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1897U -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21897U CN203221897U CN 201320238119 CN201320238119U CN203221897U CN 203221897 U CN203221897 U CN 203221897U CN 201320238119 CN201320238119 CN 201320238119 CN 201320238119 U CN201320238119 U CN 201320238119U CN 203221897 U CN203221897 U CN 203221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ing seat
- holding section
- supporter
- folding
- sl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一种折叠座椅及其组件,其包括滑轨、坐垫、靠背及枢接于滑轨和坐垫之间的翻折运动机构,所述翻折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及相互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卡持部能够与第一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持部能够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打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调整,所述靠背能够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翻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第二卡持部解锁后,所述靠背能够被继续翻折至翻平位置,从而增大了折叠座椅的折叠幅度,节省空间。另外,当折叠座椅翻折后,后排乘客可以把腿搁在折叠座椅的靠背上以提高舒适程度。
Description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的可折叠式座椅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图1揭示了一种典型的乘用车折叠座椅组件,其包括乘用车副驾驶座椅I’及位于该副驾驶座椅I’后方的后排座椅2’,其中副驾驶座椅I’前后滑动的调节范围在130mnT260mm之间,靠背11’角度调节前向约20度、后向约50度。所述副驾驶座椅I’靠近乘用车的仪表板3’。当后排乘客4’坐在该后排座椅2’上时,由于受到前排副驾驶座椅I’的影响,后排乘客4’的腿部空间非常有限,舒适性较差。
[0003] 请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副驾驶座椅I’是可以折叠的,为了解决后排乘客4’的舒适性,在使用时可以将副驾驶座椅I’的靠背11’调至最前角度、滑轨移至最前位置。与图1对比可知,后排乘客4’的腿部空间有所增加,但仍然限制了后排乘客伸展腿部空间至舒适位置的可能性。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座椅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大折叠幅度的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其包括滑轨、坐垫、靠背及枢接于滑轨和坐垫之间的翻折运动机构,所述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进行翻折,所述翻折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及相互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卡持部能够与第一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持部能够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体枢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以支撑所述坐垫,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打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调整,所述打开位置为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锁定,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所述折叠位置为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脱离,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脱离,且所述靠背能够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翻平。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垫包括前端及后端,所述靠背枢接于所述坐垫的后端,当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坐垫呈后端高、前端低的倾斜状。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垫的前端在折叠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的高度小于在打开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的高度。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后方,所述第二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前下方,所述第一卡持部及所述第二卡持部均枢接于所述滑轨上,且在所述第一、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体脱离时,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上设有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枢接于第一枢轴,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枢接于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滑轨枢接于第三枢轴,所述第二枢轴高于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高于所述第三枢轴。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持部呈勾状,所述第二卡持部呈直条状,所述折叠座椅设有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一卡持部过度旋转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折叠座椅还设有在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二卡持部过度旋转的第二限位部。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折叠座椅从打开位置翻折到折叠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靠背的翻折角度接近90°。
[0013]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折叠座椅下方的滑轨,且该组件与所述折叠座椅相枢接,所述叠座椅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前后移动,所述叠座椅为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座椅。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座椅在折叠后能够向前移动直至汽车仪表板的下方。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座椅沿着所述滑轨前后移动的距离大于260mmo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叠座椅及折叠座椅组件能够在第一、第二卡持部解锁后,继续翻折靠背,使所述靠背翻平,从而增大了折叠座椅的折叠幅度,节省空间。另外,当折叠座椅翻折后,后排乘客甚至可以把腿搁在折叠座椅的靠背上以提高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典型乘用车设计状态仪表板、副驾驶座椅、后排座椅、前后排成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8] 图2是将图1中副驾驶座椅的靠背调至最前角度、滑轨移至最前位置后,后排成员腿部空间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处于打开位置时的侧视图。
[0020]图4是图3中折叠座椅的靠背向前翻折使第二卡持部脱离第二支撑体,并带动座垫前端下降的侧视图。
[0021] 图5是图4中的靠背进一步向前翻平以处于折叠位置时的侧视图。
[0022] 图6是图3中的翻折运动机构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打开位置时的侧视图。
[0023] 图7是图4中的翻折运动机构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中间位置时的侧视图。
[0024] 图8是图5中的翻折运动机构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的侧视图。
[0025]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组件中第一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且滑动至最前位置处,允许后排乘客把腿搁在前排靠背上以达成一种舒适的乘坐姿势的侧视图。
