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2980U -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2980U
CN203232980U CN 201320104737 CN201320104737U CN203232980U CN 203232980 U CN203232980 U CN 203232980U CN 201320104737 CN201320104737 CN 201320104737 CN 201320104737 U CN201320104737 U CN 201320104737U CN 203232980 U CN203232980 U CN 203232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usb connector
butt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47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乃千
邱鸿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047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2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2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29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该堆叠型连接器具有座体及两个以上连接器,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用以容设无线模块,第二容置槽用以容设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USB连接器具有本体,本体的顶面朝前延伸设置有舌部,舌部上具有两个以上上端子槽及分别设置于两个以上上端子槽中的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端子槽,下端子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侦测端子。当可支持大电源传输的连接器公头插接USB连接器时,可触发侦测端子,借以由USB连接器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源。借此,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器公头及其连接的电子装置因接收的电源过大而被烧毁的风险。

Description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特别有关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已相当普及,几乎所有的电子装置上都配置有至少一个USB连接器。USB连接器除了具有可随插即用的特性之外,还因其特殊的接脚定义(Vcc,D-,D+,GND),使电子装置可通过USB连接器直接传输电能,相当方便。
现有的标准USB连接器,主要可提供5V/500mA的电源输出,换算成功率约为2.5W,已足够满足大部分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人机接口装置、2.5英寸外接硬盘等的充电和/或供电作业。因此,使用者外出时,只需要携带一条USB接口的传输线,即可通过计算机设备为这些电子装置充电/供电,不需要携带额外的充电器。
然而,5V/500mA的电源输出不足以供应某些需要大功率的电子设备的运作,例如平板计算机、3.5英寸外接硬盘或笔记本型计算机等。另外,如上所述,USB连接器具有可随插即用(热插拔)的特性,因此使用者常习惯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将USB传输线从USB连接器上拔除。因此,若使USB连接器直接提供大于2.5W的功率输出,则在没有任何侦测机制的情况下,使用者在进行上述热插拔行为时,将可能会间接使电子设备被烧毁,相当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该堆叠型连接器上设置了至少一个无线模块及至少一个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当连接器公头插接堆叠型连接器上的USB连接器时,可通过侦测功能,判断连接器公头是否可以支持大电源传输,借此USB连接器能够得知应提供一般的输出电源或较大的输出电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该堆叠型连接器电性连接至具有电力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电路板,该堆叠型连接器包含:座体,具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无线模块,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该无线模块包括信号线路板、无线控制IC、两个以上接脚、上盖及下盖,所述无线控制IC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线路板上,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包覆所述信号线路板、所述无线控制IC及所述两个以上接脚,所述两个以上接脚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路板,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与所述无线控制IC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凸伸出所述下盖之外;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应的形状及体积,该USB连接器容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该USB连接器具有本体、两个以上导接端子、至少一个侦测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本体的顶面朝前延伸设置有舌部,该舌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上端子槽,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以上上端子槽中,所述本体的底面朝前延伸设置有短于所述舌部的凸部,该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端子槽,所述侦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端子槽中,所述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及所述侦测端子;及铁壳,用以包覆所述座体、所述无线模块及所述USB连接器,以提供金属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焊接部,所述导接部分别通过所述两个以上上端子槽裸露于所述舌部外,所述焊接部分别朝所述本体的底部弯折延伸,并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侦测端子具有抵接部及焊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下端子槽裸露于所述凸部外,并且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后方,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以连接所述电路板,并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力控制IC。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大于8.7mm。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为8.8mm~10.2mm。