CN2013200768642U 2012-02-15 2013-02-18 便携式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94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15448 2012-02-15
KR1020120015448A KR101897772B1 (ko) 2012-02-15 2012-02-15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9422U true CN203289422U (zh) 2013-11-13

Family

ID=47832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686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9422U (zh) 2012-02-15 2013-02-18 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292B2 (zh)
EP (1) EP2629361B1 (zh)
KR (1) KR101897772B1 (zh)
CN (1) CN203289422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721A (zh) * 2013-12-30 2014-04-23 深圳市广和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模块
CN104078763A (zh) * 2014-06-11 2014-10-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Mimo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05720994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CN106159448A (zh) * 2014-12-09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和使用天线模块的移动终端
CN106410371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多频带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6463842A (zh) * 2014-04-15 2017-02-22 多康公司 使用具有天线隔离规定的电容式耦合复合环形天线的天线系统
CN107026326A (zh) * 2016-01-11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9888460A (zh) * 2015-08-13 2019-06-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通信装置
CN110012403A (zh) * 2017-12-14 2019-07-12 大北欧听力公司 用于听力仪器的多臂偶极天线
CN112367701A (zh) * 2020-10-22 2021-02-1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9575B1 (ko) * 2012-03-21 2018-05-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무선통신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JP2014165456A (ja) * 2013-02-27 2014-09-08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リアケース
CN104427028A (zh) * 2013-09-02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KR102094754B1 (ko) * 2013-12-03 2020-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1544698B1 (ko) * 2013-12-23 2015-08-17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내장형 안테나
KR102128262B1 (ko) * 2014-01-29 2020-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TWI584627B (zh) * 2015-02-04 2017-05-21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US10333200B2 (en) * 2015-02-17 2019-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evic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hip
KR102314790B1 (ko) * 2015-02-26 2021-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594380B1 (ko) 2015-03-04 2016-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코일 안테나 모듈
US9728848B1 (en) * 2015-03-24 2017-08-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neutralization line to counter environmental effects for ultra-high isolation
KR20160120643A (ko) 2015-04-08 2016-10-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KR20170011340A (ko) * 2015-07-22 201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엑스선 디텍터 및 엑스선 촬영장치
KR101689612B1 (ko) * 2015-07-30 2016-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5161844A (zh) * 2015-07-31 2015-12-16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9655218B1 (en) * 2015-08-19 2017-05-16 Thomas DePhillips Modula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coration system
US9991654B1 (en) * 2015-08-19 2018-06-05 Thomas DePhillips Intelligent decoration system
US9796094B1 (en) * 2015-08-19 2017-10-24 Thomas DePhillips Decoration system
KR102341543B1 (ko) * 2015-10-21 2021-12-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간의 간섭을 회피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622731B1 (ko) * 2016-01-11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6876980B (zh) * 2016-12-30 2020-07-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天线系统以及终端天线的设置方法
US10236559B2 (en) 2017-04-14 2019-03-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Three-slott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639508B1 (en) * 2017-06-28 2022-1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commun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409115B1 (ko) * 2017-11-28 2022-06-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송신 안테나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제어 방법
US20190288724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Green Swan Inc. Pocket-insertable microwave emf smartphone shoe
KR20230121634A (ko) 2018-12-10 2023-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탑재되는 안테나 시스템
CN110138391B (zh) 2019-05-20 2021-03-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9689A1 (de) 1999-06-29 2001-01-11 Siemens Ag Integrierbare Dualband-Antenne
US7432860B2 (en) * 2006-05-17 2008-10-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band antenna for GSM, UMTS, and WiFi applications
US7764236B2 (en) * 2007-01-04 2010-07-27 Apple Inc. Broadband antenna for handheld devices
JP4738380B2 (ja) * 2007-05-10 2011-08-0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7612725B2 (en) * 2007-06-21 2009-11-03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bezels
