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0141U -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0141U
CN203200141U CN 201320213510 CN201320213510U CN203200141U CN 203200141 U CN203200141 U CN 203200141U CN 201320213510 CN201320213510 CN 201320213510 CN 201320213510 U CN201320213510 U CN 201320213510U CN 203200141 U CN203200141 U CN 203200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ittent type
anaerobic ammonium
ammonium oxidation
oxidation ta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135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宁
张源
余秉勇
程迪
许淑娟
张宇
黄剑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inochem Corp
Sinochem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inoch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inochem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135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0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0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01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包括进水池、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三相分离器、沉淀池、空压机及PLC自控装置,其中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下部分别与进水池和沉淀池连接,内部设有多个圆形隔板,各隔板之间填充无纺布填料,下部设有曝气头,曝气头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外部的空压机连接;三相分离器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内部顶端,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顶部外侧设有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搅拌轴插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内部至底部、并设有浆板;空压机和搅拌设备均与PLC自控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节省能耗,设备投资少,反应器占地面积小,管理简便。

Description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氮污染是由于氮循环被人类活动所破坏,工业和农业生产影响了氮的平衡,造成了氮的积累和污染。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是造成水体环境中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富含高氨氮和低COD的废水排入到自然水体中,会造成严重的氮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脱氮技术,通过硝化菌及反硝化菌进行氮的去除。但是当废水C/N比低于3.4以下时,废水中的有机碳源无法满足反硝化对有机碳源的需求,此时需投加有机碳源以满足反硝化脱氮C/N比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污水脱氮的费用,开发新型低能耗的生物脱氮技术迫在眉睫
厌氧氨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生物脱氮工艺逐步得到开发应用,是1995年Mulder和Vande Graft等在处理工业废水的中试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中发现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是将NH4 +-N与NO2-N反应转化为N2,达到脱氮的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所必需的电子受体NO2 -一般由氨转化而来。反应器须先设置亚硝态氮生成装置将部分NH4 +-N氧化成NO2-N。目前已见报道的国内外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大多为分步反应,需要前置亚硝化装置,也有文献报道将亚硝化装置放于厌氧氨氧化装置上部,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真正相通,废水经亚硝化后需要复杂的工艺流程才能流向底部反应器内。分步反应,分别控制,运行稳定性差,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且常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废水品种较单一,只能处理不含COD类含氮废水,但是现实环境中存在很多废水C/N<3,处理此类废水,若使用反硝化工艺,需外加碳源。若使用厌氧氨氧化工艺,需先进行预处理实验去除COD,但在运行期间,若COD预处理稍有变化,其后的厌氧氨氧化工艺易受影响,这些问题都抑制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程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该装置运行稳定,节省能耗,设备投资少,反应器占地面积小,管理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包括进水池、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三相分离器、沉淀池、空压机及PLC自控装置,其中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下部分别与进水池和沉淀池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圆形隔板,各隔板之间填充无纺布填料,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下部设有曝气头,所述曝气头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外部的空压机连接;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内部顶端,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顶部外侧设有搅拌设备,所述搅拌设备的搅拌轴插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内部至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底部、并设有浆板;所述空压机和搅拌设备均与PLC自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顶部设有在线监测设备和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内部水中的热传感器连接,所述控温装置与PLC自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在线监测设备包括pH在线测定仪、溶解氧在线测定仪及亚硝态氮在线测定仪。
所述进水池通过进水泵和进水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下部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下部通过出水管与沉淀池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池排水阀和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出水阀;所述进水泵与PLC自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曝气头与空压机之间的输气管路上设有进气调节阀和气体流量计。所述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排泥阀和回流阀,所述回流阀通过回流泵和回流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的上部连接,所述回流泵与PLC自控装置电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为圆筒型封闭结构,材质采用有机玻璃或钢筋混凝土。所述圆形隔板为栅板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间歇运行,装置构型及容器合理设计,废水处理效果好,耐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行稳定。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反应,无需分为两个反应器,节省占地面积,首先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及曝气量控制亚硝化反应,然后只需保持厌氧条件即可达到去除氨氮、总氮的目的,装置结构及工艺操作条件简单,废水处理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对整个反应装置进行过程控制,可有效的控制曝气及搅拌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中的圆形隔板可以有效的增大填料与废水接触面积,同时起到均匀分布溶解氧作用。