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为9.58mm。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端子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凸部的后缘部位,所述USB连接器还具有第一抵接端子与第二抵接端子,所述第一抵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凸部的前缘部位;所述第一抵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分别具有位置相对的抵接端,并且所述第二抵接端子裸露于所述凸部之外;所述第一抵接端子的另一端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以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抵接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壳体抵接;当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受外部抵压时,所述第一抵接端子的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的所述抵接端互相导接。
进一步地,所述USB连接器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导接端子,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为4根,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导接端子的数量为5根,所述USB连接器为USB3.0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PIFA天线,该PIFA天线设置于所述信号线路板的一侧周缘,并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控制IC,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同时包覆所述PIFA天线,并且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时,所述PIFA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板状天线,该板状天线通过枢轴枢接至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外侧,并且所述板状天线通过线路电性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内的所述信号线路板,并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控制IC。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达成的功效在于,将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与无线模块共同设置为堆叠型连接器,通过USB连接器的侦测功能,能够判断与USB连接器插接的连接器公头是否可以支持大电源传输。若插接时侦测功能未被触发,表示连接器公头无法支持大电源传输,因此USB连接器将提供一般5V/500mA的输出电源;若插接时侦测功能被触发,表示连接器公头可支持大电源传输,因此USB连接器将可选择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源。
如上所述,USB连接器可以选择性地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源,以使连接器公头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子装置快速完成充电作业。另外,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USB连接器会在输出电源之前,先行判断连接器公头是否可支持大电源传输,而非对所有的连接器公头都直接提供大电源输出,因此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器公头及其连接的电子装置因接收的电源过大而被烧毁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堆叠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堆叠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插接前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插接后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插接前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插接后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插接动作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插接动作示意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三插接动作示意图;
图7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四插接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1’’’堆叠型连接器              2座体
21第一容置槽                                    22第二容置槽
23、23’无线模块                                231信号线路板
232无线控制IC                                   233天线
234接脚                                         24上盖
25下盖                                          26铁壳
261接地接脚                                     27枢轴
28板状天线                                      3、3’、3’’USB连接器
30连接接口                                      31本体
311舌部                                         312凸部
313上端子槽                                     314下端子槽
32金属壳体                                      321接地接脚
33导接端子                                      331导接部
332焊接部                                       34侦测端子
341抵接部                                       342焊接部
35第一抵接端子                                  351抵接端
36第二抵接端子                                  361抵接端
37第二导接端子                                  371导接部
372焊接部                                       4电路板
41电力控制IC                                    6、7、7’连接器公头
61、71舌板                                      62、72连接端子
