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2765U - 一种热复合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复合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2765U
CN203282765U CN201320312123XU CN201320312123U CN203282765U CN 203282765 U CN203282765 U CN 203282765U CN 201320312123X U CN201320312123X U CN 201320312123XU CN 201320312123 U CN201320312123 U CN 201320312123U CN 203282765 U CN203282765 U CN 203282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layer
hot
composite bed
basic unit
bed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121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世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121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2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2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27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复合层,包括基层和热材料层,基层具有特定的延展、伸缩性能;热材料层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侧与其贴合,能够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加快、阻止或者延缓热传导;可选的,所述基层具有在特定方向上允许、阻止和/或限制自然元素通过的传递性能;进一步,所述热材料层可设置使基层露出的孔洞,以实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更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以特定的形状或者随机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复合层采用基材和热材料层相贴合,由基层保证其延展和伸缩性能,热材料层改善热传导性能;通过在热材料层上设置孔洞,还可以将基层的属性和热材料层对热传导的影响相结合,获得最佳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热复合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制材,尤其是与一种能够较好的热传导性能,还能够保持基层材料的特性,以适合作为衣物制材的热复合层有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衣物、鞋、帽等身体装备,其采用的材料为具有一定的延展或者伸缩性能的织物,一般选择能够和身体较好的配合,并且具有合适的热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材料。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已经遴选出不少适应不同人体需求的织物材料,这些织物材料对身体亲和性好,穿着舒适。
尽管如此,在许多场合中,选择合适性能的织物仍然非常困难。例如,身体表面温度是人体非常敏感的环境指标,通过身体装备实现对身体表面温度的调节是各种身体装备的核心功能。但在很多场合下,获得合适的温度和对衣物材料的舒适度的要求是矛盾的,例如,棉织品的身体舒适度高,吸汗性能好,但环境温度较低时,仅仅使用棉织品无法获得合适的温度性能,这就需要通过加厚的保暖层构成完整的衣物。但采用加厚保暖层后,棉织物本身和身体贴合性好的优点被厚重的保暖层所累,不能充分体现其优点。
如何保持棉织物或者其它对身体舒适感高的衣物材料的特性,同时又获得需求的温度特性,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现有技术下已经出现了采用复合材料作为身体装备的制作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在原有的传统织物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处理层,以改善热性能。但是这些复合材料由于更为关注传热方面的效果,不能完全保持传统织物与人体的亲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复合层,该热复合层不仅能够较好的热传导性能,还能够保持基层材料的特性,以适合作为衣物制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复合层包括基层和热材料层,所述基层具有特定的延展、伸缩性能;所述热材料层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侧与其贴合,该热材料层能够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加快、阻止或者延缓热传导。
可选的,所述基层具有在特定方向上允许、阻止和/或限制自然元素通过的传递性能。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设置有使所述基层露出的至少一处孔洞,该孔洞便于所述基层实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且以特定形状的阵列分布;孔洞的数目、布局、间距和尺寸有助于使整个热复合层获得预定的、由基层实现的所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或者,所述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且随机或者不规则分布。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复数个孔洞,使所述基层露出表面的面积与未露出表面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9:1。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大面积为小于1平方厘米。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小间隔为1mm。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大间隔为1cm。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复数个孔洞,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密度。
可选的,所述自然元素是空气、湿气、水汽、气味、光线和/或热。
可选的,所述基层位于身体装备的最内侧,并且所述热材料层在该基层的靠向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基层位于身体装备的最外侧,并且所述热材料层在该基层的背离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为金属或者合金。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为增强热反射的铝或者铝合金,或者为增强热传导的铜或者铜合金。
可选的,该热复合层是服装、鞋、帽、手套、围巾、袜子、睡袋或者帐篷的组成部分。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基层未贴合热材料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或者,所述热材料层的表面,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
