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1668U -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1668U
CN203231668U CN 201320159314 CN201320159314U CN203231668U CN 203231668 U CN203231668 U CN 203231668U CN 201320159314 CN201320159314 CN 201320159314 CN 201320159314 U CN201320159314 U CN 201320159314U CN 203231668 U CN203231668 U CN 203231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tream
row
exchanger tube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93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周衡
张�浩
李永镇
晏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593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1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1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16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以及位于翅片内且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并联流路,位于翅片最下端的流路为底端流路,底端流路中靠近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高度依次低于靠近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高度,底端流路中靠近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最下端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与靠近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为交替串接,且靠近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中最下端的换热管一端口连接冷媒气管。本实用新型中,冷媒在换热器的下端的内、外列换热管组中进行流动,这样冷媒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中,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的冷媒温度不致过低,也使得与迎风面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温度不致过低,大大提高了下端迎风面热交换的空气温度,提高舒服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采用这种换热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空调器内一种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这种换热器设置于空调器内时,设置高度较高,且一般都是竖直或者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安装。换热器100′工作时,在压缩机中被压缩而形成的高温制冷剂在分支管200中被分流至三支内排换热管110′中,并经过内排换热管110′的散热作用而降温,最后由各支内排换热管110′流入对应的外排换热管200′中,最后经一集流管300′送入室内机中。由图中箭头所示,空气流方向与制冷剂流向相反。在制热时,特别是低温制热时,由于回气比容大导致换热器下部外排换热管200′内流量小,冷媒温度较低,空气与制冷剂换热时,下端的出风温度低,这样的温差导致空调器的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空调下端出风温度,提高空调舒适性的换热器及采用这种换热器的空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以及位于所述翅片内且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并联流路,所述翅片的一侧面为迎风面,所述翅片与所述迎风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背风面,各所述流路由若干换热管首尾串接而成,且各流路中的若干换热管沿所述翅片的迎风面至所述背风面依次至少设置为两列,位于所述翅片最下端的流路为底端流路,所述底端流路中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高度依次低于靠近所述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高度,且所述底端流路中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最下端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与靠近所述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为交替串接,所述底端流路的入口为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中最下端的换热管的一端口,且此端口连接冷媒气管。
具体地,各流路中的若干换热管沿所述翅片的迎风面至所述背风面依次设置为两列,各流路中靠近所述迎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为外列换热管组,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为内列换热管组;所述底端流路中,所述外列换热管组最下端的两个换热管与所述内列换热管组的最下端的三个换热管交替串接。
具体地,位于所述底端流路上方的各流路中,各内列换热管组内的换热管由下至上首尾串接后再与各外列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由上至下首尾串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中至少之一包含有上述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内列换热管组下端的至少两换热管与外列换热管组下端的至少两换热管进行交替串接,这样,冷媒在换热器的下端即在内列换热管组与外列换热管组中进行流动,这样的流路方式较原有的冷媒流路,冷媒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中,这样,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的冷媒温度不致过低,也使得与迎风面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温度不致过低,相较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下端迎风面热交换的空气温度,缩小出冷空气的范围,使得换热器上、下端的空气温度更接近,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器包括翅片100以及位于翅片100内且上、下设置的三个并联流路200。图中实心箭头所示方向为各流路中制冷剂流向,空心箭头所示方向为空气流方向。翅片100的一侧面为迎风面110,翅片100与迎风面110相对的另一侧面为背风面120。各流路中靠近迎风面110的一列换热管为外列换热管组,靠近背风面120的一列换热管为内列换热管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由上至下的三个流路依次命名为上端流路210,中端流路220和底端流路230。且上端流路210,中端流路220和底端流路230均是由若干换热管首尾串接而成。且上端流路210,中端流路220和底端流路230中的各换热管沿翅片100的迎风面110至背风面120依次设置为两列。底端流路230的内列换热管组23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六个换热管,为了便于说明,将此六个换热管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为换热管2311、换热管2312、换热管2313、换热管2314、换热管2315、及换热管2316。同样的,将底端流路230的外列换热管组232由下至上依次编号为换热管2321、换热管2322、换热管2323、换热管2324、换热管2325、及换热管2326。由图中可以看出,内列换热管组231的六个换热管的高度依次低于外列换热管组232的六个换热管。且内列换热管组231的最下端三个换热管2311、换热管2312、换热管2313与外列换热管组232最下端的两个换热管2321、换热管2322交替串接。具体地,底端流路230的入口为换热管2311的图中所示的一端口,此端口连接冷媒气管,为冷媒入口,换热管2311的另一端口(未在图中所示)与换热管2321的一端口串接,换热管2321的另一端口又串接至换热管2312的一端口,而换热管2312的另一端口串接至换热管2322的一端口。如此,内列换热管组231下端的三个换热管与外列换热管组232下端的两个换热管进行交替串接,这样,冷媒在换热器的下端即在内列换热管组231与外列换热管组232中进行流动,这样的流路方式较原有的冷媒流路,冷媒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232中,这样,提前进入外列换热管组232的冷媒温度不致过低,也使得与迎风面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温度不致过低,相较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下端迎风面热交换的空气温度,缩小出冷空气的范围,使得换热器上、下端的空气温度更接近,提高舒适性。同时,冷媒气体凝结后流至换热器下端,当温度过低时,易凝结成冰,而本实施例中,由于提高了换热器下端的空气温度,有效防止于换热器下端结冰,即使出现结冰现象,在热空气作用下,冰也会较快融化。
