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5404U -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 Google Patents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5404U
CN203225404U CN 201220648682 CN201220648682U CN203225404U CN 203225404 U CN203225404 U CN 203225404U CN 201220648682 CN201220648682 CN 201220648682 CN 201220648682 U CN201220648682 U CN 201220648682U CN 203225404 U CN203225404 U CN 203225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contact
mains switch
contac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486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硕
刘忠宪
刘忠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SHITE ELECTRONIC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SHITE ELECTRONIC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SHITE ELECTRONIC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SHITE ELECTRONIC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486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25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5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54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属于用电器具的插头插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包括相互匹配的插头与插座,所述插头的下表面布置有与插头导线连接的插头接触片,所述插座上表面布置有与插座导线连接的插座接触片,其中插头与插座之间配合时,所述插头接触片从竖直方向和/或倾斜方向贴于插座接触片上形成面接触通电。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使接触片之间采用面接触,使插头插座同体积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

Description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器具的插头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是可相对旋转的插头插座。
背景技术
插头插座,其电流传输能力,与插头插座的接触片之间的接触电阻R有密切的关系。若插头插座接触片处的接触电阻R大,则在通过大电流时会损耗能量,使插头插座接触面发热,严重时会使插头插座、引线及其配套设施损坏甚至引起火灾;用电器具也会因得不到足够的功率供应而工作不正常,严重的会引起设备损坏。其中接触电阻R的大小,与插头插座接触面片的接触面积S、压力P有密切的关系,接触面积S越大,压力P越大,则接触电阻R越小。
现有的插头插座的接触电阻R,取决于插头接触片1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与插座接触片2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以及平行度;同时还取决于插头接触片1和插座接触片2选用的材料及热处理、铆接、装配的工艺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机械磨损、扭曲、疲劳程度、热湿等环境的影响。
如图1所示,理想状态下的插头与插座,其中插头上的插头接触片1垂直于插座面板方向,插入到插座上的插座接触片2内,方形的插头接触片1的两侧壁能与插座接触片2的接触部2b充分贴合,使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之间为面接触,从而保证其电流传输效果。理想状态下的插头与插座,插头接触片1在导向部2a的作用下顺利地插入到插座接触片2中,插头与插座之间之中真正起电流传输作用的部位,是插头接触片1的侧壁与插座接触片2的接触部2b,因此为了保证理想状态下的插头与插座,需要插座接触片2具有较高弹性,使接触部2b能紧贴于插头接触片1的侧壁才能保持输电性能,因此要求插座接触片2在接触部2b处既具有较高的输电性能,又要具有较高的弹性,否则插座接触片2的寿命或者输电性能将大打折扣,固需要选择高性能的价格昂贵的合金铜作为插座接触片2材料,如锡磷青铜、铍青铜等,但是由于插座接触片2的固定部2c仅起固定和导电作用,无需选用价格昂贵的合金铜材料,造成了贵重金属浪费太多,使得成本增加。
现有的插头与插座,由于插座接触片2上的接触部2b的设计原因,为了保证插座接触片2具有较好的弹性,形成了如2所示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插座接触片2上的接触部2b与插头接触片1的两侧面相接触时,就形成了线接触,从而使得接触面积S太少,接触电阻R较大,电流的传输能力受到影响,影响到用电器具的正常使用。由于插座接触片2的制造工艺、材质、磨损、机械扭曲、环境、发热松动等原因,使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之间的接触面积S大大减小,从而使得接触不良,造成电流传输能力降低,插座接触片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形,使插头接触片1只能与插座中的一边的插座接触片2相接触,虽然仍然可以保持面接触,但是接触面积S相对减小了一半,造成了接触不良,影响了用电器具的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插头接触片1可能倾斜地插入到插座中时,从而造成机械扭曲,插头接触片1在两插座接触片2之间呈倾斜状,使插头接触片1的两侧面与两插座接触片2分别形成了线接触,相对于理想状态时,接触面积S也大大地减少,降低了电流的输送能力。为了克服图2的缺陷,现有设计的插头插座,其中插头接触片1为柱形,两个插座接触片2呈圆锥形,当插头接触片1插入到两插座接触片2中时,插头接触片1产生扭曲,使插头接触片1与一插座接触片2贴合形成线接触,而与另一插座接触片2形成点接触,该结构可以改善图2结构的缺陷,但是相对于理想状态的插头插座,其接触面积S依然大大地减少,从而影响了电流传输能力。
另外,现有的插头插座在使用过程中,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之间的接触方式还有如图2所示,上述接触方式中,其接触面积S相对于理想状态的接触面积S均有大大的减少,在不考虑材料、环境、接触片平整度和光洁度等条件下,上述接触方式的电流传输能力相对于理想状态均大大折扣,从而不能满足用电器具正常使用。其中如图3所示,其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万能插座的类型,其中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的接触面积S只有一条线,甚至只有几个点,通过的电流稍大,就会引起发热,烧蚀甚至火灾。
为了适应圆头插头和扁头插头,有的插座做成中间带凹槽的形状,虽然适应两种插头的插入,但使得插头插座之间为线接触,使插头插座的接触面积减少,造成隐患。
现有的插头插座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技术的插头插座,要准确对位,就需要将插头接触片1垂直于插座面板方向,才能插入到插座接触片2之间,由于插座接触片2需要具有较强的弹性将插头接触片1夹紧,因此在插和拔的过程都很费力;2、由于插头接触片1的两侧面需要和插座接触片2相互接触传递电流,因此插头接触片1的两侧面在传输电流时是带电的,当插入插头或者拔出插头到一定位置时,插头接触片1的侧面有部分会裸露在插座表面,如果手指接触到导电铜片时就会触电,安全性不好;3、上述的插头插座中,其引线固定于插头上,同时插头与插座之间不能相对转动的,因此引线在插头上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同时由于插座一般是固定的,当使用时插头与插座的方向不对位,需要转动引线时,是将引线扭曲后再将插头插入到插座中,长期如此操作时,会使引线与插头的结合部损坏,线路暴露于外,从而造成危险,安全性不好;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插头与插座,例如在电加热器水壶中的插头插座,如图3所示,其采用的原理是将具有弹性的接触头3紧贴于接触环4的外壁上,接触头3与接触环4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其接触面积S仍然较小,有效的电流传输能力较低,同时接触头3需要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需要选用昂贵的有色金属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4、上述所讲的插头接触片与插座接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当需要达到同样的电流传输时,增加接触片的长度或者宽度,从而使接触面积S增大,造成了有色金属材料的浪费,使得成本增加。5、现有技术的插座,如果有人(尤其是儿童)用金属插入到插座孔里时,容易引起触电,有的墙插座在插孔处增设了盖板,使得已有单孔插入时插不进去,但双孔同时插入时,仍能插入而导致触电,而且增加盖板后使得插头插入插座时,需要非常用力,使用不方便;6、另外,现有技术的插座中,并没有过流保护结构,当通电电流过大时,没有过流保护能力,从而使接触面发热,严重时会使插头插座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同时当插座处于高温环境时,极易短路,从而造成了使用的安全性能极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插头插座,随着插头插座插拔次数的增多,引起相互间的磨损、形变,越容易引起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使接触片之间采用面接触,使插头插座同体积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接触电极做成块状或者圆环形结构,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意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接触片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在插座中设置安全保护结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接触片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同时在插座中设置过流保护结构,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包括相互匹配的插头与插座,所述插头的下表面布置有与插头导线连接的插头接触片,所述插座上表面布置有与插座导线连接的插座接触片,其中插头与插座之间配合时,所述插头接触片从竖直方向和/或倾斜方向贴于插座接触片上形成面接触通电。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插头上设置有插头接触片,该片状的插头接触片布置于插头的下表面,且根据插头的形状结构进行布置,在所述插座上表面布置有与插座导线连接的片状插座接触片,其中插头能够与插座外形与结构相互匹配使用,此时,插头接触片的面部能够与插座接触片的面部相互贴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有别于现有技术,使插头接触片与插座接触片之间形成面接触,可以为平面接触,斜面接触,曲面接触,异形面接触等多种面接触方式,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插头插座中的接触片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电流传输能力增大,由于接触片之间是在竖直方向、倾斜方向形成的面接触,其中竖直方向是指插头与插座相对时,插头与插座的中心轴线方向,而倾斜方向是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方向,当长期使用接触片发生磨损后,接触片之间的面接触方式依然不会发生变形,反而会使接触面接触的越紧密,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触片之间相互接触不良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效果。 