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9359U -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 Google Patents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9359U
CN203239359U CN 201320187979 CN201320187979U CN203239359U CN 203239359 U CN203239359 U CN 203239359U CN 201320187979 CN201320187979 CN 201320187979 CN 201320187979 U CN201320187979 U CN 201320187979U CN 203239359 U CN203239359 U CN 203239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upport
absorption
shape steel
stee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879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一山
肖永惠
马箫
徐连满
李国臻
李忠华
崔乃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3201879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9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9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93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属于煤矿安全支护领域,该装置包括外圆型钢支架、内圆型钢支架和吸能支护装置;该实用新型基于快速吸能让位防冲支护理念,采用较为合理的圆形巷道断面支护,以可缩式的大小金属双圈为主要骨架,以特设的分布式连接装置为核心吸能构件,构成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组合金属支架结构,在突发较大的围岩震动、变形或冲击地压时,其通过内外圈和吸能装置的有效配合实现一个快速可控式的变形让位过程,同时将围岩的冲击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并耗散掉,防止支架整体结构与巷道围岩系统的失稳破坏,保护巷道内部人员、生产设备不受伤害或损坏。

Description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安全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力学过程,国内外对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界中的一项难题。目前在支护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减小冲击事故的破坏程度:第一,通过增强围岩的自身强度,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第二,通过增强支护体强度,从而提高支护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例如打锚杆锚索、锚网,喷浆,型钢支架支护,棚-索协同支护以及液压支架(柱)支护等,都是通过增加支护体强度从而增强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以抵御外来的冲击作用,在实际工程中,也委实呈现一些显著的效果。
但近些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冲击地压事故的显现频率与破坏程度愈加突出。从大量的统计结果中研究发现,现有的巷道支护在准静态压力下或者较小的冲击下可以满足要求,但往往是突发较大的冲击或某种程度的围岩扰动时,支护体就会表现出局部的脆弱性,甚至是整体的不稳定性,呈现出不坏则已一坏就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的现象。所以分析得知,支护体系的失稳破坏主要不是由于强度不足,而是由于支护体的抗冲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让位缓冲吸能的功能。目前我国煤矿已普遍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面临着强大的矿压与愈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支护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急需提出更合理的支护方法,设计更优越的支护设备,改善目前的煤矿防冲支护状况,以保障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和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以目前巷道支护最为广泛应用的U型钢支架作为说明对象。
所谓U型钢,就是断面为“U”型的钢梁,用于对采煤巷道的封闭或半封闭支护。根据工程中的支护需求不同,U型钢型号、材质以及组合支架的形状也有一定区别(工业制造上有具体规范)。其中O型棚支架就是由四节或六节U型钢弧梁首尾搭接构成的一个近圆形支护圈,搭接处用卡缆(俗称卡子)箍住。其特点在于:U型钢的“U”型断面形式和封闭的O型支护形式非常合理,对于提升自身承压能力、增强巷道围岩稳定性有积极意义,且可以通过梁搭接处的相对错动进行支架整体收缩,以实现围岩蠕变下的让位卸压功能,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趋势,保证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在突发围岩冲击时,U型钢就会显露出一些缺陷,例如:U型钢韧性较差,常会出现局部折断;接头处卡缆的螺丝崩断、卡子崩开;整体严重变形或垮塌;O型棚支护方式属于单层防护,一旦出现内敛变形或整体垮塌时,内部的工作人员、设备都暴露在危险之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支护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以达到提高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冲击下快速吸收消耗有害的围岩冲击能的目的。
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包括外圆型钢支架、内圆型钢支架和吸能支护装置,其中,外圆型钢支架与内圆型钢支架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接的吸能支护装置;所述的外圆型钢支架、内圆型钢支架分别由六个或者四个钢弧段构成,每个钢弧段之间通过卡缆连接;所述的吸能支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外圆型钢支架的第一卡缆、用于固定连接内圆型钢支架的第二卡缆和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方管,其中,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吸能方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卡缆,另一端连接第二卡缆。
本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基于快速吸能让位防冲支护理念,采用较为合理的圆形巷道断面支护,以可缩式的大小金属双圈为主要骨架,以特设的分布式连接装置为核心吸能构件,构成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能的组合金属支架结构,在突发较大的围岩震动、变形或冲击地压时,其通过内外圈和吸能装置的有效配合实现一个快速可控式的变形让位过程,同时将围岩的冲击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并耗散掉,防止支架整体结构与巷道围岩系统的失稳破坏,保护巷道内部人员、生产设备不受伤害或损坏;并且本实用新型这种结构能够以少于常规支架三倍的材料用量,达到十倍以上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支架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支架的断面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卡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吸能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外圆型钢支架1、内圆型钢支架2和吸能支护装置3,型钢支架包括两个圈径不同大小钢圈,钢圈的横断面形状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圆型钢支架1、内圆型钢支架2分别由六个钢弧段构成,如图3中图(a)、(b)所示,每个钢弧段之间通过卡缆4和螺丝连接,并施加一定的预紧力。
其中,外圆型钢支架1与内圆型钢支架2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接的吸能支护装置3;即大小钢圈内外重叠(两钢圈环面处于共面关系),大小钢圈之间均匀布列了一周吸能支护装置3,如图4中的(a)图和(b)图所示,所述的吸能支护装置3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外圆型钢支架1的第一卡缆3-1、用于固定连接内圆型钢支架2的第二卡缆3-2和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方管3-3,其中,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吸能方管3-3的一端连接第一卡缆3-1,另一端连接第二卡缆3-2,吸能支护装置3与型钢支架的连接方式与卡缆4固定方式相同,箍住外圆型钢支架1和内圆型钢支架2,吸能支护装3的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方管与上下两个大号卡缆(卡子,即第一卡缆3-1和第二卡缆3-2)焊接而成。