5.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反硝化工艺相比,无需外加碳源。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反应,可处理低C/N比(C/N<3)废水,扩宽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范围,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废水COD及氨氮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池;1-1、进水池出水阀;1-2、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进水阀;2、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1、进气阀;2-2、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出水阀;3、沉淀池;3-1、排泥阀;3-2、回流阀;4、进水泵;5、回流泵;6、pH在线测定仪;7、溶解氧在线测定仪;8、亚硝态氮在线测定仪;9、三相分离器;10、空压机;11、气体流量计;12、曝气头;13、圆形隔板;14、在线监测电脑;15、搅拌设备;16、温控装置;17、PLC自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池1、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三相分离器9、沉淀池3、空压机10及PLC自控装置17,其中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为圆筒型封闭结构,其材质为有机玻璃或钢筋混凝土。进水池1通过进水泵4和进水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通过出水管与沉淀池3的中部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池排水阀1-1和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进水阀2-1,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出水阀2-3。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圆形隔板13,各隔板13之间填充无纺布填料,无纺布填料为每立方米(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比表面积为310平方米。圆形隔板13为栅板形结构,采用ss304或强化玻璃钢材质,2-5个栅板均匀分布于平面上。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设有曝气头12,曝气头12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外部的空压机10连接,曝气头12与空压机10之间的输气管路上设有进气调节阀2-2和气体流量计11。三相分离器9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顶端,对水、气、泥进行三相分离。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顶部外侧设有搅拌设备15,搅拌设备15的搅拌轴插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至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底部、并设有浆板。沉淀池3的下部设有排泥阀3-1和回流阀3-2,回流阀3-2通过回流泵5和回流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上部连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顶部设有在线监测设备和控温装置16,控温装置16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水中的热传感器连接,随时调控水温。所述在线监测设备包括pH在线测定仪6、溶解氧在线测定仪7及亚硝态氮在线测定仪8。控温装置16、回流泵5、进水泵4、空压机10及搅拌设备15均与PLC自控装置17电连接,PLC自控装置17为现有技术,对全程反应进行过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低C/N比废水是指废水氨氮含量高而COD含量低的废水,如颜料废水或经COD预处理后的含氨氮废水。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启动系统,首先将无纺布填料均匀填充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圆形隔板13中间,然后将从城市污水厂取来的污泥放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中,打开曝气设备,待生物膜在填料上均匀挂好后即可进行低C/N比废水的处理。首先将废水加入进水池1,调节废水pH7.5-8后,打开排水阀1-1,启动进水泵4,废水由进水阀2-1进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为兼氧段与厌氧段交替进行,并通过在线测定仪及PLC自控装置17对反应进行全程监控。兼氧段:启动空压机10,向废水中曝气,通过进气阀2-2控制曝气量,启动温控装置16、溶解氧在线测定仪7,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此阶段污水中的氨氮经亚硝化菌降解为亚硝态氮,通过亚硝态氮测定仪8监测废水中氨氮约有50-60%转变为亚硝态氮时,关闭空压机10,停止曝气,反应时间约为3-3.5h,通过在线pH计监测兼氧段pH变化情况;兼氧段反应结束后进行厌氧段反应。厌氧段:开动搅拌设备15,通过温控装置16控制反应温度30~35℃,厌氧段反应产生气泡,当气泡上升碰到三相分离器9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气室而被有效地分离排出,与固、液分离。与气泡分离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反应区,监测废水中亚硝态氮消耗殆尽,分析废水中氨氮<15mg/L时,结束厌氧段,反应时间约为6-8h,通过在线pH计监测厌氧段pH变化情况。将处理后废水通过排水阀2-3排入沉淀池3,沉淀池3中污泥沉淀一段时间后通过排泥阀3.1排出,一部分污泥定期通过回流阀3-2连接污泥回流泵5回流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
实施例
实验水质:该工艺采用典型的颜料类废水、生物农药类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高氨氮、低COD类废水。
平均进水COD:323mg/L,NH4 +-N:116mg/L。
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反应器有效容积为500L,进水池有效容积700L,沉淀池有效容积700L。
挂膜:将从城市污水厂取来的污泥放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中,打开曝气设备,进行污泥驯化,待生物膜均匀挂于无纺布填料上且COD去除率达90%后,挂膜成功。
将废水放入进水池1,经调pH7.5-8后,打开进水阀1-1,启动进水泵4,废水由进水阀2-1由底部进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为兼氧与厌氧交替进行,通过在线pH计监测整个反应过程pH变化情况;兼氧段:启动空压机10,向废水中曝气,通过溶解氧测定仪监测6实时监测反应溶解氧含量1.2-2.1mg/L,当超过或低于此含量时,通过调节进气阀2-2控制曝气量以调节溶解氧含量,通过温控装置16控制反应池温度25~30℃。此阶段污水中的氨氮经亚硝化菌降解为亚硝态氮,约有50%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后,关闭空压机10,停止曝气,反应时间约为3-3.5h;厌氧段,开动搅拌设备15,搅拌速度200r/min,通过温控装置16控制反应池温度30~35℃,在这一阶段水中一部分亚硝态氮在兼氧段残留的溶解氧的作用下转变为少量硝态氮,而硝态氮在COD及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变为氮气,当水中溶解氧耗尽后,反应器为厌氧状态,此时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可在厌氧氨氧化菌及杂菌的作用下,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变为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态氮的目的。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上部装有三相分离器9,当气泡碰到三相分离器9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气室而被有效地分离排出,与固、液分离。与气泡分离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落回反应区,当厌氧段废水氨氮<15mg/L停止反应,反应时间约为6-8h,处理后废水通过排水阀2-3排入到沉淀池3;沉淀池3中的污泥可定期通过排泥阀3-1排出,同时一部分污泥定期通过回流泵5打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
采用间歇方式,经过为期50d的启动运行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在半年的运行期间内,出水稳定,系统进水及经处理后出水水质情况见下表:
项目名称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COD 323 0 100
氨氮 116 5.7 95
亚硝态氮 -- 0.2 --