其中接触片仅需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即可,不需要具有弹性,因此可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插座上设置有插座凹槽,其中所述插头的下部与插座凹槽的腔体分别为相互匹配的上大下小的凸台与凹槽,所述插头接触片布置于插头的凸台面和/或凸台的斜侧壁上,所述插座接触片布置于插座凹槽的内台面和/或内斜侧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在插座上设置插座凹槽,可用于插头的插入,使插头与插座相互匹配,在插座的插座凹槽内设置插座接触片,其中插座接触片布置于插座凹槽的内底面、内斜侧壁、或者在内底面和内斜侧壁上均布置插座接触片,其中插头能够与插座相匹配,当插头插入到插座内的插座凹槽中时,使插头接触片能够与插座接触片相贴合,但是本实用新型有别于现有技术的接触片的接触方式,采用插头接触片表面从竖直方向、倾斜方向、或者在竖直方向与倾斜方向两个方向上贴于插座接触片表面,从而使插头接触片与插座接触片之间形成面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大接触片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电流传输能力增大,由于接触片之间时在竖直方向、倾斜方向形成的面接触,当长期使用接触片发生磨损后,接触片之间的面接触方式依然不会发生变形,反而会使接触面接触的越紧密,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触片之间相互接触不良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效果。 其中接触片仅需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即可,不需要具有弹性,因此可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其中插头的下部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凸台,而插座凹槽的腔体则为上大下小的凹槽,其中插头的下部与插座凹槽之间相互匹配,且在插头下部的凸台面、凸台的斜侧壁或者凸台面与凸台的斜侧壁二者上设置插头接触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布置位置,同理,在插座凹槽的内台面、内斜侧壁或内台面与内斜侧壁二者上设置插座接触片,当插头插入到插座时,插头下部凸台面上的插头接触片面与插座凹槽内台面上的插座接触片面在竖直方向(也即插头与插座中心线的轴向)上相互贴合,插头下部凸台的斜侧壁上的插头接触片与插座凹槽内斜侧壁上的插头接触片在倾斜的方向上相互贴合,使接触面积大大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插头的下部与插座凹槽的腔体呈倒置的圆锥形、倒置的圆锥台形、倒置的分级圆台形或者倒置的分级圆锥台形,所述插头接触片均布于插头的下台面、或者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头的下台面和/或锥面上,所述插座接触片均布于插头的下台面、或者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座凹槽的内台面和/或内锥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插头的下部以及插座凹槽的腔体可应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呈倒置的圆锥形、倒置的圆锥台形、倒置的分级圆台形或者倒置的分级圆锥台形等多种上大下小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它结构的上大下小的结构,而插头接触片可根据实际的插头结构形状,选择结构或者布置方式,如可选择任意几何形状的片状插头接触片均与于插头的下底部,可呈圆环片布置于同一圆环上,或者选择片状的圆环形插头接触片,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头的下台面、锥面或下台面与锥面二者上,相应地,插座接触片可根据实际的插头结构形状,选择结构或者布置方式,如可选择任意几何形状的片状插座接触片均与于插座凹槽的内底部,可呈圆环片布置于同一圆环上,或者选择片状的圆环形插座接触片,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座凹槽的内台面、内锥面或内台面与内锥面二者上。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插头与插座的形状结构多种多样,适用范围广,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接触电极做成圆环块或者圆环形结构,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使用的方便任意角度的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任意的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接触片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插头和/或插座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机构、过流保护机构和/或电源安全开关;其中定位固定机构使插头与插座之间可相对转动而不脱离,保持插头接触片与插座接触片的面接触;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过流保护机构自动断开通电;其中电源安全开关使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座处于通电状态,插头未插入插座或未插到位时,插座处于断电状态。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插头插座内布置定位固定机构、过流保护机构以及电源安全开关,可以布置于插头内,也可以布置于插座内,同时还可以在插头插座内均布置,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另外定位固定机构、过流保护机构、电源安全开关可以采用择一的方式布置于插头插座中,也可以采用任意组合的方式布置于插头插座中,如定位固定机构与过流保护机构二者配合,定位固定机构与电源安全开关二者配合,过流保护机构与电源安全开关二者配合,定位固定机构、过流保护机构与电源安全开关三者的配合;其中定位固定机构,能够使插头插入到插座中后进行定位固定,使二者不能任意脱离,同时还能够使插头与插座之间可相对转动,同时保持插头接触片与插座接触片的面接触,不会对其大电流的传输造成影响,从而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使用的方便任意角度的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任意的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过流保护机构,主要用于对插头插座的使用安全的保护,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过流保护机构自动断开通电,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其中电源安全开关使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座处于通电状态,插头未插入插座或未插到位时,插座处于断电状态,因此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接触片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在所述插座内设置有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连接于插座接触片或插座导线上,而电源开关静触头相应地连接于插座导线或插座接触片上;所述电源安全开关主要在推移键的作用下使电源开关动触头发生移动,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将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插座内设置有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可以分别选择连接于插座导线或插座接触片上,也即当电源开关动触头连接于插座导线上时,所述电源开关静触头连接于插座接触片上,而当电源开关动触头连接于插座接触片上时,所述电源开关静触头连接于插座导线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中电源安全开关主要在当插头插入插座时,能触动推移键使电源开关动触头发生移动,并且使得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之间相互搭接通电或相互分开断电;而其中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控制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之间相互分开断电,从而实现过流保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推移键设置为弹板,所述弹板通过弹板弹簧连接于插座上,所述电源开关动触头设置于在弹板的端部或弹板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源开关静触头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移动方向上,所述弹板在操控键的作用下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或者所述推移键为设置于插头上的卡键与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上的扣键,卡键出入扣键的过程中,使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端部发生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电源安全开关中触使电源开关动触头发生移动的推移键,可以为插座内布置的弹板或者相互配合关系的插头上布置的卡键与电源开关动触头上卡扣,其中推移键采用弹板时,所述弹板通过弹板弹簧连接于插座的底座或者侧壁上,其中在弹板的端部上设置电源开关动触头,具体个数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设定,电源开关动触头还可以设置在弹板的旁边,或者连接在弹板上,当弹板移动时,弹板能带动该电源开关动触头发生移动,因此弹板可布置于任何位置,能在弹板发生移动时,带动其移动即可,在电源开关动触头旁边设置有电源开关静触头,使得电源开关动触头移动时,能够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或者分开,因此电源开关静触头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移动方向上,本实用新型中弹板的移动是受到操控键控制的,操控键主要能够与插头相互配合的关系,使插头插入到插座时,该操控键能够带动弹板发生移动,实现电源开关动触头移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而当插头拔出插座时,操控键取消了对弹板的作用力,使弹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从而使电源开关动触头移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通过操控键能有效地控制插座的通电与否,使操作极为简便,使用更加便捷可靠。