63、73铁壳                                      74第二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堆叠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主要公开了一种堆叠型连接器1,该堆叠型连接器1上具有至少一组无线模块23及至少一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3。更具体而言,本案中所述的该USB连接器3主要为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3,该USB连接器3可在与外部的连接器公头(如图5A所示的连接器公头6)插接时,侦测该连接器公头6是否可支持大电源输出(在此指大于标准5V/500mA的USB电源输出,容后详述)。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堆叠型连接器1中主要包含了座体2、铁壳26、至少一个上述的该无线模块23及至少一个上述的该USB连接器3。
该座体2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21及第二容置槽22,并且该座体2的后方具有贯通该第一容置槽21与该第二容置槽22的端子槽。该无线模块23容设于该第一容置槽21中,并且该无线模块23上具有至少一组天线233,当该无线模块23设置在该第一容置槽21中时,该天线233位于该第一容置槽21之外。
该无线模块23主要具有信号线路板231、无线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232、该天线233及两个以上接脚234,该无线控制IC232、该天线233及该两个以上接脚234分别电性连接至该信号线路板231。本实施例中,该天线233主要为平板倒置F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该天线233设置于该信号线路板231的一侧周缘,并且该天线233通过该信号线路板231与该无线控制IC23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无线控制IC232主要为无线网络(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紫蜂(Zigbee)、3G、3.5G或4G/LET通信协议的控制IC,但不加以限定。
该两个以上接脚234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该信号线路板231,并通过该信号线路板231电性连接该无线控制IC232,另一端分别沿该端子槽朝向该座体2的底面延伸,并凸伸出该座体2的底面之外。借此,该无线模块23可通过该两个以上接脚234电性连接外部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如图5A所示的电路板4)。如此一来,设置了该堆叠型连接器1的该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可通过该无线模块23实现无线通信功能。该无线模块23还具有上盖24及下盖25,该上盖24及该下盖25分别用以包覆该信号线路板231、该无线控制IC232、该两个以上接脚234及该天线233,其中该两个以上接脚234的另一端分别凸伸出该下盖25之外。
该第二容置槽22对应至该USB连接器3的形状与体积,用以容设该USB连接器3,如此一来,即可由该座体2上的该无线模块23与该USB连接器3共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该堆叠型连接器1。本实用新型中,该无线模块23以一个为例,并且该USB连接器3也以一个为例,以方便说明,然而,该无线模块23及该USB连接器3的数量,应视实际所需而定,不应加以限定。
该堆叠型连接器1还包含有该铁壳26,用以包覆该座体2、该无线模块23及该USB连接器3,借以提供该堆叠型连接器1金属屏蔽效果。并且如图1与图2所示,该铁壳26的两侧的底面分别朝下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地接脚261,当该堆叠型连接器1设置于该电路板4上时,可通过该接地接脚261连接至该电路板4上的接地线路,进而达到接地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影响该无线模块23的信号传输效果,该铁壳26不会包覆该无线模块23的顶面。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的该USB连接器3主要具有本体31、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至少一个侦测端子34及金属壳体32。该本体31的顶面朝前延伸设置有舌部311,底面朝前延伸设置有凸部312,其中该凸部312的长度略短于该舌部311。该舌部31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上端子槽313,并且该凸部3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端子槽314。
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分别具有导接部331及焊接部332,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分别设置于该两个以上上端子槽313中,这些导接部331分别通过该两个以上上端子槽313裸露于该舌部311外,与上述的该连接器公头6上的连接端子电性导接。这些焊接部332分别朝该本体31的底部弯折延伸,并凸伸出该本体31的底面之外,以将该USB连接器3电性连接至上述的该电路板4上。借此,当该连接器公头6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内,并与这些导接部331电性导接时,即可通过这些焊接部332与该电路板4电性连接,进而该连接器公头6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与该电路板4所属的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彼此传输信号及电能。
该侦测端子34具有抵接部341及远离该抵接部341的焊接部342,该侦测端子34设置于该下端子槽314中,并且该抵接部341通过该下端子槽314裸露于该凸部312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中所示,若由该USB连接器3的连接接口30外向内直视,该抵接部341位于这些导接部331的后方。该侦测端子34的该焊接部342朝下凸伸出该本体31的底面,与上述该电路板4连接,并且,通过该电路板4电性连接至该电路板4上的电力控制IC41。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侦测端子34的数量以2根为例,该侦测端子34分别设置于该凸部312的后缘的两侧。当上述连接器公头6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内时,可由该两根侦测端子34是否同时被触发的判断,进一步判断该连接器公头6的插接是否歪斜。为了方便说明,下面将于说明书中,仅以一个该下端子槽314及一根该侦测端子34为例,举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中,该USB连接器3通过该侦测端子34的该焊接部342电性连接该电力控制IC41,当外部的连接器公头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内时,若该连接器公头可于插接时触发该侦测端子34上的该抵接部341,即表示该连接器公头、具有该连接器公头的传输线及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子装置,都可支持较大电源的输出,因此该电力控制IC41可控制该USB连接器3输出大于标准5V/500mA的电力,以使该连接器公头的另一端的电子装置可以迅速完成充电作业。举例来说,该电力控制IC41可控制该USB连接器3选择性地输出5V/2.0A、12V/1.5A、12V/3.0A、12V/5.0A、20V/3.0A、20V/5.0A的电源,借此该USB连接器3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100W。然而,以上所述都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应以此为限。
若该连接器公头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中时,无法触发该侦测端子34上的该抵接部341,即表示该连接器公头、具有该连接器公头的该传输线及该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的该电子装置,都无法支持较大电源的输出,因此该电力控制IC41使该USB连接器3输出标准的5V/500mA的电力,以避免该连接器公头、该传输线及该电子装置被烧毁。