总氮 129 12.3 90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池(1)、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三相分离器(9)、沉淀池(3)、空压机(10)及PLC自控装置(17),其中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分别与进水池(1)和沉淀池(3)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内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圆形隔板(13),各隔板(13)之间填充无纺布填料,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设有曝气头(12),所述曝气头(12)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外部的空压机(10)连接;所述三相分离器(9)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顶端,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顶部外侧设有搅拌设备(15),所述搅拌设备(15)的搅拌轴插入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至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底部、并设有浆板;所述空压机(10)和搅拌设备(15)均与PLC自控装置(17)电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顶部设有在线监测设备和控温装置(16),所述控温装置(16)与设置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内部水中的热传感器连接,所述控温装置(16)与PLC自控装置(17)电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监测设备包括pH在线测定仪(6)、溶解氧在线测定仪(7)及亚硝态氮在线测定仪(8)。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1)通过进水泵(4)和进水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连接,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下部通过出水管与沉淀池(3)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池排水阀(1-1)和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进水阀(2-1),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出水阀(2-3);所述进水泵(4)与PLC自控装置(17)电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头(12)与空压机(10)之间的输气管路上设有进气调节阀(2-2)和气体流量计(11)。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下部设有排泥阀(3-1)和回流阀(3-2),所述回流阀(3-2)通过回流泵(5)和回流管与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的上部连接,所述回流泵(5)与PLC自控装置(17)电连接。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厌氧氨氧化池(2)为圆筒型封闭结构,材质采用有机玻璃或钢筋混凝土。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隔板(13)为栅板型结构。
CN 201320213510 2013-04-24 2013-04-24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0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3510 CN203200141U (zh) 2013-04-24 2013-04-24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3510 CN203200141U (zh) 2013-04-24 2013-04-24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0141U true CN203200141U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4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13510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0141U (zh) 2013-04-24 2013-04-24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01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0506A (zh) * 2020-08-28 2020-12-01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湿地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114790038A (zh) * 2021-01-25 2022-07-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含氨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0506A (zh) * 2020-08-28 2020-12-01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湿地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114790038A (zh) * 2021-01-25 2022-07-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含氨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2525B (zh) 一种连续流一体式硝酸盐氮和氨氮同步去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26366B (zh)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式脱氮工艺的控制方法
CN101514064B (zh) 序批式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的生物脱氮装置
CN101759290B (zh) 连续流工艺中快速实现并稳定维持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07162193A (zh) 低氧硝化耦合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1250009B (zh) 连续流悬浮填料实现污泥消化液短程硝化的装置和方法
CN104402165B (zh) 内碳源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12811719B (zh) 城市污水自养脱氮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2452768A (zh) 反硝化除磷-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一体式折流反应设备
RU142082U1 (ru) Биореактор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02531290B (zh) 一种污泥消化液两级生物脱氮方法和装置
CN106966557A (zh) 强化硝化‑deamox生物膜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Lee et al. Evaluation of aeration energy saving in two modifi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CN107337278A (zh) 生活污水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强化内源反硝化的sbbr控制系统
CN105712584A (zh) 分段短程硝化合并厌氧氨氧化同步处理养殖场沼液废水与城市污水的脱氮方法与装置
CN104649518B (zh) 一种生物法处理硝酸铵废水的装置与方法
CN110482801B (zh) 一体化废水生物同步脱氮除钙装置及其方法
CN202072583U (zh) 一种含氮废水处理装置
CN103833097B (zh) 一种适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污水脱氧方法及装置
CN104163494A (zh) 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04628131A (zh) 一种在连续流中实现稳定反硝化亚硝酸盐的产生装置与方法
CN203200141U (zh) 一体化间歇式低c/n比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CN203112585U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菌快速富集反应设备
CN103145239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菌快速富集反应设备
CN103086561A (zh) 一种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除碳及脱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N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an

Inventor after: Yu Bingyong

Inventor after: Cheng Di

Inventor after: Xu Shuj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nyu

Inventor before: Zhou N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an

Inventor before: Yu Bingyo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Di

Inventor before: Xu Shuj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nyu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31, 28, Fuxing Avenue,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SINOCHEM Corp.

Co-patentee after: Sinochem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1, 28, Fuxing Avenue,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INOCHEM Corp.

Co-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Design Enginee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