当推移键采用卡键与卡扣配合时,卡键设置于插头上,而扣键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上,卡键与扣键能相互配合,当插头插入到插座中时,插头带动卡键插入到扣键中,此时卡键使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端部发生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当当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时,插头带动卡键从扣键中拔出,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端部在弹簧或者回弹部件或者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与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插座的通电与否,使操作极为简便,使用更加便捷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操控键设置为连接于弹板上并穿过插座侧壁的推推开关;或者所述操控键为设置于插头内的磁铁,所述磁铁可吸住插座凹槽下方的弹板;或所述操控键为设置于插头底部的插头凸头,所述插头凸头的端头可从插座凹槽内底部的插座通孔穿过,抵于插座通孔下方的弹板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弹板能够移动的操控键可以为推移开关、磁铁或者插头凸头,其中推移开关可以采用推推开关等机构,当操作者推动该推推开关上的按钮时,该推推开关能推动弹板移动并同时对弹板起到限制作用,使其稳靠地停留在某一位置,使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保持搭接通电,当操作者再次推动该开关上的按钮时,该开关能推动弹板移动取消了对弹板的限制,弹板在弹板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保持分开断电,该种推推开关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其它领域也有使用,如电视机开关、圆珠笔弹簧开关等,本实用新型首次将该种功能的开关采用到对插座内的弹板的控制上来,能够实现对插座通电的控制,保证插座的使用安全。使弹板能够移动的操控键可以为磁铁,即在插头内安装磁铁,则要求弹板位于插座凹槽下方,弹板可采用磁铁或者其它可被磁铁的磁力吸引的材料,当插头插入到插座凹槽时,弹板能够在而位于弹板的磁力的作用下发生上移,从而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当插头从插座凹槽拔出时,弹板不再受到磁铁的吸引,从而能在弹板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从而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磁力的性能,实现了对弹板的控制,从而使得对插座通电与否的控制,同理可根据需要,可在插头上设置磁铁意外的其它可被磁铁的磁力吸引的材料。使弹板能够移动的操控键为设置于插头底部的插头凸头,所述插头凸头的端头可从插座凹槽内底部的插座通孔穿过,抵于插座通孔下方的弹板上,要求弹板设设置于插座凹槽下方,且位于通孔下方之下,当插头插入到插座中时,插头凸头的端头作用力于弹板上,将弹板下压,弹板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搭接通电;当插头从插座中取出时,插头凸头的端头对弹板的下压力消失,弹板在弹板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使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实现了对插座的通电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将电源开关动触头和/或电源开关静触头采用双金属片制成,其中双金属片包括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使双金属片受热变形时,其一金属片的膨胀量大于另一金属片的膨胀量,将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或者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设置于插头和/或插座内的磁铁,当插头插座内电流过大,发热传递至磁铁的温度达到居里点时,磁铁失去磁力,插座凹槽下方的弹板在弹板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使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将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二者、或电源开关动触头、或电源开关静触头采用双金属片制成,其中双金属片包括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也即当通过的电流过大时,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的搭接处会发热,从而使双金属片受热发生变形,其中两层金属片的发生膨胀,其中一金属片的膨胀量大于另一金属片的膨胀量,也即在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上朝向相互搭接一侧的金属片的膨胀量大于背对搭接一侧的金属片的膨胀量,从而使得电源开关动触头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实现了对插座的过流保护功能,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其中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根据磁铁受热达到居里点时失磁,在插头、插座或者在插头与插座内均设置磁铁,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接触片同样会发热,而该热量会传递至磁铁上,使得磁铁的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居里点时,磁铁就失去了磁性,也就失去了对插座凹槽下方弹板的吸力,弹板受到弹板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了原位,与此同时弹板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分开断电;上述的两种过流保护机构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然过流保护机构也根据现有的保险的原理,将插座或者插头内的线路上设置保险机构,当电流过大时,该保险机构自动断裂,从而过流保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流保护机构可设置于插头内也可以设置于插座内,同时可以再插头与插座内分别设置,根据实际需要选定。过流保护机构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在插头和/或插座内设置的磁铁,使插头与插座之间相互吸引不脱离而可相对转动组成;或者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在插头或插座上设置的卡键,以及相应地在插座或插头上设置的扣键,卡键与扣键相互配合,使插头与插座之间不脱离而可相对转动组成;或者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将插头套于插座内或将插头套于插座外可相对转动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其中定位固定机构可采用磁铁,使插头与插座之间相互吸引不脱离,同时插头与插座之间可相对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插头、插座或者在插头与插座二者中设置的磁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另外定位固定机构可以通过在插头与插座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卡键与扣键,从而使得插头插入到插座中时,插头与插座之间能够相互卡接,且由于扣键仅限制卡键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移动,但是卡键与扣键之间依然可以相对转动,因此能够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不脱离而可相对转动,其中卡键设置于插头上时,扣键则设置于插座内;而卡键设置于插座上时,扣键则设置于插头内,当插头插入到插座内时,卡键与扣键能相互配合;其中卡键与扣键的结构多种多样,可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插头能与插座之间相对转动即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另外定位固定机构由将插头套于插座内或者将插头套于插座外,从而能够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相互固定,同时插头与插座可相对转动,可根据需要选择其结构,如在插座上开设槽,而在插头上设置块,当插头套于插座内时,插头上设置块可位于该槽内,使插头与插座之间可相对转动;根据需要可以任意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所述卡键为设置于插头上的可伸缩移动的卡轴,扣键为设置于插座凹槽内底部插座通孔下方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由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上的轴头夹块组成,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上的轴头夹块可相互配合夹住卡轴的端头,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设置为弹性金属片或者设置有回位弹簧,并在电源开关动触头上设置有释放夹块,在释放夹块的上方设置有穿出插座并可伸缩移动的释放销轴,所述释放销轴的端头插入两释放夹块之间时,两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端部发生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被分开断电,两轴头夹块释放对卡轴的端头的夹持。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定位固定机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卡键与扣键时,其中卡键设置为卡轴,该卡轴设置于插头上可伸缩移动,而扣键则设计为插座凹槽内底部插座通孔下方的夹持机构,可通过夹持机构对卡轴的夹持实现对插头插座的定位固定,其中的夹持机构由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上的轴头夹块组成,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上的轴头夹块可相互配合夹住卡轴的端头,从而实现插头与插座的固定,而为了实现电源开关动触头的回弹,可将该电源开关动触头设置为弹性金属片,或者在电源开关动触头上设置回位弹簧,从而使轴头夹块始终有合拢的趋势,同时为了实现对卡轴的控制,因此可在电源开关动触头上设置有释放夹块,并配合释放销轴,可通过释放销轴的端头伸入到释放夹块两个之间,使两电源开关动触头的端部张开发生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被分开断电的同时,两轴头夹块释放对卡轴的端头的夹持,此时卡轴可自动恢复原位,使插座释放对插头的固定;其中释放销轴设置于释放夹块的上方,并穿出插座,且释放销轴可在竖直方式上伸缩移动,当释放销轴伸入释放夹块中后,便可自动恢复原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接触片之间采用面接触,使插头插座同体积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接触电极做成圆环块或者圆环形结构,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使用的方便任意角度的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任意的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接触片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在插座中设置安全保护结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接触片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同时在插座中设置过流保护结构,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的插头插座理想情况的配合图;图2现有的插头插座配合的实际情况;图3是现有的插头插座配合的实际剖视图;图4是现有的插头插座配合的另一实际剖视图;图5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开关闭合和