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0539U - 眼内透镜 - Google Patents

眼内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0539U
CN203280539U CN201320019358XU CN201320019358U CN203280539U CN 203280539 U CN203280539 U CN 203280539U CN 201320019358X U CN201320019358X U CN 201320019358XU CN 201320019358 U CN201320019358 U CN 201320019358U CN 203280539 U CN203280539 U CN 203280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lens
utility
model
optical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193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扬
齐备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A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A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A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193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0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0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05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光学体和支撑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于眼内透镜的前表面,在靠近光学体边缘的支撑体处设置多个凸起。本实用新型的眼内透镜在眼后房定位后,多个凸起与虹膜接触,至少在凸起的周围使得眼内透镜的前表面与虹膜之间产生附加的间隙,该间隙增加了房水的通道,促进眼后房的房水绕过眼内透镜从附加的通道流向瞳孔,并进入眼前房。

Description

眼内透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内透镜(IOL)。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植入眼睛内、与眼睛的自然晶状体共同存在,能够用以矫正眼屈光误差的眼内透镜。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03年2月21日提交了题为《眼内屈光透镜及其植入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03115498.0,公开号为CN1466934A,在此以非限定的方式全文引用并入本申请,以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巧的日臻完善、眼内透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及和提高,采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更容易保持适当的生理位置,还可避免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远期并发症。关于将眼内透镜置于眼后房的方案,通常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没有摘除囊袋中的自然晶状体,将眼内透镜置于自然晶状体前侧共同作用调整眼的屈光度;2)摘除自然晶状体,并且置入眼内透镜,从而用人工晶状体替代原有的自然晶状体,例如在治疗白内障的手术中。
由于眼部生理结构的精密性,上述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进一步减小手术引发的副作用,并提高眼内透镜与生物体本身的相容性和配合度。
在本领域中,在眼后房植入眼内透镜,如果原来的自然晶状体仍然存在,则需要重建房水循环。如何有效重建房水循环仍然是本领域中期待有效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知,本领域已有相关的改善措施。例如,
Figure BDA00002733356400011
SurgicalCompany提出了对植入眼后房的眼内透镜打孔的技术,该孔要定位于瞳孔的后方。但是,定位于瞳孔后方的孔不得不设置于眼内透镜的光学体部分,因此,容易对透镜的屈光性能产生影响。另外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眼内透镜设置于靠近瞳孔的部位是承受压力最高的部位,因此,该部位容易与虹膜贴靠到一起,在瞳孔收缩过程中,虹膜与人工晶状体的接触致少许虹膜色素脱落,可能会由虹膜造成小孔封堵。
本领域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减少房水排出阻力的方法,即,在虹膜(iris)上打孔,例如,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的PC-PRL和
Figure BDA00002733356400021
Surgical Company的ICL都采用了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在虹膜周做切口,利用虹膜切口提供辅助的房水流通通道,从而帮助重建房水循环通道。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缺点,首先,这种方法会增加手术造成的创伤,目前还难以预期这种创伤带来的远期影响。另外,由于虹膜表面含有较多的色素,打孔容易造成色素脱落。色素脱落带来的影响可能导致增加继发性高眼压、青光眼等发生的风险。此外,翻起上眼睑,可以从眼外部观察到虹膜上的切口残留的孔,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眼部的美观。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眼内透镜,用于改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房水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通过直接改进眼内透镜的前表面结构,并且避免传统方式通过外科创伤来改善房水循环。通过本实用新型,期望消除或减轻眼内透镜植入术后对房水循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光学体和支撑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于眼内透镜的前表面,在靠近所述光学体边缘的支撑体处设置多个凸起。
