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8244U - 实用刀 - Google Patents

实用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8244U
CN203228244U CN2013201140857U CN201320114085U CN203228244U CN 203228244 U CN203228244 U CN 203228244U CN 2013201140857 U CN2013201140857 U CN 2013201140857U CN 201320114085 U CN201320114085 U CN 201320114085U CN 203228244 U CN203228244 U CN 203228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knife rest
handle
blade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14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G·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filed Critical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8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82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1/00Hand knives with adjustable blade; Pocket knives
    • B26B1/08Hand knives with adjustable blade; Pocket knives with sliding bla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BHAND-HELD CUTTING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B5/00Hand knives with one or more detachable blades
    • B26B5/001Hand knives with one or more detachable blades with blades being slid out of handle immediately prior to use
    • B26B5/002Hand knives with one or more detachable blades with blades being slid out of handle immediately prior to use segmented bla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Kni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实用刀,其包括限定刀轨的刀框和可可滑动地容纳于刀轨内的刀架。刀片可移除地联接到刀架,且致动器可操作地联接到刀架以促使刀架沿着刀轨在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实用刀还包括联接到刀框的第一刀柄部分和联接到所述第一刀柄部分的第二刀柄部分。第二刀柄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一刀柄部分和刀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位置允许刀片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运动,而在第二位置防止刀片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运动。

Description

实用刀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3月13日提交的共同待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10,144和于2012年6月6日提交的共同待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56,19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且更具体地涉及实用刀。
背景技术
实用刀通常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的刀架、以及刀片,刀片联接到刀架以便随着刀架在相对于外壳的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使用过程中,刀片会变钝或受损。对于一些刀而言,这需要更换整个刀片。通常称为折断刀(snap knives)的其它实用刀具有刻痕或分段刀片,允许使用者折断刀片的变钝或受损部分以露出新刀片部分以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刀。实用刀包括限定刀轨的刀框和可滑动地容纳于刀轨内的刀架。刀片可移除地联接到刀架,以及致动器可操作地联接到刀架以促进刀架沿着刀轨在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实用刀还包括联接到刀框的第一刀柄部分和联接到所述第一刀柄部分的第二刀柄部分。第二刀柄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一刀柄部分和刀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位置允许刀片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运动,而在第二位置防止刀片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运动。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刀。实用刀包括限定刀轨的刀框和可滑动地容纳于刀轨内的刀架。刀架包括螺纹孔。实用刀还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刀架上的刀片。双引导紧固件容纳于刀架的螺纹孔内,且紧固件可相对于刀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允许刀架沿着刀轨运动,而在第二位置防止刀架沿着刀轨运动。