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开关打开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电极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2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和图16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和图18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9和图20是相互配套的插头与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5、图17以及图19的仰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安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插头接触片、2-插座接触片、2a-导向部、2b-接触部、2c-固定部、3-接触头、4-接触环;100-插头、101-插头下盖、102-插头上盖、103-插头弹簧、104-卡轴、105-轴头、106-第三插头接触片、107-第二插头接触片、108-第一插头接触片、109-永磁体、110-插头导线、111-上盖凹槽、112-下盖凹槽、113-插头凸头、114-圆环槽、115-凸座、116-磁铁;200-插座、201-插座下盖、202-插座上盖、203-插座凹槽、204-插座通孔、205-插座导线、206-第三插座接触片、207-第二插座接触片、208-第一插座接触片、209-电源开关动触头、210-电源开关静触头、211-轴头夹块、212-释放销轴、213-释放钮、214-释放弹簧、215-定位板、216-释放轴头、217-释放夹块、218-弹板、219-弹板弹簧、220-弹簧块、221-过水孔、222-滑移式推推开关、223-双稳态推推开关、224-塑料弹簧;300-双金属片、301-第一金属片、302-第二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居里点,是指铁磁物质被磁化后具有很强的磁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点阵热运动的加剧会影响磁畴磁矩的有序排列,当温度达到足以破坏磁畴磁矩的整齐排列时,磁畴被瓦解,平均磁矩变为零,铁磁物质的磁性消失变为顺磁物质,与磁畴相联系的一系列铁磁性质(如高磁导率、磁滞回线、磁致伸缩等)全部消失,相应的铁磁物质的磁导率转化为顺磁物质的磁导率,与铁磁性消失时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居里点温度。
实施例1,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100包括插头下盖101和插头上盖102,其中插头上盖102的外形呈圆形结构,插头上盖102的中部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与插头上盖102的内壁之间形成使上盖凹槽111,上盖凹槽111呈圆环形,当然也可以根据插头下盖101的结构制成矩形环、椭圆形环等多种结构,使插头上盖102的内壁可套于插头上盖102的外壁上,当插头下盖101和插头上盖102之间相对移动时,插头上盖102的顶部可在上盖凹槽111内移动;所述插头上盖102的顶部设置有内凹结构,形成下盖凹槽112,该下盖凹槽112的形状与插头上盖102中部的凸起相同,该凸起在下盖凹槽112内可相对移动,其中在插头上盖102中部的凸起上连接有卡轴104,卡轴104上套有插头弹簧103,插头弹簧103被限制于插头下盖101和插头上盖102之间,所述卡轴104从下盖凹槽112底部中心的通孔内伸入插头上盖102的底面,并且在卡轴104的端头上设置有轴头105,在靠近卡轴104的端头上套有设置有永磁体109,在永磁体109外套有保护套,插头上盖102与插头下盖101之间相对移动,卡轴104端头上的轴头105伸出插头下盖101,用于与插头下盖101配合固定,当不作用力于插头上盖102时,插头弹簧103的弹力使插头上盖102向远离插头下盖101的方向移动,卡轴104的端头被挡住插头下盖101内,使二者不能继续移动,保证能够重复使用。插头下盖101的下部为倒置的圆形凸台,从而形成多级的阶梯形结构,并且在各个圆形凸台面上分部设置插头接触片1,根据实际需要,如果为三线时,则选择三级台阶凸台,使三个凸台面上均布置有插头接触片1,插头接触片1再分部与用电器具的插头导线110连接;如果为两线时,则选择二级台阶凸台,使两个凸台面上均布置有插头接触片1,依此类推,如果为四线或者五线或多线时,设计为四个凸台、五个凸台或多个凸台,而各个凸台面上均布置插头接触片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此时仰视插头100的底部,三个插头接触片1形成同心环,其中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位于最内圈,第三插头接触片106位于最外圈,第二插头接触片107位于中间,同理可知,根据插头接触片1的个数可知形成的同心环的个数,其中插头接触片1可采用黄铜等导电性能较好、成本更低的材料制的。本实用新型的插座200包括插座下盖201和插座上盖202,其中插座下盖201和插座上盖202相互配合形成空腔体,在插座上盖202的顶部设置有向下的插座凹槽203,所述插座凹槽203呈倒置的多级圆形凸台结构,使得该插座凹槽203形成阶梯形结构,其中该插座凹槽203能够与插头100下部的圆凸台配合,使其中在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上各个凸台面上分别设置有插座接触片2,从而使插座接触片2在插座凹槽203内形成同心圆环,插座接触片2的个数与实际选择的两线、三线、四线、五线或者多线相适应,同时与插头100上的插头接触片1的个数相一致,且形状结构相同,本例中选取三线为例,分别为位于最内侧的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位于最外侧的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插座接触片207,当不设置保护装置时,三个插座接触片可通过插座导线205连接于电源上,当插头100插入到插座200上的插座凹槽203内时,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相配合,从而可实现通电。当需要设置保护装置时,需要对通电线缆进行切断,但是当采用三线时,由于有一根线缆通常为接地线使用,因此可直接与插座导线205连接,而另外两根线缆则分别连接于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端部分别固定于插座下盖201的内壁,该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可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通过弹簧连接于下盖201的内壁,使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始终保持向内合并或向外张开的趋势,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另一端可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通电,其中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固定于下盖201的内壁,并通过插座导线205与电源连接;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靠近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的一端上设置有轴头夹块211,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轴头夹块211相互配合,可用于夹住卡轴104,且轴头夹块211可被卡轴104端头的永磁体10吸住,从而限制住轴头105,避免卡轴10移动,从而能够将插头100限制于插座200中,因此轴头夹块211刚好位于插座凹槽203底部的插座通孔204下方,使卡轴10的轴头105可从插座通孔204中穿过,并行至轴头夹块211下表面,轴头夹块211可夹紧轴头105的后端,并被永磁体109吸住,避免卡轴10继续移动。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远离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的一端上设置有释放夹块217,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释放夹块217可相互配合,用于夹紧释放销轴212的端头,其中释放销轴212穿过插座上盖202,且可相对于插座上盖202移动,其中在释放销轴212的端头上设置有释放轴头216,释放轴头216呈半圆形弹头或者锥形等多种结构,便于释放轴头216伸入到两个释放夹块217之间的孔内,当释放销轴212向下移动,使释放轴头216插入到两个释放夹块217之间,可将两个释放夹块217分开,从而使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相互远离,在释放轴头216上套有释放弹簧216,并在释放轴头216后端的释放销轴212上设置有定位板215,所述定位板215将释放弹簧216限制于插座上盖202内顶部之间,在释放销轴212的顶部上还设置有释放钮213,便于进行操作。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在使用时,将插头100的下底部对准并插入到插座凹槽203内,此时作用力于插座上盖202顶部,插座上盖202压缩插头弹簧103,卡轴104的下端插入插座凹槽203内底部的插座通孔204,且卡轴104下端的夹紧轴头105深入到轴头夹块211下方,两个轴头夹块211此时夹紧于卡轴104上,并被永磁体109吸住,两轴头夹块211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弹性作用下合拢,此时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相互贴合,并被压紧于插头100的下部与插座凹槽203之间,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在一起可进行通电,同时插头100不能与插座2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使插头100不能从插座200中脱落,可避免人为操作触电等事故发生,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当需要将插头100从插座200中取出时,作用力于释放钮213上,此时释放销轴212的肩部压缩释放弹簧214,释放销轴212端部的释放轴头216进入到两个释放夹块217之间,并且定位板215贴于两个释放夹块217的上表面进行定位,释放轴头216的直径大于两个释放夹块217之间的孔的直径,因此释放轴头216插入到两个释放夹块217之间的孔内时,能把释放夹块217向两侧抵开,从而使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端部分别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从而断绝了向插头100通电,此时,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轴头夹块211被分开,对卡轴104的作用力消失,卡轴104以及插座上盖202此时受到插头弹簧103的弹力作用,使卡轴104随插座上盖202一起相对于插头下盖101移动,使卡轴104的下端部的轴头105从两个释放夹块217中迅速缩回,使插座200取消了对插头100的限制,可将插头100可以从插座200中取出,从而实现了对卡轴104的释放;插头100从插座200中取出后,取消作用于释放钮213上的力,在释放弹簧214的弹力作用下,释放销轴212以及释放轴头216恢复到原位。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当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上有杂物时,插头100的下部无法与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对齐,此时卡轴104发生了倾斜,卡轴104端头上的轴头105的后端面也就无法移动至轴头夹块211下表面,也就无法将插头100锁紧,插头接触片也就无法与插座接触片完全贴合,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之间也就不能搭接在一起通电,从而保证了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采用了接触片之间采用平面接触,使插头插座同体积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接触电极做成圆环形结构,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使用的方便任意角度的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任意的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接触片采用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的铜材料,用材减少,降低了成本;在插座中设置安全保护结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