上述第一方面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效果:于眼内透镜的前表面,在靠近所述光学体边缘的支撑体处设置多个凸起,眼内透镜植入眼后房之后,多个凸起会与虹膜的后表面接触,至少在凸起的周围使得眼内透镜的前表面与虹膜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附加的间隙,由此,这些间隙增加了房水的通道,眼后房的房水可以绕过眼内透镜从附加的通道流向瞳孔,并进入眼前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眼内透镜上设置的凸起与眼内透镜一体成型,并且该凸起具有光滑的曲面。优选地,该凸起为从所述眼内透镜前表面突出的半球形。
凸起的光滑表面和半球形设计可以最小化凸起对虹膜的机械刺激,以及避免妨碍或干扰瞳孔的运动。透镜的凸起设置,可以通过在现有的透镜加工模具的对应位置处增设凹坑形成,因此,凸起的半球形设计对于透镜模具的加工制造也更为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提供的眼内透镜,其中的半球形直径为0.3~0.5mm。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方面的眼内透镜,其中多个凸起以能够为眼内透镜提供稳定支撑的方式围绕所述光学体分开布置。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方面的眼内透镜,其中共设置4个凸起,相对于所述光学体以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方式分开布置。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方面的眼内透镜,其中共设置6个凸起,相对于所述光学体以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方式分开布置。
此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眼内透镜的材料为软性材料,其比重与房水比重一致。
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眼内透镜中的光学体具有其他的形状的情况,例如,光学体设置为大致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通过此方案,可以有效克服从瞳孔两侧进入的眩光。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避免常规技术需要做至少1个虹膜周切口(手术带来的损伤),以在植入眼内透镜后使眼内房水能正常循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有晶体眼的眼内透镜植入于眼后房位置;
图2是图1所示眼内透镜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所取的眼内透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对照的比较例的眼内透镜植入眼后房位置;
图5是图4所示眼内透镜比较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眼内透镜比较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眼球的水平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描述中使用了特定术语,这些术语仅涉及用于说明附图中所选择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不应当理解为用于限定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和下文描述中,可以理解同样的附图标记指同样的功能组件。
与数量结合使用的修饰语“约”包括所列数值并且具有由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其至少包括与特定数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度)。
[常用术语的定义]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首先对以下术语提供解释或定义:
自然晶状体:是指人类(或广指哺乳动物)眼睛内的自然晶状体。自然晶状体外面包有一层弹性的膜囊,也称囊袋。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在自然晶状体表面上,是指在自然晶状体前表面的膜囊上。自然晶状体是透明的并能调节聚焦能力,其能使近(或远)距离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成像。从40岁开始,大多数人的这种调节聚焦能力开始衰退,至50岁左右开始完全丧失这种调节聚焦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花眼。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眼内透镜,也称眼内屈光透镜、屈光透镜,是指植入人类(或泛指哺乳动物)眼内与自然晶状体同时存在并同时起作用来纠正视力屈光误差的光学镜片。眼内透镜由一个光学体和支撑体组成。
光学体:是指眼内屈光透镜的中心组成部分,可以是双凸镜,双凹镜,前凹后凸镜或前凸后凹镜。光学体用来使入射光束聚集到视网膜上,它的屈光度常用D来表示。如,-1D就是常说的近视100度,+1D就是常说的远视100度。
支撑体:也称“襻部”,其直接与光学体相连接,其不提供屈光调整的功能,而是用于承载光学区域,用来支撑光学体在眼中理想中心位置。植入后房的眼内透镜,其光学区位于瞳孔后,而支撑体位于虹膜后表面。
角膜:眼睛前部透明的曲面型组织。
虹膜:角膜后面的环形色素膜,中央为瞳孔。
睫状小带:或简称小带,指粘在自然晶状体赤道周围睫状小带。也称睫状体。
瞳孔(pupil):是虹膜中央部位的圆形缺损,可散大和缩小,以调节光线进入眼球的多少。
眼前房: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空间位置。
眼后房:泛指位于虹膜后面的空间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常指位于在虹膜后面和自然晶状体前面的空间位置。虹膜既不属于前房,又不属于后房,而是作为区分前、后房的分界。
小刀切口:白内障手术外科医生常用术语。一般指在角膜上或边缘切开约3毫米长的切口,一个约6毫米直径的人工晶状体在折叠后可以植入该切口。这种手术在一般情况下,不需缝线,伤口会自愈。
下面,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附图是为了帮助理解本文所披露的装置构成,以更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附图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附图皆为示意性图示,因此,并不意图指示装置或其组成部件的相对大小及尺寸和/或限定或限制实施例的范围。
