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1119U -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1119U
CN203261119U CN 201320214370 CN201320214370U CN203261119U CN 203261119 U CN203261119 U CN 203261119U CN 201320214370 CN201320214370 CN 201320214370 CN 201320214370 U CN201320214370 U CN 201320214370U CN 203261119 U CN203261119 U CN 203261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negative pole
output
way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143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雄
刘宇穗
王景超
刘国顺
张大海
裴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1437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61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1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11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断路器、第二直流断路器、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两路直流电源由两个直流断路器引入后,分别经过一个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然后利用二极管进行电流切换,由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一路直流电源。由于采用双路直流-直流隔离模块,在不影响两路直流电源无扰切换的同时,有效隔离两路直流电源,避免直流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相互干扰,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供电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热控部分涉及停炉或者停机等重要保护的用电对象采用双路110V直流电供电,当电源供给发生故障时,将造成热工自动化设备的失灵、误动,直接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因此要求两路电源可无扰切换。
传统的切换方法一般是在两个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各正接一个二极管,将两个二极管的负极并接,引入两路直流电源后利用二极管进行电流切换,输出一路至用电对象,这种切换方法存在可靠性低的缺点。比如,当两路直流电源负极接地时,会造成负载设备过电压受损;进行电流切换的两个二极管损坏时,会使两路直流电源间充电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一种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断路器和第二直流断路器,所述第一直流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直流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和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并接,作为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并接,作为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负极;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构成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多路输出接口,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均与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小型断路器,每个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连接负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包括监视继电器,每个所述监视继电器并联连接于对应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输出负极的第三二极管,及串联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输出负极的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连接。
上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两路直流电源由两个直流断路器引入后,分别经过一个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然后利用二极管进行电流切换,由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一路直流电源。由于采用双路直流-直流隔离模块,在不影响两路直流电源无扰切换的同时,有效隔离两路直流电源,避免直流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相互干扰,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工自动化电源是指从厂用低压配电装置及直流网络取得可靠的交流与直流电源,供给热工自动化设备并构成独立的配电回路。热工自动化系统是电厂的控制中心,为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必须保证供电电源的可靠性。
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热控部分涉及停炉或者停机等重要保护的用电对象采用双路110V直流电供电,当电源供给发生故障时,将造成热工自动化设备的失灵、误动,直接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因此要求两路电源可无扰切换。
传统的切换方法一般是两个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各正接一个二极管,将两个二极管的负极并接,引入两路直流电源后利用二极管进行电流切换,输出一路至用电对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各接入一个DC-DC(直流-直流)隔离模块,在不影响两路直流电源无扰切换的同时,有效隔离两路直流电源,避免直流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相互干扰,可靠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直流断路器1QL、第二直流断路器2QL、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第一二极管Z1和第二二极管Z2。
第一直流断路器1QL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二直流断路器2QL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为两组110V直流电,第一直流断路器1QL和第二直流断路器2QL可以是适用于工业、能源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直流断路器。直流断路器具有很好的直流分断能力,可保护用电对象免受过载、短路等故障危害。
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直流断路器1QL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二直流断路器2QL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DC-DC隔离模块可采用不同的型号,只要适用于电厂场合即可。利用DC-DC隔离模块有效隔离两路直流电源的输入与输出电路。
第一二极管Z1的正极与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的输出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Z2的正极与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的输出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Z1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Z2的负极并接,作为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的输出负极与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的输出负极并接,作为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负极。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构成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为负载供电,本实施例中负载为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热控部分涉及停炉或者停机等重要保护的用电对象,通常主要包括MFT(Main Fuel Trip,主燃烧跳闸)、DEH(Digital Electro-Hydraulic,数字电调)、燃油快关阀、ETS(Emergency tripsystem,跳闸保护系统)等。
上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两路直流电源分别由第一直流断路器1QL和第二直流断路器2QL引入后,分别经过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和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利用第一二极管Z1和第二二极管Z2进行电流切换,由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一路直流电源。由于采用双路DC-DC隔离模块,在不影响两路直流电源无扰切换的同时,有效隔离两路直流电源,避免直流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相互干扰,可靠性高。
本电路为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和机组主保护系统稳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还具有自恢复过载短路、保护防浪涌和抗干扰等功能。有效地消除了直流电源并列运行隐患,节约了维修费用和维护人员日常维护时间,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了电量供给。
上述直流双电源切换控制电路运行良好,使用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可包括多路输出接口,每路输出接口均与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本实施例中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8路并联的输出接口,可同时对8个负载供电。