通过考虑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刀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将第一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将第二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将第一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将第二刀柄和刀片移除的透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将第一刀柄移除的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实用刀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实用刀部分沿图7中的线8--8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刀架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刀架的另一透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实用刀的刀片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实用刀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实用刀的另一透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实用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实用刀的将刀柄移除的侧视图;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刀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刀的顶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刀的将刀柄的一部分移除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6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6所示刀的将刀柄部分移除的透视图;
图21是图16所示刀的刀架的透视图;
图2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刀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24是图22所示刀的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2所示刀的致动器和锁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2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27是图22所示刀的刀架和锁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28是图22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放大侧视图;
图29是图22所示刀的刀架和锁定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刀的透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32是图30所示刀沿图30中的线32--32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33是图30所示刀的刀架和锁定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34是组装好的图33所示刀架和锁定组件的透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刀的透视图;
图36是图35所示刀的将刀柄移除的透视图;
图37是图35所示刀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38是图35所示刀的侧视图;
图39是图35所示刀沿图38中的线39--39所取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40是图35所示刀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41是图35所示刀的致动器的后部透视图。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将其应用限制到在下述说明书中提出或在下述附图中所示的构造细节和组件布置。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其它实施例,且可以各种方式来实践或执行。此外,应该理解本文所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该被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刀12,其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实用刀。刀12包括第一刀柄14,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刀柄14的第二刀柄16,刀框18,锁定杆20(图4),刀架22,和刀片24。
继续参考图1,第一刀柄14包括前端28,后端30,从前端28延伸到后端30的侧壁32和34,以及均从前端28延伸到后端30的顶壁36和底壁38。第一刀柄14通常是中空的,并包括在前端28内的开口40,刀框18和刀片24延伸通过该开口40。细长孔42延伸穿过前端28和后端30之间的侧壁32。此外,细长孔44延伸穿过前端28和后端30之间的底壁38。第二刀柄16通过孔44枢转。参照图3,杆柱46在侧壁32和34之间邻近第一刀柄14的前端28和靠近孔44延伸,以便将第二刀柄1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刀柄14。
