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0559U - 蒸汽熨斗加热座 - Google Patents

蒸汽熨斗加热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0559U
CN203200559U CN 201320212123 CN201320212123U CN203200559U CN 203200559 U CN203200559 U CN 203200559U CN 201320212123 CN201320212123 CN 201320212123 CN 201320212123 U CN201320212123 U CN 201320212123U CN 203200559 U CN203200559 U CN 203200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hole
inner chamber
heat
hea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121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正
刘光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2121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0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0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05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蒸汽熨斗加热座,主要包括一本体及一加热管,该本体包括一蒸汽进入孔、一蒸汽调节孔、一汽室孔及一连通该蒸汽进入孔、蒸汽调节孔及该汽室孔的内腔,并于该内腔之外围环设有一导热通道,该导热通道位于该本体四分之三高度的位置,该加热管对应设置于该导热通道;本实用新型利用本体特殊的内部蒸汽通道,搭配该加热管集中于本体上方的设计,使该本体加热时能够一次汽化使蒸汽干燥,并使该本体底面的温度较低,不会在熨烫过程因高温而伤害布料材质。

Description

蒸汽熨斗加热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熨斗,尤其是一种蒸汽熨斗加热座。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其为现有的锅炉式蒸汽熨斗的加热座60,其包括有一本体61及一埋设于该本体61内部的加热管62,于该本体61包括有一蒸汽导入口611及两汽室612,该蒸汽导入口611以通道分别连通该两汽室612,该加热管62设置于该本体61邻近两侧边缘的位置,当以锅炉烧水产生蒸汽后,引入该蒸汽导入口611后,蒸汽将会进入两汽室612,借由加热管62加热使蒸汽中的水分更为干燥,最后由该本体61的底部排出至衣物表面进行熨烫。
现有的该加热座60若直接导入蒸汽熨烫,因蒸汽中带有过多的水分,不易熨干衣物,所以蒸汽需要经过该两汽室612进行二次汽化处理,才能够使排出的蒸汽较为干燥,加上该加热管62较为靠近该本体61的底部,使得现有的该加热座60的整体温度较高,在邻近该本体61的底部温度甚至到达180℃左右,容易造成熨烫衣物时因温度过高,熔解破坏衣物表面的化学纤维,而使衣物表面产生镜化或白化,确实有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锅炉式蒸汽熨斗的加热座需要进行二次汽化处理使蒸汽干燥,以及加热管靠近本体底部造成整体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汽化干燥且温度较低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可防止熨烫时产生过高温度,造成衣物损坏,且较为节省能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熨斗加热座,包括:一本体及一加热管,所述本体具有一顶面及一位于底部的加热面,在所述顶面开设有一蒸汽进入孔、一蒸汽调节孔及一汽室孔,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穿设有一呈弯弧状并且连通所述蒸汽进入孔、所述蒸汽调节孔及所述汽室孔的内腔,在所述本体的加热面开设有一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的蒸汽排出孔,在所述本体后端开设有一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呈弯曲状且环绕于该内腔的外围,并在所述本体后端形成两穿入孔;所述加热管对应设置于该导热通道内,并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该两穿入孔。
如上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中,所述本体的导热通道的位置邻近于所述顶面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加热面到所述顶面的高度的四分之三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中,所述内腔通过一第一导通沟连接至所述蒸汽进入孔,并且所述内腔通过一第二导通沟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
如上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中,所述蒸汽排出孔通过一第三导通沟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
如上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中,所述本体的导热通道与所述内腔的外周缘距离2mm至6mm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增进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本体内部设有供蒸汽流动的内腔及围绕于内腔外侧的加热管,使蒸汽进入内腔后进行一次汽化,让蒸汽所含的水气因加热管持续加热而被消除,使蒸汽排出后能够较为干燥而不潮湿,同时减少蒸汽的耗损及热能的散失,使用上较为节能。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设置于本体高度的四分之三高且接近顶部的位置,同时位于内腔的外围,一方面能够充份使内腔中的蒸汽干燥,另一方面可避免本体底部的加热面温度过高,使加热面的温度可维持在150℃左右,在熨烫时较不易伤及衣服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内腔与各导通沟的沿图3中4-4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腔与加热管的沿图3中5-5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加热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0本体        11顶面
12加热面      111蒸汽进入孔
112蒸汽调节孔 1121进入口
1122排出口    113汽室孔
114封盖       13内腔
130导入口     131第一导通沟
132第二导通沟 14蒸汽排出孔
141第三导通沟 15导热通道
151穿入孔
20加热管
P动力源       S调节开关
现有技术:
60加热座      61本体
611蒸汽导入口 612汽室
62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兹进一步以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熨斗加热座,请参阅图1至图5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本体10及一加热管20。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本体10为可易于导热的金属材质,并具有一顶面11,顶面11两侧呈弧形而顶部呈平坦状,以及呈平坦状且位于底部的一加热面12,以该本体10形成尖角状的一端定义为前端,相反的一端定义为后端,于该本体10的顶面11开设有一蒸汽进入孔111及一蒸汽调节孔112,该蒸汽进入孔111位于该蒸汽调节孔112的后方,该蒸汽进入孔111可连接至一动力源P引入蒸汽进入该本体10,该蒸汽调节孔112可连接一调节开关S来调整蒸汽的排出量,于该蒸汽调节孔112内具有一进入口1121及一排出口1122,于该顶面11邻近该本体10前端开设有一汽室孔113,于该汽室孔113结合有一封盖114。