可选的,所述热材料层凹陷到所述基层中,热材料层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基层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复合层采用基材和热材料层相贴合,该基材具有特定的延展、伸缩性能,所述热材料层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侧与其贴合,并且该热材料层能够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加快、阻止或者延缓热传导。该热复合层由于包括基层和热材料层,并且由基层保证其延展和伸缩性能,由热材料层改善热传导性能,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性能优良的衣物制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热材料层设置有使所述基层露出的至少一处孔洞,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且以特定形状的阵列分布;孔洞的数目、布局、间距和尺寸有助于使整个热复合层获得预定的、由基层实现的所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上述优选实施方案能够使该热复合层的基材部分暴露,而热材料层仍然在基材表面有较大面积的覆盖,这样就可以确保整个热复合层获得基材的透湿、透气等与人体的亲和性能,又获得热材料层带来的对热传导性能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若干孔洞的热复合层的表面效果图之一;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若干孔洞的热复合层的表面效果图之二。
1:基层, 2:热材料层, 3: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复合层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仅仅是该热复合层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案。
请参看图1,该图为该热复合层的纵剖面图。请同时参看图2,该图为该热复合层的轴测图。
如图1所示,该热复合层包括基层1、热材料层2。
所述基层1为完整的薄形材料,其质地使其具有特定的延展、伸缩性能,与人体亲和性好。该基层1能够体现该热复合层相对人体的整体感受。例如,以全棉材料作为基层1,由于其延展伸缩性能好,可以使该热复合层整体上具有更好的贴合性。该基层1具有在特定方向上允许、阻止和/或限制自然元素通过的传递性能。所述的自然材料具体可以是空气、湿气、水汽、气味、光线和/或热。例如,全棉织物作为基层1,能够获得吸汗、透气等效果。
所述热材料层2在所述基层1的一个侧面与其贴合,该热材料层2采用对热传导具有明显影响能力的材料制作,该影响力具体是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加快、阻止或者延缓热传导。
制作热材料层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者合金或者其它合适的材料,具体可以采用能够通过反射阻止热传导的锡箔、或者压制的非常薄的铝或者铝合金;也可以是能够增强热传导的铜或者铜合金。当然,现有技术下还可以采用其他可能的选择。以一侧贴有锡箔作为热材料层2的热复合层为例,由于锡箔具有很好的热反射性能,可以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种,是将热复合层作为成衣的衣里,并且所述热材料层2在该基层的靠向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则该热复合层能够发射身体散发的热量,起到保持身体热量的作用;若贴有锡箔制成的热材料层2作为成衣的最外层,并且所述热材料层2在该基层的背离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则该热复合层能够反射外部热量,阻止外部热量接近身体,保持体表凉爽。
如果热材料层2完全覆盖所述热复合层的表面,则该热复合层就无法体现基层1在特定方向上允许、阻止和/或限制自然元素通过的传递性能。为此,可以在热材料层2表面设置若干露出基层1的孔洞。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热复合层的热材料层2上,设置有使所述基层露出的孔洞,理论上,该孔洞可以仅仅有一处,但是一般均如图2所示,采用复数个孔洞3,这些孔洞3便于所述基层1实现其自身特有的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
上述热材料层2上的复数个孔洞3可以以特定形状的阵列分布;孔洞3的数目、布局、间距和尺寸应当有助于使整个热复合层获得预定的、由基层1实现的所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或者,所述热材料层2上设置的孔洞3为复数个,并且采用随机或者不规则的方式分布。
以特定形状的阵列分布的例子见图3,该图中,所述孔洞3以均匀间隔的圆孔排列。通过控制孔洞3的数目、间距和尺寸,能够使该热复合层的热传导特性和对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发生变化,并且,由于形状规则,对上述变化的控制比较容易估算,在工艺上,采用图3的形式也比较便于加工。
以随机或者不规则的方式分布的例子见图4,该图中,所述孔洞3露出的基层1为黑色,热材料层2为白色,两者行程的黑白图案获得迷彩的效果,不仅视觉美观,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孔洞3密度,在不同位置获得不同的热传导性能。
影响基层1的自然元素传递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孔洞3使所述基层1露出表面的面积与未露出表面的面积之比,该比值可以是一个很宽泛的范围,例如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9:1;该面积之比的变化能够产生调整热复合层性能的效果。例如,采用全棉织物作为基层1,采用锡箔作为热材料层2,若希望保温性能更好,则采用较小的面积比例,若希望更多的体现全棉织物的透气吸汗的功能,则采用较大的面积比例。
尽管面积比例是影响复合层性能的关键指标,但是,由于希望热复合层在各处具有均一的性质,所以,上述孔洞3优选采用较小面积的孔洞,以大量孔洞3在基层1表面的重复排列获得上述面积比例,一般不会采用仅仅设置少量的大面积孔洞3的方式,获得上述面积比例。一个推荐的孔洞3的最大面积是小于1平方厘米。孔洞3之间的间隔也对热复合层性能的均一性有影响,过密则无法时热材料层2对热传导的影响在局部发挥作用,过疏则无法体现基层1的自然属性传递功能。为此,孔洞3之间的间隔的推荐尺寸为,最小间隔为1mm,最大间隔为1cm。
当然,孔洞3在热材料层2上的分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即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密度。例如,采用全棉材料为基层1,采用锡箔为热材料层2,并且该热复合层位于身体装备的最内侧,即作为衣里时,对于汗腺集中的部位,孔洞3的密度可以比较大,对于胸部等大面积并且热量散发较大、汗腺较少的区域,则孔洞3密度较稀疏。这样,通过调整各个位置的孔洞3密度,可以获得调整热复合层的局部性能的效果。
上述热复合层可以作为服装、鞋、帽、手套、围巾、袜子等各种衣物的制材,一般根据不同需要,可以位于这些衣物制材的最里层或者最外层,但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用作中间层的材料。除此之外,上述热复合层也可以用在其它场合,例如睡袋或者帐篷等。
尽管上述介绍中,所述热材料层2在所述基层1的一个侧面与其贴合,但该种贴合仅仅是描述两者之间处于比较接近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两者直接接触,事实上,为了改善两者相互之间贴合的效果,所述热材料层2与所述基层1之间往往设置有粘合剂,另外,为了增强整个热复合层的性能,两者之间也可以有绝热或者防水材料或者其它任何能够调整热复合层性能的材料层。当然,这些增加的材料层也不妨设置在基层1的未贴合热材料层2的另一侧,或者设置在热材料层2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材料层2贴合在基层1的一侧,事实上,热材料层2也不妨凹陷到基层1中,即热材料层2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基层1的表面,或者说,将热材料层2嵌入基层1。但这种工艺相对复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材料层贴合在基层1的一侧,事实上,也不妨在基层1的两侧均贴上热材料层2,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获得对热传导的影响。