参照图2和3,所述第二刀柄16包括部分圆柱形的凹部50,其容纳用于将第二刀柄1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刀柄14的杆柱46,使得第二刀柄14可绕杆柱46枢转。虽然图中未示出,刀12可包括诸如弹簧的偏置构件,以便将第二刀柄16相对于第一刀柄14通常在图2中箭头52的方向上绕柱杆46偏置。第二刀柄16包括钩54,其限制第二刀柄16相对于第一刀柄14绕杆46在箭头52的方向上的旋转运动,防止第二刀柄16旋转超过图1所示的位置以及防止其从第一刀柄14脱开。第二刀柄16通常也是中空的,且可配置成保持备用刀片24。第二刀柄16还包括波状外形的抓握表面56,其配置成当使用者使用这刀12(使得第一刀柄14的顶壁36通常在使用者手掌内)时,为使用者的指部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抓握。
参照图5和图8,刀框18包括前端60和后端64,前端60包括开口62,后端64包括开口66。刀框18还包括从前端60处的开口62延伸到后端64处的开口66的顶壁68和底壁70。刀框18的第一侧壁72从顶壁68延伸到底壁70且第一侧壁72包括处于开口62和66之间的一个细长孔74。第二侧壁76相对于第一侧壁72从顶壁68延伸到底壁70,且第二侧壁76包括从开口62延伸到开口66的一个细长孔78。孔78延伸穿过开口66,使得刀架24可穿过开口66行进来更换刀片24。
继续参照图5和图8,刀框18限定刀轨82,其从刀框18前端60处的开口62延伸且穿过刀框18后端64处的开口66。刀轨82具有邻近后端64的第一部分84和邻近前端60和开口62的第二部分86。刀轨82的第一部分84具有限定为侧壁72和76之间距离的宽度88,以及刀轨82的第二部分86具有小于宽度88的宽度90。第二部分86的减小宽度90至少部分地由第一侧壁72的成角度部分92造成。宽度88的尺寸定制成用于引导刀架22在图8中箭头94和96方向上的运动,以及宽度90的尺寸定制成用于引导刀片24在箭头94和96方向上的运动。侧壁72的成角度部分92定位成起到止动部的作用,其限制刀架22在箭头94的方向上运动超过止动部92,且防止刀架22行进穿过刀框18前端60处的开口62。
参照图8-10,刀架22容纳于刀轨82的第一部分84内,且刀架22沿刀轨82的第一部分84相对于刀框18在图8中所示箭头94和96的方向上滑动。刀架22包括突起98,摩擦构件100,和致动器102。突起98延伸穿过刀片24以便将刀片24与刀架22联接,使得刀片24随着刀架22相对于刀框18运动。摩擦构件100接触刀框18的底壁70以便在刀架22和刀框18之间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由重力导致的刀架22沿着刀轨82的滑动运动。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必须(在一种方法中经由致动器102)将至少一些力施加到刀架22,以便使得刀架22沿着刀轨82滑动,且重力不足以导致刀架22在箭头94和96的方向上沿着刀轨82运动。
参照图1和图2,致动器102延伸穿过第一刀柄14的孔42以及刀框18的孔78,以便给使用者提供用于把持刀架22的地方,例如在一种方法中利用使用者的拇指来把持刀架22,从而使得刀架22相对于所述刀框18和刀柄14滑动。参照图10,刀架22还包括多个位于刀架22的与致动器102相对一侧上的凹部104。如下面将要更详细论述的那样,凹部104经由第二刀柄16的运动而由锁定杆20接合,以防止刀架22和刀片24相对于所述刀柄14和刀框18的运动。
参照图4-6,所示的锁定杆20包括锁定部分106,第一偏置构件108,第二偏置构件110,和致动表面112。锁定部分106包括面对刀架22的突起114,且突起114的尺寸定制成被容纳于刀架22的凹部104(图10)内。锁定部106和突起114的尺寸定制成延伸通过刀框18的孔74和锁定部106,且突起114沿着刀轨82的第一部分84的大部分(图8)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构件108,110分别位于锁定部106的相对两端处。所示的偏置构件108,110是板簧,其将锁定部106通常在箭头116的方向上偏置,使其远离刀架22且与刀架22脱离接合。如最佳从图6看出的那样,致动表面112远离刀架22成角度或倾斜。第二刀柄16包括致动表面118,其具有与致动表面112相匹配的角度或倾斜度,这样第二刀柄16在箭头120方向上的运动导致表面118沿着表面112滑动,从而使得锁定部106在箭头122的方向上绕枢轴点124枢转,这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论述。
参照图11,刀片24包括前端130,后端132,和邻近后端132的孔134,其容纳刀架22的突起98(图9)以便将刀片24联接到刀架22。切削刃136沿着刀片24从前端130延伸到后端132。平行刻痕标记138位于端部130和132之间,平行刻痕标记138平行于前端130且相对于切削刃136成锐角。如果位于刻痕标记和前端130之间的切削刃136的一部分被磨损或变钝,则刻痕标记138允许使用者沿着刻痕标记138折断刀片24。
在操作中,参照图1,图6和图8,使用者通过使得刀架22在刀轨82内滑动而使得刀架22在箭头94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使得所需量的切削刃136从开口62延伸出以便切割工件。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当所需量的切削刃136已露出时,使用者使得第二刀柄16相对于第一刀柄14绕杆柱46枢转(图3)。使用者通过推压所述第二刀柄16和第一刀柄14而使得第二刀柄16枢转,这将导致所述第二刀柄16在图6中箭头120的方向上移动。当第二刀柄16在箭头120的方向上移动时,第二刀柄16的致动表面118沿着锁定杆20的致动表面112滑动,这将导致锁定部106在图6中箭头122的方向上移动。锁定部106在箭头122方向上的继续运动导致突起114(图8)与刀架22的凹部104(图10)接合。当使用者继续推压刀柄14和16时,凹部104和突起114之间的接合将刀片24和刀架22锁定,防止刀片24和刀架22沿着刀轨82以及相对于刀柄14和16的运动(移动),这样使用者可以使用切削刃136以便切割工件。
对工件进行切割之后,使用者可以释放由推压刀柄14和16所导致的施加到刀柄14和16上的力。该力的释放导致第二刀柄16相对于第一刀柄14通常在图2箭头52的方向上绕杆柱46(图3)枢转。参照图6,这种枢转运动导致第二刀柄16在箭头142的方向上移动,这导致刀柄16的致动表面118沿着锁定杆20的致动表面112滑动,以允许偏置构件108和110将锁定部106和突起114移动以便与刀架22的凹部104(图10)脱离接合。然后,使用者可经由刀架22的致动器102缩回刀片24,以便将整个切削刃136移动到刀框18内,这样切削刃136并不延伸超过开口62。当刀片24处于所需位置时,刀架22的摩擦构件100(图7)提供与刀框18底壁70接触的足够摩擦力,以防止刀架22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刀轨82移动。