每路输出接口可包括小型断路器1KM(2KM,…,8KM),各小型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各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连接负载。以第一路输出接口为例,小型断路器1KM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小型断路器1KM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连接负载。小型断路器适用于对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当负载出现故障时,还可断开电源以便于对负载进行检修或更换。小型断路器符合GB10963.1、IEC60898标准,主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
继续参照图2,每路输出接口可包括监视继电器1ZJ(2ZJ,…,8ZJ),各监视继电器分别并联连接于对应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同样以第一路输出接口为例,监视继电器1ZJ并联连接于小型断路器1KM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监视继电器用于监控供电是否正常,不正常时可送出报警信号。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还可包括串联于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输出负极的第三二极管Z3,及串联于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输出负极的第四二极管Z4。第三二极管Z3的负极与第一DC-DC隔离模块1GL的输出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Z4的负极与第二DC-DC隔离模块2GL的输出负极连接。通过接入第三二极管Z3和第四二极管Z4,可防止电流回流,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直流断路器和第二直流断路器,所述第一直流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直流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和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直流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
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并接,作为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
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并接,作为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负极;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构成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多路输出接口,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均与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小型断路器,每个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入正极和输入负极分别连接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连接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路所述输出接口包括监视继电器,每个所述监视继电器并联连接于对应所述小型断路器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输出负极的第三二极管,及串联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输出负极的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隔离模块的输出负极连接。
CN 201320214370 2013-04-24 2013-04-24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1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4370 CN203261119U (zh) 2013-04-24 2013-04-24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4370 CN203261119U (zh) 2013-04-24 2013-04-24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1119U true CN203261119U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7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1437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1119U (zh) 2013-04-24 2013-04-24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6111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543A (zh) * 2016-02-02 2016-04-20 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 二次电源逻辑电路阵列
CN105720673A (zh) * 2016-03-01 2016-06-29 陈旭鹏 一种多路防晃电装置
CN108306278A (zh) * 2018-03-20 2018-07-20 沈阳仕得蓝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直流配电装置
CN108306411A (zh) * 2018-03-27 2018-07-20 北京京人电器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装置
CN110707901A (zh) * 2019-05-24 2020-01-17 沈阳君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并连方法
CN111836445A (zh) * 2020-08-05 2020-10-27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的照明电路、照明装置以及电路控制方法
CN112332523A (zh) * 2020-10-13 2021-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直流电源可切换的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543A (zh) * 2016-02-02 2016-04-20 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 二次电源逻辑电路阵列
CN105511543B (zh) * 2016-02-02 2017-02-01 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 二次电源逻辑电路阵列
CN105720673A (zh) * 2016-03-01 2016-06-29 陈旭鹏 一种多路防晃电装置
CN108306278A (zh) * 2018-03-20 2018-07-20 沈阳仕得蓝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直流配电装置
CN108306411A (zh) * 2018-03-27 2018-07-20 北京京人电器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装置
CN108306411B (zh) * 2018-03-27 2024-05-07 北京京人电器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装置
CN110707901A (zh) * 2019-05-24 2020-01-17 沈阳君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并连方法
CN111836445A (zh) * 2020-08-05 2020-10-27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的照明电路、照明装置以及电路控制方法
CN112332523A (zh) * 2020-10-13 2021-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直流电源可切换的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1119U (zh) 双路直流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CN204031043U (zh) 具有智能关断功能的光伏系统
CN102447298B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直流电源装置
CN103996986A (zh) 箱式储能变电站结构
CN202309201U (zh) 一种通信电源系统
CN102820646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网故障穿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344869A (zh) 一种适用于6~35kV配电网的断线报警装置及报警方法
CN104158518A (zh) 一种自取能电源装置
CN102882196B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故障隔离方法
CN205429890U (zh) 适应小电源线路重合闸的配网柱上开关ftu控制器
CN202817567U (zh) 智能风电箱式变电站
CN202817890U (zh) 交流双电源静态电子切换装置
CN107910855A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联切小电源装置及联切方法
CN203312920U (zh) 智能pt柜集成系统
CN110932254B (zh) 一种多重冗余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5123368U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直流充电装置
CN204905877U (zh) 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山区低压配电系统
CN202721433U (zh) 漏电保护及供电恢复装置
CN203674563U (zh) 一种tn双电源系统变压器接地电流检测装置
CN202488200U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直流电源装置
CN204858730U (zh) 10kv配电柜二次回路电压无缝切换装置
CN201726615U (zh) 抗电磁干扰型电箱
CN206195465U (zh) 一种核电厂稳压器安全阀供电装置以及系统
CN219372015U (zh) 一种用于已投产光伏电站的节能装置
CN201576931U (zh) 一种防过电压测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after: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EE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