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7779U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 Google Patents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07779U CN203207779U CN 201320187623 CN201320187623U CN203207779U CN 203207779 U CN203207779 U CN 203207779U CN 201320187623 CN201320187623 CN 201320187623 CN 201320187623 U CN201320187623 U CN 201320187623U CN 203207779 U CN203207779 U CN 203207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ter
- heat conduction
- pot body
- aluminium section
- section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主要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面为凸球面,所述的锅体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铁碟,所述的铁碟与锅体底面围合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内嵌装有导热间质;所述的导热间质的上表面是与锅体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面接触;所述导热间质的底部是与铁碟上表面匹配的平面,并且与铁碟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铁碟下表面是与电磁炉发热面匹配的平面;所述的导热间质主要由至少两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由于锅体底面为球面结构,因而可以减少食油摄入量,缓解粘锅现象;导热间质为多个铝型材拼合而成的组件,即节省材料,又降低加工工艺难度,模具投入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磁炉的烹调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适用于电磁路的炒锅具有如下不足之处:1、为了适应电磁炉的加热原理,炒锅底部为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水平锅底,烹饪过程中,食用油在水平锅底不易自然流平,导致需要加热过量的食用油才能保证烹饪过程中不糊底;另一方面水平锅底不易判断食用油的添加量,而摄入过多的食用油是不利于饮食健康的。2、根据前面描述的原因,适用于电磁炉的炒锅底部水平面区域不宜过大,通常直径为15厘米,而电磁炉的加热面通常也是直径15厘米左右,用户如果不能很好的将锅居中放置在加热平面上,容易导致加热效率下降、损坏电磁炉发热器件、辐射量增大等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锅口直径远大于锅底平面直径的炒锅,用户更加难以摆正炒锅位置。3、水平锅底在烹调过程中,翻炒动作不够流畅,手感欠佳。对于普通曲面底部的炒锅,虽然好用,但却不适宜在电磁炉上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有很多发明人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专利号为200710141424.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炉适用的炒锅,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与本实用新型相同,但是其技术效果还存在如下不足:其导热间质下底面为多个同心环形,缺少完整的平面铁质底盘将高频交变磁场转化为热能,其热转化效率不足。再例如:专利号为CN02222075.5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其“金属填充体”与本实用新型的导热间质等同,但是该专利没有公开“金属填充体”的制造工艺,一般技术人员只能从说明书中获知“金属填充体”的构造形状,其制造工艺为:成形-焊接-浇铸法或整体浇铸法制造。整体浇铸法需要较大的金属浇铸设备才能完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环状楔形铝质填充体也需要较大的设备才能完成成型工艺,其制造工艺门槛较高,制造效率不足,成本较高,锅体也较为笨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以达到生产出适用于电磁炉的曲底炒锅、且工艺门槛低、成本低、使用轻便等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主要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面为凸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铁碟,所述的铁碟与锅体底面围合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内嵌装有导热间质;所述的导热间质的上表面是与锅体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面接触;所述导热间质的底部是与铁碟上表面匹配的平面,并且与铁碟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铁碟下表面是与电磁炉发热面匹配的平面;所述的导热间质主要由至少两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将导热间质划分为多个铝型材拼合的方式有如下优点:1、首先导热间质的外径必需与电磁炉发热盘直径相当,如果是一块整体的铝型材,必然要求铝型材挤出模具尺寸大,成本高,结构复杂,挤出设备功率也很大,制造工艺门槛较高,如果将导热间质拆解成中心一个圆形型材,四周围绕着相匹配的扇形型材,那么最终铝挤模具尺寸将进一步得到缩小,模具尺寸及挤出设备与市场上常见的塑钢窗型材相似,可以降低模具投入,挤出设备也比较容易获得。