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本说明书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热复合层包括具有特定的延展、伸缩性能的基层和能够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加快、阻止或者延缓热传导热材料层,所述热材料层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侧与其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具有在特定方向上允许、阻止和/或限制自然元素通过的传递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设置有使所述基层露出的至少一处孔洞,该孔洞便于所述基层实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且以特定形状的阵列分布;孔洞的数目、布局、间距和尺寸有助于使整个热复合层获得预定的、由基层实现的所述自然元素的传递性能;或者,所述热材料层上设置的孔洞为复数个,并且随机或者不规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复数个孔洞,使所述基层露出表面的面积与未露出表面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1:9、小于等于9: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大面积为小于1平方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 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小间隔为1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孔洞,其最大间隔为1c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上的复数个孔洞,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元素是空气、湿气、水汽、气味、光线和/或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位于身体装备的最内侧,并且所述热材料层在该基层的靠向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位于身体装备的最外侧,并且所述热材料层在该基层的背离身体装备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为金属或者合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为增强热反射的铝或者铝合金,或者为增强热传导的铜或者铜合金。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该热复合层是服装、鞋、帽、手套、围巾、袜子、睡袋或者帐篷的组成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 述热材料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未贴合热材料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或者,所述热材料层的表面,设置有绝热层或者防水材料层。
1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材料层凹陷到所述基层中,热材料层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基层的表面。 
CN201320312123XU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热复合层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2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2123XU CN203282765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热复合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2123XU CN203282765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热复合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2765U true CN203282765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1212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2765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热复合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27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5163A (zh) * 2018-06-06 2018-12-14 佛山市联塑万嘉新卫材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1450A (zh) * 2017-06-08 2020-02-21 冈本株式会社 衣物
CN111225999A (zh) * 2017-10-16 2020-06-02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北美公司 传导受限的热反射材料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450A (zh) * 2017-06-08 2020-02-21 冈本株式会社 衣物
CN111225999A (zh) * 2017-10-16 2020-06-02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北美公司 传导受限的热反射材料
CN111225999B (zh) * 2017-10-16 2022-03-29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北美公司 传导受限的热反射材料
CN108995163A (zh) * 2018-06-06 2018-12-14 佛山市联塑万嘉新卫材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5163B (zh) * 2018-06-06 2020-08-25 佛山市联塑万嘉新卫材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2765U (zh) 一种热复合层
CN203662044U (zh) 一种运动衣面料
CN204426811U (zh) 一种多层保暖面料及防寒服
Stygienė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extile heating element in simulated wearing conditions
CN207660304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墙面装饰板
CN205907435U (zh) 一种凉爽面料
CN206956424U (zh) 一种防水弹力面料
CN204708033U (zh) 保暖透气型运动服
TW201927178A (zh) 限制傳導之熱反射材料
CN204838070U (zh) 保暖御寒运动服
CN203986269U (zh) 保温透气服装面料的改进结构
CN206938089U (zh) 新型户外运动面料
CN207068534U (zh) 一种铜纸包线
CN208524447U (zh) 一种新型杯垫
CN201286589Y (zh) 一种保健块毯
CN204259872U (zh) 一种防变形轻便保暖运动服
CN203207605U (zh) 床垫
CN204259873U (zh) 加热冲锋衣
CN207739555U (zh) 一种发热地板用基板
CN205086442U (zh) 一种抗菌防螨的床垫用椰棕板
CN206790719U (zh) 一种可传热的新型纺织品
CN201039700Y (zh) 双面宠物垫
CN203619209U (zh) 被子
CN216675072U (zh) 智能桌垫
CN207418956U (zh) 一种多功能服饰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