关于方向描述的说明:文中提到的水平方向或左右方向,是指眼睛或者人眼的左右方向,文中提到的上下方向,是指眼睛或者人眼的上下方向。
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附图10,其示出典型的眼球切面图。参考附图10介绍关于正常的房水循环体系。
眼房包括前房100、后房110和玻璃体腔121(其中容纳玻璃体120)。
前房(anterior chamber)100,位于角膜130之后、虹膜140和晶状体150的瞳孔区之前,其周边是由角膜缘160、睫状体170及虹膜根部共同组成的夹角,称为前房角280,是房水循环的关键部位。
后房(posterior chamber)110,位于虹膜140及瞳孔180之后、晶状体150及悬韧带和睫状突之前的间隙内。后房的前界为虹膜后面的色素上皮;前侧界为虹膜和睫状体的连接部;侧界为具有睫状突和突间凹的睫状冠;真正的后界为玻璃体前界膜。后房的容积狭小,形状不规则,为房水所填充。后房间隙的大小受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因素的影响,在眼使用调节时,晶状体150向前凸起,后房110即变窄;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晶状体150恢复原有的形状,后房110又变宽。
在后房110的固有部(proper part of posterior chamber)、虹膜根部与睫状突之间有一浅沟,称为睫状沟(ciliary sulcus)。此沟的直径与角膜的直径相近似。睫状沟在巩膜190表面的解剖学定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图10中还示出了眼部的一些主要结构,包括:脉络膜200,视网膜210,Cloquct管220,视乳头230,视神经240,巩膜筛板250,黄斑中央凹260,锯齿缘270,光轴C,视轴B,几何赤道X1,以及解剖赤道X2。
前后房充满房水。房水由睫状突上皮产生,首先进入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然后经前房的小梁网及Schlemm管排出眼外进入血循环。少量的房水会被吸收或进入视神经周围的淋巴循环等。正常情况下,房水的生成与排出保持动态平衡。
房水(aqueous humor)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容量为0.25~0.30毫升,前房约0.18毫升,后房约0.06毫升。房水来自血浆,化学成分与血浆相似,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的含量较血浆明显减少,但维生素C、Na+、Cl-等含量比血浆高。房水的生理功能是为角膜、晶状体及前段玻璃体提供营养并维持正常眼压。
由于人工晶状体即眼内透镜的植入,特别是植入后房的人工晶状体,容易在房水排出系统中产生额外的阻力。例如,当人工晶状体置于瞳孔后方,可能造成虹膜与晶体表面的接触面增加、贴紧,使得房水由后房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加,甚至引起房水流动方向改变为从前房到后房。如果不能有效消除对房水排出系统的阻力,则会带来临床上的不良后果,例如眼压升高或青光眼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眼内透镜本身的结构,更具体而言,改变眼内透镜的前表面结构或构造。具体涉及植入眼后房眼内透镜,这种眼内透镜与眼睛的自然晶状体共同存在,能够用以矫正眼屈光误差。
请参见附图1-3和图7-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眼内透镜10包括布置于眼内透镜10中部的光学体30和布置于光学体30周围用于承载光学体30的支撑体20。
由于眼球内不论是前房100还是后房110均充满水状液,当眼内透镜10植入后,它的后表面基本上依附在自然晶状体150的前表面。由于眼内的水状液是从后房110通过瞳孔180流向前房100,这种水状液的流动使得夹在眼内透镜10和自然晶状体150之间的薄水层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取代更新。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改变眼内透镜10的前表面的结构,具体为改变支撑体20部分的前表面结构,在靠近所述光学体边缘的支撑体20处设置多个凸起40。这些凸起40具有丘状体形状,其底部设置于透镜支撑体20的本体部,由支撑体20的前表面凸出。这些凸起与透镜本身一体成形,在制造透镜模具时设置对应的凹部,即可通过注塑成形等获得透镜以及其上的丘状体结构。
当将眼内透镜10置于眼后房110定位后,凸起40会与虹膜140的后表面接触,即,对虹膜140提供支撑,从而在凸起40的周围形成适当的间隙以构成附加的房水流通通道。优选地,凸起40表面光滑,最好为光滑的曲面。更优选地,凸起为从所述眼内透镜前表面突出的半球形。凸起40表面形状的设计,基于与虹膜140之间相互作用的考虑。凸起40的光滑表面会尽量减少对虹膜的机械刺激,进一步,随着瞳孔(pupil)的放大和缩小,虹膜140会在凸起40的表面“爬行”。因此,凸起40的光滑表面能够避免妨碍或干扰瞳孔的运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起设置为半球形。半球形状的凸起适合提供光滑的支撑,同时,从各方向都会减少对于虹膜140“爬行”干扰。
进一步,以半球形凸起为例描述凸起的尺寸设置。半球形的凸起的直径设置为大约0.3mm至0.5mm,高度为半球形的半径。当然,根据材料的挠性或具体应用的考虑,可以适当调整具体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定凸起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3个凸起40,4个凸起40,6个凸起40等等。凸起40的数量设置主要考虑提供支撑的稳定性,以及,在将眼内透镜植入虹膜后方,凸起40与虹膜140接触后在虹膜140和透镜10主体之间提供间隙的情况。
多个凸起以能够为眼内透镜提供稳定支撑的方式围绕光学体分开布置,意图使该多个凸起共同对眼内透镜提供稳定的平面式支撑,以及提供期望的间隙供房水流通。
本实用新型不希望具体限定眼内透镜的材料,现有的多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眼后房透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这类材料中更好的是具有弹性和形状记忆性能、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呈弹性状态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软聚丙烯酸酯类、硅橡胶类、凝胶类、和其他高分子软材料。