CN101500381A (zh) * 2008-01-30 2009-08-0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壳体,该壳体的制造方法及应用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WO2010095136A1 (en) * 2009-02-19 2010-08-26 Galtronics Corporation Ltd. Compact multi-band antennas
EP2262053B1 (en) * 2009-05-26 2012-07-04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terminal and antenna device thereof
KR101076204B1 (ko) 2009-11-26 2011-10-24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내장형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1241388B1 (ko) 2009-12-18 2013-03-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격리도 향상을 위한 다중 입출력 안테나
KR100986702B1 (ko) 2010-02-23 2010-10-08 (주)가람솔루션 Lte 대역을 포함한 다중대역에서 아이솔레이션 에이드를 통해 선택적으로 격리도 특성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내장형 mimo 안테나
US8730110B2 (en) * 2010-03-05 2014-05-20 Blackberry Limited Low frequency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US20110273341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antenna apparatus thereof
EP2571101A1 (en) 2010-05-13 2013-03-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equipped with same
US20130057446A1 (en) 2010-05-17 2013-03-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same
WO2012030010A1 (ko) * 2010-09-03 2012-03-08 엑스지 솔루션스 엘엘씨 모바일 기기의 송수신 감도 향상을 위한 안테나 부스터 케이스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721A (zh) * 2013-12-30 2014-04-23 深圳市广和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模块
CN103746721B (zh) * 2013-12-30 2016-08-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模块
CN106463842A (zh) * 2014-04-15 2017-02-22 多康公司 使用具有天线隔离规定的电容式耦合复合环形天线的天线系统
CN106463842B (zh) * 2014-04-15 2020-07-07 多康公司 使用具有天线隔离规定的电容式耦合复合环形天线的天线系统
US9742055B2 (en) 2014-06-11 2017-08-22 Xiaomi Inc. Antenna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same
CN104078763A (zh) * 2014-06-11 2014-10-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Mimo天线和电子设备
WO2015188562A1 (zh) * 2014-06-11 2015-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Mimo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04078763B (zh) * 2014-06-11 2017-02-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Mimo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06159448A (zh) * 2014-12-09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和使用天线模块的移动终端
CN106410371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多频带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6410371B (zh) * 2015-07-30 2020-01-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多频带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9888460B (zh) * 2015-08-13 2020-11-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通信装置
US11050863B2 (en) 2015-08-13 2021-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888460A (zh) * 2015-08-13 2019-06-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通信装置
US11570286B2 (en) 2015-08-13 202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16772B2 (en) 2015-08-13 2019-1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026326A (zh) * 2016-01-11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7026326B (zh) * 2016-01-11 2020-1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WO2017128911A1 (zh) * 2016-01-29 2017-08-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CN105720994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CN105720994B (zh) * 2016-01-29 2019-05-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US11463825B2 (en) 2017-12-14 2022-10-04 Gn Hearing A/S Multiple arm dipole antenna for hearing instrument
CN110012403A (zh) * 2017-12-14 2019-07-12 大北欧听力公司 用于听力仪器的多臂偶极天线
US11792582B2 (en) 2017-12-14 2023-10-17 Gn Hearing A/S Multiple arm dipole antenna for hearing instrument
CN112367701A (zh) * 2020-10-22 2021-02-1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367701B (zh) * 2020-10-22 2022-11-04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9361A3 (en) 2013-11-27
US20130207854A1 (en) 2013-08-15
EP2629361A2 (en) 2013-08-21
KR101897772B1 (ko) 2018-09-12
EP2629361B1 (en) 2016-04-13
US9306292B2 (en) 2016-04-05
KR20130094080A (ko) 2013-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9422U (zh) 便携式终端
CN102684726B (zh) 移动终端
US8688179B2 (en) Mobile terminal
US9014761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3581375B (zh) 移动终端
KR101863924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2118930B (zh) 移动终端
US9258393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4375573A (zh) 移动终端
CN105052042A (zh) 移动终端
CN103002079A (zh)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3824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057863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29835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10117892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734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32961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995488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279517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30135646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10130287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00125113A (ko) 이중 기판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