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5079U -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5079U
CN203285079U CN2013203507907U CN201320350790U CN203285079U CN 203285079 U CN203285079 U CN 203285079U CN 2013203507907 U CN2013203507907 U CN 2013203507907U CN 201320350790 U CN201320350790 U CN 201320350790U CN 203285079 U CN203285079 U CN 203285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feet
collapsible
automotive wheel
whee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507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可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3507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5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5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50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为了解决现今汽车底盘离地间隙很小、导致汽车的通过性降低、给行车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下侧的折叠式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的一端,折叠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叠合在一起,打开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构成一个角度,对第一压板起增高作作;将打开的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置于台阶处可发挥垫板的作用,可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附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需要考虑风阻及安全等因素,通常将汽车底盘的离地间隙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高度,特别是小轿车,底盘的离地间隙很小,一般在100mm至150mm。小的离地间隙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但另一方面却导致汽车的通过性降低,给行车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今汽车底盘离地间隙很小、导致汽车的通过性降低、给行车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下侧的折叠式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的一端,折叠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叠合在一起,打开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构成一个角度,对第一压板起增高作作;将打开的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置于台阶处可发挥垫板的作用,可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下侧的折叠式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的一端,折叠式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叠合在一起,打开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构成一个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还设置有折叠式第二压板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下侧的另一端,折叠时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分别置于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纵向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由若干槽形件拼接固定而成,所述槽形件的槽边构成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为槽形件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上分别设置在销轴孔,所述销轴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在第一压板下侧还设置有框架,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分别通过销轴安装在框架的两端,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为连接端而另一端为打开端,所述第一压板的连接端通过销轴折叠式地安装在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框架折叠后,所述框架容纳于第一压板的槽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打开端上设置有勾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在所述第一支撑脚还设置有增高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增高支撑脚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增高支撑脚打开举高时顶端置于所述勾端与第一压板底面中间加强筋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在平时,可以将通过装置折叠后置于汽车收藏箱里面,由于采用折叠结构,因此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当汽车需要经过高的台阶时,可以将装置打开,使压板与支撑脚构成一个角度,将打开的通过装置置于台阶处可发挥垫板的作用,可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打开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打开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8、图9、图10、图11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9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打开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21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3、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4为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2、图23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压板,1.1A、1.1B、1.2A、1.2B脚销轴孔,1.3A板销轴孔,1.4.1、1.4.2压板固定位,1.5打开端,1.5.1勾端,1.6连接端,1.7中间纵向加强筋;
2.第二压板,2.1A板销轴孔;
3.1第一支撑脚,3.1.1A、3.1.1B脚销轴孔,3.1.2A、3.1.2B脚固定位,3.1.3转动圆角;
3.2第二支撑脚,3.2.1A、3.2.1B脚销轴孔,3.2.2A、3.2.2B脚固定位,3.2.3转动圆角;
4.1、4.2脚销轴、4.3压板连接销轴、4.4压板固定销轴、4.5铰链固定铆钉;
5.台阶;
6.框架,6.1A、6.2A脚销轴孔,6.3.1、6.3.2框架固定位;
7.增高支撑脚,7.1A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示,在本例中,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压板1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下侧的折叠式第一支撑脚3.1,所述第一支撑脚3.1通过销轴4.1安装在第一压板1的一端;图1显示,折叠式后第一压板1与第一支撑脚3.1叠合在一起;图5显示,打开后第一压板1与第一支撑脚3.1构成一个角度;图6显示,当汽车需要通过台阶5时,首先打开折叠式通过装置,将打开后的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置于台阶5处,第一压板1可发挥垫板的作用,汽车的车轮可以从第一压板1的上面通过。
图2、图3显示,第一压板1的一端设置有脚销轴孔1.1A、1.1B,第一压板1的下底面设置有纵向加强筋1.7,第一压板1由两个槽形件拼接在一起,通过销轴4.4固定而成,在中间位置处,所述槽形件的槽边构成中间纵向加强筋1.7。
图4显示,第一支撑脚3.1为槽形件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脚上设置有脚销轴孔3.1.1A、3.1.1B所述脚销轴孔3.1.1A、3.1.1B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
图3标注了第一压板1的压板固定位1.4.1的位置;图4标注了第一支撑脚3.1的脚固定位3.1.2A的位置;图5显示,第一支撑脚3.1通过销轴4.1安装在第一压板1的一端,当打开时,压板固定位1.4.1与脚固定位3.1.2A互相压紧固定;并且,由于脚销轴孔3.1.1A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因此,在汽车重压的情况下,第一支撑脚3.1也可以得到固定。
在本例中,设定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为100mm,则可以选定第一支撑脚3.1的高度为100mm,第一压板1的长度可选取600mm、宽度可选取250mm;借助本装置,则汽车可以通过一个200mm高度的台阶。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打开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打开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8、图9、图10、图11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中显示,在本例中,还设置有折叠式第二压板2和第二支撑脚3.2,所述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销轴4.3连接,第二支撑3.2脚通过销轴4.2安装在第一压板1下侧的另一端,折叠时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3.2脚分别置于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
图8、图9显示,第一压板1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脚销轴孔1.2A,还设置有板销轴孔1.3A。