参照图1和图8,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刀柄14的后端30包括用于移除和更换刀片24的孔。在这种实施例中,使用者使得刀架22滑动通过刀框18的后端开口66且通过刀柄14后端30中的孔,以便将刀架22和刀片24从刀框18和刀柄14移除。然后,使用者可将新刀片24附接到刀架22上,且将刀片24和刀架22向回插入通过刀柄14后端30处的孔以及刀框18后端64内的开口66。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除其它之外的一种刀,其中刀片可以很容易地从刀柄延伸出以及缩回到刀柄内,且可通过推压刀柄来将刀片牢固地保持在切削位置。
图12至图1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实用刀212。刀212类似于上述的刀12,刀12和212之间的唯一区别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论述,且类似的组件给予类似的附图标记,刀212中的附图标记由刀12中的附图标记加上200。刀212包括将第二刀柄216和锁定杆220互连的连杆244。连杆244包括第一端246和第二端248。第一端246可枢转地联接到刀柄216。第二端248经由锁定杆220中的细长孔250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联接到锁定杆220。刀柄216包括前端252和后端254。连杆244邻近刀柄216的后端254可枢转地联接到刀柄216,以及第二刀柄216邻近第二刀柄216的前端252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刀柄214(图12)。在前端252和后端254之间,销255经由锁定杆220中的细长孔256可枢转地且可滑动地将第二刀柄216直接联接到锁定杆220。
在操作中,为了将刀架222相对于刀框218锁定在所需位置,使用者使得第二刀柄216相对于第一刀柄214在箭头320的方向上绕枢轴258枢转,直到第二刀柄216从图12-15中所示的位置移动且被容纳于第一刀柄214的凹部260内。当第二刀柄216枢转到凹部260内时,连杆244将刀柄216锁定于该封闭位置(开放位置示於图12-15中)。当刀柄216处于闭合位置时,如上相关图1-11所示刀12论述的那样,锁定杆220移动以便将刀架222锁定并保持在所需位置。因此,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刀时都无需推压第二刀柄216,而是仅当使用者希望改变刀架222相对于刀框218的位置时才需要推压第二刀柄216。
图16至图2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刀400。刀400包括刀柄402,刀框404,和刀架406,其使得刀片408相对于刀柄402和刀框404定位。刀400进一步包括致动器和传动组件410,其将刀架406并因此将刀片408定位在所需位置。
刀框404包括刀轨412,且刀架406在刀轨412内滑动,以便将刀片408定位在所需位置。刀架406包括第一突起414,其延伸通过刀片408以便将刀片408联接到刀架406,从而以便相对于刀轨412运动。刀架406还包括与致动器和传动组件410相互作用以便使得刀架406移动的突起416,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论述的那样。刀架406还包括摩擦件417,其在刀架406和刀轨412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便当致动器和传动组件410未使得刀架406运动时,防止刀架406相对于刀轨412的不需要的运动。
致动器和传动组件410包括致动器418和传动轴420。致动器418包括旋钮部分422,其允许使用者使用其拇指和食指来使得致动器418旋转。致动器418还包括内部环形齿轮424。传动轴420包括正齿轮426,其与环形齿轮424啮合,这样致动器418的旋转使得传动轴420旋转。该传动轴420还包括沿着轴420的长度延伸的螺旋状凹部428,且轴420的旋转使得凹部428旋转。刀架406的突起416被容纳于螺旋状凹槽428内,这样凹部428的旋转导致刀架406沿着刀轨412进行直线运动。
在操作中,使用者在箭头430(图19)的方向上旋转致动器418的旋钮部分422,这导致刀架406在箭头432的方向上沿着刀轨412移动以便使得刀片408从刀柄402延伸,从而可使用刀片408来切割工件。当使用者用完刀片408时,使用者在箭头434的方向上旋转致动器418,这导致刀架406和刀片408在箭头436的方向上移动且移动到刀柄402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424和426和螺旋状凹部428的尺寸定制成使得旋钮部分422的1/4转导致刀架406沿着刀轨412平移1/2英寸。致动器和传动组件410的所示布置允许刀片408居中地位于刀柄402的侧面438,440(图17)之间。
图22至图2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刀500。刀500包括刀柄502,刀框504,和刀架506,刀架506使得刀片508相对于刀柄502和刀框504定位。刀500还包括致动器510,其将刀架506并因此将刀片508定位在所需位置。
参照图23,刀框504包括刀轨512和沿刀轨512均匀间隔开的凹部514。刀架506在刀轨512内滑动,以便将刀片508定位在所需位置。刀架506(图29)包括突起516,其延伸通过刀片508以便将刀片508联接到刀架506。刀架506还包括具有长度520的一个细长孔518。突起522位于孔518的每一端处。如最佳从图27和图29看到的那样,锁定构件524联接到刀架506,以便使得随刀架506沿着刀轨512运动。该锁定构件524包括偏置构件526和突起52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构件526是板簧,而突起528联接到弹簧526。
参照图24和图25,致动器510包括按钮530和可旋转地联接按钮530的锁532。按钮530包括摩擦表面534,其与使用者的手指接合以便相对于刀框504同时推动和滑动旋钮530。按钮530包括杆柱536,其可旋转地将锁532联接按钮530。该按钮530还包括面向前的凸轮表面538和面向后的凸轮表面540,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论述的那样,上述凸轮表面538和凸轮表面540用于使得锁定构件524的突起528从刀框504的凹部514移动出去。锁532包括孔542,其容纳按钮530的杆柱536,以便可旋转地联接锁532和按钮530。锁532还包括孔544,其绕孔542彼此间隔开约180度。锁532还包括操作杆546,其允许使用者相对于按钮530来使得锁532旋转。