如图3所示,该USB连接器3还具有该金属壳体32,用以包覆该本体31、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及该侦测端子34,以提供金属屏蔽效果。并且,该金属壳体32的两侧的底面分别朝下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地接脚321。当该堆叠型连接器1设置于上述该电路板4上时,该堆叠型连接器1可通过该接地接脚261连接该电路板4上的接地线路,该USB连接器3可通过该接地接脚321连接该电路板4上的接地线路。
当上述连接器公头插接于该USB连接器3中时,该连接器公头上的铁壳与该金属壳体32直接抵触。借以,若该连接器公头通过其上的该铁壳抵压该侦测端子34上的该抵接部341时,该侦测端子34即可通过该铁壳与该金属壳体32导接,借以通过该金属壳体32上的该接地接脚321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当该侦测端子34通过该金属壳体32接地时,该电力控制IC41即认为该侦测端子34已被触发。
请同时参阅图5A与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插接前示意图与插接后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该堆叠型连接器1上的该USB连接器3为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3,该USB连接器3的深度略深于标准USB连接器的深度。一般来说,标准USB连接器的深度(略等于舌部的长度)大约为8.38+/-0.08mm。本实施例中,该USB连接器3中,该侦测端子34设置于该凸部312的后缘部位,并且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与该舌部311的前缘之间的距离大于8.7mm。更具体而言,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与该舌部311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介于8.8mm~10.2mm之间;较佳地,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与该舌部311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介于8.9mm~10.15mm之间、最佳地,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与该舌部311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为9.58mm,但不加以限定。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的该导接部331之间的距离,较佳地介于4.4mm~5.08mm之间,但并不加以限定。
如图5A所示,该USB连接器3主要供该连接器公头6插接。本实用新型中,该连接器公头6主要为标准的USB2.0规格的连接器公头。如图5A所示,该连接器公头6具有舌板61、裸露于该舌板61外的两个以上连接端子62及包覆该舌板61与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62的铁壳63。图5A中所示,为不支持大电源传输的连接器公头6,且如图中所示,该铁壳63的前缘部位与该舌板61的前缘部位约切齐。
如图5B所示,当该连接器公头6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中时,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62可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电性导接,以进行数据与电力的传输。然而如上所述,该USB连接器3的深度略深于标准的USB连接器,且该侦测端子34设置于该凸部312的后缘部位,因此在该连接器公头6的该铁壳63的长度不够的情况下,该侦测端子34不会被该连接器公头6触发。因该侦测端子34未被触发,所述该电力控制IC41不会驱动该USB连接器3,该USB连接器3仅会输出标准5V/500mA的电力给该连接器公头6。
请参阅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插接前示意图与插接后示意图。图6A与图6B中公开了改良型的连接器公头7,本实用新型中,该改良型的连接器公头7(下面将于说明书中简称为该连接器公头7)为可支持大电源输出的连接器公头7。该连接器公头7具有舌板71、裸露于该舌板71外的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及包覆该舌板71与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的铁壳73。
如图6A所示,该连接器公头7的该舌板71的长度与上述标准连接器公头6中的该舌板61的长度相当,但该连接器公头7的该铁壳73具有略长于该连接器公头6的该铁壳63的长度,因此该铁壳73的前缘部位与该舌板71的前缘部位并非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因此,如图6B所示,当该连接器公头7插接于该USB连接器3中时,可由长度较长的该铁壳73抵压该USB连接器3中的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借以触发该侦测端子34。
更具体而言,该侦测端子34通过该抵接部341直接接触该铁壳73,该铁壳73接触该金属壳体32,并通过该金属壳体32上的该接地接脚321接地。因此,当该连接器公头7插接于该USB连接器3中时,该电力控制IC41可通过该侦测端子34、该铁壳73、该金属壳体32及该接地接脚321接地,进而由接地行为判断该连接器公头7为可支持大电源输出的连接器公头。如此一来,该电力控制IC41可使该USB连接器3提供大于标准5V/500mA的电力输出。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具有该连接器公头7的传输线及该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都需支持大电源的传输,否则仍具有被烧毁的风险。
请参阅图7A、图7B、图7C及图7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插接动作至第四插接动作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堆叠型连接器1’,该堆叠型连接器1’具有与上述该堆叠型连接器1相似的结构,差异在于,该堆叠型连接器1’的该第二容置槽22中设置了另一USB连接器3’。该USB连接器3’具有与上述该USB连接器3相似的结构,差异在于,该USB连接器3’的该本体31的底面的该凸部312较长,该侦测端子34设置于该凸部312的后缘部位,该凸部312的前缘部位设置有第一抵接端子35与第二抵接端子36。
如图7A所示,该第一抵接端子35具有抵接端351,该第一抵接端子35远离该抵接端351的另一端凸伸出该本体31的底面,以电性连接该电路板4。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端子35通过该电路板4电性连接插拔侦测IC(图中未示出),该插拔侦测IC可通过该第一抵接端子35与该第二抵接端子36判断连接器公头是否插置于该USB连接器3’的该连接接口30中。值得一提的是,该插拔侦测IC可与该电力控制IC41整合为一体,以整合式IC来实现,但不加以限定。
该第二抵接端子36裸露于该凸部312之外,并且具有抵接端361,该抵接端361的位置对应至该抵接端351的位置,并且该抵接端361位于该抵接端351的上方,在该第二抵接端子36受外力动作之前,该两个抵接端351、361彼此不会接触。该第二抵接端子36上远离该抵接端361的另一端与该USB连接器3’的金属壳体32抵接(例如与金属壳体32的底面接触抵接)。如图所示,由该USB连接器3’的连接接口30外向内直视,该两个抵接端351、361位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上的这些导接部331的前方,该侦测端子34上的该抵接部341位于这些导接部331的后方。
