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0534U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60534U CN203260534U CN 201320194304 CN201320194304U CN203260534U CN 203260534 U CN203260534 U CN 203260534U CN 201320194304 CN201320194304 CN 201320194304 CN 201320194304 U CN201320194304 U CN 201320194304U CN 203260534 U CN203260534 U CN 203260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core
- contact
- armature
- movable contact
- st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包括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静触点、衔铁、底座、缓冲弹簧、静铁芯及电磁线圈,另外还包括一壳体,壳体将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衔铁及缓冲弹簧密封在内,静触点的触点一端伸入在壳体内,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壳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力过渡铁芯,磁力过渡铁芯下端穿过壳体与静铁芯接触,上端穿过壳体凸露于衔铁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将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衔铁及缓冲弹簧密封在内,以磁力过渡铁芯作为磁场传导机构,从而可以将接触器的内部与外界隔绝开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也可保证触点接触时产生的火花不会引燃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消除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领域的起开关作用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电磁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传统的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衔铁、静铁芯、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动触头和静触头)及灭弧装置组成。因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应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
传统接触器由于存在动静磁铁结构的影响,触点无法进行全封闭,因此其技术缺陷是开放式的,即前述电磁系统和触头系统是没有封闭的,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是:第一、灰尘等外界杂质易进入附着在触点上,经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触点上累积一层灰尘,不仅可能造成接触不良,还会增大触点间的电阻,导致接触器工作时温度升高超过规定值,影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接触器,如要清理这些灰尘则要拆开接触器,其操作相当麻烦;第二、触点在相互接触的一瞬间有时会产生火花,即使设置了灭弧装置,也不能完全消除火花点燃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传统的接触器不能直接应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需加装防护装置才能使用,这不仅会增加额外的使用成本,且防护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静触点、衔铁、底座、缓冲弹簧、静铁芯及电磁线圈,静铁芯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线圈安装在静铁芯上,衔铁设于静铁芯上方,缓冲弹簧固定在衔铁底面,动触点支架固定在衔铁上面,动触点固定在动触点支架上,静触点分别对应固定在动触点的上下方,两动触点之间由动触点弹簧连接;动触点支架与衔铁之间、静铁芯底面与底座之间均设有衬垫;该接触器还包括一封闭式的壳体,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壳体将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衔铁及缓冲弹簧密封在内,静触点的触点一端伸入在壳体内,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壳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力过渡铁芯,磁力过渡铁芯下端穿过壳体与静铁芯接触,上端穿过壳体凸露于衔铁下方。静触点和磁力过渡铁芯均可采用注塑等方式与壳体结合在一起,其结合部为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磁力过渡铁芯为与静铁芯上部结构对应的若干块,每一块磁力过渡铁芯相互独立且下端均与静铁芯的凸起部分相接触。磁力过渡铁芯可将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传导到壳体内部,并作用于衔铁。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全封闭式的壳体将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衔铁及缓冲弹簧密封在内,并采用磁力过渡铁芯作为磁场传导机构,其解决了将触点封闭后磁场的传导问题,从而可以将接触器的内部与外界隔绝开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保证其能长期正常工作;因将外界可能存在的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隔绝开来,可保证触点接触时产生的火花不会将气体引燃或引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用加装任何额外防护装置而可直接应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为安全可靠,还可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图。