在操作中,参照图26,图28和图29,由锁定构件524将刀架506并因此将刀片508相对于刀框504保持在位。锁定构件524的突起528通过锁定构件524弹簧526的偏置而被容纳并保持于刀框504的两个相对的凹部514内,以便将刀架506保持在所需位置。如上所述,当刀架506处于所需位置时,刀片508要么延伸出来以供使用,要么缩回以便存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刀架506并因此使得刀片508相对于刀轨512运动,使用者使得锁532的操作杆546相对于按钮530从锁定位置(图26,图28及图29)在箭头548的方向上枢转到解锁位置。操作杆546枢转直到其到达解锁位置且停止旋转。在解锁位置,孔544与刀架506的突起522对准。在该位置,因为允许突起522移动到孔544内,因此允许按钮530相对于刀架506在箭头550和552方向上的受限运动。按钮530在箭头550和552方向上的运动受限于突起522。当操作杆546处于解锁位置以便使得刀片508从刀框504延伸时,使用者使得按钮530在箭头552的方向上滑动。这导致面向前的凸轮表面538(图24)克服弹簧526的偏置来推动所述锁定构件524的突起528,且使得突起528从其被保持于其内的凹部514移离。然后,使用者可继续使得刀架506在箭头552的方向上滑动以便使得刀片508从刀框504和刀柄502延伸出来。当刀片508处于所需位置时,使用者释放按钮530,这导致突起528自动行进到邻近的相对凹槽514内,以便将刀架506保持在所需位置。通过使得操作杆546在箭头554的方向上(图28)旋转,使用者可使得操作杆546返回到锁定位置(图28),以便防止刀架506的意外运动。
为了使得刀片508缩回,使用者使得操作杆546在箭头548的方向上旋转到解锁位置且使得按钮530在箭头550(图28)的方向上运动。按钮530在箭头550方向上的运动导致面向后的凸轮表面540(图24)将所述锁定构件524的突起528从其被保持于其内的凹部514移离,这允许使用者将刀片508缩回到刀柄502内。
图30至图3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刀600。刀600包括刀柄602,刀框604,和刀架606,刀架606使得刀片608相对于刀柄602和刀框604定位。刀600还包括锁定组件610,其将刀架606并因此将刀片608保持在所需位置。
参考图31,刀框604包括刀轨612,且刀架606在刀轨内612滑动以便将刀片608定位在所需位置。该刀架606包括突起614(图30),其延伸穿过刀片608以便将刀片608联接到刀架606。
锁定组件610联接到刀架606,以便随刀架606沿着刀轨612运动。参照图33,所示的锁定组件610包括致动器618,螺栓620,螺母622,垫圈624,第一偏置构件626和第二偏置构件62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构件626和628为弹簧垫圈或盘形(贝氏)弹簧垫圈。
在操作中,为了使得刀架606并因此使得刀片608相对于刀框604定位,使用者将锁定组件610从锁定位置(图32)移动到解锁位置。为了将锁定组件610移动到解锁位置,使用者使得致动器618在箭头632的方向上旋转,因为将螺母622保持不会相对于刀架606旋转,这导致螺栓620相对于刀架606旋转。如图34中所示,因为螺母622被容纳于刀架606的限制螺母622相对于刀架606运动的六角形凹部634内,从而螺母622不会相对于刀架606旋转。螺栓620在箭头632方向上的旋转使得螺栓620远离刀框604移动且在图32箭头636的方向上移动。螺栓622的这种移动将由弹簧626,628和致动器618施加到垫圈624上的夹紧压力释放。随着夹紧压力被释放,使用者可将在刀架606和刀片608相对于刀框604移动到所需位置。
当刀片608处于所需位置(例如,延伸或缩回位置)时,使用者使得致动器618在箭头640的方向上旋转。致动器618的这种旋转也使得螺栓620旋转,在该情况下使得致动器618在图32箭头642的方向上移动,以便将夹紧压力施加到弹簧垫圈626和628上。然后弹簧垫圈626和628将夹紧压力施加到垫圈624上。由在箭头642方向上的夹紧压力所导致的垫圈624和刀框604之间的摩擦力将刀架606和刀片608保持在所需位置。
图35至图4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刀700。刀700包括刀柄702,刀框704,和刀架706,刀架706使得刀片708相对于刀柄702和刀框704定位在所需位置。刀700还包括锁定组件710,其将刀架706并因此将刀片708保持在所需位置。
参考图35,刀柄702包括前端712,后端714,从前端712延伸到后端714的侧壁716和718,以及均从前端712延伸到后端714的顶壁720和底壁722。该刀柄702通常是中空的,并包括前端712内的开口724,刀框704和刀片708延伸通过该开口724。刀柄702还包括后端714内的开口725,刀架706和刀片708可通过该开口725移除以便于更换刀片708。细长孔726延伸穿过前端712和后端714之间的侧壁716。
参考图36,刀框704包括前端728和后端732,前端728包括开口730,后端732包括开口734。刀框704还包括从前端728处的开口730延伸到后端732处的开口734的顶壁736和底壁738。刀框704的第一侧壁740从顶壁736延伸到底壁738且第一侧壁72包括处于开口730和734之间的一个细长孔742。孔742延伸穿过开口730,734。第二侧壁744相对于第一侧壁740从顶壁736延伸到底壁738。
刀框704限定刀轨746,其从刀框704前端728处的开口730延伸,且延伸通过刀框704后端732处的开口734。刀轨746具有邻近后端732的第一部分748和邻近前端728和开口730的第二部分750。刀轨746的第一部分748具有限定为侧壁740和744之间距离的宽度752,且刀轨746的第二部分750具有小于宽度752的宽度754。所述第二部分750的减小宽度754至少部分地由第一侧壁740的成角度部分756造成。宽度752的尺寸定制成用于引导刀架706在箭头758和760方向上的运动。第一侧壁740的成角度部分756定位成起到止动部的作用,其限制刀架706在箭头758的方向上运动超过成角度部分756,且防止刀架706行进穿过刀框704前端728处的开口730。