实施例2,如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插头下盖101的下部为一平面,因此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插头下盖101的底面上,当采用三线时,三个插头接触片1以插头下盖101的中心形成同心环结构,其中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内圈,第三插头接触片106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外圈,第二插头接触片107位于同心圆环的中间圈,其中插头下盖101的底面中心为可供卡轴104伸出和缩回的通孔。所述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为中间具有插座通孔204的平面底凹槽,该平面底凹槽能于插头下盖101的底面配合,其中插座接触片2布置于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上,并以该插座凹槽203中心呈同心圆环结构,插座接触片2与插头接触片1的个数相同,形状结构相同,当采用三线时,分别为位于最内侧的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位于最外侧的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以及位于中间层的第二插座接触片207,当插头100使用到插座200时,使得三个插头接触片1能分别与三个插座接触片2相互配合进行输电。
实施例3,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插头下盖101的底面上,但所述插头接触片1在插头下盖101的底面上不是布置成多圈的同心圆环,而是将多个插头接触片1均布于同一圆环上,使插头接触片1呈扇面形结构,在同一圆环上,相邻两个插头接触片1之间的间隙也为扇面形结构,也即形成扇面形的凸座115,其中凸座115的面积与插头接触片1的面积相同,在当采用三线时,三个插头接触片1以插头下盖101的中心均布在同一圆周环上,其中插头接触片1中间隔有面积相同的凸座115,而该圆周环的中心为可供卡轴104伸出和缩回的通孔。同理,在所述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以插座凹槽203中心的同一圆周环上均匀分布有插座接触片2,插座接触片2与插头接触片1的个数相同,形状结构相同,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相对转动时,插座接触片2与插头接触片1之间能够想不配合进行输电,当插座接触片2与插头100上的凸座115对齐时,不能供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当然为了避免插头与插座之间相对转动,插头100上的凸座115对齐,可以在插座凹槽203的侧壁上设置限位块,能够限制插头100进一步转动的角度,从而避免插头插座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
实施例4,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插头下盖101的下部为倒置的圆锥台结构,在该圆锥台结构的底面为供卡轴104伸出和缩回的通孔,所述插头接触片1倾斜地布置于插头下盖101圆锥面上,且倾斜方向与插头下盖101圆锥面同向;当采用三线时输电时,三个插头接触片1以插头下盖101的中心形成同心环结构,且三个插头接触片1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呈上中下分布,其中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内圈,也即位于竖直方向的最下层;第三插头接触片106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外圈,也即位于竖直方向的最上层;第二插头接触片107位于同心圆环的中间圈,也即位于竖直方向的中间层。同理,所述插座凹槽203呈倒置的圆锥台凹槽,使插头下盖101的下部侧壁能与插座凹槽203的侧壁相互贴合,其中该插座凹槽203的底部为插座通孔204,便于卡轴104穿过其中,其中插座接触片2布置于插座凹槽203的侧壁上,也即布置于倾斜的圆锥面上,所述插座接触片2以该插座凹槽203中心呈同心圆环结构,插座接触片2与插头接触片1的个数相同,形状结构相同,当采用三线输电时,形成三个同心圆环,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上中下三层结构,其中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内侧,也即竖直方向的最下层;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位于同心圆环的最外侧,也即竖直方向的最上层;第二插座接触片207位于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与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之间,也即竖直方向上的中间层,当插头100使用到插座200时,使得三个插头接触片1能分别与三个插座接触片2相互配合进行输电。
根据上述四个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改变接触片之间的接触方式,接触片之间采用平面接触,使插头插座同体积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能力增大,接触永远可靠,使用次数越多越可靠;接触电极做成圆环形结构,使插头可在插座上旋转,使得插头可随使用的方便任意角度的转动,而对引线不造成任意的扭曲,增加了其使用性能。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接触片主要安装于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接触面上,也即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插头100的接触面上,插座接触片2布置于插座200的接触面上,因此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的接触面可为多种结构方式,例如插头100的下部与插座200上的插座凹槽300的接触面的截面,可以为弧形、矩形、梯形或者其它多种几何形状,使得插头100的下部可与插座凹槽300配合,且接触片可在二者的结合处形成面接触即可;接触片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状,上述实施例采用平面同心圆环结构,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与将接触片制成非平面的其它结构,例如截面呈弧形、梯形、V字形、U字形等多种同心圆环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非圆环形结构,例如椭圆环、梯形环、矩形环等多种结构;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插头100上具有突出部,插座200上具有凹陷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插头100制成凹陷部,而插座200制成突出部;上述实施例中,插头100与插座200的固定机构为卡轴104与轴头夹块211配合,将插头100限制于插座200内;当然根据实际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卡扣、螺纹、倒扣等多种方式,以使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相对固定。上述实施例与举例可任意交换或者配合使用,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宜。
实施例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该插头本体呈倒置的圆锥台结构,在插头本体的底部中心布置有插头凸头113,该插头凸头113呈圆柱形凸头,使得整个插头100的半剖面呈“Y”形结构,在插头100的下表面,也即该圆锥台的圆锥面上布置有插头接触片1,同时在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也布置有插头接触片1,当插头为两线通电时,一个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圆锥面上,而另一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当插头采用三线通电时,可在插头100的圆锥形下表面上布置一个插头接触片1,而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布置两个插头接触片1,或者在插头100的圆锥形下表面圆上布置两个插头接触片1,而在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布置一个插头接触片1;本例中采用三线通电时,在插头100的圆锥形下表面上布置两个插头接触片1,分别是第三插头接触片106和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并呈同心圆环结构,其中第三插头接触片106位于外圈,而第二插头接触片107位于内圈,在竖直方向上,第三插头接触片106位于上上方,而第二插头接触片107位于下方,同时在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布置一个插头接触片1,也即第一插头接触片108包裹于插头凸头113的圆周面上,其中第一插头接触片108、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和第三插头接触片106分别通过插头导线110与用电器具连通;当插头采用四线或者多线通电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插头100的圆锥形下表面或者圆柱形插头凸头113的圆周壁上,选择布置个数,可任意布置。在安装插头接触片1的下方的插头凸头113上,设置有圆环槽114,该圆环槽114便于与弹簧块220配合,限制住插头100避免其脱落;该圆环槽114以插头凸头113中心为中心的圆周壁上,插头凸头113端头上为球头形或者呈圆锥形的轴头105,便于引导插头凸头113插入到插座200中。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在插座200的顶部设置有插座凹槽203,在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中心设置有插座通孔204,所述插座凹槽203呈倒置的圆锥台凹槽,能与插头100的圆锥台形的下表面贴合,插座通孔204为圆柱形通孔;其中在圆锥台形的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设置插座接触片2,同时在插座通孔204的内侧壁上布置插座接触片2,当插座200为两线通电时,可在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以及插座通孔204的内侧壁上分别布置插座接触片2,当插座200为三线通电时,可在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布置两个插座接触片2,而在插座通孔204的内侧壁上布置一个插座接触片2,或者在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布置一个插座接触片2,而在插座通孔204的内侧壁上布置两个插座接触片2,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本例中,采用三线通电,并在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布置两个插座接触片2,分别为第三插座接触片206和第二插座接触片207,并呈同心圆环布置,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位于外圈,第二插座接触片207位于内圈,在竖直方向上,第三插座接触片206位于上方,第二插座接触片207位于下方,在插座通孔20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插座接触片208;当插座200采用四线或者多线通电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插座200的插座凹槽203内侧壁上或者插座通孔204的圆周壁上,选择布置个数,可任意布置。