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0031U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30031U CN203230031U CN 201320225957 CN201320225957U CN203230031U CN 203230031 U CN203230031 U CN 203230031U CN 201320225957 CN201320225957 CN 201320225957 CN 201320225957 U CN201320225957 U CN 201320225957U CN 203230031 U CN203230031 U CN 203230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age tank
- aqua storage
- floor drain
- drainage
- outf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包括地漏座、地漏盖、设于地漏盖下方的引流罩、设于该引流罩下方的储水槽,该引流罩的下端延伸至该储水槽内,该储水槽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水口,该储水槽通过该排水口连通排水管,该防反溢地漏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与所述引流罩下端的侧壁之间将所述排水口覆盖中部空心的环形浮板。本实用新型在排水口无水通过或者污水、臭气反溢时,此时无论储水槽是否有水存留,环形浮板都能够自动将排水口密封,进而防止出现污水或臭气泛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的状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室内环境卫生、空气质量、也是蚊虫滋生的重要场所。对地漏的要求:一、下水速度快 二、始终密封 三、本身不堵塞。2003 年香港陶大花园非典事件就是不合格地漏惹得祸,这次事件足以印证地漏的重要性。现有地漏预埋件设有环形储水槽、其中心设有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活动的顶盖下设有一段圆管,所述圆管插入环形储水槽内的水面下,形成‘U’型结构,水能通过、空气流通被阻断。圆管插入储水槽水面下的深度决定水流速度,插入越深,流速越慢。储水槽内水面的高低和容量决定密封度。现有地漏存在水流速度慢,储水槽水面过低(无水时)时失去密封作用。
2012年12月12日由本发明人设计并通过公告的第CN202595885U号专利文献公开一种新型的地漏装置,该地漏装置由设有储水槽的本体、设于本体顶端覆盖储水槽的地漏盖、开口向下的限位环以及浮子组成,本体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储水槽通过排水口连接于排水管,地漏盖设有若干个小孔,限位环通过连接杆与地漏盖一体连接,本体排水口周缘向储水槽内延伸有挡板,挡板与本体一体连接,排水口小于开口,浮子设置于限位环开口与排水口之间。该地漏装置采用了浮子与地漏配合的方式,不管储水槽内有、无水或者地漏有、无水通过时,均能够自动将排水管密封,避免里面臭气泛入室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述问题,而当出现以下情况的时候,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排水管的污水或者升腾的臭气发酵上升或反溢,使得排水管内的压强升高,但由于轻质量的浮子也将排水管覆盖,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上升的水或气体会顶开浮子,如果此时储水槽内无水,就无法起到密封的作用,臭气将顺着储水槽向上通过地漏盖的小孔泛入室内,影响用户的生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包括地漏座、地漏盖、设于地漏盖下方的引流罩、设于所述引流罩下方的储水槽,所述引流罩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的储水槽内,该储水槽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水口,该储水槽通过该排水口连通排水管,该防反溢地漏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与所述引流罩的下端的侧壁之间将所述排水口覆盖的中部空心的环形浮板。
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槽为一环形凹槽,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地漏座下部一体成型,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与排水管相通连接。
所述引流罩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的承载台,所述排水口为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浮板盖设于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上。
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槽为一环形凹槽,所述储水槽的外环侧壁固定在所述引流罩上,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与排水管相通。
所述引流罩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的承载台,所述排水口为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浮板盖设于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上。
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槽外侧壁设有复数个支撑板,所述储水槽沉设在所述地漏座上,所述引流罩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所述储水槽侧壁上端面平齐的支撑台,所述排水口为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浮板盖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储水槽侧壁的上端面上,所述地漏座与排水管相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罩沉设在所述地漏座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浮板的结构位置和污水或臭气反溢的特点,将环形浮板设在避开污水或臭气的上升通道的位置,污水或臭气反溢时,环形浮板将排水口密封,防止其通过储水槽从地漏盖溢出,从而防止出现污水或臭气泛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的状况。