可用于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眼内透镜的聚合物的例子也可从下述专利文献中获知,所述专利文献为:2001年8月7日公开的Liao等人的美国专利6,271,281;2002年8月13日公开的Nanushyan等人的美国专利6,432,137;2004年8月24日公开的Liao等人的美国专利6,780,899;2004年1月20日公开的Zhou等人的美国专利6,679,605;以及1995年8月22日公开的Zhou等人的美国专利5,444,106,所有这些专利文献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这些例子均得自于有机硅胶类和丙烯酸类的聚合物。其它可用的疏水性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烯烃,例如具有挠性的弹性聚合物网络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本实用新型的要旨在于改进现有眼内透镜的前表面结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基于现有眼内透镜提出改进的方案。
实施例
下面,参照实施例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眼内透镜的结构改进。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为一种植入眼后房位置的有晶体眼的眼内透镜。图1为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有晶体眼的眼内透镜植入眼后房位置;图2是本实施例眼内透镜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所取的本实施例眼内透镜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同2和图3所示,眼内透镜10包括布置于中部的光学体30,以及,支撑体20布置于光学体30周围用于承载光学体30。在本实施例中光学体30为圆形,直径为约5mm,其圆心用O示出。支撑体20总宽度W为约6mm,总长度L约为10.8mm-11.3mm。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共设置6个凸起40,凸起40为半球形,其为实心结构,与人工晶状体为一体成型。凸起40设置在支撑体20的前表面,布置于光学体30的周围,而且与人工晶状体光滑连接。半球形凸起的直径为约0.3mm至约0.5mm。6个凸起40围绕光学体30分开布置,关于光学体30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以使眼内透镜10稳定支撑在虹膜140的背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眼内透镜10的前表面的结构,设在支撑体20前表面上的凸起40能够将眼内透镜10的前表面支撑于虹膜140的背面,凸起40的周围形成间隙50,有效减轻了房水由后房流向前房的阻力,因此改善了房水循环。
实施例1采用软性材料,来自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PC-PRL(有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材料。用该材料的比重与房水比重一致,制作的眼内透镜可以实现在眼内悬浮定心,即,在眼内为“0”重量,“0”机械摩擦,从而可以不依靠支撑维持其在眼内的稳定。
比较例
请参见附图4、图5和图6示出的眼内透镜比较例,示出一种常规的眼内透镜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6所示,该眼内透镜10′的支撑体20′的前表面没有围绕光学体30′的周围设置如本实用新型的凸起40。
如图4所示,该透镜10′用于植入眼后房110,并布置于自然晶状体150的前表面。由于眼内透镜10′的前表面与虹膜140的后表面的接触部分趋于增加,从而眼内透镜10′的前表面趋于与虹膜140的后表面贴紧,因此,房水由后房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加。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类似结构,因此,对相似的特征不予重复说明。请参见附图7,其示出本实施例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4个半球形凸起40设置在支撑体20的前表面,布置于圆形光学体30的周围,关于光学体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以使眼内透镜稳定支撑在虹膜背面。
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类似结构,因此,对相似的特征不予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其他种类的光学体结构的眼内透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椭圆形光学体30,不同于常见的圆形光学体。在图中示出椭圆形光学体30的圆心O,其为椭圆形光学体的长轴方向直径与短轴方向直径之交点。
请参见附图8,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4个半球形凸起40设置在支撑体20的前表面,布置于椭圆形光学体30的周围,关于光学体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以使眼内透镜稳定支撑在虹膜背面。
第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类似结构,因此,对相似的特征不予重复说明。请参见附图9,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眼内透镜的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6个半球形凸起40设置在支撑体20的前表面,布置于椭圆形光学体30的周围,关于光学体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以使眼内透镜稳定支撑在虹膜背面。
在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例如,改变支撑体40的结构和光学体的形状及结构。例如,在支撑体40上设置适当的小孔,小孔可以是圆形但不限于圆形,该小孔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医生在手术时操作,勾住小孔可以移动透镜到合适位置。另一方面,小孔也可以减少透镜与自然晶状体的接触表面积。另外,由于眼内水状液是随时不断地由后房通过瞳孔流向前房,小孔的存在也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水状液前流的通畅性。
因此,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对于其他可能的变化例不在此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所述光学体和支撑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 