在插座通孔204的内侧壁的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下方设置有弹簧块220,弹簧块220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露出插座通孔204,该弹簧块220能与插头凸头113上的圆环槽114配合,在插座通孔204的下方设置有弹板218,弹板218的下方设置有弹板弹簧219,并通过弹板弹簧219连接于插座200的内底部,该弹板弹簧219给予弹板218始终向上的弹力,在弹板218的端部设置有电源开关动触头209,该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下方设置有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固定于插座200 上,电源开关静触头210通过插座导线205连接于电源上,而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则通过插座导线205与插座接触片2连接,本例中采用插座200中,采用三线通电时,将插座200中的两个插座接触片2通过插座导线205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连接,而另一插座接触片2则直接通过插座导线205连接于电源上,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为常开状态,因此可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之间的接触,控制插座的通电与否,起到通电保护的作用,在插座200的内底部设置有过水孔221,便于将插座200内的水排出。同时,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可采用双金属片300制成,也即采用采用可通电的两层金属片制成,包括第一金属片301和第二金属片302, 两层金属片分别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当两层金属片受热时发生变形,由于热膨胀系统不同,两层金属片发生形变的量就有所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将该原理设计到插座中,当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通过的电流过大,超出预定安培数时,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发热到一定程度,就发生形变,双金属片300的下层金属片相对于上层金属片的膨胀变形较大,从而弹开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之间的连接,实现过载保护,从而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本例中的插头插座,需要使用时,将插头100对准插座200上的插座凹槽203,将插头凸头113插入到插座通孔204中,使插头100下表面的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凹槽203内底部的插座接触片2相贴合,插头凸头113的轴头105通过两个弹簧块220继续下移,弹簧块220压缩其上的弹簧,当插头凸头113继续下移,弹簧块220与圆环槽114对齐时,弹簧块220在其上连接的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圆环槽114中,并且卡入到圆环槽114中夹紧插头凸头113,避免插头100从插座200中脱落;插头凸头113在下移过程中,插头凸头113的端头首先接触弹板218,并作用力于弹板218上,弹板218下移压缩弹板弹簧219,弹板218端头上的电源开关动触头209,搭接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上实现插座200的通电,当插头100从插座200中拔出时,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作用下,使弹板218恢复原位,同时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的连接关系分开,使其保持常开状态,因此当插座200不使用时,插座200中的插座接触片2是不带电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也即插座接触片2)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插座接触片2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同时在插座中设置过流保护机构,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实施例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其下部呈倒置的圆锥台形结构,在插头10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插头接触片1,插头接触片1环绕于插头100上,且在插头100的下表面形成同心圆环形结构,插头接触片1可设置于该圆锥台的圆锥面上或者圆锥台上,根据需要设定,当采用两线通电时,一插头接触片1设置于圆锥面上,另一插头接触片1设置于圆锥台面上,也即插头100的下底面上;当采用三线通电时,可在圆锥台面上设置第一插头接触片108,而在圆锥面上呈同心圆布置有第三插头接触片106和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其布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似,与此同时,在三个插头接触片1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磁铁116,三个插头接触片1通过插头导线110与用电器具连接。当采用四线或者多线时,可根据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任意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200,其顶部设置有插座凹槽203,该插座凹槽203呈倒置的圆锥台形凹槽,在插座凹槽203的锥面上设置有插座接触片2,在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也可设置插座接触片2,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插座接触片2的布置方式,呈同心圆环的方式进行布置,在插座接触片2之间的间隙可设置磁铁,从而使插头100上的磁铁与插座凹槽203中的磁铁进行相互吸引,避免插头100从插座200中脱落,本例中如其它实施例,选用三个插座接触片2,在插座凹槽203的锥面上布置有两个插座接触片2,且呈同心圆环布置,而在插座凹槽203的内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个圆形片状的插座接触片2,当插头100插入到插座200的插座凹槽203内时,插头接触片1能够与插座接触片2相贴合,进行传电。在插座200上通过弹板弹簧219连接有弹板218,该弹板弹簧219为压缩弹簧,在弹板弹簧219上始终具有弹力使弹板218始终向插座200边部或底部靠紧,弹板218的端部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分别通过插座导线205连接于电源上,电源开关动触头209旁边设置有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两个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别与插座上的两个插座接触片2连通,在弹板218上设置有滑移式推推开关222,本例中滑移式推推开关222设置于插座200的侧壁上,该滑移式推推开关222的原理与压缩弹簧式圆珠笔上的压缩开关相似,也即在弹板218的中心安装圆柱形凸块,凸块套于按钮键内,按钮键从滑移套穿出插座200,其中滑移套固定于插座200侧壁上,滑移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槽,在按钮键的端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导齿,且在按钮键的该端面上设置为齿形结构,按钮键的端面上配合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按钮键端面配合的齿形结构,导向块套于圆柱形凸块上,当需要使用插头插座时,需要插头插入到插座中时,按下按钮键,按钮键在滑移套内的导槽作用下,按钮键端面上的齿形结构与导向块外壁上的齿形结构相配合,推动导向块移动,导向块再作用力于圆柱形凸块上,推动弹板218向远离插座200侧壁方向移动,使弹板218两端的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紧贴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当放松按钮键时,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作用下收拢,并向插座200侧壁方向靠近,同时带动弹板218上的圆柱形凸块移动,此时按钮键端面配合的齿形结构与导向块外壁上的齿形结构配合,使按钮键移动,按钮键受到插座200侧壁的限制不能移动,而圆柱形凸块边部上的齿形被按钮键端面的齿形限制,从而使弹板218不再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贴合通电。当操作者再次对按钮键施加作用力,按钮键通过其端面上的齿形结构推动导向块移动,导向块再推动弹板218上的圆柱形凸块,使弹板218移动,当放松按钮键时,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拉力作用下,向靠近插座200侧壁的方向移动,圆柱形凸块的外壁上的导键再在导槽中滑移,使弹板218恢复原位,从而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实现断电,因此可通过该滑移式推推开关222,实现该插座内电极通电与否,因此当不按下按钮键时,插座200中的插座接触片2是不带电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也即插座接触片2)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插座接触片2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同时在插座中可设置过流保护结构,一方面可以采用实施例5中的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双金属片,实现过流时的保护作用;另外一方面根据磁铁的居里点时失去磁力的原理,在设计插座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插头100上的磁铁116的居里点,当插头与插座中的电流过载时,插头100上的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200上的插座接触片2相互贴合处发热,从而使得插头接触片1之间的磁铁116受热,当温度达到一定时,达到磁铁116的居里点,从而使磁铁116失去磁性,从而使插头100从插座200中脱落,实现了插座200的过流保护。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同时可在插座200的底部设置过水孔221。
实施例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与实施例6中的插座200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插座200的侧壁上设置有双稳态推推开关223,该双稳态推推开关223连接于弹板218上,该双稳态推推开关223包括按钮键和滑轨槽板,滑轨槽板安装于弹板218上,且该滑轨槽板上设置有滑轨槽,该滑轨槽为倾斜的心形结构,而按钮键上连接有滑块,该滑块的四个方向上连接有弹簧,使其置于四个弹簧的中心,当按下按钮键时,按钮键作用力于滑块上,滑块可在滑轨槽内移动,从而通过滑轨槽板推动弹板218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实现通电,当放松按钮键时,滑块在滑轨槽中滑至心形滑轨槽的中间心处,从而使弹板218保持不动;当继续按下按钮键时,滑块继续在滑轨槽内继续滑行,退回到原始位置,而弹板218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实现断电。