[0026]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组件中第一折叠座椅向前移动至靠近汽车仪表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8] 图3至图5揭示了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100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所述折叠座椅100包括滑轨1、坐垫2、靠背3及枢接于滑轨I和坐垫2之间的翻折运动机构4。所述滑轨I位于所述坐垫2的下方,所述滑轨I能够沿着滑轨(图未示)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折叠座椅100前后滑动。请参图6所示,所述滑轨上I包括第一固定件11及第二固定件12。所述翻折运动机构4位于坐垫2的下部两侧。
[0029] 所述坐垫2包括前端21及后端22,所述靠背3枢接于所述坐垫2的后端22,所述翻折运动机构4安装于靠近坐垫2前端21的位置。所述靠背3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2前后翻折。请参图3所示,通常情况下,所述靠背3略向后倾斜。请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靠背3能够向前做较大幅度的翻折,稍后详述。
[0030] 请参考图6至图8所示,所述翻折运动机构4包括第一卡持部41、第二卡持部42及相互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体43与第二支撑体44。所述第一卡持部4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1枢接于第一枢轴111,所述第二卡持部4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2枢接于第二枢轴112,所述第一支撑体43与所述滑轨I枢接于第三枢轴113,所述第一支撑体43与所述第二支撑体44枢接于第四枢轴114,所述第二支撑体44与所述坐垫2枢接于第五枢轴115。沿竖直方向上,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枢轴112高于第一枢轴111,所述第一枢轴111高于所述第三枢轴113,从而使相应的枢接结构具有合理的布置。所述第一卡持部41能够与第一支撑体43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持部42能够与第二支撑体44锁定或者脱离。上述枢接包括但不限于铰链连接。
[0031] 请参图3及图5所示,所述折叠座椅100能够在打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调整。请参图3所示,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持部41与第一支撑体43锁定,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42与第二支撑体44锁定。请参图5所示,当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持部41与第一支撑43体脱离,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42与第二支撑体44脱离,且所述靠背3能够在所述折叠座椅100处于折叠位置时翻平。具体细节请酌参下述。
[0032] 请参图3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卡持部41呈勾状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43的后方,所述第二卡持部42呈直条状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44的前下方。当所述折叠座椅10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持部41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体43上,限制第一支撑体43的移动,从而实现锁定第一支撑体43的目的。另外,所述第二卡持部42抵靠于所述第二支撑体44上,限制第二支撑体44的移动,从而实现锁定第二支撑体43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持部41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体43的底部且靠近所述第三枢轴113,并且所述第一卡持部41与所述第一支撑体43设有相互配合的弧形表面。为了定位所述第一卡持部41及第二卡持部42,所述折叠座椅100还设有在所述第一卡持部41与第一支撑体43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一卡持部41过度旋转的第一限位部45,所述折叠座椅100还设有在所述第二卡持部42与第二支撑体44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二卡持部42过度旋转的第二限位部46。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45设置于所述滑轨I的第一固定件11上,而所述第二限位部46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2上。当然,第一、第二限位部45、46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示的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体44用以支撑所述坐垫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44通过第五枢轴115与所述坐垫2固定连接在一起。[0033] 请参图4及图7所示,当需要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100时,首先将所述靠背3向前翻折,当靠背3向前翻折到一定的位置时(例如靠背3向前翻25。),所述第二卡持部42便会绕第二枢轴112向前旋转至脱离第二支撑体44的位置(例如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所述第二支撑体44在向下的方向上并且在一定的幅度内是自由的。如果将第一卡持部41绕第一枢轴111向后翻折至脱离第一支撑体43,所述第一支撑体43在向后的方向上并且在一定的幅度内也是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靠背3便能够继续向前翻折至图5所示的折叠位置,此时,所述翻折运动机构4的状态如图8所示。请参图5所示,在所述折叠座椅100从打开位置调整到折叠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靠背3的翻折角度接近90°。当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100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坐垫2呈后端高、前端低的倾斜状。所述靠背3能够在所述折叠座椅100处于折叠位置时翻平于坐垫上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翻平”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靠背3基本上处于直立位置而言的,“翻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的是接近水平位置而不一定是绝对的水平位置。比较图4及图5可以发现,所述坐垫2的前端21在折叠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I的高度低于在打开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的高度。也就是说,在折叠位置处,所述坐垫2所占的高度更低,以利于节省空间。
[0034] 请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折叠座椅组件200,其包括一位于折叠座椅5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前排座椅)下方的滑轨(图未示),且该组件200与所述折叠座椅5相枢接。所述折叠座椅5就是上述的折叠座椅100,在此不再赘述。请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折叠座椅100在折叠后能够向前移动直至汽车仪表板7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座椅100沿着滑轨前后移动的距离大于260mm,优选为280mm。比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距离长,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后排乘客的腿部伸展空间。正如图9所示的那样,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100翻平后,后排乘客可以把下肢搁在折叠座椅100的靠背3上,使舒适度大大增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100能够在第一、第二卡持部41、42解锁后,继续翻折靠背3,使所述靠背3翻平,从而增大了折叠座椅100的折叠幅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组件200通过设置加长滑轨,并使折叠座椅100移动至最前端,能够使折叠座椅100远离后排乘客,增加后排乘客的腿部伸展空间。再者,当折叠座椅100翻折后,后排乘客甚至可以把腿搁在折叠座椅100的靠背3上以提高舒适程度。