如图7B所示,当该改良型的连接器公头7插接至该USB连接器3’中时,首先会由该连接器公头7上的该铁壳73抵压该第二抵接端子36裸露于该凸部312外的部分,使该第二抵接端子36上的该抵接端361直接接触该第一抵接端子35上的该抵接端351。如此一来,该插拔侦测IC(或该电力控制IC41)可通过该第一抵接端子35、该第二抵接端子36、该金属壳体32及该接地接脚321接地,据此由接地行为判断该连接器公头7已插置于该USB连接器3’的该连接接口30中。反之,当该两个抵接端351、361脱离接触关系时,该插拔侦测IC(或该电力控制IC41)无法通过该两个抵接端子35、36接地,因此可判断该连接器公头7已于该USB连接器3’上卸除。
如图7C所示,当该连接器公头7更进一步插入该连接接口30中时,该连接器公头7上的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可与该USB连接器3’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电性导接,以传输数据及电力。然后如图7D所示,当该连接器公头7完全插入该USB连接器3’中时,该连接器公头7的该铁壳73可抵压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如此一来,该电力控制IC41可通过该侦测端子34、该铁壳73、该金属壳体32及该接地接脚321接地,进而由接地行为判断该连接器公头7为可支持大电源输出的连接器公头。
如上所述,于该连接器公头7插入该USB连接器3’的过程中,其接触顺序如下:1.该铁壳73抵压该第二抵接端子36,使该第二抵接端子36接触该第一抵接端子35;2.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电性导接;3.该铁壳73抵压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使该侦测端子34得以接地。当上述动作都达成时,该电力控制IC41即可控制该USB连接器3’提供大电源的输出。
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上述实施例中,这些堆叠型连接器1、1’中的这些USB连接器3、3’都是以USB2.0规格的连接器为例,并且这些USB连接器3、3’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的数量为4根。本实施例中,公开又一堆叠型连接器1’’,该堆叠型连接器1’’中的该第二容置槽22内容设了又一USB连接器3’’。该USB连接器3’’为USB3.0规格的连接器,并且如图所示,该USB连接器3’’内的该本体31的该舌部311上,除了设置有4根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之外,还设置有5根第二导接端子37。该第二导接端子37分别具有裸露于该连接接口30中的导接部371及凸伸出该本体31的底部之外的焊接部372。借此,由4根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与5根该第二导接端子37共同构成一个USB3.0规格的连接器接口。
如图8所示,连接器公头7’上具有该舌板71、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该铁壳73及裸露于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后方的两个以上第二连接端子74。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72与该两个以上第二连接端子74的数量合计为9根,形成USB3.0规格的连接器接口。当该连接器公头7’插接于该USB连接器3’’中时,依次接触该USB连接器3’’中的该第二抵接端子36、位于后方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3的这些导接部331、位于前方的该两个以上第二导接端子37的这些导接部371及该侦测端子34的该抵接部341。因此,只要该连接器公头7’中,该铁壳73的长度符合该USB连接器3’’的深度,则无论为USB2.0或USB3.0规格的接口,都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侦测功能。
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9公开了又一堆叠型连接器1’’’,该堆叠型连接器1’’’的该座体2的该第一容置槽21,用以容设另一无线模块23’。该无线模块23’与上述该无线模块23的差异在于,该无线模块23’中没有设置该PIFA天线,取而代之的是设置了枢轴27及板状天线28。该板状天线28通过该枢轴27枢接于该上盖24与该下盖25的外侧,并且该板状天线28通过线路(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至该上盖24与该下盖25内的该信号线路板231,再通过该信号线路板231电性连接该无线控制IC232。当该无线模块23’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21中时,该板状天线28位于该第一容置槽21之外,并且通过该枢轴27旋转,便于使用者调整该板状天线28的位置与角度,借以取得较佳的通信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它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堆叠型连接器电性连接至具有电力控制IC的电路板,该堆叠型连接器包含:
座体,具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
无线模块,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该无线模块包括信号线路板、无线控制IC、两个以上接脚、上盖及下盖,所述无线控制IC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线路板上,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包覆所述信号线路板、所述无线控制IC及所述两个以上接脚,所述两个以上接脚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路板,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与所述无线控制IC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凸伸出所述下盖之外;
具有侦测功能的USB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应的形状及体积,该USB连接器容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该USB连接器具有本体、两个以上导接端子、至少一个侦测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本体的顶面朝前延伸设置有舌部,该舌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上端子槽,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以上上端子槽中,所述本体的底面朝前延伸设置有短于所述舌部的凸部,该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端子槽,所述侦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端子槽中,所述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及所述侦测端子;及