图中,1为壳体,2为动触点支架,3为动触点,4为动触点弹簧,5为静触点,6为衬垫,7为衔铁,8为底座,9为缓冲弹簧,10为磁力过渡铁芯,11为静铁芯,12为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包括动触点3、动触点支架2、动触点弹簧4、静触点5、衔铁7、底座8、缓冲弹簧9、静铁芯11及电磁线圈12,静铁芯11安装在底座8上,电磁线圈12安装在静铁芯11上,衔铁7设于静铁芯11上方,缓冲弹簧9固定在衔铁7底面,动触点支架2固定在衔铁7上面,动触点3固定在动触点支架2上,静触点5分别对应固定在动触点3的上下方,两动触点3之间由动触点弹簧4连接;动触点支架2与衔铁7之间、静铁芯11底面与底座8之间均设有衬垫6;该接触器还包括一封闭式的壳体1,壳体1固定在底座8上,壳体1将动触点3、动触点支架2、动触点弹簧4、衔铁7及缓冲弹簧9密封在内,静触点5的触点一端伸入在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于壳体1外;壳体1与底座8之间设有磁力过渡铁芯10,磁力过渡铁芯10下端穿过壳体1与静铁芯11接触,上端穿过壳体1凸露于衔铁7下方。静触点5和磁力过渡铁芯10均可采用注塑等方式与壳体1结合在一起,其结合部为密封结构。
所述磁力过渡铁芯10为与静铁芯11上部结构对应的若干块,每一块磁力过渡铁芯10相互独立且下端均与静铁芯11的凸起部分相接触。磁力过渡铁芯10可将电磁线圈12通电产生的磁场传导到壳体1内部,并作用于衔铁7。
经测试,在经过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触点的接触导通性能始终保持良好。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静触点、衔铁、底座、缓冲弹簧、静铁芯及电磁线圈,静铁芯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线圈安装在静铁芯上,衔铁设于静铁芯上方,缓冲弹簧固定在衔铁底面,动触点支架固定在衔铁上面,动触点固定在动触点支架上,静触点分别对应固定在动触点的上下方,两动触点之间由动触点弹簧连接;动触点支架与衔铁之间、静铁芯底面与底座之间均设有衬垫;该接触器还包括一封闭式的壳体,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壳体将动触点、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弹簧、衔铁及缓冲弹簧密封在内,静触点的触点一端伸入在壳体内,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壳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力过渡铁芯,磁力过渡铁芯下端穿过壳体与静铁芯接触,上端穿过壳体凸露于衔铁下方;静触点和磁力过渡铁芯与壳体的结合部为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过渡铁芯为与静铁芯上部结构对应的若干块,每一块磁力过渡铁芯相互独立且下端均与静铁芯的凸起部分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94304 CN203260534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94304 CN203260534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60534U true CN203260534U (zh) | 2013-10-30 |
Family
ID=4947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9430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0534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605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7478A (zh) * | 2013-04-17 | 2013-08-14 | 田春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CN113653533A (zh) * | 2021-07-06 | 2021-11-16 | 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基于煤矿智能化改造的供电系统及方法 |
-
2013
- 2013-04-17 CN CN 201320194304 patent/CN2032605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7478A (zh) * | 2013-04-17 | 2013-08-14 | 田春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CN103247478B (zh) * | 2013-04-17 | 2015-06-17 | 田春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CN113653533A (zh) * | 2021-07-06 | 2021-11-16 | 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基于煤矿智能化改造的供电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IN2013CH01222A (zh) | ||
US20120307409A1 (en) | Alternating current contactor with mechanical short circuit self-locking function | |
CN203260534U (zh)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
CN103247478B (zh) | 一种触点全封闭式接触器 | |
CN203374938U (zh) | 一种防爆电磁阀线圈 | |
CN201804815U (zh) | 单断式墙壁防火开关 | |
CN203859016U (zh) | 一种散热双电源切换开关 | |
CN105513902A (zh) | 可靠型接触器 | |
CN205159189U (zh) | 一种开关平稳型隔离开关 | |
CN203071014U (zh) | 用于包括有载分接开关的变压器的保护继电器 | |
CN202860680U (zh) | 矿用隔爆型永磁除铁器控制装置 | |
CN208045414U (zh) | 一种引出线密封式直流接触器 | |
CN201478226U (zh) | 翘板式防火开关 | |
CN208401531U (zh) | 一种监控式过电压保护装置 | |
CN105374613A (zh) | 一种开关平稳型隔离开关 | |
CN206877822U (zh) | 一种gis电压互感器指示结构 | |
CN205248181U (zh) | 一种手动分闸的永磁分合闸操作机构 | |
CN205657015U (zh) | 一种用于配电器的按钮式接触器 | |
CN205542616U (zh) | 可靠性高的接触器 | |
CN204732305U (zh) | 一种电气电弧防护装置 | |
CN204088180U (zh) | 封闭式大功率真空三相交流接触器 | |
CN203813426U (zh) | 一种断路器分闸保护器 | |
CN210516626U (zh) | 一种新型电气线路接触器 | |
CN206490422U (zh) | 一种简单实用的漏电和热过载双重保护装置 | |
CN203368001U (zh) | 一种断路保护电路及断路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7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