参考图37,刀架706被容纳于刀轨746的第一部分748内且刀架706沿着刀轨746的所述第一部分748相对于刀框704在箭头758和760的方向上滑动。刀架706包括相对侧面762和764,突起766,摩擦构件768,板簧770,和延伸通过刀架706的螺纹孔772。突起766从侧面764延伸且延伸通过刀片708,以便将刀片708与刀架706联接,使其随刀架706相对于刀框704移动。该摩擦构件768接触刀框704的底壁738以便在刀架706和刀框704之间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由重力所造成的刀架706沿着刀轨746的滑动。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必须将至少一些力(例如,经由锁定组件710)施加到刀架706上以便使得刀架706沿着刀轨746滑动,且重力不足以导致刀架706在箭头758和760的方向上沿着刀轨746移动。
继续参考图37,锁定组件710包括紧固件774和致动器776。参照图39,紧固件774被容纳于所述螺纹孔772内。紧固件774是可相对于刀架706旋转,以便使得紧固件774在箭头778的方向上轴向前进,直到紧固件774的远端780承靠刀轨746,在紧固件774和刀轨746之间形成将刀架706锁定在位的夹紧力。类似地,紧固件774可相对于刀架706旋转以便使得紧固件774在箭头782的方向上轴向撤回,从而使得紧固件774的远端780从刀轨746脱离接合,进而允许刀架706在刀轨746内滑动。致动器776被固定到紧固件774的近端784以便于在无需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使得紧固件774旋转。参照图35和38,致动器776延伸通过刀柄702的孔726和刀框704的孔742,以便给使用者提供用于抓握刀架706的地方,从而使得刀架706相对于刀框704和刀柄702滑动。此外,参照图39和图41,致动器776包括具有多个脊状物788的后侧面786,当致动器776旋转时,脊状物778与刀架706的板簧770接合。当使用者旋转致动器776时,该种接合给使用者提供触感(例如弹按)。
如图40中所示,紧固件774限定节距距离790(以下称为“节距”)和引导距离792(以下称为“导程”)。节距790是在紧固件774的相邻波峰之间的轴向距离794。导程792是紧固件774在紧固件774每次完整旋转而前进的轴向距离。常规螺纹紧固件(未示出)包括螺旋形包绕紧固件的单螺纹。常规紧固件的节距和导程是相等的,因此常规紧固件前进的轴向距离等于每次完整旋转的节距。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紧固件774配置成双导螺杆(也称为双启动螺杆或双螺纹螺杆)。所示的紧固件774包括偏移180度且螺旋形包绕紧固件744的两个单螺纹795a,795b。因此,紧固件774每次旋转前进的距离为节距790的两倍(即,导程792为节距790的两倍),从而与使用常规紧固件相比,为了锁定或解锁刀架706需要较少的旋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紧固件774可从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只需约135度的角位移或一次完整旋转的约3/8转。与此相反,常规紧固件将需要约270度的角位移,或一次完整旋转的大约3/4转。
参考图37,刀片708包括前端796,后端798,和邻近后端798的孔800,其容纳刀架706的突起766,以便将刀片708联接到刀架706。切削刃802沿着刀片708从前端796延伸到后端798。平行的刻痕标记804位于端部796和798之间,平行的刻痕标记804平行于前端796且相对于切削刃802成锐角。如果位于刻痕标记和前端796之间的切削刃802的一部分被磨损或变钝,则刻痕标记804允许使用者沿着刻痕标记804折断刀片708。
在操作中,为了将刀架706并因此将刀片708相对于刀框704定位,使用者将锁定组件710从锁定位置(图39)移动到解锁位置。为了将锁定组件710移动到解锁位置,使用者抓握住致动器776且旋转致动器776,这导致紧固件774相对于刀架706旋转,且在箭头782的方向上远离刀框746移动。紧固件774的这种运动将由紧固件774的远端780施加到刀轨746上的夹紧压力释放。因为紧固件774是双引导紧固件,使用者只需使得致动器776在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旋转通过约135度的,以达到解锁位置。这允许使用者以单一的运动使得锁定组件710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而无需释放紧固件774。随着夹紧压力被释放,使用者可以抓握住致动器776以便使得刀架706和刀片708相对于刀框704移动到所需位置。
当刀片708处于所需位置(例如,延伸或缩回位置)时,刀架706的摩擦部件768(图37)提供接触刀轨746的足够摩擦力,以防止刀架706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刀轨746移动。然后,使用者通过抓握住和旋转致动器776(其导致紧固件774在图39箭头778的方向上移动)而将锁定组件710移动到锁定位置。紧固件774的这种运动产生夹紧压力。由紧固件774的远端780与刀轨746接合而产生的夹紧压力将刀架706和刀片708保持在所需位置。因为紧固件774是双引导紧固件,使用者只需将致动器776在第二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过大约135度的角位移就可以达到锁定位置。这允许使用者以单一的运动使得锁定组件710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而无需释放紧固件774。
为了更换刀片708,使用者将刀架706滑动通过刀架704的后端开口734以及通过刀柄702后端714内的孔725,以便将刀架706和刀片708从刀框704和刀柄702移除。然后,使用者将新刀片708附接到刀架706,且通过刀柄702后端714处的孔725以及通过刀架704后端732内的开口734而将刀片708和刀架706向回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在权利要求中提出。

Claims (11)

1.一种实用刀,其包括: 
刀框,其限定刀轨; 
刀架,其可滑动地容纳于刀轨内,所述刀架包括螺纹孔; 
刀片,其可移除地联接到刀架上;以及 