铁壳,用以包覆所述座体、所述无线模块及所述USB连接器,以提供金属屏蔽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焊接部,所述导接部分别通过所述两个以上上端子槽裸露于所述舌部外,所述焊接部分别朝所述本体的底部弯折延伸,并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侦测端子具有抵接部及焊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下端子槽裸露于所述凸部外,并且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后方,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以连接所述电路板,并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力控制I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大于8.7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为8.8mm~10.2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舌部的前缘部位间的距离为9.58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凸部的后缘部位,所述USB连接器还具有第一抵接端子与第二抵接端子,所述第一抵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凸部的前缘部位;所述第一抵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分别具有位置相对的抵接端,并且所述第二抵接端子裸露于所述凸部之外;所述第一抵接端子的另一端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面,以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抵接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壳体抵接;当所述第二抵接端子受外部抵压时,所述第一抵接端子的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子的所述抵接端互相导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器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二导接端子,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为4根,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导接端子的数量为5根,所述USB连接器为USB3.0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PIFA天线,该PIFA天线设置于所述信号线路板的一侧周缘,并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控制IC,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同时包覆所述PIFA天线,并且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时,所述PIFA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外。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模块还包括板状天线,该板状天线通过枢轴枢接至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外侧,并且所述板状天线通过线路电性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内的所述信号线路板,并通过所述信号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控制IC。
CN 201320104737 2013-03-07 2013-03-07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2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4737 CN203232980U (zh) 2013-03-07 2013-03-07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4737 CN203232980U (zh) 2013-03-07 2013-03-07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2980U true CN203232980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9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47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2980U (zh) 2013-03-07 2013-03-07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2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4328A (zh) * 2018-12-25 2021-01-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4328A (zh) * 2018-12-25 2021-01-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12204328B (zh) * 2018-12-25 2023-04-1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0781B2 (en) Stacking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on function
CN203850492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1797205U (zh) 多用转接器
US2014006586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574405U (zh) 外置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CN203232980U (zh)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KR200469127Y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CN203180129U (zh)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CN101867099A (zh) 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
CN203205575U (zh)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CN203166239U (zh) Usb连接装置和用于usb连接装置的印刷电路板
CN203180130U (zh)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CN203117847U (zh)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前置线装置
CN203205672U (zh) 具有侦测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KR101348141B1 (ko)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CN211377130U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
CN202759097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3180246U (zh) 可扩充芯片的连接器
CN202363652U (zh) 电连接器
CN205141277U (zh) 电连接器
CN202134932U (zh) 手机座充组件
KR20120140558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젠더
CN101931148A (zh) 连接器插座与手持电子装置
CN201230060Y (zh) 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