2、如果使用整体的铝型材,在铣削加工其上表面的凹球面时,必然造成更多的废料,使得成本上升;根据图7、8、9所示,如果将整体的铝型材分开后再切削,中间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下料毛坯厚度就可以得到减小,例如扇形铝型材坯料为15~25mm厚度,藕片形铝型材坯料为5~15mm厚度即可,可减少不必要的边角料浪费。另一方面也同样可以保证与锅体底部相匹配球面结构。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底面为平面,并且与铁碟的上表面充分接触,当电磁炉对铁碟进行加热时,热量就可以传导至铝型材;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上表面是与锅体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面接触,铝型材受热后,借助与锅体底面的适配球面,就可以将热量有效的传递到锅体。
所述的导热间质主要由八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电磁炉加热面通常为150mm左右,中间的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直径为60mm左右,而外周的扇形铝型材切片约为45*55mm左右的近似方形,因此将扇形铝型材切片设置为8块是优选方案。
所述的导热间质主体为圆柱形,其外直径为150mm~200mm。当导热间质主体直径大于电磁炉加热面直径时,即使用户的锅没有摆在加热面正中,导热间质及铁碟也能完整覆盖电磁炉加热面,不会造成热效率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电磁辐射泄漏。
所述的铁碟为铁质薄壁碟体,铁碟依靠其上部开口面向外周延伸出的一圈飞边与锅体底部固结。飞边与锅体的焊接可以是电阻焊,也可以是其他常见金属焊接工艺。
所述的铁碟底部中间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贯穿铁碟与锅体底部围合的封闭空间。锅体受热时,如果铁碟与锅体底部围合的过于紧密,会导致内部封闭空间压力升高,容易发生危险,或者胀裂锅体,开设排气孔即可解决问题。由于铁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或者在其表面施加防锈工艺,即使用户清洁锅体时,排气孔处进水,也不会造成腐蚀。
所述的锅体至少为两段不同曲率的球面构成,其中底部为小曲率锅底面,其球面半径为500mm~800mm,周围是大曲率锅周面,其球面半径为300mm~499mm;所述的导热间质仅与小曲率锅底面接触。而锅的底部设置为小曲率,可以减少导热间质上表面凹球面的铣削除料量,降低导热间质的整体厚度,提升导热间质的热导率。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为网格状,网孔面积为0.5平方厘米至1.5平方厘米。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的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将由至少两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外周构成的导热间质嵌装在铁碟中,2、再将铁碟外周的飞边与锅体底部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是通过如下步骤制造完成的:1、通过挤塑型材工艺得到扇形和藕片形两种截面的铝型材坯料;2、将扇形铝型材坯料切削为15~25mm厚度的待铣削扇形铝型材切片,将藕片形铝型材坯料切削为5~15mm厚度的待铣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将至少两块待铣削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待铣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并将其一起嵌入铣削夹具,将两种待铣削铝型材切片的上表面一次加工为凹球面,并与锅底底部适配;4、将两种加工好的铝型材切片从铣削夹具中取出,并按照铣削加工时的位置关系嵌装入铁碟,再利用铁碟的飞边与锅体底部焊接工序,将整个导热间质封装在锅体底部。铣削夹具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止转齿,以防止铣削过程中,铝型材切片坯料相对滑移。另外将多个铝型材切片坯料固定在一起进行凹球面的铣削加工可以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导热间质与锅底的可靠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锅体底面为球面结构,减少食油摄入量,缓解粘锅现象;导热间质为多个铝型材拼合而成,即节省材料,又降低加工工艺难度,模具投入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各零部件爆炸图;
图2为: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侧面结构剖面图;
图6为:铝型材铣削加工夹具示意图;
图7为:铝型材铣削加工夹具中夹持有扇形铝型材切片坯料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坯料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铝型材铣削加工时,铣削加工目标示意图;