双引导紧固件,其容纳于刀架的螺纹孔内,紧固件可相对于刀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允许刀架沿着刀轨运动,而在第二位置防止刀架沿着刀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刀框的刀柄部分,所述刀柄部分配置成在实用刀的操作期间由使用者抓握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紧固件的致动器,其中所述致动器促使所述紧固件相对于刀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致动器可操作成促使刀架沿着刀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朝向刀框取向的后表面,该后表面包括形成于其内的多个脊状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刀架包括弹性突起,当紧固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弹性突起选择性地可与多个脊状物的至少一个相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紧固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旋转使得紧固件在螺纹孔内线性平移,并且其中所述紧固件的线 性平移在刀轨上产生防止刀架运动的夹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刀架包括摩擦构件,其与刀轨接合以便防止刀架相对于刀轨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刀框限定前端开口和与前端开口相对的后端开口,其中刀片在延伸位置伸出该前端开囗,其中刀架可通过后端开口从刀轨移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刀片是分段刀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刀,其中所述紧固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旋转小于270度的角度。 
CN2013201140857U 2012-03-13 2013-03-13 实用刀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82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0144P 2012-03-13 2012-03-13
US61/610,144 2012-03-13
US201261656196P 2012-06-06 2012-06-06
US61/656,196 2012-06-06
US13/744,710 US20130239415A1 (en) 2012-03-13 2013-01-18 Utility knife
US13/744,710 2013-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8244U true CN203228244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15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1408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8244U (zh) 2012-03-13 2013-03-13 实用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39415A1 (zh)
CN (1) CN203228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5547A (zh) * 2017-07-13 2020-06-19 菲斯科尔思品牌有限公司 多功能刀刀片保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7340B2 (en) * 2001-08-13 2007-07-03 Wagic, Inc. Multi-tasking utility tool
US8926410B2 (en) 2009-03-02 2015-01-06 Irwin Industrial Tool Company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with tangs on each end and related method
US8776380B1 (en) * 2011-04-25 2014-07-15 Elwood Dean Quimby Utility knife with retractable blade
USD692657S1 (en) 2012-10-01 2013-11-0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Utility knife blade case
US20140101943A1 (en) * 2012-10-17 2014-04-17 Jitung Chu Retractable knife with a multistage positioning function
US9550302B2 (en) * 2012-12-21 2017-01-24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Utility knife with blade wiper
DE202013007112U1 (de) * 2013-08-09 2014-11-13 Martor Kg Messer
US9457483B2 (en) * 2014-01-24 2016-10-04 Sdi Corporation Cutter assembly having dual locking effect
US9884380B2 (en) 2014-06-20 2018-02-06 Black & Decker Inc. Saw blade with multiple tangs
CN105328690B (zh) * 2014-08-12 2017-07-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笔式刀具
EP2998083B1 (en) * 2014-09-22 2018-12-19 Sdi Corporation Cutter assembly having a limiting structure
GB2547665A (en) * 2016-02-24 2017-08-30 The Safety Knife Co Ltd Safety knife
US10434668B1 (en) * 2017-05-25 2019-10-08 Scott Kollias Multifunctional cutting tool