根据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原理可知,可在插座200的侧壁上安装操控键,控制弹板218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实现通电,并保持通电状态,而可继续作用力于操控键上,使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从而让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实现断电,该操控键主要实现下按通电,再下按断电的功能,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上的操控键设计其它结构形式的操控键,从而保证插座200的使用安全,当不按下操控键时,插座200中的插座接触片2是不带电的,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也即插座接触片2)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插座接触片2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
实施例8,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例中的插头100的结构与实施例6的插头结构相同,插座200中的插座凹槽203与其中的插座接触片2布置方式也与实施例6中的插座结构相同,其中在插座200的插座凹槽203下方设置有弹板218,该弹板218可采用磁铁或者铁质材料制成,而弹板218通过弹板弹簧219连接于插座200的底部,使弹板218处于收缩状态,在弹板218的两端上设置有能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配合的电源开关动触头209,该电源开关动触头209通过插座导线205连接于电源上,当插头100插入到插座200中的插座凹槽203时,插头100上的磁铁通过吸力吸住弹板218,弹板218上移从而使弹板218的两端上的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通电,插头插座中通过的电流过载时,插头接触片1发热,使插头100上的磁铁被传热,当温度达到居里点时,立马失去了磁性,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从而使电源开关静触头与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之间的连接断开而实现断电,从而起到了插头插座的电流过载保护,当人手能够触到接触电极时,该插头插座绝对处于断电状态,只能人手完全无法触到接触电极时,才能通电,使用极为安全,即便是有金属插入到插座内的接触片上,也不会发生短路或者是触电;同时在插座中设置过流保护结构,使其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过流传输时发热烧坏插座甚至发生火灾。
实施例9,如图17和图18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8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插头100底面为平面,插头100底面上的插头接触片1为三个,分别为第三插头接触片106、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和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且呈同心圆环结构,其中第三插头接触片106和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均为片状圆环,而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位于最内圈,该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为圆锥形结构,且第一插头接触片108的截面为“V”形结构;插座200 上的插座凹槽203为平底凹槽,在插座凹槽203中最内圈的第一插座接触片208与第一插头接触片108的结构相同的圆锥形第一插座接触片208。
实施例10,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本例与实施例8、实施例9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头100底面为平面,插头100底面上的插头接触片1为三个,分别为第三插头接触片106、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和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且均为片状金属片,呈同心圆环形布置,其中第一插头接触片108位于最内圈,而第三插头接触片106则位于最外圈,第二插头接触片107则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同理插座100内的插座凹槽203为平底凹槽,且三个插座接触片2均为片状金属片,且呈同心圆环形布置。
实施例11,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中的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采用双金属片300制成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双金属片300主要由第一金属片301和第二金属片302制成,其中第一金属片301和第二金属片302分别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当收热发生碰撞变形时,其中一个金属片的变形大于另一个金属片,从而使得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实现断电,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实施例12,如图2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其中的电极的通电中控制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的开合机构,可采用塑料弹簧224制成,其中该塑料弹簧224的尾部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圆环片结构,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使其扩张,且该圆环片固定于插座200上,在圆环片的两端上分别连接有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且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分别连接到插座接触片2上,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可相对配合,当采用扩张轴头伸入到塑料弹簧224尾部的圆环片中,使圆环片发生扩张,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相互搭接,从而实现通电,当扩张轴头从圆环片中取出时,圆环片恢复原状,从而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之间分开,从而实现断电,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也可以采用双金属片实现过流保护。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包括相互匹配的插头(100)与插座(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00)的下表面布置有与插头导线(110)连接的插头接触片(1),所述插座(200)上表面布置有与插座导线(205)连接的插座接触片(2),其中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配合时,所述插头接触片(1)从竖直方向和/或倾斜方向贴于插座接触片(2)上形成面接触通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00)上设置有插座凹槽(203),其中所述插头(100)的下部与插座凹槽(203)的腔体分别为相互匹配的上大下小的凸台与凹槽,所述插头接触片(1)布置于插头(100)的凸台面和/或凸台的斜侧壁上,所述插座接触片(2)布置于插座凹槽(203)的内台面和/或内斜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00)的下部与插座凹槽(203)的腔体呈倒置的圆锥形、倒置的圆锥台形、倒置的分级圆台形或者倒置的分级圆锥台形,所述插头接触片(1)均布于插头(100)的下台面、或者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头(100)的下台面和/或锥面上,所述插座接触片(2)均布于插座(200)的下台面、或者呈同心圆环的方式布置于插座(200)的内台面和/或内锥面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00)和/或插座(200)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机构、过流保护机构和/或电源安全开关;其中定位固定机构使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可相对转动而不脱离,保持插头接触片(1)与插座接触片(2)的面接触;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过流保护机构自动断开通电;其中电源安全开关使插头(100)插入插座(200)时,插座(200)处于通电状态,插头(100)未插入插座(200)或未插到位时,插座(200)处于断电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200)内设置有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209)连接于插座接触片(2)或插座导线(205)上,而电源开关静触头(210)相应地连接于插座导线(205)或插座接触片(2)上;所述电源安全开关主要在推移键的作用下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发生移动,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当插头插座内的电流过大时,将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断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键设置为弹板(218),所述弹板(218)通过弹板弹簧(219)连接于插座(200)上,所述电源开关动触头(209)设置于在弹板(218)的端部或弹板(218)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电源开关静触头(210)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移动方向上,所述弹板(218)在操控键的作用下带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移动,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或者所述推移键为设置于插头(100)上的卡键与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扣键,卡键出入扣键的过程中,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端部发生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搭接通电或分开断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键设置为连接于弹板(218)上并穿过插座(200)侧壁的推推开关;或者所述操控键为设置于插头(100)内的磁铁(116),所述磁铁(116)可吸住插座凹槽(203)下方的弹板(218);或所述操控键为设置于插头(100)底部的插头凸头(113),所述插头凸头(113)的端头可从插座凹槽(203)内底部的插座通孔(204)穿过,抵于插座通孔(204)下方的弹板(218)上。