图9为:铝型材在夹具中铣削加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小曲率锅底面,12、大曲率锅周面,2、铁碟,21、飞边,22、排气孔,3、导热间质,31、扇形铝型材切片,32、藕片形铝型材切片,4、铣削夹具,41、铣削加工目标面,42、待铣削扇形铝型材切片,43、待铣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主要包括锅体1,所述的锅体1底面为凸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铁碟2,所述的铁碟2与锅体1底面围合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内嵌装有导热间质3;所述的导热间质3的上表面是与锅体1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1底面接触;所述导热间质3的底部是与铁碟2上表面匹配的平面,并且与铁碟2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铁碟2下表面是与电磁炉发热面匹配的平面;所述的导热间质3主要由八块扇形铝型材切片31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将导热间质3划分为多个铝型材拼合的方式有如下优点:1、首先导热间质3的外径必需与电磁炉发热盘直径相当,如果是一块整体的铝型材,必然要求铝型材挤出模具尺寸大,成本高,结构复杂,挤出设备功率也很大,制造工艺门槛较高,如果将导热间质3拆解成中心一个圆形型材,四周围绕着相匹配的扇形型材,那么最终铝挤模具尺寸将进一步得到缩小,模具尺寸及挤出设备与市场上常见的塑钢窗型材相似,可以降低模具投入,挤出设备也比较容易获得。2、如果使用整体的铝型材,在铣削加工其上表面的凹球面时,必然造成更多的废料,使得成本上升;根据图7、8、9所示,如果将整体的铝型材分开后再切削,中间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的下料毛坯厚度就可以得到减小,例如扇形铝型材坯料为15mm厚度,藕片形铝型材坯料为5mm厚度即可,可减少不必要的边角料浪费。另一方面也同样可以保证与锅体1底部相匹配球面结构。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31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的底面为平面,并且与铁碟2的上表面充分接触,当电磁炉对铁碟2进行加热时,热量就可以传导至铝型材;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31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的上表面是与锅体1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1底面接触,铝型材受热后,借助与锅体1底面的适配球面,就可以将热量有效的传递到锅体1。
所述的导热间质3主要由八块扇形铝型材切片31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电磁炉加热面通常为150mm左右,中间的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直径为60mm左右,而外周的扇形铝型材切片31约为45*55mm左右的近似方形,因此将扇形铝型材切片31设置为8块是优选方案。
所述的导热间质3主体为圆柱形,其外直径为170mm。当导热间质3主体直径大于电磁炉加热面直径150mm时,即使用户的锅没有摆在加热面正中,导热间质3及铁碟2也能完整覆盖电磁炉加热面,不会造成热效率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电磁辐射泄漏。
所述的铁碟2为铁质薄壁碟体,铁碟2依靠其上部开口面向外周延伸出的一圈飞边21与锅体1底部固结。飞边21与锅体1的焊接可以是电阻焊,也可以是其他常见金属焊接工艺。
所述的铁碟2底部中间开设有排气孔22,所述的排气孔22贯穿铁碟2与锅体1底部围合的封闭空间。锅体1受热时,如果铁碟2与锅体1底部围合的过于紧密,会导致内部封闭空间压力升高,容易发生危险,或者胀裂锅体1,开设排气孔22即可解决问题。由于铁碟2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或者在其表面施加防锈工艺,即使用户清洁锅体1时,排气孔22处进水,也不会造成腐蚀。
所述的锅体1至少为两段不同曲率的球面构成,其中底部为小曲率锅底面11,其球面半径为600mm,周围是大曲率锅周面12,其球面半径为400mm;所述的导热间质3仅与小曲率锅底面11接触。而锅的底部设置为小曲率,可以减少导热间质3上表面凹球面的铣削除料量,降低导热间质3的整体厚度,提升导热间质3的热导率。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31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为网格状,网孔面积为1平方厘米。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带有导热间质3的电磁炉炒锅的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将由八块扇形铝型材切片31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外周构成的导热间质3嵌装在铁碟2中,二、再将铁碟2外周的飞边21与锅体1底部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31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32是通过如下步骤制造完成的:一、通过挤塑型材工艺得到扇形和藕片形两种截面的铝型材坯料;二、将扇形铝型材坯料切削为15mm厚度的待铣削扇形铝型材切片42,将藕片形铝型材坯料切削为5mm厚度的待铣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43;三、将至少两块待铣削扇形铝型材切片42围合在一块待铣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43的外周,并将其一起嵌入铣削夹具4,将两种待铣削铝型材切片的上表面一次加工为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部适配,如图8所示,图中的铣削加工目标面41即为与锅体底部相适配的凹球面;四、将两种加工好的铝型材切片从铣削夹具4中取出,并按照铣削加工时的位置关系嵌装入铁碟2,再利用铁碟2的飞边21与锅体1底部焊接工序,将整个导热间质3封装在锅体1底部。铣削夹具4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止转齿,以防止铣削过程中,铝型材切片坯料相对滑移。