具体地,由图2中实心箭头所示,换热管2312的另一端口串接至换热管2322的一端口后,换热管2322的另一端口与换热管2313的一端口连接,换热管2313依次与上一换热管2314、换热管2315、换热管2316首尾串接,再由换热管2316的另一端口连接至换热管2326的一端口,换热管2326的另一端口依次与换热管2325、换热管2324首尾串接,这样,冷媒最后由换热管2323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底端流路230的外列换热管组232下端,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与内列换热管组231下端的三个换热管交替串接,可以有一个与内列换热管组231下端两个交替串接,也可以有三个或更多个与内列换热管组231下端的换热管交替串接。
再参照图2,位于底端流路230上方的中端流路220中,内列换热管组221内的换热管由下至上首尾串接后再与各列换热管组222的换热管由上至下首尾串接。这样,冷媒的流动方向即如图2中实心箭头所示,先于内列换热管组221中由下至上流动,再经外换热管组222由上至下流动。同样的,上端流路210中冷媒流动与中端流路220中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中的流路不止本实施例中的三路,也可以为两路或更多路;各路流路中换热管的设置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列,也可以为更多列;各路流路中内列换热管组与外列换热管组内的换热管数量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六个,也可以为其它数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未在图中示出),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中至少之一包含有上述的换热器。由于采用上述的换热器,靠近背风面的内列换热管组位置低于靠近迎风面的外列换热管组,这样,最热冷媒位置下移,缩小了热交换时出冷风的范围,提高了空调出风的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以及位于所述翅片内且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并联流路,所述翅片的一侧面为迎风面,所述翅片与所述迎风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背风面,各所述流路由若干换热管首尾串接而成,且各流路中的若干换热管沿所述翅片的迎风面至所述背风面依次至少设置为两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翅片最下端的流路为底端流路,所述底端流路中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高度依次低于靠近所述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高度,且所述底端流路中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的最下端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与靠近所述迎风面的各列换热管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为交替串接,所述底端流路的入口为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中最下端的换热管的一端口,且此端口连接冷媒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流路中的若干换热管沿所述翅片的迎风面至所述背风面依次设置为两列,各流路中靠近所述迎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为外列换热管组,靠近所述背风面的一列换热管为内列换热管组;所述底端流路中,所述外列换热管组最下端的两个换热管与所述内列换热管组的最下端的三个换热管交替串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端流路上方的各流路中,各内列换热管组内的换热管由下至上首尾串接后再与各外列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由上至下首尾串接。
4.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中至少之一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 201320159314 2013-04-01 2013-04-01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1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9314 CN203231668U (zh) 2013-04-01 2013-04-01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9314 CN203231668U (zh) 2013-04-01 2013-04-01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1668U true CN203231668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931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1668U (zh) 2013-04-01 2013-04-01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16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013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刘启端 模块化波纹板式换热器
CN108180615A (zh) * 2017-12-27 2018-06-1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换热器和空调器室外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013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刘启端 模块化波纹板式换热器
CN108180615A (zh) * 2017-12-27 2018-06-1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换热器和空调器室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1589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206811A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5864888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3869376U (zh) 管翅式蒸发器、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231668U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CN203464544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机换热器
CN202993688U (zh) 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03123188A (zh)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202083154U (zh) 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38860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2997503A (zh) 换热器及使用该换热器的热泵式室外机与热泵式空调
CN202581953U (zh)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100592003C (zh) 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
CN102635984B (zh)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103712327B (zh) 用于r32双级压缩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器
CN201876013U (zh) 空调器换热装置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43029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373273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2328932U (zh)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204612259U (zh)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3100292U (zh)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器
CN20225401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及空调机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