如图3及图4所示,于该本体10的内部穿设有一呈弯弧状并且连通该蒸汽进入孔111、该蒸汽调节孔112及该汽室孔113的内腔13,于该内腔13对应于该汽室孔113的位置设有一导入口130,该内腔13以一第一导通沟131连接至该蒸汽进入孔111,并该导入口130连接于一第二导通沟132,并连通至该蒸汽调节孔112的进入口1121,于该本体10的加热面12开设有一蒸汽排出孔14,该蒸汽排出孔14以一第三导通沟141连通至该蒸汽调节孔112的排出口1122。
如图3及图5所示,于该本体10后端开设有一导热通道15,并使该本体10后端形成连通至该导热通道15的两穿入孔151,该导热通道15呈弯曲状且环绕于该内腔13的外围,并与该内腔13的外周缘距离约2~6mm的距离,该导热通道15的位置邻近于该顶面11的顶部且位于该本体10的加热面12到顶面11的高度(该高度为加热面12到顶面11之间最大距离)的约四分之三的位置,使该导热通道15远离于该加热面12。
如图2及图5所示,该加热管20对应设置于该导热通道15内,并使两端分别凸出于该两穿入孔151,使该加热管20能够对该本体10及该内腔13中的蒸汽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图4及图5所示,当蒸汽由该蒸汽进入孔111导入时,沿着该第一导通沟131进入到该内腔13,此时位于该内腔13外围的该加热管20能够加热使蒸汽内的水分汽化干燥,而较为干燥的蒸汽会由该第二导通沟132进入该蒸汽调节孔112,可借由手动调整该蒸汽调节孔112的进入口1121的开口大小,来控制蒸汽排出的流量,最后蒸汽进入该排出口1122到该第三导通沟141,并经由该蒸汽排出孔14排出。
本实用新型使蒸汽借由上述流动方式搭配靠近于该内腔13的该加热管20进行一次性的汽化,使蒸汽能够呈现较为干燥的状态,同时减少蒸汽的耗损及热能的散失,使用上较为节能。
并且该加热管20位于较高的位置且远离于该加热面12,因此加热效果会集中在该内腔13中,并且不会导致该加热面12过热,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熨烫时,可使该顶面11的温度约保持在180℃,而该加热面12的温度仅有150℃,较低的熨烫温度可保护衣物的表面不受高温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伺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熨斗加热座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顶面及一位于底部的加热面,在所述顶面开设有一蒸汽进入孔、一蒸汽调节孔及一汽室孔,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穿设有一呈弯弧状并且连通所述蒸汽进入孔、所述蒸汽调节孔及所述汽室孔的内腔,在所述本体的加热面开设有一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的蒸汽排出孔,在所述本体后端开设有一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呈弯曲状且环绕于所述内腔的外围,并在所述本体后端形成两个穿入孔;
一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对应设置于所述导热通道内,并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两个穿入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导热通道的位置邻近于所述顶面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加热面到所述顶面的高度的四分之三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通过一第一导通沟连接至所述蒸汽进入孔,并且所述内腔通过一第二导通沟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孔通过一第三导通沟连通至所述蒸汽调节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导热通道与所述内腔的外周缘距离2mm至6mm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熨斗加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导热通道与所述内腔的外周缘距离2mm至6mm的距离。
CN 201320212123 2013-04-24 2013-04-24 蒸汽熨斗加热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0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2123 CN203200559U (zh) 2013-04-24 2013-04-24 蒸汽熨斗加热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2123 CN203200559U (zh) 2013-04-24 2013-04-24 蒸汽熨斗加热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0559U true CN203200559U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4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121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0559U (zh) 2013-04-24 2013-04-24 蒸汽熨斗加热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0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0372U (zh) 一种蒸汽电熨斗的双层底板结构
CN20211690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挂烫机熨头
CN207582185U (zh) 一种造纸导热油缸
CN203200559U (zh) 蒸汽熨斗加热座
CN106567234A (zh) 一体式加热和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它的干衣机
CN204589678U (zh) 蒸汽熨斗装置
CN207633067U (zh) 三层复合双蒸汽腔道蒸发器
CN204962696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装置
CN204162937U (zh) 一种烫衣机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07498733U (zh) 一种压光机用辊
CN107489010B (zh) 便携式熨烫机
CN108468196A (zh) 一种蒸汽喷头及蒸汽熨烫机
CN105135399A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装置
CN204626106U (zh) 挂烫机
CN103541201B (zh) 挂烫机加热喷头
CN204757605U (zh) 布料烘干筒
CN204000369U (zh) 一种自封闭熨斗
CN203795204U (zh) 挂烫机
CN208968157U (zh) 种子干燥机
CN202482674U (zh) 熨烫机的加热系统
CN105734946B (zh) 一种蒸汽挂烫机
CN205501624U (zh) 一种染整机烘干装置
CN203383064U (zh) 挂烫机加热喷头
CN204780303U (zh) 缩绒烘干环保型一体机
CN207919197U (zh) 三层复合双蒸汽腔道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