AU2018272103A1 (en) * 2017-05-26 2019-12-19 Hyde Tools, Inc. Self-retracting knife with a plurality of extended cutting positions
DE102018117203B4 (de) * 2018-07-17 2024-02-01 Martor Kg Messer
US11084178B2 (en) * 2019-10-03 2021-08-10 Industro International Co., Ltd. Box cutter
US11198228B2 (en) * 2019-11-18 2021-12-14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Knife with integrated blade snapper
US11254020B2 (en) * 2019-12-11 2022-02-22 Tsang Wing WONG Safety cutter
USD983008S1 (en) * 2021-05-03 2023-04-11 Slice, Inc. Utility knif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8881A (en) * 1971-03-22 1973-01-09 R Bennett Multi position adjustable roofing knife
CH547686A (de) * 1973-05-11 1974-04-11 Smart Ag Messer mit vor- und rueckschiebbarer klinge.
DE2736395C2 (de) * 1977-08-12 1979-07-12 Martor-Argentax E.H. Beermann Kg, 5650 Solingen Messer mit einer längsverschieblich geführten zugfederbelasteten Messerklingenhalterung
US6510612B1 (en) * 2001-07-11 2003-01-28 Marian Cybulski Knife
US20040237312A1 (en) * 2003-05-22 2004-12-02 Hector Hernandez Knife with trigger actuator for retractable blade
DE102005049411B3 (de) * 2005-10-13 2007-03-01 Martor Kg Messer
US7637015B1 (en) * 2006-08-03 2009-12-29 Biolchini Jr Robert F Utility knife system
US20090241345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Yin Han Huang Utility knife with a pivotal actuator served as an auxiliary handgrip
US8307556B2 (en) * 2009-06-19 2012-11-13 ADCO Industries—Technologies, L.P. Utility cutter
US8413339B2 (en) * 2011-02-03 2013-04-09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Quick change snap off knife
DE102011007234B3 (de) * 2011-04-12 2012-09-20 Martor Kg Sicherheits-Messer
US8776380B1 (en) * 2011-04-25 2014-07-15 Elwood Dean Quimby Utility knife with retractable blade
DE102012001491B4 (de) * 2012-01-29 2013-09-05 Martor Kg Mess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5547A (zh) * 2017-07-13 2020-06-19 菲斯科尔思品牌有限公司 多功能刀刀片保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39415A1 (en)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8244U (zh) 实用刀
CN202895248U (zh) 安全裁切刀
US8595941B2 (en) Assisted-opening knife
US7987601B2 (en) Folding tool
US7621051B2 (en) Utility knife
US7739799B2 (en) Combination utility and sporting knife
CN101193730B (zh) 刀具刀片开启机构
US5890294A (en) Locking safety utility knife
US9205569B2 (en) Ambidextrous utility knife
US20120227267A1 (en) Double-ended hand knife
TWI476082B (zh) 具有聯鎖之雙鋒美工刀
CA2661386A1 (en) Retractable utility knife
CA2590535A1 (en) Safety cutter knife
US20090313836A1 (en) Safety cutter knife
US11787072B2 (en) Retractable utility knife
CA2653896A1 (en) Cutting tool
EP2644336B1 (en) Utility knife multi-tool
CA3205164A1 (en) Knife with sliding gear
US20070157472A1 (en) Utility knife with releasable blade retention mechanism
US20120017441A1 (en) Combination dual blade knife
US9981396B1 (en) Combination utility knife and box cutt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12706880U (zh) 一种采用推式锁止的折叠刀
CN220007868U (zh) 一种按钮锁折叠刀
CN118056651A (zh) 折叠刀
CN202016059U (zh) 一种美工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