于所述眼内透镜的前表面,在靠近所述光学体边缘的支撑体处设置多个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的凸起与眼内透镜一体成型,并且所述的凸起具有光滑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的凸起为从所述眼内透镜前表面突出的半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的半球形直径为0.3~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多个凸起以能够为眼内透镜提供稳定支撑的方式围绕所述光学体分开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共设置4个所述凸起,相对于所述光学体以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方式分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共设置6个所述凸起,相对于所述光学体以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方式分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的材料为软性材料,其比重与房水比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光学体具有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 
CN201320019358XU 2013-01-14 2013-01-14 眼内透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0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19358XU CN203280539U (zh) 2013-01-14 2013-01-14 眼内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19358XU CN203280539U (zh) 2013-01-14 2013-01-14 眼内透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0539U true CN203280539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1935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0539U (zh) 2013-01-14 2013-01-14 眼内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0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6351A (zh) * 2013-01-14 2013-04-03 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眼内透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6351A (zh) * 2013-01-14 2013-04-03 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眼内透镜
WO2014108100A1 (zh) * 2013-01-14 2014-07-17 Wang Qingyang 眼内透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4584B2 (ja) 多焦点眼内レンズ及びその作成及び使用方法
CN103006351A (zh) 眼内透镜
JP5538420B2 (ja) 眼内レンズ用ハプティックデバイス
US7229475B2 (en)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CA2644453C (en) Intraocular lens with accommodation
US10426600B2 (en)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50288784A1 (en) Bifocal intraocular telescope for low vision correction
US200702709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ifying an intraocular telescope
US20120303119A1 (en) Capsular opacification blocking lens
US10010405B2 (en) Haptic devices for intraocular lens
CN205831963U (zh) 有晶体眼后房人工晶体
WO2016014940A1 (en) Haptic devices for intraocular lens
CN211583666U (zh) 槽孔型有晶体眼屈光人工晶状体
CN100502807C (zh) 一种后房型有晶状体眼屈光不正矫正镜
CN208552131U (zh) 光学部打孔的人工晶状体
CN203280538U (zh) 眼内透镜
CN203280539U (zh) 眼内透镜
CN102599992A (zh) 虹膜隔人工晶状体
CN102920533B (zh) 动态双模式可调焦人工晶体和人眼视力动态调节方法
CN202223385U (zh) 动态双模式可调焦人工晶体
US20210085449A1 (en) Method of implantation of an intraocular lens in a ciliary sulcus of an eye
CN103040544A (zh) 眼内透镜
CN219230268U (zh)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CN215778913U (zh) 一种折叠式耐偏心可以悬吊的人工晶状体
CN104665957A (zh) 一种眼内望远镜式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 QINGYA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GZHOU BA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13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2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0

Address after: 310012 purple garden 28-3-802, No. two West 268, Wen Wen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Wang Qingyang

Address before: 310013, Zhejiang, Xihu District, Hangzhou Tian Shan Road, No. 4, 398, 2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a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