[003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座椅,其包括滑轨、坐垫、靠背及枢接于滑轨和坐垫之间的翻折运动机构,所述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进行翻折,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及相互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卡持部能够与第一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持部能够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或者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体枢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以支撑所述坐垫,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打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调整,所述打开位置为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锁定,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所述折叠位置为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脱离,同时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脱离,且所述靠背能够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翻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包括前端及后端,所述靠背枢接于所述坐垫的后端,当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坐垫呈后端高、前端低的倾斜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的前端在折叠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的高度小于在打开位置处距离所述滑轨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后方,所述第二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前下方,所述第一卡持部及所述第二卡持部均枢接于所述滑轨上,且在所述第一、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体脱离时,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旋转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设有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枢接于第一枢轴,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枢接于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滑轨枢接于第三枢轴,所述第二枢轴高于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高于所述第三枢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呈勾状,所述第二卡持部呈直条状,所述折叠座椅设有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第一支撑体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一卡持部过度旋转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折叠座椅还设有在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支撑体锁定时用以防止第二卡持部过度旋转的第二限位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座椅从打开位置翻折到折叠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靠背的翻折角度接近90°。
8.一种折叠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折叠座椅下方的滑轨,其特征在于:该组件与所述折叠座椅相枢接,所述折叠座椅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前后移动,所述折叠座椅为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座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座椅在折叠后能够向前移动直至汽车仪表板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座椅沿着滑轨前后可移动的距离大于26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38119 CN203221897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38119 CN203221897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21897U true CN203221897U (zh) | 2013-10-02 |
Family
ID=4924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38119 Active CN203221897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2189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14225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排座椅翻折限位装置及车辆 |
CN112440888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918331A (zh) * | 2016-05-19 | 2021-06-08 |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的座位的系统和方法 |
-
2013
- 2013-05-06 CN CN 201320238119 patent/CN2032218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14225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排座椅翻折限位装置及车辆 |
CN106314225B (zh) * | 2015-06-30 | 2018-11-1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排座椅翻折限位装置及车辆 |
CN112918331A (zh) * | 2016-05-19 | 2021-06-08 |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的座位的系统和方法 |
CN112918331B (zh) * | 2016-05-19 | 2022-05-31 |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的座位的系统和方法 |
CN112440888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34810B (zh) | 婴儿车及托架调整装置 | |
US20110084468A1 (en) | Stroller connectable with a car seat | |
CN203221897U (zh) | 折叠座椅及其组件 | |
US20130061781A1 (en) | Personal Support and Transport System | |
CN103625322A (zh) | 汽车座椅 | |
CN105073490A (zh) | 车用座椅 | |
CN202764735U (zh) | 可坐躺组合式汽车座椅 | |
CN101659225A (zh) | 轿车新型内结构 | |
CN202294371U (zh) | 一种汽车坐垫翻折机构 | |
CN201951292U (zh) | 汽车座椅四连杆折叠装置 | |
CN203449974U (zh) | 可调节座椅 | |
CN104192031A (zh) | 一种可调节汽车座椅扶手装置 | |
CN106671890A (zh) | 交通工具的座椅用关节型物品支架 | |
CN105083079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 | |
CN105539226A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和车辆 | |
CN102363414A (zh) | 一种可移式轿车旋转座椅 | |
CN2920735Y (zh) | 汽车座椅四向头枕骨架 | |
CN203111281U (zh) | 儿童座兜及儿童推车 | |
CN203766566U (zh) | 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 |
US20170096086A1 (en) | Apparatus for reclining rear seat for vehicle | |
CN203844630U (zh) | 半躺座椅 | |
CN206067557U (zh) | 可翻折座椅及汽车 | |
CN202123948U (zh) | 一种可移式轿车旋转座椅 | |
CN206968475U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01432596Y (zh) |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olding seat and assembly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Pledgee: Export Import Bank of China Pledgor: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5990000410 |
|
PLD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