图11显示,第二压板2上设置有纵向的加强筋,第二压板2由两个槽形件拼接在一起,通过销轴4.4固定而成,在中间位置处,所述槽形件的槽边构成中间纵向加强筋1.7;在第二压板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压板1相连接的板销轴孔2.1A。
图10显示,第二支撑脚3.2为槽形件结构,在第二支撑脚3.2上设置有脚销轴孔3.2.1A,所述脚销轴孔3.2.1A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
图12为一个打开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将第一支撑脚3.1打开,而将第二支撑脚3.2、第二压板2仍然保持叠合状态。打开后第一压板1与第一支撑脚3.1构成一个角度。
图13为打开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分别将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脚3.2和第二压板2打开。打开后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脚3.2将第一压板1架空至一个高度,第二压板2的一端与第一压板连接而另一端置于地面上,汽车的车轮可以从第一压板1、第一压板2的上面通过。
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9为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个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21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图18显示,与第二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例中,在第一压板1下侧还设置有框架6,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脚3.2分别通过销轴4.1、4.2安装在框架6的两端;图21显示,第一压板1的一端为连接端1.6而另一端为打开端1.5,第一压板1的连接端1.6上设置有脚销轴孔1.2A、板销轴孔1.3A。图24显示,第一压板1的连接端通过销轴4.2折叠式地安装在框架6上。第一压板1与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销轴4.3互相连接。
图14标注了第一支撑脚3.1在侧面位置上的脚固定位3.1.2B的位置;图15标注了第二支撑脚3.21在侧面位置上的脚固定位3.2.2B的位置;图16中标注了框架6两端内侧的框架固定位6.3.1、6.3.2的位置。图17显示,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脚3.2打开后,脚固定位3.1.2B与框架固定位6.3.1互相压紧固定、脚固定位3.2.2B与框架固定位6.3.2互相压紧固定;而且,第一支撑脚3.1的脚销轴孔3.1.1A、第二支撑脚3.2的脚销轴孔3.2.1A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因此,在汽车重压的情况下,第一支撑脚3.1也可以得到固定。
图14、图15中显示,在第一支撑脚3.1、第二支撑脚3.2上分别设置有转动圆角3.1.3、3.2.3,转动圆角3.1.3、3.2.3。
图18显示,第一压板1与框架6叠合后,框架6容纳于第一压板1的槽形空间。
图21为第一压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8、图19、图20、图21中显示,第一压板1的打开端1.5上还设置有勾端1.5.1。
图22、图23、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4为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2、图23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为第一支撑脚与增高支撑脚叠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两者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2、图23中显示,与第三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例中,在第一支撑脚3.1上还设置有折叠式增高支撑脚7,第一支撑脚3.1与增高支撑脚7之间通过铰链7.1A连接,两者可以叠合或打开;增高支撑脚7打开举高时顶端置于勾端1.5.1与第一压板底面中间纵向加强筋1.7之间。
图24显示,在本例中,增设了增高支撑脚7之后,折叠式通过装置的架空高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本例中,同样设定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为100mm,则可以选定第一支撑脚3.1和增高支撑脚7的高度为100mm,通过借助本装置,则汽车可以通过一个300mm高度的台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下侧的折叠式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的一端,折叠式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叠合在一起,打开后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脚构成一个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折叠式第二压板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一压板下侧的另一端,折叠时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分别置于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纵向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由若干槽形件拼接固定而成,所述槽形件的槽边构成加强筋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为槽形件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上分别设置在销轴孔,所述销轴孔设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压板下侧还设置有框架,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分别通过销轴安装在框架的两端,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为连接端而另一端为打开端,所述第一压板的连接端通过销轴折叠式地安装在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框架折叠后,所述框架容纳于第一压板的槽形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打开端上设置有勾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支撑脚还设置有增高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增高支撑脚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增高支撑脚打开举高时顶端置于所述勾端与第一压板底面中间加强筋之间。 
CN2013203507907U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5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07907U CN203285079U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07907U CN203285079U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5079U true CN203285079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4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5079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5079U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50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8978A (zh) * 2014-06-13 2014-10-01 苏州固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助推支架
CN104233921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何可彬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3921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何可彬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WO2014201764A1 (zh) * 2013-06-18 2014-12-24 He Kebin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CN104068978A (zh) * 2014-06-13 2014-10-01 苏州固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助推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2497B (zh) 一种多功能舞台广告车
CN201970975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支腿装置
US20170362065A1 (en) Wheeled crane and self-demounting and self-mounting methods for supporting legs thereof
CN203285079U (zh)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CN206690974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可移动式轮胎支承装置
CN201580913U (zh) 起重机转场辅助装置、运输拖车
CN205739556U (zh) 高效物流卸货装置
CN204341120U (zh) 多用途折叠车
CN201512009U (zh) 具有加高栏板的货车车箱侧挡板
CN103982141A (zh) 一种新型快速移运钻机井架底座结构
CN204251242U (zh) 轮式履带式两用起重机
CN208200150U (zh) 一种承重性能好的起重机支腿
CN104233921A (zh) 一种汽车车轮折叠式通过装置
CN204754751U (zh) 车载修井机折叠式上车梯
CN202062369U (zh) 移动工作台
CN204876765U (zh) 自卸舱式气动升降塔
CN203211170U (zh) 清障车的滑动式托举机构
CN210363527U (zh) 用于无人机运输作业的保障车
CN102926667A (zh) 一种拖挂钻台设备
CN202463658U (zh) 一种多功能舞台广告车的后板结构
CN102887105B (zh) 隧道救援装置
CN202089511U (zh) 物流台车的底板结构
CN104210472B (zh) 一种清障车后部支撑装置
CN220332560U (zh) 一种尾板可折叠的清障车
CN202788612U (zh) 一体式钻机井架及底座整体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