8.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机构是将电源开关动触头(209)和/或电源开关静触头(210)采用双金属片(300)制成,其中双金属片(300)包括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第一金属片(301)与第二金属片(302),使双金属片(300)受热变形时,其一金属片的膨胀量大于另一金属片的膨胀量,将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断电;或者所述过流保护机构主要是设置于插头(100)和/或插座(200)内的磁铁(116),当插头插座内电流过大,发热传递至磁铁(116)的温度达到居里点时,磁铁(116)失去磁力,插座凹槽(203)下方的弹板(218)在弹板弹簧(219)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使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分开断电。
9.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在插头(100)和/或插座(200)内设置的磁铁(116),使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相互吸引不脱离而可相对转动组成;或者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在插头(100)或插座(200)上设置的卡键,以及相应地在插座(200)或插头(100)上设置的扣键,卡键与扣键相互配合,使插头(100)与插座(200)之间不脱离而可相对转动组成;或者所述定位固定机构由将插头(100)套于插座(200)内或将插头(100)套于插座(200)外可相对转动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键为设置于插头(100)上的可伸缩移动的卡轴(104),扣键为设置于插座凹槽(203)内底部插座通孔(204)下方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由设置于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轴头夹块(211)组成,两个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的轴头夹块(211)可相互配合夹住卡轴(104)的端头,其中电源开关动触头(209)设置为弹性金属片或者设置有回位弹簧,并在电源开关动触头(209)上设置有释放夹块(217),在释放夹块(217)的上方设置有穿出插座(200)并可伸缩移动的释放销轴(212),所述释放销轴(212)的端头插入两释放夹块(217)之间时,两电源开关动触头(209)的端部发生移动,使其与电源开关静触头(210)被分开断电,两轴头夹块(211)释放对卡轴(104)的端头的夹持。
CN 201220648682 2012-11-30 2012-11-30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5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48682 CN203225404U (zh) 2012-11-30 2012-11-30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48682 CN203225404U (zh) 2012-11-30 2012-11-30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5404U true CN203225404U (zh) 2013-10-02

Family

ID=4925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486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5404U (zh) 2012-11-30 2012-11-30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25404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6442A (zh) * 2012-11-30 2013-04-24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N106025689A (zh) * 2016-07-19 2016-10-12 李良杰 锥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207529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207527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圆台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207528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半球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848672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侯永昌 吸合式触点插座插头
CN107560693A (zh) * 2017-07-25 2018-01-09 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 一种水表检测装置
CN108521040A (zh) * 2018-05-22 2018-09-1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
WO2018176402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公头、连接母座
CN109888573A (zh) * 2019-03-12 2019-06-14 苏州新派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紧装置
CN114720733A (zh) * 2022-06-08 2022-07-08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混合铝电解电容器寿命试验转接pcb板
DE102022202182A1 (de) 2022-03-03 2023-09-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Ladebuchse und Ladestecker zum automatisierten Laden von Elektrofahrzeugen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2582A1 (zh) * 2012-11-30 2014-06-05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N103066442B (zh) * 2012-11-30 2015-10-21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N103066442A (zh) * 2012-11-30 2013-04-24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US9685742B2 (en) 2012-11-30 2017-06-20 First Electric Ing. Chongqing Surface contact plug and socket
CN106848672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侯永昌 吸合式触点插座插头
CN106848672B (zh) * 2015-12-04 2018-10-16 侯永昌 吸合式触点插座插头
CN106207528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半球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207527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圆台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207529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李良杰 自吸插头和插座
CN106025689A (zh) * 2016-07-19 2016-10-12 李良杰 锥形自吸插头和插座
WO2018176402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公头、连接母座
CN107560693B (zh) * 2017-07-25 2019-11-12 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 一种水表检测装置
CN107560693A (zh) * 2017-07-25 2018-01-09 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 一种水表检测装置
CN108521040A (zh) * 2018-05-22 2018-09-11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
CN108521040B (zh) * 2018-05-22 2024-03-12 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车库及接驳装置
CN109888573A (zh) * 2019-03-12 2019-06-14 苏州新派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紧装置
DE102022202182A1 (de) 2022-03-03 2023-09-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Ladebuchse und Ladestecker zum automatisierten Laden von Elektrofahrzeugen
DE102022202182B4 (de) 2022-03-03 2023-10-0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Ladebuchse und Ladestecker zum automatisierten Laden von Elektrofahrzeugen
CN114720733A (zh) * 2022-06-08 2022-07-08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混合铝电解电容器寿命试验转接pcb板
CN114720733B (zh) * 2022-06-08 2022-09-09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混合铝电解电容器寿命试验转接pcb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404U (zh)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N103066442A (zh)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CN108054582B (zh) 一种电器设备用供电组件
EP2660937B1 (en) Anti-loose socket and pull-out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f
KR200263895Y1 (ko) 회전 스위치 플러그
CN1368767A (zh) 一种电器及其可分离的电线
WO2006138496A3 (en) Remote chip attachment
CN202159836U (zh) 一种推拉式电连接器
CN105449425A (zh) 一种插座
CN203721939U (zh) 多触点电极插孔
CN2906991Y (zh) 单头套入式插头、插座开关
CN2759012Y (zh) 一种防触电的安全插座
CN104810650A (zh) 插座防触电方法及其防触电插座
CN218586414U (zh) 一种高压互锁连接结构
US20040147163A1 (en) Electrical socket
CN101939810B (zh) 熔丝架
CN107134378B (zh) 一种带有断电保护及二次打开结构的维修开关
US20210257780A1 (en) Electric plug
CN206006925U (zh) 一种电热水壶
KR101264221B1 (ko) 콘센트
CN214204146U (zh) 插座防脱装置
KR101681825B1 (ko) 전력 전달 및 차단 장치
CN201327929Y (zh) 一种安全防护式电连接耦合器
CN210576598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218300478U (zh) 插座通断电结构及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