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0299U - 驱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0299U
CN203260299U CN 201320234958 CN201320234958U CN203260299U CN 203260299 U CN203260299 U CN 203260299U CN 201320234958 CN201320234958 CN 201320234958 CN 201320234958 U CN201320234958 U CN 201320234958U CN 203260299 U CN203260299 U CN 203260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nects
load
driv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349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远璋
张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WANHE ELECTRICAL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WANHE ELECTRICAL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WANHE ELECTRICAL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3495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60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0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02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所述控制单元的I/O能够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和作为输入口,可以控制3个三极管导通或者截止,进而驱动两个负载分时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来驱动多个负载,能够节省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负载(例如数码管、发光二极管等)的驱动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采用专用的驱动芯片来驱动负载;该芯片内部集成有控制器及驱动元件,通过给芯片控制引脚输入相应的信号即可输出大的驱动电流,从而驱动负载工作。例如,如图1所示,采用专用的驱动芯片能够驱动负载1、负载2和负载n。
第二种,采用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又称为单片机)的I/O(Input / Output,输入/输出)口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三极管导通或截止,以驱动负载工作。例如,如图2所示,单片机的I/O口1控制三极管Q1来驱动负载1,单片机的I/O口2控制三极管Q2来驱动负载2,单片机的I/O口n控制三极管Qn来驱动负载n。
上述的第一种驱动方式适用于驱动多路负载及大电流器件,但是这种芯片的价格较贵,成本高。而上述的第二种驱动方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该方案能够节省成本,但是单片机的一个I/O口仅能控制1个负载,在单片机引脚很少的情况下很难驱动多个负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采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来驱动多个负载,能够节省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I/O口,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I/O口,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利用控制单元的I/O口能够配置为输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和作为输入口的特性,控制3个三极管导通或者截止,进而驱动两个负载分时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来驱动多个负载,能够节省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专用的驱动芯片来驱动负载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MCU的I/O口控制三极管来驱动负载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应用于驱动数码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应用于驱动数码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具体如下:
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I/O口,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三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能够配置为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和作为输入口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能够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和第三NPN三极管Q3导通或截止,进而驱动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分时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出低电平时,第一PNP三极管Q1饱和导通,第二NPN三极管Q2饱和导通,第一负载工作;第三NPN三极管Q3载止,第二负载不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出高电平时,第一PNP三极管Q1截止,第二NPN三极管Q2截止,第一负载不工作;第三NPN三极管Q3饱和导通,第二负载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入口时,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串联分压,能够使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和第三NPN三极管Q3同时截止,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都不工作。
在具体实施当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通过选取适当的电阻参数,即可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和第三NPN三极管Q3导通或截止,进而控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者其他的具有I/O口的微机。
参见图4,是如图3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应用于驱动数码管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载为共阴数码管,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阴数码管的公共阴极(如图4所示的com1)。第二负载为共阴数码管,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阴数码管的公共阴极(如图4所示的com2)。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成2位数码管。电源采用5V直流电源,控制单元为单片机MCU。
具体实施时,通过配置控制单元的I/O口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或作为输入口,能够控制2位数码管分时工作。在此不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重复描述。
参见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具体如下:
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NP三极管Q2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I/O口,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三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能够配置为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和作为输入口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能够控制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导通或截止,进而驱动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分时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出低电平时,第一NPN三极管Q1截止,第二PNP三极管Q2截止,第一负载不工作;第三PNP三极管Q3饱和导通,第二负载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出高电平时,第一NPN三极管Q1饱和导通,第二PNP三极管Q2饱和导通,第一负载工作;第三PNP三极管Q3截止,第二负载不工作。
当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配置为输入口时,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串联分压,能够使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和第三PNP三极管Q3同时截止,此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都不工作。
在具体实施当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通过选取适当的电阻参数,即可控制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导通或截止,进而控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者其他的具有I/O口的微机。
参见图6,是如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应用于驱动数码管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载为共阳数码管,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阳数码管的公共阳极(如图6所示的com1)。第二负载为共阳数码管,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阳数码管的公共阳极(如图6所示的com2)。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成2位数码管。电源采用5V直流电源,控制单元为单片机MCU。
具体实施时,通过配置控制单元的I/O口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或作为输入口,能够控制2位数码管分时工作。在此不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重复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以驱动数码管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该驱动控制电路还可以应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蜂鸣器、继电器等负载。所述负载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电子器件,也可以是由多个电子元件连接构成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利用控制单元的I/O口能够配置为输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和作为输入口的特性,控制3个三极管导通或者截止,进而驱动两个负载分时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来驱动多个负载,能够节省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I/O口,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为共阴数码管,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阴数码管的公共阴极;
所述第二负载为共阴数码管,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阴数码管的公共阴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4.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I/O口,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为共阳数码管,所述第一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阳数码管的公共阳极;
所述第二负载为共阳数码管,所述第二负载的驱动端为共阳数码管的公共阳极。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CN 201320234958 2013-05-03 2013-05-03 驱动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0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34958 CN203260299U (zh) 2013-05-03 2013-05-03 驱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34958 CN203260299U (zh) 2013-05-03 2013-05-03 驱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0299U true CN203260299U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72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3495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0299U (zh) 2013-05-03 2013-05-03 驱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6029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306A (zh) * 2016-05-12 2016-09-21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CN107450383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家电设备的驱动电路和家电设备
CN109166547A (zh) * 2018-09-30 2019-01-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US11074879B2 (en) 2018-09-30 2021-07-27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rive circuit of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CN114326867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直流负载驱动电路、加热组件及电器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306A (zh) * 2016-05-12 2016-09-21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CN107450383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家电设备的驱动电路和家电设备
CN109166547A (zh) * 2018-09-30 2019-01-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US11074879B2 (en) 2018-09-30 2021-07-27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rive circuit of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CN114326867A (zh) * 2021-12-30 2022-04-1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直流负载驱动电路、加热组件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0299U (zh) 驱动控制电路
CN203352423U (zh) 一种用于开关电源的开关管驱动放大电路
CN103425235A (zh) 单片机低功耗待机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03788258U (zh) 一种新型igbt/mosfet驱动电路
CN203368838U (zh) 一种led驱动器
CN203743576U (zh) 一种恒温燃气热水器开关阀控制电路
CN203259915U (zh) 一种单片机大功率pwm输出电路
CN203554408U (zh) Boot脚作为io口的驱动电路
CN202435015U (zh) 电源系统
CN202905108U (zh) 一种数码管动态驱动电路
CN202455582U (zh) 一种核标志灯信号发生电路
CN202602243U (zh) 一种led照明电源保护电路
CN203324366U (zh) 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CN202886881U (zh) 一种全硬件开关机电路
CN202798970U (zh) Hdmi设备
CN203352441U (zh) 高边输出驱动电路
CN204721685U (zh) 能够实现开关的led照明驱动电路
CN203406775U (zh) 一种igbt驱动电源装置
CN202276523U (zh) 警灯的频闪控制电路
CN202168063U (zh) 内置稳压电源的四通道驱动电路
CN203643765U (zh) 内置稳压电源的三通道驱动电路
CN101997316A (zh) 简易锂电池充电器电路
CN203151806U (zh) 一种led背光用驱动电路
CN209184491U (zh) 电动自行车cpu输出信号电平转换电路
CN201946508U (zh) 通用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0

Address after: 528325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Xingtan town De Fu Road No. 7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Vanward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5 Foshan, Shunde District, Ronggui street, Hongqi Road, No. 80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Wanhe Electrical Fitting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