另外将多个铝型材切片坯料固定在一起进行凹球面的铣削加工可以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导热间质3与锅底的可靠接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主要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面为凸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铁碟,所述的铁碟与锅体底面围合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内嵌装有导热间质;所述的导热间质的上表面是与锅体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面接触;所述导热间质的底部是与铁碟上表面匹配的平面,并且与铁碟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铁碟下表面是与电磁炉发热面匹配的平面;所述的导热间质主要由至少两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底面为平面,并且与铁碟的上表面充分接触;所述的扇形铝型材切片以及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上表面是与锅体底面相匹配的凹球面,并与锅体底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间质主要由八块扇形铝型材切片围合在一块藕片形铝型材切片的外周而构成的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间质主体为圆柱形,其外直径为150mm~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碟为铁质薄壁碟体,铁碟依靠其上部开口面向外周延伸出的一圈飞边与锅体底部固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碟底部中间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贯穿铁碟与锅体底部围合的封闭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至少为两段不同曲率的球面构成,其中底部为小曲率锅底面,其球面半径为500mm~800mm,周围是大曲率锅周面,其球面半径为300mm~499mm;所述的导热间质仅与小曲率锅底面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87623 CN203207779U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87623 CN203207779U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07779U true CN203207779U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919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876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7779U (zh) | 2013-04-15 | 2013-04-15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077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2794A (zh) * | 2013-04-15 | 2013-07-31 | 朱玮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及其制造工艺 |
-
2013
- 2013-04-15 CN CN 201320187623 patent/CN2032077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2794A (zh) * | 2013-04-15 | 2013-07-31 | 朱玮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及其制造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07779U (zh)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 | |
CN103222794A (zh) | 带有导热间质的电磁炉炒锅及其制造工艺 | |
CN204133151U (zh) |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烹饪锅 | |
CN103494507B (zh) | 炊具用的锅体 | |
KR100970454B1 (ko) | 구이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1091515Y (zh)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
CN203122141U (zh) | 复合式夹层锅具板材结构 | |
CN209252393U (zh) | 新型平复底不锈无油烟铁锅 | |
CN209252392U (zh) | 新型复底不锈无油烟铁锅 | |
CN205267803U (zh) | 一种锅体易固定的电炒锅 | |
CN205457996U (zh) | 一种家用隔热珐琅锅 | |
CN202128299U (zh) | 电磁炉用硅胶锅 | |
CN205359168U (zh) | 一种兼具锅和盆的纳米陶瓷盘 | |
CN206303786U (zh) | 一种均热煎烤盘 | |
CN204091653U (zh) | 防剐蹭不粘锅 | |
CN203987488U (zh) | 一种具有拉丝复合底的平底锅 | |
CN212382473U (zh) | 薄壁锅具 | |
CN204519174U (zh) | 一种用于调味品加工的全自动炒锅 | |
CN205267793U (zh) | 一种汤汁锅 | |
CN109332566A (zh) | 一种不粘锅的加工工艺、模具及加工出的不粘锅 | |
CN201147179Y (zh) | 一种不粘表面炒勺 | |
CN207520000U (zh) | 一种锅体内胆 | |
CN202981650U (zh) | 陶瓷内胆 | |
CN201246792Y (zh) | 一种置于非金属锅内底面的电磁炉辅助加热片 | |
CN202947178U (zh) | 一种电磁炉用托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