Claims (1)

1.一种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型钢支架(1)、内圆型钢支架(2)和吸能支护装置(3),其中,外圆型钢支架(1)与内圆型钢支架(2)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接的吸能支护装置(3);所述的外圆型钢支架(1)、内圆型钢支架(2)分别由六个或者四个钢弧段构成,每个钢弧段之间通过卡缆(4)连接;所述的吸能支护装置(3)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外圆型钢支架(1)的第一卡缆(3-1)、用于固定连接内圆型钢支架(2)的第二卡缆(3-2)和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方管(3-3),其中,带有预折纹的薄壁金属吸能方管(3-3)的一端连接第一卡缆(3-1),另一端连接第二卡缆(3-2)。
CN 201320187979 2013-04-15 2013-04-15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39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7979 CN203239359U (zh) 2013-04-15 2013-04-15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7979 CN203239359U (zh) 2013-04-15 2013-04-15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9359U true CN203239359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1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87979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39359U (zh) 2013-04-15 2013-04-15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9359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061A (zh) * 2013-04-15 2013-08-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及组装方法
CN105422145A (zh) * 2015-12-30 2016-03-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增阻吸能功效的u型钢可缩性支架
CN107339124A (zh) * 2017-08-23 2017-11-10 山东科技大学 煤矿u型钢支架受力监测预警装置
CN108180027A (zh) * 2018-03-01 2018-06-1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均匀应力场环境下巷道转化均压支护结构
CN111911201A (zh) * 2020-08-04 2020-11-10 山东科技大学 冲击地压巷道吸能释能综合防冲支护方法
CN113090294A (zh) * 2021-05-06 2021-07-09 安徽理工大学 深井巷道防冲击协同让压环形支架使用方法
CN113605928A (zh) * 2021-09-17 2021-11-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可重复缓冲减振与吸能耦合作用的负刚度巷道o型棚支护
CN113638748A (zh) * 2021-09-15 2021-11-1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高强恒阻吸能的巷道防冲o型棚及其连接卡缆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061A (zh) * 2013-04-15 2013-08-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及组装方法
CN103256061B (zh) * 2013-04-15 2015-04-2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及组装方法
CN105422145A (zh) * 2015-12-30 2016-03-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增阻吸能功效的u型钢可缩性支架
CN107339124A (zh) * 2017-08-23 2017-11-10 山东科技大学 煤矿u型钢支架受力监测预警装置
CN108180027A (zh) * 2018-03-01 2018-06-1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均匀应力场环境下巷道转化均压支护结构
CN108180027B (zh) * 2018-03-01 2023-08-18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均匀应力场环境下巷道转化均压支护结构
CN111911201A (zh) * 2020-08-04 2020-11-10 山东科技大学 冲击地压巷道吸能释能综合防冲支护方法
CN113090294A (zh) * 2021-05-06 2021-07-09 安徽理工大学 深井巷道防冲击协同让压环形支架使用方法
CN113638748A (zh) * 2021-09-15 2021-11-1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高强恒阻吸能的巷道防冲o型棚及其连接卡缆
CN113638748B (zh) * 2021-09-15 2024-02-2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高强恒阻吸能的巷道防冲o型棚及其连接卡缆
CN113605928A (zh) * 2021-09-17 2021-11-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可重复缓冲减振与吸能耦合作用的负刚度巷道o型棚支护
CN113605928B (zh) * 2021-09-17 2024-03-1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可重复缓冲减振与吸能耦合作用的负刚度巷道o型棚支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9359U (zh)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
CN103256061B (zh) 采煤巷道防冲吸能组合金属支架及组装方法
CN102606177B (zh) 一种用于液压支架系统的液压支柱
CN102011595B (zh) 煤岩巷道冲击让位吸能支护装置
CN106401614B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922301A (zh) 一种穿越上高下深溶洞的隧道防护结构
CN105134216B (zh) 破碎顶板110工法巷旁防塌落结构
CN104989436A (zh) 一种吸能式抗冲击的巷道断面液压支架
CN107237643B (zh) 一种新型液压增阻式隧道让压装置
CN105157491A (zh) 隧道大断面成穹顶的爆破方法
CN103061779B (zh) 矿山隧道新型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7255033A (zh) 穿越活断层的抗错动隧道二次衬砌的修建方法
CN202266277U (zh) 一种u型棚支护用可缩支柱
CN205260055U (zh) 一种软岩隧道初期支护控制变形的拱架链接结构
CN104790985A (zh) 一种全封闭式圆形巷道吸能防冲液压支架
CN207879357U (zh) 一种矩形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
CN207111150U (zh)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
CN202991054U (zh) 矿山隧道新型支护结构
CN102996142B (zh) 矿山隧道吊环固定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628904B (zh) 固定桩和防护网装置
CN104314588A (zh) 一种盾构隧道内部设置支撑的加固方法
CN106894330A (zh) 一种基于废旧轮胎的桥墩抗滚石冲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3557008B (zh) 薄壁金属结构与巷道锚固围岩耦合作用的防冲支护结构
CN203248175U (zh) 矿井深部巷道自动耦合支护装置
CN107060810A (zh) 一种适应巷道变形的让压一次支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