2. 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浮板与地漏配合的方式,排水过程不会受到环形浮板的影响,而且在排水口无水通过时,此时无论储水槽是否有水存留,环形浮板都能够自动将排水口密封,进而防止出现污水或臭气泛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的状况。
3.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浮板结构及限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因水流的冲击而使环形浮板出现翻转,而影响密封效果。
4.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罩下端只需小部分延伸至储水槽的水面下,只要保证其下端可固定与储水槽侧壁上端面平齐的承载台或支撑台即可,避免了传统引流罩插入储水槽水面下过深而导致水流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引流罩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防止反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排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储水槽有水留存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储水槽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防止反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排水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储水槽有水留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图7,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包括地漏座1、地漏盖2、设于该地漏盖2下方的引流罩3、设于该引流罩3下方的储水槽4,该引流罩3的下端延伸至该储水槽4内,该储水槽4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水口6,该储水槽4通过该排水口6连通排水管7。该防反溢地漏装置还包括一设于该储水槽4的侧壁与该引流罩3下端的侧壁之间将排水口6覆盖的中部空心的环形浮板5。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引流罩3沉设在该地漏座1上,即便地漏盖2受到外部重物挤压出现变形,也不会影响到地漏的使用;该引流罩3的上端部为倾斜面,结合图2的结构,能够将水分别汇流到侧边的储水槽4。该储水槽4为一环形凹槽,该储水槽4与该地漏座1下部一体成型,该储水槽4内环侧壁与排水管7相通连接。该引流罩3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储水槽4内环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的承载台8,该排水口6为该承载台8与该储水槽4的内环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该环形浮板5盖设于承载台8与储水槽内环4侧壁的上端面上。
参照图3,当排水管7内的污水或者升腾的臭气上升,环形浮板5由于其中部空心,提供了可供污水或臭气上升的通道,使环形浮板5没有受到顶起的作用力,反而由于污水或臭气上升至引流罩3受阻开始下降,环形浮板5受到其下压的作用力,进一步覆盖住排水口6,达到密封排水口的效果。本实施方式利用环形浮板的结构和污水或臭气反溢的特点,将环形浮板设在避开污水或臭气的上升通道的位置,污水或臭气反溢时,环形浮板将排水口密封,防止其通过储水槽从地漏盖2溢出,从而防止出现污水或臭气泛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的状况。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当水从地漏盖2流入,顺着引流罩3向下流入到储水槽4内,当储水槽4内的水累积一定时间后,储水槽4内的水面高度迈过储水槽4内环侧壁的上端面,高度差的形成造成储水槽4内压强大于内部排水管7的压强,而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环形槽内的水经排水口6顶起环形浮板5,越过储水槽4内环侧壁,然后向中间流入排水管7,接着,见图5,当储水槽4内的水面高度再次下降到与储水槽4内环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环形浮板5下降,重新覆盖住排水口6,完成排水过程。本实施方式采用环形浮板与地漏配合的方式,排水过程不会受到环形浮板的影响,而且在排水口无水通过时,此时无论储水槽是否有水存留,环形浮板都能够自动将排水口密封,从而防止污水或臭气泛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区别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储水槽的固定位置,如图6,该储水槽4为一环形凹槽,该储水槽4通过其外环侧壁固定在该引流罩3上,也能实现上述排水及反溢过程,而且储水槽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区别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储水槽的结构及位置,如图7,引流罩3沉设在该地漏座1上,即便地漏盖2受到外部重物挤压出现变形,也不会影响到地漏的使用。引流罩3的上端部为倾斜面,能够将水集中汇流到中间的储水槽4,结合图8,该储水槽4通过储水槽外侧壁的四个支撑板8沉设在地漏座1,该引流罩3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该储水槽4的侧壁上端面平齐的支撑台9,该排水口6为该支撑台9与该储水槽4的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该环形浮板5盖设于支撑台9与储水槽4的侧壁的上端面上。该地漏座1与排水管7相通连接。
参照图9,当排水管7内的污水或者升腾的臭气上升,环形浮板5由于被储水槽4挡住,没有受到顶起的作用力,反而由于污水或臭气上升至引流罩3受阻开始下降,环形浮板5受到其下压的作用力,进一步覆盖住排水口6,达到密封排水口的效果。
另一方面,参照图10,当水从地漏盖2流入,顺着引流罩3向下集中流入到储水槽4内,当储水槽4内的水累积一定时间后,储水槽4内的水面高度迈过储水槽4侧壁的上端面,高度差的形成造成储水槽4内压强大于排水管7的压强,而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储水槽4内的水经排水口6顶起环形浮板5,越过储水槽4侧壁,然后向外流入排水管7,参照图11,当储水槽4内的水面高度再次下降到与储水槽4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环形浮板5下降,重新覆盖住排水口6,完成排水过程。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包括地漏座、地漏盖、设于地漏盖下方的引流罩、设于所述引流罩下方的储水槽,所述引流罩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的储水槽内,所述储水槽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水口,该储水槽通过所述排水口连通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该防反溢地漏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与所述引流罩的下端的侧壁之间将所述排水口覆盖的中部空心的环形浮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为一环形凹槽,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地漏座下部一体成型,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与排水管相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为一环形凹槽,所述储水槽的外环侧壁固定在所述引流罩上,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与排水管相通。
4.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罩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平齐的承载台,所述排水口为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浮板盖设于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储水槽的内环侧壁的上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外侧壁设有复数个支撑板,所述储水槽沉设在所述地漏座上,所述引流罩下端设有一上端面与所述储水槽侧壁上端面平齐的支撑台,所述排水口为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相隔形成的环形开口,所述环形浮板盖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储水槽侧壁的上端面上。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座与排水管相通连接。
7.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罩沉设在所述地漏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5957 CN203230031U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5957 CN203230031U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30031U true CN203230031U (zh) | 2013-10-09 |
Family
ID=4928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2595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0031U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300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5148A (zh) * | 2013-04-28 | 2013-07-10 | 叶传华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CN105839769A (zh) * | 2016-05-25 | 2016-08-10 | 方伟峰 | 快速排水的防臭地漏 |
-
2013
- 2013-04-28 CN CN 201320225957 patent/CN2032300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5148A (zh) * | 2013-04-28 | 2013-07-10 | 叶传华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CN103195148B (zh) * | 2013-04-28 | 2014-11-05 | 叶传华 | 一种防反溢地漏装置 |
CN105839769A (zh) * | 2016-05-25 | 2016-08-10 | 方伟峰 | 快速排水的防臭地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95885U (zh) | 一种新型的地漏装置 | |
CN203230031U (zh) | 一种新型的防反溢地漏装置 | |
CN103195148B (zh) | 一种防反溢地漏装置 | |
CN204001161U (zh) | 一种带有弹簧的地漏 | |
CN201273003Y (zh) | 防臭地漏 | |
CN203049764U (zh) | 防异味地漏 | |
CN201250431Y (zh) | 一种防虹吸进水阀 | |
CN102870714A (zh) | 沉浮式网箱立式平衡浮力装置 | |
CN203383323U (zh) | 浮子自封闭式存水弯防反味地漏 | |
CN201261910Y (zh) | 同路水道落差防溢窨井盖 | |
CN206457919U (zh) | 一种直立式地漏防臭沉溢水接头 | |
CN203684368U (zh) | 一种虹吸式坐便器 | |
CN202689128U (zh) | 防倒灌地漏装置 | |
CN206457916U (zh) | 排水防臭汇集器 | |
CN201963919U (zh) | 一种自动排水器 | |
CN214833297U (zh) | 一种自动防臭排水快的地漏 | |
CN205975850U (zh) | 一种负压辅助排水的马桶排水装置 | |
CN205134494U (zh) | 一种横向排水地漏 | |
CN202164677U (zh) | 水封环腔球堵式地漏 | |
CN215563173U (zh) | 一种整体卫浴带水封的多用排水结构 | |
CN211973727U (zh) | 具有防溢开口的座便器 | |
CN206538854U (zh) | 一种防倒灌地漏 | |
CN214144048U (zh) | 改进的横排地漏装置 | |
CN211646665U (zh) | 一种液封防臭地漏 | |
CN203891178U (zh) | 地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10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